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离床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蒋超英 王慧 +1 位作者 黄卫平 李华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2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早期离床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早期离床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早期离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2周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腹部胀痛、便秘等;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胀、便秘及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基于ERAS理念的早期离床干预能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加速康复外科 离床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置管溶栓与机械吸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安全性与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飞 褚海伟 +2 位作者 沈洋 陈光 赵文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目的:比较机械吸栓(PMT)与置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3月因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行PMT治疗(PMT组),30例行CDT治疗(CDT组)... 目的:比较机械吸栓(PMT)与置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3月因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行PMT治疗(PMT组),30例行CDT治疗(CDT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指标、术后需进一步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的患者例数、一期血管开通率以及12个月一期血管通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MT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CDT组[(5.8±0.8)d vs.(8.9±0.6)d,P<0.05],但平均住院费用高于CDT组[(7.0±1.1)万元vs.(4.8±0.8)万元,P<0.05]。两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术后截肢、穿刺处血肿、穿刺处感染、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PMT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DT组(5.4% vs. 26.7%,P<0.05)。结论:PMT与CDT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方面同样是安全、有效的。PMT相对于CDT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减少,但住院费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和血栓形成 动脉 下肢 血栓切除术
原文传递
延续性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梅英丽 胡玲春 应莲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488-490,共3页
主动脉腔内血液从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得中膜分离,向周径和长径方向发展,出现真假两腔分离状态,从而形成主动脉夹层[1]。主动脉夹层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外科手术是其常见治疗方法[2]。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延续性护理 内膜撕裂 主动脉腔 血压控制 外科手术 主动脉中膜 分离状态
下载PDF
姜黄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炎性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范爱月 吴相君 +1 位作者 邵爱民 陈光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姜黄素组,每组l8只。高脂饲料喂养、液氮冷冻造模,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200 mg/(kg·d)灌胃,阳...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姜黄素组,每组l8只。高脂饲料喂养、液氮冷冻造模,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200 mg/(kg·d)灌胃,阳性药物组予瑞舒伐他汀2.5 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检测血糖(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指标。结果:第8周时,姜黄素组和阳性药物组血脂较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时差异更明显(P<0.01)。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组和阳性药物组炎性指标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较假手术组SOD活性明显降低,而姜黄素组较模型组SOD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较假手术组NO水平降低而ET水平升高(P<0.01),姜黄素组和阳性药物组NO水平逐渐回升而ET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对AS有干预作用,其机制与降脂、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和保护修复内皮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姜黄素 血脂 炎症 内皮功能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的焦点问题和诊治现状
5
作者 胡斌 李栋林 张鸿坤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导致的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并不少见,可增加患者3~4倍的死亡率。同时,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早期症状可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或影像学表现,使其诊断具有挑战性。目前,国内外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上动... 急性主动脉夹层导致的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并不少见,可增加患者3~4倍的死亡率。同时,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早期症状可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或影像学表现,使其诊断具有挑战性。目前,国内外关于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的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论,焦点问题是先进行主动脉修复还是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灌注。本文就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案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灌注不良 诊治现状
原文传递
两种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方式对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胡斌 赵文军 +1 位作者 陈光 李栋林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67-1073,共7页
目的比较两种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方式(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对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行机械血栓清除治疗的急性下肢缺血患者98例,... 目的比较两种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方式(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对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行机械血栓清除治疗的急性下肢缺血患者98例,其中采用机械血栓切除术38例(Rotarex组),机械血栓抽吸术60例(Angiojet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等临床疗效指标、并发症情况等安全性评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缺血原因、缺血程度、发病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tarex组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0%,Angiojet组为98.33%。Rotarex组血栓清除后残存狭窄[(46.18±12.97)%比(54.25±14.67)%]、支架置入率(47.37%比73.33%)、踝肱指数改善值[(0.67±0.10)比(0.63±0.11)]、术后住院天数[5(3,6)d比7(5.5,8.5)d]均优于Angiojet组(均P<0.05)。两组患者缺血症状改善情况、30 d内截肢率、30 d内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Angiojet组患者术后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CRP升高(均P<0.05),而Hb下降(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Fib、D-二聚体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这两种方式对急性下肢缺血均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Rotarex系统相对更具疗效优势,血栓清除效率更佳,且对内环境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血栓清除 动脉栓塞 急性血栓形成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Foxm1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在宫颈鳞状细胞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
7
作者 胡旭洁 程亚丽 陈鹏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7期3330-3333,共4页
目的研究Foxm1蛋白(FoxM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在宫颈鳞状细胞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宫颈炎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宫颈炎性病变组... 目的研究Foxm1蛋白(FoxM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在宫颈鳞状细胞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宫颈炎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宫颈炎性病变组,另选取50例同期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研究对象共10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M1、GRP78及CDC7;采用宫颈细胞采样刷检测HPV感染率。结果与宫颈炎性病变组相比,宫颈癌组患者HPV感染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宫颈炎性病变组相比,宫颈癌组患者FoxM1阳性率、GRP78阳性率及CDC7阳性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宫颈癌组患者性生活后出血、阴道腥臭排液及贫血相关,无性生活后出血、无阴道腥臭排液及无贫血的患者相比,有性生活后出血、有阴道腥臭排液、有贫血的患者FoxM1、GRP78、CDC7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M1、GRP78、CDC7及HPV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oxM1与HPV之间正相关(r=0.317,P<0.05);GRP78与HPV之间正相关(r=0.603,P<0.001);CDC7与HPV之间正相关(r=0.472,P<0.001)。结论FoxM1、GRP78、CDC7及HPV在宫颈鳞状细胞中均呈现出高表达状态;而FoxM1、GRP78、CDC7及HPV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并且宫颈鳞状细胞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均存在与宫颈鳞癌中,其临床可根据患者体内有无宫颈鳞状细胞、高危型HPV表达来评估宫颈鳞癌患者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m1蛋白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宫颈鳞状细胞 高危型HPV 宫颈炎性病变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青 赵文军 +1 位作者 林爱芬 郑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结果及JAK2酪氨酸激酶基因(JAK2V617F)检测结果,分析两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ET患者162例、ST患者88例。分析并比较ET患者与ST患者治疗开始...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结果及JAK2酪氨酸激酶基因(JAK2V617F)检测结果,分析两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ET患者162例、ST患者88例。分析并比较ET患者与ST患者治疗开始前的血WBC、RBC、Hb、PL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观察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患病情况。结果 ET患者WBC、RBC、Hb、PLT、PDW水平均高于ST患者(均P<0.05)。JAK2V617F阳性ET患者WBC、RBC、Hb、PDW水平均高于JAK2V617F阴性ET患者(均P<0.05)。JAK2V617F阳性ET患者WBC、RBC、Hb、PLT、PDW水平均高于ST患者(均P<0.05)。JAK2V617F阴性ET患者的Hb、PLT、PDW水平均高于ST患者(均P<0.05)。ET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患病率高于ST患者(P<0.05)。结论 Hb、PLT、PDW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为初步鉴别JAK2V617F阴性ET与ST的参考指标,早期诊断和治疗ET有助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褚海伟 金莎莎 +3 位作者 王青 王翔 李飞 赵文军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982-985,992,共5页
目的比较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因IVCS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326例。其中145例患者术后采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抗凝组),... 目的比较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因IVCS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326例。其中145例患者术后采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抗凝组),181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抗血小板组)。抗血小板组患者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抗凝组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以及术后出血、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3、6个月ALT、AST、RBC、红细胞压积、Hb、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8%比5.52%、2.75%比2.76%,均P>0.05)。但抗凝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分别为25.5%(37/145)、39.3%(57/145)、45.5%(65/145),术后INR达标率较低,出血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大,不容忽视。结论IV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采用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可以达到与抗凝治疗相当的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支架 抗凝 抗血小板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应莲琴 郭云萍 包晓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2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短期死亡风险观察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江 张敏 +1 位作者 吴研 尚香玉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3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的短期死亡风险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经PCI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死亡情况,将其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的短期死亡风险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经PCI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死亡情况,将其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冠脉病变部位、家族史、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吸烟史、心源性休克、冠心病类型,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短期死亡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30例患者中,有24例(18.46%)在术后6个月死亡,有106例(81.54%)术后6个月生存。死亡组年龄≥60岁、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心源性休克占比分别为62.50%、58.33%、50.00%、66.67%,高于生存组的33.96%、21.70%、17.92%、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心源性休克是PCI术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短期死亡主要与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心源性休克存在关联,临床需对此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源性休克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胃肠道息肉内镜治疗术后饮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12
作者 潘巧玲 张敏 阮啸啸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胃肠道息肉内镜治疗术后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胃肠道息肉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均行内镜治疗,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胃肠道息肉内镜治疗术后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胃肠道息肉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均行内镜治疗,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例(3.1%),为胃肠胀气,对照组发生5例(15.6%),其中胃肠胀气3例,出血2例;观察组未发生低血压及低血糖,对照组发生低血糖5例(15.6%),低血压4例(12.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23.5±4.0)小时,首次恢复正常饮食时间(1.1±0.2)周;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28.3±4.5)小时,首次恢复正常饮食时间(1.5±0.3)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道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内镜治疗 饮食护理 效果
下载PDF
SOX17基因多态性和中国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何金峰 张敏 +3 位作者 邱玲玲 王文敏 周婷 徐小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SOX17基因多态性和中国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I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61例作为IA组,选择同期在台州市立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5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外周... 目的探讨分析SOX17基因多态性和中国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I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61例作为IA组,选择同期在台州市立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5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通过PCR-荧光探针法检测SOX17基因各位点基因型,分析SOX17基因各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rs9298506、rs1072737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患者破裂组与未破裂组患者SOX17基因rs9298506位点基因型、rs1072737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破裂组患者A等位基因分布显著低于未破裂组,G等位基因分布显著高于未破裂组(P<0.05)。结论SOX17基因rs9298506及rs107273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发生及动脉瘤的破裂有关,其中rs9298506位点A基因是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的保护性因素,而rs1072737位点G等位基因是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17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颅内动脉瘤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TE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英丽 徐莹 陈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效果及对患者TES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研究组进...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效果及对患者TES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研究组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术期及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在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TESS评分
下载PDF
早期强化认知训练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和NS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肖萍 陈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认知训练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行颈动...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认知训练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以术后早期强化认知训练,两组均干预2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MoCA量表及MMSE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幅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S100β与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10,P<0.05)。结论早期强化认知训练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更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S100β与NSE水平,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早期强化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文军 陈光 +6 位作者 郑德兴 沈洋 李飞 李翔 许肖萍 应莲琴 张锐利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的策略,分析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腔内治疗,3例行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的策略,分析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腔内治疗,3例行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影响rAA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腔内治疗组30天内死亡3例,传统人工血管置换组30天内死亡1例。年龄、肾功能不全、失血性休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与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rAAA应力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腹主动脉瘤 治疗策略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翔 陈光 赵文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0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血管修复术后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血管修复术后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逆行性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术后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能够更有效地影响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在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修复 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 促炎细胞因子 腔内血管修复
下载PDF
抗凝血栓治疗无腹膜刺激症的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7例
18
作者 金卫芬 朱柳娇 赵文军 《海峡药学》 2013年第6期215-216,共2页
目的讨论药物治疗无腹膜刺激症的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无腹膜刺激症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7例的效果。结果全部病例血管开通成功、恢复血流,门诊随访症状无复发,检查发... 目的讨论药物治疗无腹膜刺激症的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无腹膜刺激症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7例的效果。结果全部病例血管开通成功、恢复血流,门诊随访症状无复发,检查发现静脉系统血栓消失或管壁血栓明显减少。结论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无腹膜刺激症的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栓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疗效
下载PDF
切开取栓术和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26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光 赵文军 +1 位作者 陈亚红 张小龙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316-1317,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切开取栓术和切开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技术(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行切开取栓术治疗的26例AL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开取栓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决定患者是否需进一步干预治疗,其中行单纯取栓术9... 目的观察单纯切开取栓术和切开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技术(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行切开取栓术治疗的26例AL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开取栓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决定患者是否需进一步干预治疗,其中行单纯取栓术9例、杂交手术17例。观察患者术后30d内疗效、截肢情况、切口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形成、淋巴瘘等)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26例ALI患者术后30d内治疗有效23例(88.46%),其中痊愈6例(23.08%)、良好17例(65.38%)、差3例(11.54%),截肢3例(11.54%),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3例(11.54%),无一例死亡。结论临床上处理ALI可以根据切开取栓术后血管造影情况,选择性应用杂交手术或单纯切开取栓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地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取栓 动脉栓塞 血栓形成 杂交手术
下载PDF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敏 应莲琴 章倩倩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6期44-45,共2页
总结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产后并发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重视心理护理,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患肢局部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45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患肢肿胀基本消退40例,轻度肿胀5例,发生轻... 总结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产后并发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重视心理护理,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患肢局部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45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患肢肿胀基本消退40例,轻度肿胀5例,发生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者1例,无其它并发症。认为对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实施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首要条件;加强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的患肢局部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可增加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及减少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