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快速处理肿瘤细胞污染器械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喻晓芬 叶再元 +2 位作者 胡弦琴 马英玉 张琴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快速灭活污染器械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用37℃生理盐水浸泡并刷洗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可疑污染器械。浸泡液经低速离心后,提取并培养沉淀的肿瘤细胞。使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浸泡肿瘤细胞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快速灭活污染器械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用37℃生理盐水浸泡并刷洗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可疑污染器械。浸泡液经低速离心后,提取并培养沉淀的肿瘤细胞。使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浸泡肿瘤细胞不同时间后,HE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在55℃蒸馏水中浸泡60S后,肿瘤细胞肿胀,胞膜消失,细胞核体积缩小,核内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部分细胞裂解脱落。肿瘤细胞经55℃蒸馏水浸泡60s后更换含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再培养24h,未发现贴壁生长的有活性细胞。而在55℃的生理盐水中浸泡60S后,肿瘤细胞核膜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可疑污染器械在55℃蒸馏水中浸泡60S,肿瘤细胞能被全部灭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无瘤技术 手术器械 生理盐水 蒸馏水
原文传递
蒸馏水清除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继 喻晓芬 +1 位作者 马英玉 邵钦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6期3702-3705,共4页
目的探讨温热蒸馏水清除116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量效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6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于肿瘤切除前后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关腹前用43~45℃蒸馏水1500ml/次冲洗腹腔后,... 目的探讨温热蒸馏水清除116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的量效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6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于肿瘤切除前后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关腹前用43~45℃蒸馏水1500ml/次冲洗腹腔后,用37℃无菌生理盐水200ml行腹腔灌洗并收集灌洗液,分别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结果≤10cm肿瘤切除前后腹腔脱落癌细胞无显著变化(均P〉0.05);〉10cm肿瘤相比切除前,切除后腹腔脱落细胞显著增加(〉10-≤15cm组,P=0.044;〉15(3m组,P=0.033),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肿瘤切除后肿瘤脱落细胞显著增加(P〈0.001),冲洗后残留率增加,〉10cm的肿瘤随着冲洗次数增加,残留率显著下降(〉10~≤15cm组,P=0.002;〉15cm组,P=0.001),4次冲洗后检测不到残留。≤5cm肿瘤随着冲洗次数增加残留率下降不明显(P〉0.05),但均在第3次冲洗后未检测到残留。结论彻底清除原发性肝癌术中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冲洗量与肿瘤体积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腹腔脱落癌细胞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92例患者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喻晓芬 叶再元 +2 位作者 马英玉 张琴芳 胡弦琴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侵入性操作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9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开腹后有腹腔积液者直接收集腹腔积液,无腹腔积液者收集腹腔灌洗液,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结果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检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侵入性操作前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9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开腹后有腹腔积液者直接收集腹腔积液,无腹腔积液者收集腹腔灌洗液,检测腹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结果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检出率与TNM分期、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显著相关.TNM分期Ⅲ、Ⅳ期肝癌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Ⅰ、Ⅱ期(38.1%比8.0%,P=0.0005).肿瘤位置越接近表面(P=0.0002)、直径越大(P=0.00007),腹腔脱落癌细胞阳性检出率越高.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与肝细胞癌分期进展、肿瘤位置、大小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腹腔脱落癌细胞 腹腔积液 腹腔灌洗液
原文传递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5
4
作者 周永列 邱莲女 +3 位作者 赵湘 林明 夏晓华 皇甫梅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5 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微血管病变者 2 7例 ,无微血管病变者 2 4例 )及 2 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 ,包括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p)、溶酶体...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5 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微血管病变者 2 7例 ,无微血管病变者 2 4例 )及 2 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 ,包括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 (CD6 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 1、CD42b)、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 ,同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和胰岛素。结果 糖尿病组血小板CD6 2P、CD6 3、TSP阳性的百分率 [(1 35± 0 70 ) %、(5 0 4± 2 73) %、(76 5± 9 1) % ]和CD41、CD6 1的平均荧光道数 (MnX) [(14 2 2± 6 0 3) %、(6 5 4± 1 7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 5 4±0 34 ) %、(2 84± 1 12 ) %、(6 6 3± 8 4) %、(10 43± 1 70 ) %、(4 36± 0 6 2 ) % ](P <0 0 0 5 ) ,有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5 )。糖尿病组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0 5 )。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血小板CD6 2P ,CD6 3,CD6 1,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45 ,0 47,0 34和 0 30 ,P均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小板活化 相关性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新生儿期胆汁淤积状况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罗晓明 周馥英 +1 位作者 王欣欣 张学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生理及常见疾病时胆汁淤积情况。方法 用酶法测定健康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各 2 0例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与 6 3例正常儿童比较 ;测定生理性黄疸及消退后TBA水平变化及新生儿窒息 (2 8例 )、感染 (4 1例 )、溶血...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生理及常见疾病时胆汁淤积情况。方法 用酶法测定健康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各 2 0例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与 6 3例正常儿童比较 ;测定生理性黄疸及消退后TBA水平变化及新生儿窒息 (2 8例 )、感染 (4 1例 )、溶血 (14例 )TBA水平与健康新生儿比较。结果 新生儿期血TBA水平增高 (P<0 .0 1) ,以早产儿为最高 ,生理性黄疸消退后血TBA水平无变化 ;新生儿窒息、感染、溶血时血TBA明显升高。结论 新生儿期存在生理性胆汁淤积 ,多种病理因素可加重淤积 ;诊断胆汁淤积 ,血TBA较胆红素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胆汁淤积 新生儿 血清 测定
下载PDF
复发性口疮流式细胞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 被引量:22
6
作者 方豪 戴淳 +2 位作者 方东 林明 夏晓华 《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疮 (RAU)的发生发展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为免疫制剂治疗此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18例临床确诊为RAU患者 ,在发病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设健康对照组比较 ,做出相关性分析。结果 :RAU组...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疮 (RAU)的发生发展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为免疫制剂治疗此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18例临床确诊为RAU患者 ,在发病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设健康对照组比较 ,做出相关性分析。结果 :RAU组较对照组CD3 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CD4 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CD8升高有极显著意义 ,CD4 /CD8比值下降 ,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RAU患者发病期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相对免疫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疮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低钾性麻痹与红细胞ATP酶的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民 周永列 张剑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细胞膜ATP依赖Na+/K+通道活性与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异常的关系。方法 检测 17例低钾性麻痹患者和 16名健康对照者血红细胞 (RBC)ATP酶活性并予统计分析。结果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RBCNa+/K+ATP酶活性 ...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细胞膜ATP依赖Na+/K+通道活性与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异常的关系。方法 检测 17例低钾性麻痹患者和 16名健康对照者血红细胞 (RBC)ATP酶活性并予统计分析。结果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RBCNa+/K+ATP酶活性 [(2 5 6± 3 5 ) μmol·(10 7RBC) 1·h 1]显著高于对照组 [(6 2± 0 9) μmol·(10 7RBC) 1·h 1,P <0 0 1];肾小管性酸中毒组 [(1 9± 0 8) μmol·10 7(RBC) 1·h 1]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甲状腺功能亢进组 [(6 8± 4 1) μmol·(10 7RBC) 1·h 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对照组及其他原因低钾患者有显著差异 ,提示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异常有关 ,但触发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 低钾血症 红细胞 NA(+)K(+)交换ATP酶
原文传递
四嗪二甲酰胺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内外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永列 胡惟孝 +5 位作者 吕亚萍 邱莲女 王文松 杨忠愚 刘建栋 饶国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了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体内抗肿瘤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A549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SRB法、5′-溴-2′脱氧尿苷-ELISA法,观察ZGDHu-1对A549细胞增殖的作... 为了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体内抗肿瘤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A549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SRB法、5′-溴-2′脱氧尿苷-ELISA法,观察ZGDHu-1对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腹腔注射ZGDHu-1后观察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观察A549细胞bcl-2,bax,p53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改变。结果表明,ZGDHu-1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活力,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依赖关系。A549细胞经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出现DNA片段化,亚G1峰显著增加,AnnexinV+/PI-表达升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ZGDHu-1以10,20及40mg.kg-1剂量给裸鼠体内用药14d后,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3.7%,56.9%和60.0%。A549细胞经ZGDHu-1作用后,bcl-2基因和蛋白有所下调,但主要是上调bax基因和蛋白,导致bax/bcl-2比值明显增高,p53基因和蛋白表达也上调,均呈现剂量依赖性。ZGDHu-1在体内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体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p53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肺癌 细胞株A549 增殖 细胞凋亡 肿瘤移植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费鲜明 周永列 +3 位作者 祁金文 吴建国 邱莲女 王珍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06-911,共6页
目的:以洗涤血小板为模型,观察木瓜蛋白酶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木瓜蛋白酶与洗涤血小板作用,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目的:以洗涤血小板为模型,观察木瓜蛋白酶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剂量木瓜蛋白酶与洗涤血小板作用,以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以SDS-PAGE分析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体的变化。检测ADP诱导的原发性高血压(PH)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FIB-R表达水平。结果:木瓜蛋白酶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水平,血小板聚集水平与木瓜蛋白酶剂量呈负相关(P<0.01)。木瓜蛋白酶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FIB-R表达,降低FIB-R表达水平(P<0.01)。木瓜蛋白酶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水平和抑制肌动蛋白聚合体增加(P<0.01)。木瓜蛋白酶抑制PH及AMI患者血小板聚集和FIB-R表达(P<0.01)。结论:木瓜蛋白酶通过抑制活化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的表达,并抑制肌动蛋白聚合以及释放反应从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肌动蛋白聚合体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对人白血病细胞系SHI-1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3 位作者 胡惟孝 邱莲女 王文松 刘建栋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系 SH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 ZGDHu-1与 SHI-1细胞在体外共培养,用细胞计数、锥虫蓝染色、MTT 法、5′-溴-2′脱氧尿苷(Brdu)-ELI...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系 SH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 ZGDHu-1与 SHI-1细胞在体外共培养,用细胞计数、锥虫蓝染色、MTT 法、5′-溴-2′脱氧尿苷(Brdu)-ELISA 法观察 ZGDHu-1对 SHI-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形态学、DNA 含量测定及细胞周期分析、膜联蛋白Ⅴ/碘化丙锭(Annexin Ⅴ/P1)双标记和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等分析细胞凋亡。通过 NBT 试验、细胞表面抗原 CD11b、CD14、CD64检测和细胞形态学观察分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ZGDHu-1诱导 SHI-1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 P38MAPK 和 STAT3磷酸化表达的变化。结果 ZGDHu-1能抑制 SHI-1细胞增殖和活力,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48和72h/C_(50)值分别为250ng/ml,85 ng/ml。ZGDHu-1作用于 SHI-1细胞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 G_2/M 期,200ng/ml ZGDHu-1作用48h,SH-1细胞 G_2/M 期比例为(48.4±2.1)%;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DNA 片断化,检出亚 G_1峰,AnnexinⅤ/PI 和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显示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SHI-1细胞经2~50ng/ml ZGDHu-1作用3 d 后,细胞发生部分分化,NBT 阳性率增加,细胞表面 CD11b、CD14、CD64表达上调。ZGDHu-1作用 SHI-1细胞后磷酸化P38MAPK 表达增强,而磷酸化 STAT3表达降低。结论 ZGDHu-1能抑制 SHI-1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 P38MAPK 的活化增强和 STAT3的活化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胺类 细胞系 SHI-1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Bcl-2,Bax和线粒体膜蛋白在一氧化氮供体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的改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永列 邱莲女 +3 位作者 林惠君 王文松 吴建国 刘建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5-449,共5页
本研究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 (NO)供体硝普钠 (SNP)对HL 6 0细胞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将HL 6 0细胞与SNP在体外培养 ,用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测定原位细胞凋亡率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NA倍体和周期分析及Bcl 2、Bax、线粒体膜... 本研究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 (NO)供体硝普钠 (SNP)对HL 6 0细胞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将HL 6 0细胞与SNP在体外培养 ,用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测定原位细胞凋亡率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NA倍体和周期分析及Bcl 2、Bax、线粒体膜蛋白表达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SNP可诱导HL 6 0细胞凋亡 ,两者之间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1.0mmol/LSNP作用 4 8小时后 ,HL 6 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亚二倍体峰 (4 2 .2± 3.5 ) % ,TUNEL测定凋亡细胞率为 (5 2 .5± 7.6 ) % ,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同浓度的高铁氰化钾 (PFC)组 ;Bax基因蛋白和线粒体膜蛋白 (APO2 .7)表达增加 ,bcl 2基因蛋白表达降低。Bax、Bcl 2和APO2 .7的表达率与SNP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诱导HL 6 0细胞凋亡过程中 ,线粒体膜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伴随Bax和Bcl 2蛋白的表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HL-60细胞 BCL-2蛋白 BAX蛋白 线粒体膜蛋白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4 位作者 胡惟孝 邱莲女 王文松 杨忠愚 刘建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59,共6页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HepG2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MTT法、5′-溴-2′脱氧尿苷(B rdu)-ELISA法观察ZGDHu-1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细...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HepG2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MTT法、5′-溴-2′脱氧尿苷(B rdu)-ELISA法观察ZGDHu-1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ELISA法测定DNA片段等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ZGDHu-1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活力,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HepG2细胞与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断化,亚G1峰检出并增加,Annexin V+/PI-表达升高,细胞内DNA片段含量增加,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均证实ZGDHu-1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结论ZGDHu-1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可诱导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肝癌 细胞株 HepG2 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体外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分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4 位作者 胡惟孝 邱莲女 王文松 杨忠愚 刘建栋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70-773,共4页
我们曾研究了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ZGDHu-1抗白血病的作用,我们以HL-60细胞为模型,体外观察了ZGDHu-1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诱导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 我们曾研究了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ZGDHu-1抗白血病的作用,我们以HL-60细胞为模型,体外观察了ZGDHu-1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诱导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增殖 诱导凋亡 体外抑制 二甲酰胺 分化作用 四嗪 白血病细胞株 急性单核细胞
原文传递
人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后表面标志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莲女 周永列 +2 位作者 夏晓华 皇甫梅生 林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09-411,共3页
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及其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6、干细胞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长期培养脐血造血细胞 ,并对其表面标志及细胞增殖周... 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及其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6、干细胞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长期培养脐血造血细胞 ,并对其表面标志及细胞增殖周期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脐血中CD3 + 细胞、CD4 + /CD4 5RO+ 和CD8+ /CD4 5R0 + 细胞培养 3d稍有增加 ,培养 7d达高峰 ,14d显著下降 ,培养 2 1d时处于更低水平。CD4 + 和CD8+ 细胞培养 3~ 7d没有明显变化 ,培养 14d显著下降 ,培养 2 1d下降更加明显。CD4 + /CD4 5RA+ 和CD8+ /CD4 5RA+ 细胞培养 3d后开始下降 ,14d后明显下降。HLA DR+ 细胞在培养中变化不大 ,只在培养 3~ 7d稍有增加。CD3 4+ 细胞在培养 3d开始增多 ,培养 7d时进入高峰 ,培养 14d时开始下降 ;培养 7d后CD3 4+ 、CD3 4+ CD3 8-、CD3 4+ CD3 8+ 细胞约为培养前的 8.8,7.4,8.7倍 [培养前CD3 4+ 、CD3 4+ CD3 8-、CD3 4+ CD3 8+ 细胞的测定值分别为 (3.46± 1.2 1) %、(0 .45± 0 .34 ) %和 (3.2 6±1 0 9) % ;培养 7d后 ,测定值分别为 (30 .6 0± 6 .0 3) % ,(3.40± 3.32 ) %和 (2 8.33± 14.84) % ]。细胞增殖周期分析显示 ,培养 3d后G0 期细胞比例迅速减少 ,而S期细胞比例快速增加 ,到培养 2 1d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术 表达抗原 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2000~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亚霞 刘亚新 +1 位作者 高惠惠 沈蓓琼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调查2000~2011年某三甲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PS-119G药敏分析卡,药敏琼脂(M-H)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K-B... 目的调查2000~2011年某三甲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PS-119G药敏分析卡,药敏琼脂(M-H)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活性试验。结果该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率在71.1%~87.4%,同期医院感染菌耐药率在44.8%~87.5%,变化无明显规律性。结论耐药菌多年来居高不下,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体外诱导NB4细胞增殖、凋亡与分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4 位作者 胡惟孝 邱莲女 王文松 吴建国 刘建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80-886,共7页
为了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对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NB4细胞在体外培养,并以全反式维甲酸作阳性药物对照,观察ZGDHu-1对NB4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和分化的作用。... 为了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对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NB4细胞在体外培养,并以全反式维甲酸作阳性药物对照,观察ZGDHu-1对NB4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和分化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GDHu-1诱导NB4细胞分化和调亡过程中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以及P38MAPK和STAT3磷酸化水平,同时利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ZGDHu-1对NB4细胞增殖和活力抑制呈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48和72小时的IC50分别为450和200ng/ml。NB4细胞经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G0/1期细胞减少;细胞出现典型的形态改变,DNA片段化,亚G1峰检出并显著增加,Annexin-V/PI标记升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见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这些均证实ZGDHu-1能诱导NB4细胞凋亡。NB4细胞经2-100ng/mlZGDHu-1作用3天后,细胞部分分化,NBT阳性率增加,细胞表面CD11b、CD13表达增高。ZGDHu-1作用NB4细胞后,bcl-2表达无变化,但bax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的比值升高,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强,而磷酸化STAT3表达无变化,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随ZGDHu-1作用的浓度增加而显著下调。结论:ZGDHu-1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表达上调、P38MAPK活化增强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受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NB4细胞株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BAX/BCL-2 端粒酶逆转录酶 白血病
下载PDF
哮喘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23的表达与IgE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永列 邱莲女 +2 位作者 应奇峰 夏晓华 林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 ,探讨哮喘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 2 3的表达及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2例典型哮喘、1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2 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 0例肺炎和 2 5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 目的 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 ,探讨哮喘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 2 3的表达及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2例典型哮喘、1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2 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 0例肺炎和 2 5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阳性、CD2 3阳性、CD2 3和CD19双阳性细胞 (CD19+ 、CD2 3+ 、CD19+ /CD2 3+ )的百分率 ,同时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典型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 、CD2 3+ 、CD19+ /CD2 3+ 的百分率和血清IgE分别为 :(13.5 6± 5 .87) %、(2 6 .5 6± 7.6 1) %、(12 .86± 5 .0 1) %、(12 .6 7± 7.5 6 ) μmol/L和 (13 10± 5 .15 ) %、(2 4.6 6± 8.15 ) %、(12 .10± 4.97) %、(9.45± 4.16 ) μmol/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7 95± 3.6 5 ) %、(14.92± 3.0 2 ) %、(6 .82± 2 .95 ) %、(3.10± 1.6 8) μmol/L和肺炎组 (P <0 .0 1) ,CD19+ 、CD2 3+ 、CD19+ /CD2 3+ 与血清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喘息性支气管Ⅰ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 、CD2 3+ 、CD19+ /CD2 3+ 及血清IgE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及喘息性支气管炎Ⅱ组 ,喘息性支气管炎Ⅱ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和肺炎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淋巴细胞CD2 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B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喘息性支气管炎
原文传递
PUMA和BIM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航 屠世良 何徐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7-551,共5页
目的研究BH3-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和与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PUMA和BIM蛋白在30例正... 目的研究BH3-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和与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PUMA和BIM蛋白在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UMA、BIM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化疗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相关性。结果PUM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4%,低于其在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6.7%)(χ^2=3.93、3.93,P〈0.05)。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明显低于其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和正常大肠黏膜的阳性表达率(90.0%和96.7%)(χ^2=8.42、13.29,P〈0.01)。PUMA蛋白与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7,P=0.000)。PUM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χ^2=11.87)、浸润深度(χ^2=11.59)、淋巴结转移(χ^2=12.82)、TNM分期(χ^2=33.47)以及P-gp表达(χ^2=18.3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BIM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χ^2=16.19)、淋巴结转移(χ^2=14.95)、TNM分期(χ^2=52.66)以及P-gp表达(χ^2=10.6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PUMA、BIM阳性表达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χ^2=6.10、27.60,P〈0.05)。淋巴结转移(RR=0.238)、TNM分期(RR=7.895)、PUMA(RR=1.691)和BIM蛋白的表达(RR=0.440)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PUMA、BI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凋亡诱导因子 预后
原文传递
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邱莲女 周永列 +2 位作者 皇甫梅生 夏晓华 林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1,共2页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4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均表达髓系抗原 ,部分同时伴有淋系抗原 (CD7)表达 ,急性淋系白血病均表达淋系抗原 ,少数伴有髓系抗原 (CD13、CD33)表达。 1例慢粒急淋变既表达髓系抗原标记 ,又...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4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均表达髓系抗原 ,部分同时伴有淋系抗原 (CD7)表达 ,急性淋系白血病均表达淋系抗原 ,少数伴有髓系抗原 (CD13、CD33)表达。 1例慢粒急淋变既表达髓系抗原标记 ,又表达B系抗原标记。结果表明 ,白血病免疫表型是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手段 ,但仍需结合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诊断 急性白血病 细胞免疫表型
下载PDF
四嗪二甲酰胺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体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永列 吕亚萍 +4 位作者 胡惟孝 邱莲女 王文松 杨忠愚 刘建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HL-60细胞在体外培养,台盼蓝染色、MTT比色法观察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HL-60细胞在体外培养,台盼蓝染色、MTT比色法观察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等分析细胞凋亡。通过NBT试验、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3、CD14、CD64和细胞形态学检测ZGDHu-1对HL-60细胞的分化作用。用Rh123/PI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Box、P53、Fas和线粒体膜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ZGDHu-1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性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活力,10ng·ml^-1 ZGDHu-1作用HL-60细胞24~72h后,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3±0.3)%、(15.8±1.0)%和(21.3±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8h、72h的IC50分别为180、180ng·ml^-1。HL-60细胞经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G0/1期细胞减少;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端化,经50~1000ng·ml^-1的ZGDHu-1作用后,SubG1由(3.2±1.6)%上升至(67.7±5.9)%,与对照组(0.7±0.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nnexin-V/PI标记升高,TUNEL染色后的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均证实ZGDHu-1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HL-60细胞经10~100ng·ml^-1 ZGDHu-1作用3d后,细胞发生部分分化,NBT阳性率增加,细胞表面CD11b、CD13、CD14、CD64表达增加。ZGDHu-1诱导HL-60细胞凋亡和分化过程中,Bcl-2表达无变化,但Box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的比值升高,Fas表达增强,而P53表达无变化。随ZGDHu-1作用的浓度增加,△ψm下降、而线粒体膜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ZGDHu-1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低浓度时诱导HL-60细胞向粒单系分化,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嗪二甲酰胺 细胞株HL-60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