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秦青通 王肖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12 6例 ,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6 3例 ) ,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尿激酶前 10~ 30 min或同时加用复方丹...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12 6例 ,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6 3例 ) ,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尿激酶前 10~ 30 min或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5 0 m l,每日 1次 ,连用 7d。对照组仅用尿激酶及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再通分别为 4 8例 (76 .19% )和 4 0例 (6 3.4 9% ) ;住院期间死亡分别为 2例 (3.17% )和 8例(12 .6 9% ) ;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分别为 2例 (3.17% )和 8例 (12 .6 9% )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别为 16例(2 5 .39% )和 33例 (5 2 .38% )。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或 P<0 .0 1)。同时 ,治疗组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释放、提高左室射血功能及减轻疼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 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可减少心肌耗氧量 ,减少心肌酶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灌注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预防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伯泉 朱慧民 +2 位作者 王灵红 凌爱香 林祖近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将90例≥65岁伴焦虑、抑郁、吸烟、饮酒、血脂、血压、血糖、体重指数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常规治疗+认知行为干预(CBT)(CBT组).治疗1个月后,CBT组的各心身指标除健康状... 将90例≥65岁伴焦虑、抑郁、吸烟、饮酒、血脂、血压、血糖、体重指数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常规治疗+认知行为干预(CBT)(CBT组).治疗1个月后,CBT组的各心身指标除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分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6个月后SF-36评分(85±16)、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04±4)、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10±4)、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12±3)、吸烟(0.6±0.2)支/d、饮酒(10.1±2.3)g/d、血压[收缩压(123±11)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7±5)mm Hg]、空腹血糖[(4.2±2.6)mmol/L]、体重指数(22.5±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结合CBT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身健康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认知疗法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注入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蔡海鹏 阮君英 +4 位作者 林祖近 陈磊 宋伟 徐玉顺 泮慧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218例,按替罗非班...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218例,按替罗非班的使用剂量分为大剂量替罗非班组(102例)和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116例)。两组均在行直接PCI时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其中大剂量组负荷量为25μg/kg,常规剂量组负荷量为10μg/kg,然后均以0.15μg·kg-1·min-1维持18-24 h。观察PCI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情况、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大剂量替罗非班组PCI术后即刻恢复TIMI 3级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率均高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2.16%(94/102)比81.90%(95/116),术后2 h ST段回落率:89.22%(91/102)比73.28%(85/116),均P<0.05〕,30 d内再梗死、TVR、总MACE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再梗死发生率:0.98%(1/102)比2.59%(3/116),TVR:0.98%(1/102)比2.59%(3/116),总MACE事件发生率:1.96%(2/102)比6.03%(7/116),均P<0.05〕,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和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病死率〔0(0/102)比0.86%(1/116)〕、总出血发生率〔1.96%(2/102)比0.86%(1/1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脉内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对于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为STEMI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动脉 大剂量替罗非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对行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伟 林祖近 蔡海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4期47-49,66,共4页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预后质量及血小板活性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预后质量及血小板活性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检测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人可溶性CD40L(sCD40L)、血小板聚集率(PAR)水平,并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及s CD40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2 h及给药结束6 h时观察组患者PA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给药12 h及结束治疗6 h时两组PA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R水平最高,12 hPAR水平最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出血及血小板降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对行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并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活性 预后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白春峰 吕静 陈恩信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3期7-8,11,共3页
目的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健康人群各50例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挑食、睡眠质量、Hp感染、焦虑抑郁情况共10项因素,并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功能性消... 目的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健康人群各50例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挑食、睡眠质量、Hp感染、焦虑抑郁情况共10项因素,并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挑食、睡眠质量、Hp感染、焦虑抑郁情况10项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后,5项因素最终进入模型,按照相关程度排序依次为Hp感染、睡眠质量、年龄、焦虑抑郁、经常运动。结论 Hp感染、睡眠质量不好、年龄≥40岁、伴有焦虑抑郁、缺乏运动这5项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抑制转录因子核因子保护大鼠心肌缺血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国菊 白智峰 +2 位作者 李大强 王瑞英 曹竹龄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89-391,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核因子 (NF κB)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抑制NF κB激活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 (Iso)组、Iso加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PDTC) 5 0、10 0、15 0mg/kg...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核因子 (NF κB)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抑制NF κB激活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 (Iso)组、Iso加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PDTC) 5 0、10 0、15 0mg/kg组 ,每组 8只。Iso造成心肌缺血模型 ,腹腔注射PDTC抑制NF κB的激活 ,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乳酸脱氢酶 (LDH)及心肌匀浆中SOD、MDA的水平 ,免疫组化观察心肌NF κB的激活程度。结果 :腹腔注射Iso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 ,NF κB在缺血组织的血管壁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大量激活 ,血清中LDH、TNF α、VCAM Ⅰ、MDA的含量及心肌匀浆中MD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及心肌匀浆中SOD活力均显著低于正常 (P <0 .0 1)。而用PDTC抑制NF κB ,上述改变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 ,其中PDTC 15 0mg/kg剂量组可显著减轻Iso造成的心肌缺血损伤 ,只有极少量的NF κB被激活 ,血清及心肌匀浆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NF κB在心肌缺血过程中被大量激活 ,产生相应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递质 ,造成心肌损伤 ,抑制NF κB激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转录因子核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粘附分子
原文传递
糖化反应产物和炎症因子水平与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邬美翠 陆林 +6 位作者 吴立群 胡健 陈秋静 彭文辉 王玲洁 阎小响 沈卫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白蛋白(GA)、内源性分泌型终末糖化产物受体(esRAGE)、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有无糖尿病将374例患者分...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白蛋白(GA)、内源性分泌型终末糖化产物受体(esRAGE)、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有无糖尿病将374例患者分成五组:冠状动脉局灶病变组(Ⅰ组,n=107)、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组(Ⅱ组,n=94)、单纯糖尿病组(Ⅲ组,n=46)、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局灶病变组(Ⅳ组,n=46)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组(Ⅴ组,n=81),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GA、esRAGE、高敏CRP(hsCRP)、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Ⅴ组的GA和hsCRP水平最高,而esRAGE水平最低,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组的GA和hsCRP高于Ⅰ~Ⅲ组,而esRAGE水平则均低于Ⅰ~Ⅲ组(P<0.05)。糖尿病患者中,GA水平与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呈正相关(r=0.249、0.695),与esRAGE呈负相关(r=-0.480)(均P<0.001);而esRAGE与HbA1c、hsCRP均呈负相关(r=-0.224、-0.236)(P<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hsCRP与冠状动脉弥漫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220,P<0.001);hsCRP和IL-6与空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r=0.259,P<0.001;r=0.124,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GA和hsCRP水平升高、esRAGE水平降低不仅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也是反映糖尿病冠状动脉广泛弥漫和严重病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糖化白蛋白 内源性分泌型终末糖化产物受体 炎症因子
下载PDF
ICU患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玉琴 许玲娇 +1 位作者 王珍智 林茜茜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7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ICU患者真菌感染护理操作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真菌感染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真菌感染的护理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真菌感染的护理危险因素,并提出护... 目的分析ICU患者真菌感染护理操作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真菌感染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真菌感染的护理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真菌感染的护理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探讨预防ICU患者真菌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U患者真菌感染与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气管切开及呼吸机支持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呼吸机支持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真菌感染的护理危险因素较多,多与侵入性操作有关,在护理过程中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真菌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下载PDF
益气强心汤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鑫 侯跃辉 +2 位作者 李小军 张立 陆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101-105,111,共6页
目的 探讨益气强心汤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冠脉CTO心衰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 目的 探讨益气强心汤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冠脉CTO心衰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强心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心肌损伤因子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心室重构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LVFS)、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心室重构血清学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内皮素-1(ET-1)]。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升高(87.88%比69.70%,P<0.05);治疗后血清AngⅡ、ALD、ET-1、MMP-2水平[(73.81±22.67)pg/mL比(113.15±24.73)pg/mL,(198.44±26.93)pg/mL比(273.29±23.85)pg/mL,(65.74±21.15)ng/L比(81.32±20.38)ng/L,(122.14±13.03)μg/L比(145.39±17.58)μg/L,P<0.05]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LVPWT、IVSS值[(47.63±6.95)mm比(51.94±6.67)mm,(32.34±6.06)mm比(35.91±6.85)mm,(8.03±0.68)mm比(11.94±0.73)mm,(8.25±0.17)mm比(11.26±0.28)mm,P<0.05]显著降低,LVEF、SV、LVFS值[(51.35±3.14)%比(46.26±4.08)%,(85.26±12.02)mL比(78.37±12.49)mL,(22.62±2.23)%比(18.87±2.31)%,P<0.05]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气短喘息、乏力、心悸、倦怠懒言、汗出、语声低微、面色紫暗评分[(1.04±0.27)分比(2.15±0.65)分,(0.96±0.21)分比(1.82±0.59)分,(0.87±0.15)分比(1.64±0.28)分,(0.78±0.23)分比(1.47±0.51)分,(0.87±0.22)分比(1.48±0.63)分,(0.69±0.19)分比(1.41±0.31)分,(0.91±0.22)分比(1.66±0.58)分,P<0.05]显著降低。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强心汤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慢性心衰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直径指数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安 童鸿 +3 位作者 陈婉斐 潘宏伟 吕国菊 蔡海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主干直径指数变化 (LCDI)的关系。方法  2 2例高血压病心肌缺血性改变者 (A组 ) ,2 5例高血压病非缺血性改变者 (B组 )和 2 1例健康者 (C组 )加入本研究 ,比较各组的左室质量 ,左冠状动脉主干直...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主干直径指数变化 (LCDI)的关系。方法  2 2例高血压病心肌缺血性改变者 (A组 ) ,2 5例高血压病非缺血性改变者 (B组 )和 2 1例健康者 (C组 )加入本研究 ,比较各组的左室质量 ,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和直径指数及冠状动脉储备功能。结果 A组LCDI为(0 0 17± 0 0 0 4 )mm/g,显著小于B组的 (0 0 2 1± 0 0 0 5 )mm/g (P =0 0 11)和C组的 (0 0 2 3± 0 0 0 4 )mm/g (P =0 0 0 0 ) ,而后两组之间十分接近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 直径指数
原文传递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预防造影剂所致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伟 徐玉顺 +1 位作者 林祖进 蔡海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行冠脉造影或PCI术的患者,随机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分为常规剂量组(n=57)和大剂量组(n=58)。术前2~3d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为10mg/次,每晚一次...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行冠脉造影或PCI术的患者,随机接受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分为常规剂量组(n=57)和大剂量组(n=58)。术前2~3d给予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为10mg/次,每晚一次。大剂量组为40mg/次,1次/晚。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空腹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渗透压。结果:(1)两组间患者基线资料之间相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α1-MG、m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天的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α1-MG、mALB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BUN、Scr、尿渗透压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组的CysC、α1-MG、mALB明显降低(P<0.05)。结论:CysC、α1-MG、mALB作为冠脉介入术后监测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冠脉介入术前短期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改善造影剂所致肾损害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造影剂 肾功能损害 冠脉介入术
下载PDF
健康人心室复极的昼夜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但秋红 吴彩云 童鸿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 探讨健康人心室复极的昼夜变化规律. 方法 对34例健康体检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其心率、Q-T间期、QRS波群起点至T波波峰的时间(Q-Tp间期).计算T波波峰至终点的时间(Tp-e时间)、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和Tp-e... 目的 探讨健康人心室复极的昼夜变化规律. 方法 对34例健康体检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其心率、Q-T间期、QRS波群起点至T波波峰的时间(Q-Tp间期).计算T波波峰至终点的时间(Tp-e时间)、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和Tp-e时间(Tp-ec时间)、Tp-e/Q-T值,并比较一天中8个等分时间段的上述参数. 结果 Q-T间期和Tp-e时间呈日间短、凌晨及午夜长的昼夜节律变化,各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Q-T间期与心率呈高度负相关(r=-01796,P<0.01).而Tp-e时间与心率呈低度负相关(r=-01267,P<0.01);各时间段Q-Tc间期接近,而Tp-ec时间呈07:00~09:00最高、10:00~12:00次之、01:00~03:00最低的昼夜节律变化,各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Q-T值昼夜变化节律与Tp-ec时间相近.结论 反映心室复极跨壁离散度的Tp-e时间除受心率影响外,尚受昼夜节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 心率 昼夜变化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大对冠状动脉基础血流和储备功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鸿 陈婉斐 +1 位作者 蔡海鹏 王建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左室肥大对冠状动脉基础血流和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多平面食道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左冠状动脉主干静息状态下和静脉注射潘生丁后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和平均血液速度(MDV),计算静脉注射潘生丁后与静息状态下...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左室肥大对冠状动脉基础血流和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多平面食道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左冠状动脉主干静息状态下和静脉注射潘生丁后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和平均血液速度(MDV),计算静脉注射潘生丁后与静息状态下上述测值之比值D/R,比较高血压左室肥大组(C组)与单纯高血压组(B组)及正常组(A组)各测算值。结果 D/R值C组和B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0.01),其中,静脉注射潘生丁后C组PDV和MDV值显著低于B组和A组(P<0.05~0.01),后二组之间接近,而静息状态下B组PDV和MDV值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0.01)。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大患者冠状动脉基础流速及储备功能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大 冠状动脉基础流速 冠状动脉储备功能
下载PDF
右胸导联显示Epsilon波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但秋红 童鸿 +1 位作者 蔡海鹏 邬美翠 《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EPSILON波 右胸导联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酶检查 右心室壁 血清电解质
下载PDF
BNP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脏变时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祖近 蔡海鹏 +2 位作者 吴彩云 陈江 潘宏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脏变时性的相关性。方法记录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变时性指标,包括r HR和HRR,并记录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型心...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脏变时性的相关性。方法记录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变时性指标,包括r HR和HRR,并记录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3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变时性指标差异。评价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脏变时性指标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2例冠心病患者,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变时性指标r 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3,P<0.05),与心脏变时性指标r HR及HRR均呈负相关(r=-0.34,-0.40,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脏变时性指标r HR和HRR密切相关,对于评价冠心病心脏功能的改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脑钠肽 心脏变时性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研究
16
作者 丁萍 徐晓文 +2 位作者 章雪林 吕国菊 张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风湿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诊断 静脉注射 潘生丁
原文传递
雌激素对已接受降压治疗的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宏伟 杨侃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 (ERT)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对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进一步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41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 ,均已服用降压药物半年以上 ,血压有明显降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氢氯噻嗪 +非洛地平 +尼尔雌醇 (...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 (ERT)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对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进一步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41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 ,均已服用降压药物半年以上 ,血压有明显降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氢氯噻嗪 +非洛地平 +尼尔雌醇 (ERT组 ,n =2 1 ) ;氢氯噻嗪 +非洛地平 +安慰剂 (对照组 ,n =2 0 ) ,治疗 6个月 ,治疗前后测量尿转铁蛋白 (TRF)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尽管已接受降压治疗 ,其尿TRF和RBP仍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用上述药物后两组患者尿TRF和RBP均有进一步降低 (P <0 .0 5) ,其中ERT组较对照组尿TRF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1 ) ,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①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血压尽管已接近正常 ,但仍存在肾脏损害。②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进一步减轻或延缓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脏损害 绝经 雌激素替代治疗 氢氯噻嗪 非洛地平 尼尔雌醇
原文传递
38例老年急性脑卒中并发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18
作者 秦青通 张丹红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年第5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卒中 并发症 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体重指数校正心电图QRS电压对左心室肥大诊断的影响
19
作者 童鸿 毛玲群 +1 位作者 金礼通 陈婉斐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校正心电图QRS电压诊断左心室肥大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心脏超声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QRS电压校正值[实测值 (+ )× (BMI/22) 2] ,观察QRS电压实测值、校正值与LVMI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校正心电图QRS电压诊断左心室肥大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心脏超声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QRS电压校正值[实测值 (+ )× (BMI/22) 2] ,观察QRS电压实测值、校正值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QRS电压校正值与LVMI呈明显相关 ,回归方程为Y(+ )c=0.298X(LVMI) -2.481,当LVMI=134g/m2 时 ,取 (+ )c近似值≥40mm ,诊断左心室肥大敏感性69.6% ,特异性91.4%、准确性82.8% ,阳性预测值84.2 % ,阴性预测值82.1 %。结论体重指数校正心电图QRS电压能显著提高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大 QRS电压 体重指数 校正
下载PDF
氯吡格雷停减药对PCI术后患者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蔡海鹏 林祖近 +3 位作者 陈良友 宋伟 徐玉顺 李招云 《心电与循环》 2015年第1期28-30,56,共4页
目的观察PCI患者氯吡格雷骤停或逐渐减停后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的变化。方法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以上者共64例入组,其中对照组32例入选后即停服氯吡格雷;观察组32例隔天... 目的观察PCI患者氯吡格雷骤停或逐渐减停后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的变化。方法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以上者共64例入组,其中对照组32例入选后即停服氯吡格雷;观察组32例隔天服氯吡格雷4周后完全停药。分别于入组时(0周)及入组后1、2、4、12周测定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水平,并随访6个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1周时CD62P为(17.73±1.87)%vs(12.54±1.61)%,CD63为(16.85±1.53)%vs(12.66±1.32)%,2周时CD62P为(16.24±2.18)%vs(12.76±1.33)%,CD63为(15 96±1 75)%vs(12.87±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2周时两组CD62P、CD63水平较基础值升高(均P<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内无一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论停用氯吡格雷后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性反跳现象,采用先减量后停药的方法,可减少此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小板活性 反跳 CD63 CD6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