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颖 林辉 +1 位作者 赵洪猛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192例收治且病理诊断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 目的:探讨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192例收治且病理诊断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101例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BC,PMBC)及91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BC,MMBC)。在101例PMBC中筛选出35例MUMPC作为研究组,66例无微乳头结构的PMBC作为对照组(定义为p MBC组),分析各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MUMPC组淋巴结阳性、Ki-67指数表达阳性患者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MPC组患者总体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96.1%,10年DFS为68.9%。p MBC、MMBC、MUMPC组的5年DFS分别为100.0%、91.9%、100.0%,10年DFS分别为91.8%、56.2%、73.0%,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MUMPC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淋巴结分期为DFS的影响因素(P=0.006)。结论:MUMPC的预后与p MBC相比较差,与MMBC相比较好。MUMPC患者中淋巴结分期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预后较差的患者,应予以更加积极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微乳头状结构 预后 病理分期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 被引量:73
2
作者 朱成楚 陈仕林 叶敏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病灶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胸腔镜组),以同期22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者为对照(常规开胸组),对两组间胸部淋巴结清扫及围手术期情况进行...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病灶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胸腔镜组),以同期22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者为对照(常规开胸组),对两组间胸部淋巴结清扫及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患者平均年龄55岁(34~73岁),肿瘤分期为T1~T3期,经右胸颈腹切口途径切除胸段食管,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结果胸腔镜组和常规开胸组的胸部淋巴结平均切除数分别为(7.8±1.7)和(7.5±1.3)个/例,其中食管旁为(3.16±1.86)和(3.61±0.26)个/例,气管旁为(1.08±0.25)和(1.84±1.43)个/例,支气管旁为(1.21±0.87)和(1.03±0.89)个/例,隆突下为(2.04±1.02)和(1.39±0.76)个/例,下肺静脉旁为(2.47±1.65)和(1.97±1.47)个/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部失血量分别为(130±83)和(350±135)ml,术后1d引流量分别为(280±132)和(350±149)ml,术后住院(10.9±2.5)和(14.6±1.7)d,平均费用(12386±1353)和(12526±1432)元/例,两组术中胸部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5.87,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常规三切口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且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清扫 电视胸腔镜 食管癌手术 胸部 下行 临床应用效果 常规开胸 左颈部吻合术 术后住院时间 食管癌切除 病灶切除 胸腔镜下 围手术期 平均年龄 肿瘤分期 胸段食管 平均费用 开胸手术 统计学 失血量 癌患者 手术者
原文传递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 被引量:58
3
作者 陈保富 朱成楚 +5 位作者 马德华 叶加洪 王春国 吴春雷 林江 叶中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07-708,71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后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间断吻合。结果中转开腹1例,无中转开胸。总手术时间:240~330min,平均270min;腹腔镜手术时间38~90min,平均65min;胸腔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70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100~300ml,平均225ml,其中腹腔出血10~50ml,平均20.4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225枚,平均每例9.8枚;清扫胃左动脉旁、贲门左右淋巴结65枚,平均每例2.8枚。术后住院8~12d,平均9.2d。住院期间病人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术后第8天),乳糜胸1例(开胸行乳糜管结扎后治愈),声音嘶哑3例。23例随访1~11个月,平均7.7月,死亡1例,1例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 胸腔镜 腹腔镜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在肺癌胸腔镜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4
作者 施欢欢 冯静 +2 位作者 郑红葵 陈冯琳 毕东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4期1871-1875,共5页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对加速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7—12月择期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6例为对照组,2016年1—6月择期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1...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对加速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7—12月择期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6例为对照组,2016年1—6月择期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91例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进行术后急性疼痛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中重度疼痛发生、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24 h内发生的NRS评分为4.65分,低于对照组的3.25分,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6.59%,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2.247、4.567;P〈0.05);试验组首次下床时间(19.11±7.49)h、平均住院时间(9.34±3.66)d,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27.40±11.91)h,平均住院时间(10.98±5.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66、-2.024;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在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该模式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加速了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多学科合作 急性疼痛 疼痛专科护士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5
作者 陈霄云 王英芝 陈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联合FT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术后5 d疼痛数字等级评价量表(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心理质量、角色质量、生理质量及社会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TS理念运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肺癌 胸腔镜手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保富 孔敏 +6 位作者 朱成楚 叶中瑞 叶敏华 陈彩云 贾利民 张波 叶加洪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将6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胸腹腔镜联合下经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切除手术组(腔镜组)32例,传统三...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将6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胸腹腔镜联合下经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切除手术组(腔镜组)32例,传统三切口经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切除手术组(开放组)29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5天、术后第10天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并行血气分析,记录术后第1~5天疼痛评分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8~0.709,P=0.113~0.481)。腔镜组术后第10天FEV.%、FVC%、Pa02、Sa02优于开放组[FEVl%:77%±17%比53%±13%,t=6.241,P=0.000;FVC%:78%±13%比57%±16%,t=5.549,P=0.000;PaO2:(87±9)mmHg比(79±14)mmHg,t=2.477,P=0.017;SaO2:96.1%±3.3%比94.3%±2.4%,t=2.313,P=0.024;1mmHg=0.133kPa]。腔镜组术后第1—5天疼痛评分低于开放组,其中术后4d内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8~-1.815,P=0.000—0.049)。腔镜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6/32比12/29,χ2=3.745,P=0.049)。结论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较小,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镜手术 电视辅助 腹腔镜检查 食管切除术 呼吸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冉刚 周丽珍 +3 位作者 周超 孔敏 朱成楚 杨海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4-879,共6页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对术前neoCRT并手术的耐受性,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以及对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2011—2015年间共收治达入组条件胸段食管癌患者 74例。术前同期放化疗方案:长春瑞滨 2...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对术前neoCRT并手术的耐受性,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以及对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2011—2015年间共收治达入组条件胸段食管癌患者 74例。术前同期放化疗方案:长春瑞滨 25 mg/m2第1、8、22、29天,顺铂 25 mg/m2第 1—4、22~25天,同期常规分割放疗2.0 Gy/d,总量40 Gy。放化疗结束后 4~8周行食管癌根治术(neoCRT+手术),拒绝手术患者行根治性放化疗(DCRT),术前放化疗后拒绝进一步治疗患者予随访(neoCRT)。 结果 44例完成术前neoCRT+手术均为R0切除,pCR达43%;17例拒绝手术改成DCRT;13例neoCRT。neoCRT+手术、DCRT、neoCRT患者 2年OS率分别为79%、75%、17%,DFS率分别为75%、55%、17%。neoCRT与neoCRT+手术OS率不同(P=0.000),与DCRT也不同(P=0.001),neoCRT+手术组与DCRT相近(P=0.415)。neoCRT与neoCRT+手术DFS率不同(P=0.000),与DCRT也不同(P=0.002),neoCRT+手术与DCRT相近(P=0.416)。全组术前放化疗临床有效率87%,术前放化疗 56例患者出现≥3级骨髓抑制(76%),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分别占21%、12%、7%、2%。 结论 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能取得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和pCR率,明显降低食管癌的分期,有望提高生存率,但放化疗不良反应、围术期并发症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食管肿瘤/放化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胃肠功能、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黄凌云 王建平 +4 位作者 姜益 李孝珍 戴文雅 韩子华 郑锦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胃肠功能、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予以传统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胃肠功能、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予以传统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术后3d,综合性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综合性护理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快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综合性护理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尽早恢复饮食,作用与提高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胃肠功能 胃动素 胃泌素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外科并发症及对策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剑波 朱成楚 +4 位作者 叶加洪 叶中瑞 陈保富 叶敏华 马德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090-1091,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外科 并发症 VATS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局部中晚期食管癌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成楚 陈保富 +5 位作者 孔敏 王春国 王征 马德华 叶敏华 叶中瑞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943-946,共4页
目的评估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间浙江省台州医院共对11例局部中晚期(ⅡB-ⅢA期)食管癌患者予以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前化疗采取NP方案(长春... 目的评估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间浙江省台州医院共对11例局部中晚期(ⅡB-ⅢA期)食管癌患者予以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前化疗采取NP方案(长春瑞滨加顺铂)或TP方案(紫杉醇加顺铂)静脉注射;同期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放疗剂量40Gy/20d。放化疗后4~6周施行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预定同步放疗方案,期间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时间为(49.6±15.4)d。术中除1例患者(放化疗后75d手术)局部纤维化形成外,其余10例患者手术难度并未增加:与同期15例行单纯腔镜食管切除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42.3±27.0)min比(280.5±27.2)min,P=0.002],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8.2±95.6)ml比(244.5±84.8)ml,P=0.042],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19.5±5.8)枚/例比(20.5±7.1)枚/例,P=0.683],但术后住院时间延长[(18.9±10.3)d比(12.5±4.6)d,P=-0.020]。术后病理示,4例瘤体明显缩小,7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4/11),其中颈部吻合口瘘并肺部感染1例、颈部吻合口瘘并声嘶1例、肺部感染并胸腔积液2例。术后随访1~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术前放化疗加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术前放化疗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切除术
原文传递
日间手术导航护士管理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方芳 王征 +2 位作者 程亚娜 袁华娣 黄立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45,48,共3页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管理设置导航护士的必要性及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日间病房和手术室护士共12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日间手术设置导航护士的必要性、导航护士的能力...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管理设置导航护士的必要性及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日间病房和手术室护士共12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3个主题,日间手术设置导航护士的必要性、导航护士的能力要求及工作职责、评价考核指标。结论日间手术导航护士有其必要性,但工作职责、评价考核指标需进一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导航护士 手术取消 工作职责 考核指标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不同管状胃上提径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7 位作者 叶加洪 张锐利 陈保富 叶敏华 马德华 贾利民 孔敏 张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974-975,共2页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须将管状胃上提至颈部进行食管胃吻合.上提的途径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常用的是食管床途径和胸骨后途径。而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须将管状胃上提至颈部进行食管胃吻合.上提的途径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常用的是食管床途径和胸骨后途径。而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胸心外科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4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胃吻合 肺功能
原文传递
穿支蒂筋膜皮瓣移位修复老年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5
13
作者 林涧 王之江 +1 位作者 张天浩 吴立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小腿下段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收治的23例老年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小腿下段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收治的23例老年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65-78岁,平均71岁。踝关节周围创面缺损面积为13.5 cm×5.5 cm-16.0 cm×8.5 cm。根据踝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的位置、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设计并切取穿支蒂筋膜皮瓣转位进行修复,皮瓣最大面积为17.0 cm×9.5 cm,最小面积为14.0 cm×6.5 cm。根据皮瓣成活、弹性色泽、外观形态、感染控制、供区瘢痕、皮肤感觉、黄环节活动、患者认可等情况,参照Tornetta等标准对足踝部疗效及功能进行评价;评定皮瓣肿胀程度。 结果21例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供、受区伤口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发生皮缘坏死,给予换药处理,供、受区伤口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成活优良,形态满意,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区瘢痕较小。疗效评价满意20例,一般3例,无不满意。足踝部功能评价:优8例,良12例,可3例。皮瓣肿胀评级:早期I度16例,Ⅱ度5例,Ⅲ度2例;后期I度20例,Ⅱ度2例,Ⅲ度1例。 结论小腿下段穿支蒂筋膜皮瓣移位修复老年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损伤较小,可促进创面愈合和足踝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基于健康意识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美芳 陈晓丹 李葆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意识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意识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基于健康意识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均于出院后6个月评价。比较两组住院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5.64±1.98)d]、腹痛腹胀消退[(3.84±1.29)d]和首次排便时间[(3.09±1.02)d]均短于对照组[(8.37±2.43)d、(5.08±1.43)d和(4.25±1.20)d](t=4.770、3.527、4.034,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规律(80.00%)和饮食控制(90.00%)均高于对照组(53.33%和60.00%)(χ^(2)=4.800、7.200,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责任感[(24.83±1.97)分]、自我概念[(26.59±1.35)分]和健康知识水平[(41.54±2.74)分]均高于对照组[(21.35±2.08)分、(24.08±1.92)分和(37.54±2.09)分](t=5.568、5.857、6.358,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15.65±1.78)分]、环境功能[(17.89±1.06)分]、社会功能[(16.89±1.43)分]和心理功能[(16.08±1.46)分]均高于对照组[(13.18±1.40)分、(15.73±1.28)分、(14.34±1.92)分和(12.34±1.29)分](t=5.974、7.119、5.834、10.514,均P<0.05)。结论基于健康意识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健康教育 自我效验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江伟豪 陈霄云 +1 位作者 樊留博 朱建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我院康复治疗部就诊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酌情予以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基础疾病治疗...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我院康复治疗部就诊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酌情予以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基础疾病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8周后下肢肌力、运动、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FMA评分、BBS评分和FAC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不仅可提高下肢肌力,还可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肌力 运动能力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玉玲 马兆生 +1 位作者 林娇 吴丽丽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对比效果。方法将2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IVAP组,每组120例;PICC组采用PICC置管法,而IVAP组则采用IVAP置管法;比较2组患者的穿...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对比效果。方法将2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IVAP组,每组120例;PICC组采用PICC置管法,而IVAP组则采用IVAP置管法;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2组间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VAP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PICC组(P<0.01); IVA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PICC组的25.83%(P<0.01);IVAP组的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PICC组(P<0.01),而IVAP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则高于PICC组(P<0.01)。结论与PICC法相比,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IVAP置管法,可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ERCP联合LC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经验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益挺 方哲平 王爱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安全性等。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60~80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共142例,其中男59例,女83例;根据操作... 目的探讨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安全性等。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60~80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共142例,其中男59例,女83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分成LC术中同时行ERCP组(A组)和ERCP术后行LC组(B组),其中A组有18例,B组有124例,均顺利完成入院治疗。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血红蛋白、白细胞)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8±14)min和(78±14)min,P <0.01],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LC术中同时行ERCP取石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明确,不延长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总费用及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高龄患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274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叶敏华 张健 +3 位作者 朱成楚 陈保富 马德华 叶中瑞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4期592-593,615,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远期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274例进行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引导下清除纤维分隔、脓苔、坏死组织...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远期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274例进行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引导下清除纤维分隔、脓苔、坏死组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后膨肺,如肺表面有胸膜纤维板形成,肺不能复张,则进行纤维板剥脱。术后观察胸腔引流量及颜色变化、术侧肺呼吸音变化、肺复张情况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5个月-2年,随访率95.6%。结果 274例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后出血,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4.5±20.4)min(40-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5±41.3)ml(50-1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3.4)d(4-22 d)。2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4-6 d出现发热,6例患者术后半年发生切口处结核性脓瘘,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持续漏气。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纤维剥脱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创伤小,为首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纤维板剥脱 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 电视胸腔镜
原文传递
电视胸腔镜下早期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彩芳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8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VATs)早期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根据VATs肺癌根治术的病理、解剖、技术特点,对29例经VATs手术根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于术前进行心理辅导,VATs优点宣教,术前呼吸道准备,术后观察病情,加强体位、呼吸道管理...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VATs)早期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根据VATs肺癌根治术的病理、解剖、技术特点,对29例经VATs手术根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于术前进行心理辅导,VATs优点宣教,术前呼吸道准备,术后观察病情,加强体位、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的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康复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施行VATs肺癌根治术并康复出院。结论围术期规范化护理是保障电视胸腔镜下(VATs)早期肺癌根治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S 肺癌根治术 护理 围术期
下载PDF
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电视胸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胸手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剑波 王溪 +4 位作者 余方宇 孔敏 张健 马德华 朱成楚 《中国医药》 2014年第11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胸在连枷胸手术内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59例连枷胸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内固定(腔镜组,28例)和传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胸在连枷胸手术内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59例连枷胸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内固定(腔镜组,28例)和传统手术内固定(传统组,31例).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恢复等指标.结果 全组59例均临床愈合.腔镜组2例术中发现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转开胸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良好,出院3个月CT复查胸廓无明显畸形,无对内固定材料有排异不适等需取出.手术时间腔镜组(1.6±0.6)h、传统组(2.7±0.5)h,术中出血量腔镜组(166±37)ml、传统组(209±41) 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腔镜组(4.8±1.6)d、传统组(8.3±3.4)d,疼痛缓解时间腔镜组(8.5±2.1)d、传统组(12.4±1.8)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腔镜组(9±4)h、传统组(65±12)h,腔镜组肺不张发生率16.7% (3/28),传统组35.5%(11/31),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或P<0.01).术后1年随访,腔镜组恢复正常劳动能力18例(64.3%)、传统组4例(12.9%);腔镜组恢复生活能力23例(82.1%)、传统组16例(51.6%),腔镜组明显多于传统组(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胸膜外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方面改善均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手术内固定 胸腔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