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诊治分析
1
作者 王慧晓 徐永康 +2 位作者 赵玉祥 张剑平 沈益金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观察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身肝素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10例患者,与血管内治疗方法即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的方法治疗14例硬脑膜静脉窦血栓... 目的观察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身肝素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10例患者,与血管内治疗方法即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的方法治疗14例硬脑膜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血管内治疗组平均住院16天,其中11例痊愈(颅内压转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3例好转(颅内压仍高,但较前有降低);全身肝素化常规治疗组平均住院28天,5例临床症状改善,3例无变化,1例加重后转本院行血管内溶栓,死亡2例。结论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 机械碎栓 局部溶栓
下载PDF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龙 王永生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6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80例腹股沟疝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TEP组和开放组,两组各40例。开放组为开放式... 目的评价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80例腹股沟疝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TEP组和开放组,两组各40例。开放组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EP组患者均接受TEP手术治疗。结果TE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TEP组患者腹股沟麻木消失时间(40.1±8.5)天、异物感消失时间(28.3±6.1)天、腹股沟硬结消失时间(39.1±5.9)天均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EP相较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比
下载PDF
高分辨MRI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及在环周切缘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玲玲 史燕巧 陈文忠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563-56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HR-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及在环周切缘(CRM)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HR-MRI检查,应用Kappa检验HR-MRI评估直肠癌T、N分...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HR-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及在环周切缘(CRM)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HR-MRI检查,应用Kappa检验HR-MRI评估直肠癌T、N分期、CRM受累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价HR-MRI对CRM的评估价值。结果 本组58例直肠癌患者经HR-MRI检出T_(1)期3例、T_(2)期25例、T_(3)期20例、T_(4)期10例,其中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HR-MRI评估直肠癌T分期的总诊断准确率为93.10%(54/58),HR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1,P<0.05);本组58例直肠癌患者经HR-MRI检出N_(0)期28例、N_(1)期20例、N_(2)期10例,其中5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HR-MRI对直肠癌N分期总诊断准确率为94.83%(55/58),HR-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3,P<0.05);本组58例直肠癌患者经HR-MRI检出阳性14例、阴性44例,被病理证实阳性12例、阴性43例,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83%(55/58)、92.31%(12/13)、95.5%(43/45),HR-MRI评估CRM受累情况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4,P<0.05)。结论 HR-MRI可对直肠癌进行精准分期,并清晰显示环周切缘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MRI T分期 N分期 直肠癌术前分期 环周切缘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吹哨动作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置管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艳芳 安敏飞 任秋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2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观察吹哨动作对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2014年7月—2015年8月浙江省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人民医院ICU及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吹哨组( B组)、Valsalva组( V组)、对... 目的:观察吹哨动作对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2014年7月—2015年8月浙江省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人民医院ICU及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吹哨组( B组)、Valsalva组( V组)、对照组( C组),各30例。所有患者依次做平静呼吸、吹哨动作、Valsalva动作,同时超声仪在右侧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水平对颈内静脉横断面图像进行捕捉及测量;然后根据分组情况在指令动作下行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记录时间。结果平静呼吸、吹哨动作、Valsalva动作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分别为(101±28),(185±46),(196±59)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716,P <0.05);吹哨动作与 Valsalva 动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V组、C组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123±26),(137±31),(174±46)s,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8,P<0.05),B组、V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吹哨动作可以产生与Valsalva动作相同的颈内静脉扩张效果,缩短穿刺置管时间,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置 解剖学 横截面 颈内静脉 吹哨动作 置管时间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龙 王永生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5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天VAS评分和术后3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和术后疼痛轻的优势,且患者受到的创伤较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单孔腹腔镜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基于CT评估锁骨骨折后胸锁关节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6
作者 卢玲玲 茹立 朱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1期2180-2182,共3页
目的基于CT评估锁骨骨折后胸锁关节(SCJ)形态学改变,确定同侧锁骨骨折对SCJ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96例锁骨骨折患者的CT数据。评估双侧SCJ关节间隙宽度(JSW)的解剖学一致性;双侧锁骨内侧(PC)的位置;... 目的基于CT评估锁骨骨折后胸锁关节(SCJ)形态学改变,确定同侧锁骨骨折对SCJ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96例锁骨骨折患者的CT数据。评估双侧SCJ关节间隙宽度(JSW)的解剖学一致性;双侧锁骨内侧(PC)的位置;以及骨骺、关节炎、钙化和关节内气体的未融合。结果SCJ JSW在冠状面(骨折侧8.70 mm±2.61 mm与非骨折侧7.63 mm±2.58 mm;P=0.001)和轴面(骨折侧9.40 mm±2.76 mm与非骨折侧9.02±2.99;P=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锁骨内侧的位置在冠状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侧14.31 mm±3.66 mm,非骨折侧13.49±3.34 mm;P=0.011),这表明位置的上移。结论急性锁骨骨折可能与同侧SCJ间隙宽度增大和锁骨近端上移有关。这两种形态学改变可能提示SCJ的伴随损伤,并可能增加SCJ不稳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损伤 关节间隙宽度 CT 胸锁关节
下载PDF
超大骨瓣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峰 王铮铮 +3 位作者 王慧晓 陆洲 顾嘉杰 郑托拓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6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索超大骨瓣减压联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对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32例双侧瞳孔散大时间较短(2小时内)的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观察组应用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联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的手术方法... 目的探索超大骨瓣减压联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对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32例双侧瞳孔散大时间较短(2小时内)的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观察组应用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联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的手术方法,对照组应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对比两组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大骨瓣减压联合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是治疗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型颅脑创伤 去骨瓣减压 侧脑室外引流术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氧代谢和颅内压的影响
8
作者 王铮铮 郑伟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5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究去骨瓣减压术(DC)对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氧代谢和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155例急性TBI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去大骨瓣减压术... 目的探究去骨瓣减压术(DC)对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氧代谢和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155例急性TBI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去大骨瓣减压+颞肌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ICP变化及术前、术后7天脑血氧饱和度(rSO2)、脑氧代谢率(CMRO2)等氧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rSO2、CMRO2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优良率为84.42%优于对照组的61.54%(P<0.05)。结论应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能显著缓解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同时改善脑氧代谢,有利于术后脑组织的恢复,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氧代谢 颅内压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幕上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铮铮 顾嘉杰 +2 位作者 王慧晓 陆洲 高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6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幕上肿瘤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名幕上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幕上肿瘤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名幕上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首次进食、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日常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幕上肿瘤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ERAS)
下载PDF
内镜隧道技术治疗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夏菲珍 陆德文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4期714-715,共2页
目的研究内镜隧道技术治疗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35例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70例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研究组采用内镜隧道技术治... 目的研究内镜隧道技术治疗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35例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70例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研究组采用内镜隧道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分别为(50.26±10.03)分钟、(3.20±1.06)天、(4481.36±176.18)元,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的[(67.01±12.06)分钟、(5.39±1.27)天、(5327.08±202.97)元](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31.42%(P<0.05)。结论内镜隧道技术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来源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弥补传统术式的不足,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隧道技术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肿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亚低温对猪复苏后心肌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自噬的影响
11
作者 陈启江 徐杰丰 +3 位作者 吴春双 金晓红 李子龙 王茉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亚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对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心肌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0头,体质量3... 目的探讨治疗性亚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对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心肌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0头,体质量33~4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sham,S)组(n=4)、CPR组(n=8)与TH组(n=8)。S组仅进行动物准备,不经历心脏骤停/复苏过程。CPR组和TH组采用电刺激诱发室颤8 min,然后心肺复苏5 min,制备猪心脏骤停复苏模型。实验猪复苏成功的标准为室上性自主心律伴平均动脉压>50 mmHg持续5 min以上。复苏成功后,TH组经体表冰毯将体温降至33℃,并维持至复苏后24 h,再以1℃/h复温5 h;S组和CPR组则利用冰毯仪全程维持正常体温。于复苏后6、12、24和30 h时,利用PiCCO法测定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活性。于复苏后30 h处死动物,取左室心尖部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MKⅡ、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Ⅱ)和p62的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与S组相比,CPR组和TH组动物出现复苏后心功能障碍及心肌损伤,表现为SV和GEF值降低、血清cTnI浓度增加及CK-MB活性升高(均P<0.05)。但与CPR组相比,TH组动物在复苏6 h后SV和GEF值升高,在复苏12 h后血清cTnI浓度减少及CK-MB活性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mL):6 h为25.0±6.9和31.9±3.3,12 h为26.7±5.1和34.6±3.7,24 h为28.8±3.3和35.7±3.2,30 h为29.2±5.2和36.7±3.3;GEF(%):6 h为17.1±2.7和19.9±1.8,12 h为18.7±1.9和21.6±1.8,24 h为19.3±2.3和23.0±2.4,30 h为21.0±1.7和23.7±1.7;cTnI(pg/mL):12 h为564±51和466±56,24 h为534±38和427±60,30 h为47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功能障碍 心肌损伤 治疗性亚低温 钙调蛋白激酶Ⅱ 自噬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分析
12
作者 陈彩萍 梁兴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83-86,共4页
分析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ed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total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 分析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ed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total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在评估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气流受限程度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2021.01至2022.12宁波市某医院的203例确诊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肺功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气流受限程度,评估工具选择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和气流受限程度的肺功能分级(GOLD分级)。结果 (1)患者病情加重后,mMRC值会不断升高,P<0.05。(2)重度组、极重度组患者的年龄比轻度组、中度组更高,P<0.05。(3)支气管舒张试验后,慢阻肺患者的FEV1、FVC有增加的表现,病情严重患者的FVC改变值更高,P<0.05。(4)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加,FEV1、FVC改变率增加,P<0.05。(5)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FEV1改变值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FEV1、FVC属于评估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情况的重要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对患者FEV1、FVC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患者的气道陷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舒张试验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