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危重病患者院内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向红 何方 +3 位作者 吕智全 洪军 陈敏华 孙仁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院内获得性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血流感染的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内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 目的探讨影响院内获得性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血流感染的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内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老年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ICU内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老年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CRKP血流感染老年危重病患者,ICU内病死率为62.2%(74/119),使用替加环素治疗者病死率较未使用替加环素者病死率低[50.0%(25/50)比71.0%(49/69),χ^2=4.770,P=0.029];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较单药治疗病死率低[54.9%(39/71)比72.9%(35/48),χ^2=3.940,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25.545,95%CI:9.743~52.242,P=0.001)、替加环素药敏为耐药(OR=8.990,95%CI:0.957~24.488,P=0.049)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合适的初始治疗(定义为48 h内至少采用1种敏感抗生素治疗,OR=0.081,95%CI:0.014~0.463,P=0.005)及足够的合适抗生素治疗疗程(OR=0.785,95%CI:0.631~0.977,P=0.030)是改善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ICU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病死率高,合适的初始治疗及足够的疗程能明显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克雷伯菌感染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某院精神科住院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2
作者 王玲 林珊 +7 位作者 黄益花 段慈东 田梦伦 沈宇航 宋小军 陈毓 赵龙友 金大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92,共9页
目的研究精神科住院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定植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20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收集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粪便样本。分离培养艰难梭菌,并进行毒素基因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和抗生素敏... 目的研究精神科住院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定植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20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收集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粪便样本。分离培养艰难梭菌,并进行毒素基因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艰难梭菌定植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粪便样本442份,分离到24株(5.4%)艰难梭菌。其中,20株为TcdA和TcdB毒素基因阳性、二元毒素基因阴性(A+B+CDT-),3株为A-B+CDT-,1株为A+B+CDT+。共鉴定出14种序列分型(ST),包括1株高毒力ST11型。所有菌株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哌拉西林敏感,但对环丙沙星(95.8%)、克林霉素(87.5%)和红霉素(62.5%)的耐药率较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科室中,年龄(≥60岁)、住院天数(>200 d)和服用劳拉西泮片与老年精神科患者艰难梭菌定植具有显著相关性(OR=3.762~15.556,P<0.05),而住院天数(>20 d)与早期干预科患者艰难梭菌定植具有显著相关性(OR=0.004,P<0.001)。结论研究发现精神科住院患者存在5.4%的艰难梭菌定植率,年龄较大、住院天数较长且长期服用精神治疗性药物的患者与艰难梭菌定植间存在相关性,需加强院内感染防控监测进而遏制艰难梭菌在精神科的暴发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定植 精神科 分子特征 相关因素
下载PDF
NG-Test Carba5用于碳青霉烯酶快速检测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范华 张燕燕 +3 位作者 吴雨辰 胡燕燕 张嵘 顾丹霞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评价NG-Test Carba5对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中碳青霉烯酶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2018—2022年中国21个省77家医院的1210株CRE菌株,采用NG-Test Carba5快速检测菌株中的碳青霉烯酶酶型,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NG-T... 目的评价NG-Test Carba5对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中碳青霉烯酶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2018—2022年中国21个省77家医院的1210株CRE菌株,采用NG-Test Carba5快速检测菌株中的碳青霉烯酶酶型,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NG-Test Carba5的检测性能。结果NG-Test Carba5对不同菌属CRE菌株中的5大类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亚胺培南酶(IMP)、维罗纳整合子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VIM)、苯唑西林酶(OXA)-48]均表现出优异的检测性能,其敏感度达98.47%(1161/1179),特异度100%(31/31),阳性预测值为100%(1161/1161)。NG-Test Carba5对OXA-48、NDM、IMP和VIM酶的敏感度为100%(307/307),对KPC酶的检测敏感度为97.70%(763/781)。对于11株产KPC-25、KPC-78和KPC-93型KPC突变体的菌株,NG-Test Carba5可报告所有KPC酶阳性(11/11),但对于产KPC-33、KPC-77型KPC突变体的菌株,NG-Test Carba5未能检出KPC酶。此外,对于同时产2种或3种碳青霉烯酶的CRE菌株,NG-Test Carba5的敏感度达100%(91/91)。结论NG-Test Carba5对于CRE菌株中的碳青霉烯酶的快速检测显示出优异的检测性能。然而,对于NG-Test Carba5检测阴性的菌株,必须结合其他表型检测及基因型检测方法以避免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抗药性 细菌 突变 胶体金
原文传递
酸碱平衡失常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卫忠 李鹏 何雪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血酸碱平衡失常与脓毒症间的关系,为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按照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与欧洲重症医学会联合发布的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0例... 目的研究动脉血酸碱平衡失常与脓毒症间的关系,为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按照2016年美国重症医学会与欧洲重症医学会联合发布的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0例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并对酸碱平衡失常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脓毒症患者极易发生酸碱平衡失常,其中单纯性酸碱平衡失常占20%(16例);双重性酸碱平衡失常占65%(52例),并以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为主(42例,52.5%);无酸碱平衡失常占15%(12例);无三重性酸碱平衡失常。结论脓毒症与酸碱平衡失常密切相关,酸碱平衡监测可辅助脓毒症的诊断,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酸碱平衡失常 血气分析
原文传递
1株致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霍乱弧菌的鉴定和病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解鸿翔 曹文静 +5 位作者 谢姝惠 郭建壮 李晓凤 吕士玉 马建萍 刘翠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45-849,857,共6页
目的对1例食管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霍乱弧菌进行菌株鉴定和病原特征分析。方法取患者口腔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并观察细菌形态特征,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蛋白质水平鉴定,并进行血清群检测;用K-B... 目的对1例食管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霍乱弧菌进行菌株鉴定和病原特征分析。方法取患者口腔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并观察细菌形态特征,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蛋白质水平鉴定,并进行血清群检测;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构建文库并进行细菌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核糖体多位点序列分型(rMLST)、平均核苷酸相似度(ANI)分析和非冗余蛋白质库(NR)比对,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对其MLST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MALDI-TOF MS鉴定分值为2.151,rMLST分析显示该菌株与霍乱弧菌吻合度为100%,ANI分析显示ANIb值为96.05%,ANIm值为96.56%,NR数据库基因注释得到霍乱弧菌相关的基因2981个,血清群检测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敏感。MLST显示该菌株为新的ST型(ST-986),且携带toxR、hlyA、nanH、hapA、mshA、ompU、rtxC以及T6SS等毒力基因,而未检出ctxAB、tcpA、zot、ace及st等5种毒力基因。结论检出ST-986新型非O1/O139群霍乱弧菌。临床医生应警惕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口腔感染这种病原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非O1/O139群 食管癌 放疗 化疗 口腔 感染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雪倩 李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906-29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结缔组织病与同期健康人群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结缔组织病对ATG和TPO表达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检测835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以及同期886例健... 目的通过对不同结缔组织病与同期健康人群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结缔组织病对ATG和TPO表达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检测835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以及同期886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ATG和TPO,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66例,类风湿关节炎431例,干燥综合征180例,系统性硬化症26例,血管炎32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燥综合征患者的ATG和TPO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系统柱硬化症、血管炎的ATG和TPO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TG和TPO的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密切相关,但是与系统性硬化症和血管炎无相关性,对于结缔组织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结缔组织病 体检
原文传递
基于Mg2+-Ca2+的APTT用于检测狼疮抗凝物质的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评价
7
作者 袁武锋 费鲜明 +9 位作者 沈春兰 沃铭毅 解鸿翔 蒋雷 王欢 郑素洁 程茂良 邱莲女 赵嫣 朱晓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基于Mg2+/-Ca2+联合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用于检测狼疮抗凝物质(LA)的新方法。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44例随机患者和65例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柠檬酸三钠抗凝血浆分别用于方法建立和评价。应用Actin试剂... 目的建立并评价基于Mg2+/-Ca2+联合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用于检测狼疮抗凝物质(LA)的新方法。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44例随机患者和65例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柠檬酸三钠抗凝血浆分别用于方法建立和评价。应用Actin试剂,分别以0、2、4、8、16 mmol/L Mg2+联合25 mmol/L Ca2+溶液(Mg2+-Ca2+溶液)测定94例患者血浆APTT值,观察Mg2+对LA阴性和阳性血浆APTT的影响并确定Mg2+-Ca2+溶液试验浓度(试验溶液)。采用Actin试剂分别以试验溶液和25 mmol/L Ca2+溶液测定患者和正常血浆APTT,计算两种溶液测定的APTT比值(Mg2+-Ca2+-APTT指数)和标准化Mg2+-Ca2+-APTT比值(NAR);测定混合血浆NAR并计算其CV%用于评价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随机选取150例测定凝血试验的患者血浆,以前述试验溶液及Actin试剂测定APTT,计算Mg2+-Ca2+-APTT指数并以稀释蝰蛇毒试验(dRVVT)法检测血浆标准化LA比值(NLR),比较Mg2+-Ca2+-APTT指数与NLR的关系以验证试验溶液的适用性。最后以Mg2+-Ca2+联合测定APTT法和dRVVT法分别检测6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26例SLE)患者NAR和NLR,以dRVVT法为标准运用ROC曲线评估2种方法检测LA的效能。结果在0~16 mmol/L Mg2+-Ca2+溶液范围内,所有LA阴性血浆中,APTT正常组APTT从28.1±4.5 s升高到57.7±6.4 s,APTT延长组从47.2±8.9 s升高到97.5±10.3 s,ACA阳性组从27.6±5.1 s升高到61.2±7.9 s (F=34.12、38.9和28.35,P〈0.01);LA阳性APTT正常和延长者APTT值在0~4 mmol/L范围随Mg2+浓度升高而缩短,在4~8 mmol/L范围则延长(F=31.55和39.5,P〈0.01),8.0 mmol/L Mg2+时APTT显著高于4.0 mmol/L的APTT值(P〈0.001);确定试验浓度为4.0 mmol/L。试验溶液测定NAR的批内、批间和天间CV%分别为1.39%、2.30%和3.44%。分别以〈0.966和〉1.034为判断标准,150例患者中141例Mg2+/Ca2+-AP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狼疮凝固抑制物
原文传递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史宗杰 郑素洁 +2 位作者 施天明 潘婕 耿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机械取栓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直接机械取栓85... 目的比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机械取栓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直接机械取栓85例、行桥接治疗61例,比较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患者基线资料、诊治情况、并发症和临床预后等的差异。结果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年龄、性别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病比例、糖尿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基线血糖水平、血小板计数、肌酐水平、基线收缩压、脑卒中病因、闭塞部位、麻醉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到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到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到院至血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的成功再灌注率(91.8% vs. 95.1%)、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1.8% vs. 21.3%)、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41.2% vs. 47.5%)、死亡率(20.0% vs. 1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具有与桥接治疗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直接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原文传递
ICU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向红 何方 +2 位作者 吕智全 洪军 孙仁华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碳氢酶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合适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119例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和44例碳氢酶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碳氢酶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合适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119例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和44例碳氢酶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发生ICU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d内使用过碳氢酶烯抗生素(OR=3.068,95%CI:1.196~7.872,P=0.002),30d内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OR=1.693,95%CI:1.159~2.472,P=0.006),30d内使用过激素(OR=4.528,95%CI:1.671~12.272,P=0.003),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OR=5.384,95%CI:1.886~15.368,P=0.002)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OR=4.489,95%CI:1.664~12.106,P=0.003)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30d内使用过激素、碳氢酶烯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及合并MODS、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是ICU老年患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碳氢酶烯抗生素暴露及常规对CRKP进行主动筛查可能会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重症监护室 老年
下载PDF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史宗杰 郑素洁 +3 位作者 张圣 施天明 潘婕 耿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基线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基线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手术并发症及临床预后,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预后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88.9%)血管成功再通,发病至再通时间平均为(418.92±223.96)min;2例(7.4%)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14例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13例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其中8例(29.6%)患者死亡。统计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mss)评分[23(12.5,33.8)分 vs.35(23,39)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评分[9(8,10)分 vs.7(4,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3,P=0.041;Z=-2.387,P=0.017)。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与临床预后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史宗杰 郑素洁 +2 位作者 施天明 潘婕 耿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3-979,共7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是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相关。方法连续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是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相关。方法连续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14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白质疏松程度将患者分为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和重度脑白质疏松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再灌注率、术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90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率和术后90d死亡率;根据预后差异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脑白质疏松程度与术后90d预后的关系。结果146例患者中,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100例,重度脑白质疏松组46例;与无至中度脑白质疏松组相比,重度脑白质疏松组的年龄更大[70.50(59.75,79.75)岁vs.79(73,82)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20(16,25)分vs.22(18,28)分],手术成功再灌注率更低[97.0%(97/100)vs.84.8%(39/46)],术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11.0%(11/100)vs.26.1%(12/46)],术后90d预后良好率更低[54.0%(54/100)vs.21.7%(10/46)],术后90d死亡率更高[14.0%(14/100)vs.30.4%(1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64例,预后不良组8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年龄更大[70.50(59.75,79.75)岁vs.79(73,82)岁],基线NIHSS评分更高[20(16,25)分vs.22(18,28)分],TOAST病因学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比例更高[68.8%(44/64)vs.76.8%(63/82)],重度脑白质疏松比例更高[15.6%(10/64)vs.43.9%(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疏松(OR=3.109,95%CI:1.241~7.788,P=0.015)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TOAST病因学分型均是术后9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脑白质疏松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致异位ACTH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沃奇军 赵瑜 +5 位作者 杨伟 段婷 寿佳沣 杨云开 祁小龙 张大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05,共7页
目的按探讨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BA)治疗甲状腺髓样癌(MTC)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患者男,56岁,2023年10月5日因MTC术后15个月,全身乏力7个月入院。既往因MTC行两次甲状腺开放手术。病理诊断:甲... 目的按探讨腹腔镜同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BA)治疗甲状腺髓样癌(MTC)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患者男,56岁,2023年10月5日因MTC术后15个月,全身乏力7个月入院。既往因MTC行两次甲状腺开放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上纵隔、纵隔等处淋巴结转移,CRH(-)、ACTH(胞质弱+)。患者术后出现糖尿病、高血压、低钾血症。入院查体:血压200/95mmHg(1mmHg=0.133kPa),体质量61.5kg,身高160cm,体质量指数24.02kg/cm^(2),腰围83cm,多血质外貌,皮肤变薄。实验室检查:血钾2.71mmol/L,血钙1.47mmol/L,甲状旁腺素6.0pg/ml,空腹血糖10.5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血降钙素>2000pg/ml,癌胚抗原70.8μg/L。内分泌激素检查:8:00、16:00、24:00时血浆ACTH分别为189.0、125.0、65.0pg/ml;8:00、16:20、24:00时血清皮质醇分别为429.30、408.14、446.61μg/L;24h尿游离皮质醇1200μg/24h;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8:00时ACTH183.0pg/ml、皮质醇538.27μg/L;非卧位2h醛固酮8.2pg/ml;血、尿儿茶酚胺和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18)F-FDG-PET/CT检查示颈部等多发淋巴结转移。腹部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增生。垂体增强MR检查示垂体变薄。肺CT、痰培养检查示双肺散在多发感染。经全院多学科讨论,诊断为EAS、MTC术后转移、糖尿病、高血压病、低钾血症、肺部感染、轻度贫血、肝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低钙血症。全麻下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BA。术中先切除左侧肾上腺,翻转体位,再切除右侧肾上腺。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60min。术中出血量约20ml。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病理检查:(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双侧)肾上腺髓质增生,ACTH(-)。术后随访3个月,血降钙素仍>2000pg/ml。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血ACTH分别为183.0、220.0、731.0pg/ml。但高血压、糖尿病、低钾血症等均迅速缓解。术后1个月血压100/80mmHg,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甲状腺髓样癌 库欣综合征 双侧肾上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
13
作者 郑素洁 刘芳 +3 位作者 姜鑫钊 郭舜源 耿昱 史宗杰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组)23例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3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灌注成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匹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和不匹配率均是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不匹配率预测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AUC为0.660(95%CI:0.509~0.811,P=0.046),最佳截断值为2.30,灵敏度为0.696,特异度为0.645。结论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核心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早期血管内治疗 临床预后
下载PDF
痛风患者血清补体C3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珍 沈宇欢 +2 位作者 祝忠良 刘津麟 杨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64-465,468,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水平在痛风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间的关系,并研究痛风患者血清补体C3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检测495例痛风患者补体C3、尿酸浓度以及同期7 909例健康体检的补体C3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体...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水平在痛风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间的关系,并研究痛风患者血清补体C3与尿酸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检测495例痛风患者补体C3、尿酸浓度以及同期7 909例健康体检的补体C3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痛风患者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在痛风患者中补体C3与尿酸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补体C3水平与痛风密切相关,可用来辅助痛风的诊断,但是补体C3与尿酸并无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痛风 体检 尿酸
原文传递
双氢青蒿素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周俊宇 杨蕾 +4 位作者 张寅昊 余灵艳 阳馨仪 杜璟 童向民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2589-2594,I0003,共7页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的协同疗效。方法 以MDS细胞株SKM-1为对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DHA、固定浓度DHA和不同种类凋亡抑制剂、固定浓度DHA和不同...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的协同疗效。方法 以MDS细胞株SKM-1为对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DHA、固定浓度DHA和不同种类凋亡抑制剂、固定浓度DHA和不同种类化疗药物[阿扎胞苷(5-AZ)或阿糖胞苷(Ara-C)]。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存活率,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细胞生存状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DHA对SKM-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凋亡抑制剂可逆转DHA对SKM-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相比,DHA联合5-AZ或Ara-C处理细胞,SKM-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随着药物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增高,ROS水平增高;DHA联合5-AZ或Ara-C处理细胞,细胞ROS水平进一步增高,凋亡效果更明显。结论 DHA可诱导SKM-1发生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与5-AZ和Ara-C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双氢青蒿素 活性氧 凋亡
下载PDF
随机质控方案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倩 单志明 +3 位作者 康凤凤 夏俊 叶德力 宋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3期3180-3184,共5页
目的探讨开机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与随机质控的关系,以及随机质控方案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该院3台检测系统(AU5830、AU5821、AU5831)双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的开机质控及随机质控检验结果[共11个常规... 目的探讨开机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与随机质控的关系,以及随机质控方案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该院3台检测系统(AU5830、AU5821、AU5831)双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的开机质控及随机质控检验结果[共11个常规生化项目,包括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BUN)、钙(Ca)、镁(Mg)、氯(Cl)、钠(Na)、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肌酐(Crea)、钾(K)]。以<1/3允许总误差(TEa)为标准分别计算开机质控与随机质控检验结果的相对偏差,比较开机质控与随机指控的Z分数、均值、相对偏差。结果钾和钠在3台检测系统上均较为稳定,开机质控与随机质控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其余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结果有差异,开机质控与随机质控检验结果也存在差异。在AU5830上,双水平的Alb均不满足室内质控TEa要求。在AU5821上,双水平的Alb、中水平的Glu和高水平的TC均不满足室内质控TEa要求。在AU5831上,双水平的Glu均不满足室内质控TEa要求。结论随机质控方案可以作为开机质控方案的有效补充,能提高检测精密度,确保检测可靠度,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随机质量控制 允许总误差 相对偏差
下载PDF
口腔感染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鸿翔 吴园园 +4 位作者 刘翠萍 吕士玉 董秀涛 郭建壮 孙晓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453-454,共2页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 non-O139Vibrio cholerae,NOVC)感染常与腹泻、肠道外感染有关,如菌血症、中耳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NOVC的病例极少被报道。现报道1例食管癌术后化学治疗患者口腔出现NOVC感染。患者以腹泻、腹...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 non-O139Vibrio cholerae,NOVC)感染常与腹泻、肠道外感染有关,如菌血症、中耳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NOVC的病例极少被报道。现报道1例食管癌术后化学治疗患者口腔出现NOVC感染。患者以腹泻、腹痛伴发热起病,口唇和脸颊出现血疱,上下唇内侧和上腭黏膜出现广泛糜烂,舌底出现较大溃疡创面,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腹泻好转,口腔感染症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感染 霍乱弧菌非O1 霍乱弧菌非O139
原文传递
运用间接法建立杭州地区血清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宇欢 夏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2475-2478,共4页
目的运用间接法建立杭州地区血清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推荐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探究间接法的可靠性,并为地区人群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016年本院体检人群数据,利用偏度-峰度值检验数据的正态性,若... 目的运用间接法建立杭州地区血清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推荐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探究间接法的可靠性,并为地区人群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016年本院体检人群数据,利用偏度-峰度值检验数据的正态性,若非正态则使用BOX-COX转换成近似正态,四分位距法剔除离群值后用Hoffmann法获得参考区间,计算同直接法的偏差,与各项目参考变化值(RCV)进行比较,并用20例体检结果正常的个体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结果间接法建立6个项目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相对偏差均<RCV(<13. 13%、2. 87%、4. 17%、8. 16%、11. 99%、23. 50%),通过20例健康个体验证了间接法得到的参考区间。结论运用间接法建立的参考区间同直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考虑到地区因素,间接法可用于地区实验室对该地区的人群建立适合自身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法 参考区间 电解质
原文传递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强 朱永泽 +2 位作者 朱建俊 胡志伟 陈伟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241株,通过VITEK-2 Compact系统检...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241株,通过VITEK-2 Compact系统检测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应用WHONET 5.6软件统计药敏结果;通过PCR法检测多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应用多克隆序列位点(MLST)测定菌株克隆型别;应用接合试验验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转移。结果241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2.5%。PCR检测显示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均携带mcr-1耐药基因,MLST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克隆型别。此外,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mcr-1耐药基因均可以成功传递至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菌株中。结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mcr-1基因,该基因定位于质粒进行水平播散,需密切监测携带mcr-1基因的菌株,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多黏菌素耐药 mcr-1 质粒
下载PDF
血清胆汁酸亚组分TDCA与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鹏 夏骏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亚组分牛磺脱氧胆酸(TDCA)与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27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观察组)和37例无心脑血管事件患者(对照组)血清中胆汁酸亚组分表达情...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亚组分牛磺脱氧胆酸(TDCA)与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27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观察组)和37例无心脑血管事件患者(对照组)血清中胆汁酸亚组分表达情况,根据脑卒中高危人群TDCA水平四分位数(P_(25)=0.010μmol/L,P_(50)=0.027μmol/L,P_(75)=0.053μmol/L)分成Q1组(0~<0.010μmol/L)、Q2组(0.010~<0.027μmol/L)、Q3组(0.027~<0.053μmol/L)和Q4组(≥0.053μmol/L)。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DCA水平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TDCA水平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D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Q4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高于Q1组(P<0.05):模型1结果显示Q4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Q1组的8.250倍,模型2显示Q4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Q1组的7.671倍,模型3显示Q4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Q1组的98.594倍。TDCA水平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胰岛素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水平TDCA患者与低水平患者比较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亚组分 脑卒中 心脑血管事件 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