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中的世界性话语探析(1921-1927)
1
作者 苏悦 段治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4,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伊始就以世界眼光认识中国革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革命的世界性话语,具体体现在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认识上,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重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上,认...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伊始就以世界眼光认识中国革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革命的世界性话语,具体体现在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认识上,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重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上,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世界的革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世界帝国主义”、“要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在对中国革命世界意义认识上,认为中国革命对于打击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和推动世界革命的成功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中的世界性话语是在时代要求、革命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史观以及苏俄世界革命战略等多方面影响下形成的,对于引领国民革命的主导话语、赢得世界革命资源、丰富世界革命理论和策略、形成自身“胸怀天下”的革命品格等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早期革命 世界性意识 世界性话语
下载PDF
以唯物史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同舫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4,126,共11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大历史观,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历史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在秉持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历史意识这一思想前提下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叙...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大历史观,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历史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在秉持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历史意识这一思想前提下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叙事。唯物史观赋予中国道路以现代性理念,推动中国道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实现自主创新,使中国在现实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构建出现代化新道路的宏伟图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立足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起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展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之变”的辩证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基于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全球现代化发展的多元路径,开启了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新起点,推动了当代世界共同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展现了现代化的崭新图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助于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问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婷 田佳禾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9,共14页
2022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 2022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进一步擘画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蓝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署名文章,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五大重点问题做了概括。((1))在文章中,总书记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鲜明宣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 脱贫攻坚 阶段性目标 《求是》杂志 实践途径 远景目标 战略目标
原文传递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命题的前提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同舫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7,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最高原则和本质特征。就逻辑关系而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充分条件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最高原则和本质特征。就逻辑关系而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充分条件和逻辑前提,这一论述不能够反向表达;就历史发展而言,马克思深入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地基,阐明了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与“消灭私有制”之间的必然关联,“消灭私有制”构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历史前提。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中,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揭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历史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的辩证关系,既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和时代价值的理解,也有助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人的自由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原文传递
“第二个结合”与创新空间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同舫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2,共8页
“第二个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方法,打开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空间,突破了西方现代文明框定的空间格局。“第二个结合”在实践中内蕴历时态的过程性与共时态的结构性有机统一的总体视野,为中华民族... “第二个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方法,打开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空间,突破了西方现代文明框定的空间格局。“第二个结合”在实践中内蕴历时态的过程性与共时态的结构性有机统一的总体视野,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新空间的价值定位确立了坐标系,确定了创新空间以文化空间为依托而形成的历史方位与建构策略,具体表现为通过文化空间生产和交往来整合创新空间的有益资源、构筑创新空间的基本架构,创新空间在此过程中呈现为集聚性和交融性的社会综合体。对于在文化空间的生产和交往中涉及的差异性文明资源,“第二个结合”采用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包容机制,秉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内生发展与外部延伸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为创新空间注入持续建构的兼容力和永续发展的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创新空间 文化空间
原文传递
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被引量:1
6
作者 代玉启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从文化、话语、样态和实践四个维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逻辑。作为一种文化标识,开放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秉承“天下大同”“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核;作为一种话语标识,开放体现了中国式现...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从文化、话语、样态和实践四个维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逻辑。作为一种文化标识,开放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秉承“天下大同”“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核;作为一种话语标识,开放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特征,是凸显民族特性、表达发展立场、反映价值追求和引领实践行为的话语;作为一种样态标识,开放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呈现出来的多样互补的现代经济发展样态、协商合作的现代政治发展样态、兼收并蓄的现代文化发展样态、人人参与的现代社会发展样态、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文明发展样态;作为一种实践标识,开放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物质现代化、精神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实践中的中国作为。对开放这一鲜明标识进行内涵解析,是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之必须,将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推动世界文明进程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开放 鲜明标识
原文传递
精神富有: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
7
作者 代玉启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7,共11页
人文经济学强调通过统筹把握人文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实现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精神富有是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发展人文经济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中华优... 人文经济学强调通过统筹把握人文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实现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精神富有是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发展人文经济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经济思想,共同指向了个体精神富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在中国共产党对精神富有的百年探索中得到具象表达。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运行中的精神富有以超越物化逻辑、实现“人文回归经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面向,并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文经济实践模式。未来应以回归“人本身”为价值意蕴、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重要方向、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推动精神富有视域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精神主动和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富有 人文经济 人文经济学
下载PDF
《资本论》当代价值的再阐释——以马克思晚年两封书信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堡骏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3,共10页
针对俄国民粹派代表米海洛夫斯基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论》方法论的误读,马克思阐述了《资本论》之东方社会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当代价值。首先,马克思指出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以及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趋势对俄... 针对俄国民粹派代表米海洛夫斯基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论》方法论的误读,马克思阐述了《资本论》之东方社会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当代价值。首先,马克思指出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以及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趋势对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前途的决定性影响;其次,在充分肯定上述决定性因素的前提条件下,马克思又具体分析了俄国公社的性质和可能的发展前途;最后,在综合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各种力量以后,马克思得出了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存在着一条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结论。这展示了一个系统地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非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新范式,是《资本论》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分析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时的又一次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唯物史观 跨越卡夫丁峡谷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际运用的辩证法
9
作者 丁堡骏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110,159,共13页
在马克思为《资本论》及其手稿所撰写的序言和跋中,凡是马克思阐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地方,马克思同时就阐述了如何认识和反映这个研究对象,也就是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反过来,凡是马克思阐述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地方,马克思也一定... 在马克思为《资本论》及其手稿所撰写的序言和跋中,凡是马克思阐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地方,马克思同时就阐述了如何认识和反映这个研究对象,也就是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反过来,凡是马克思阐述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地方,马克思也一定是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结合进来,就特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和反映来谈政治经济学方法。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实实在在地运用于《资本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中的科学方法。它有黑格尔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运动的一般形式,更有唯物主义以历史过程和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形式。不过,马克思并不追求在《资本论》之外建立自己的辩证法体系,因为马克思坚持认为在《资本论》这样的实证科学面前作为哲学的哲学已经失去了生存环境,取而代之的只能是唯物辩证法的一般方法和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都必须在生产方式建设中探索辩证法新的社会实现形式。任何简单化或神秘化辩证法的说法,都不利于理解《资本论》的思想理论内容和方法,都会误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 唯物辩证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