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来膦酸对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寿张轩 边平达 +1 位作者 金雪 陈锦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7-500,共4页
目的了解唑来膦酸对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方法纳入年龄≥80岁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予碳酸钙D3咀嚼片1片,嚼服,bid;骨化三醇胶丸0.25μg,po,bid。12个月后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1次... 目的了解唑来膦酸对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方法纳入年龄≥80岁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予碳酸钙D3咀嚼片1片,嚼服,bid;骨化三醇胶丸0.25μg,po,bid。12个月后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1次,并维持原补钙和活性维生素D方案。检测入组时、唑来膦酸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患者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和骨钙素(OC)的水平,同时测量股骨颈、总髋部和腰椎1-4处的BMD。观察应用唑来膦酸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入组时比较,唑来膦酸治疗前患者血清CTX、PINP和OC水平有所升高,股骨颈、总髋部和腰椎1-4处的BMD有所降低,但大部分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唑来膦酸治疗后12个月,患者血清CTX、PINP和OC水平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和唑来膦酸治疗前(P<0.05或P<0.01),而股骨颈、总髋部和腰椎1-4处的BMD则显著高于入组时和唑来膦酸治疗前(P<0.05或P<0.0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能降低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BTMs水平,并提高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老年人 80以上 女性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原文传递
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骨密度变化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钱素凤 王珏 +2 位作者 边平达 寿张轩 陈锦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了解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TMs)在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骨密度(BMD)变化中的价值。方法予100例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在治疗前、治疗12月末分别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X)、Ⅰ型原... 目的了解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TMs)在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骨密度(BMD)变化中的价值。方法予100例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在治疗前、治疗12月末分别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总髋部骨密度(THBMD)和腰椎1-4骨密度(LSBMD)值。比较治疗前后血清BTMs和BMD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血清BTMs水平和BMD变化值(△BMD)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月末患者血清CTX和P1NP均显著下降(P <0.01), FNBMD、 THBMD和LSBMD均显著增加(P <0.01)。治疗前血清CTX水平与△FNBMD (r=0.248, P <0.05)、△THBMD (r=0.345,P <0.01)呈正相关,血清P1NP水平与△FNBMD (r=0.302, P <0.01)、△THBMD (r=0.266, P <0.05)呈正相关,而血清CTX和P1NP与△LSBMD均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血清BTMs对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BMD增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CTX、 P1NP越高,患者股骨颈和总髋部BMD上升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雷贝拉唑和铋剂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淑娟 顾尔敏 叶晓兰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45-46,共2页
1例58岁男性患者接受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给药方案为口服阿莫西林(1 g,2次/d)、呋喃唑酮(0.1 g,2次/d)、雷贝拉唑(20 mg、2次/d)和枸橼酸铋钾(0.6 g、2次/d),共用药4周。停药7 d后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Scr)469μmol/L,尿素氮(BUN... 1例58岁男性患者接受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给药方案为口服阿莫西林(1 g,2次/d)、呋喃唑酮(0.1 g,2次/d)、雷贝拉唑(20 mg、2次/d)和枸橼酸铋钾(0.6 g、2次/d),共用药4周。停药7 d后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Scr)469μmol/L,尿素氮(BUN)19.2 mmol/L;肾组织活检病理检测结果提示急性肾小管损伤。患者半年前体检结果显示Scr 78μmo/L。考虑患者的急性肾损伤与四联疗法有关。给予甲泼尼龙、瑞巴派特和碳酸钙口服。4周后复查,Scr 171μmol/L,BUN 14.4 mmol/L,继续上述治疗;12周后复查,Scr 140μmol/L,BUN 11.4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雷贝拉唑 铋剂 螺杆菌 幽门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主导的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用药管理模式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严洁萍 胡颖 +8 位作者 杨秀丽 章水均 钭晓帆 石佳娜 毛小红 罗丹 韦琳 洪晓波 黄萍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构建临床药师主导的院外短疗程序贯抗凝预防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用药管理模式及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共纳入17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或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85)及干预组(n=94... 目的构建临床药师主导的院外短疗程序贯抗凝预防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用药管理模式及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共纳入17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或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85)及干预组(n=94)。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干预。比较2组预防VTE疗效、序贯抗凝疗程完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用药依从性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序贯抗凝疗程完成率(65.53%vs87.23%),降低无症状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14.12%vs2.13%),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43.53%vs71.28%)。结论由临床药师主导院外短疗程序贯抗凝预防骨科术后VTE的用药管理模式,成为骨科大手术预防VTE全程化用药管理的重要一环。临床药师参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用药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完成抗凝疗程,降低VT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大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 药学服务
原文传递
基于肾功能情况的左氧氟沙星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叶晓兰 叶强 +3 位作者 张国兵 吴志强 杨秀丽 方晴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5-858,共4页
目的结合肾功能情况分析住院患者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合理性。方法检索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住院部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病例,等距抽样法随机抽查200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男女各100例,年龄(69.1±17.3)岁,不合理用药43例,发生不良反... 目的结合肾功能情况分析住院患者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合理性。方法检索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住院部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病例,等距抽样法随机抽查200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男女各100例,年龄(69.1±17.3)岁,不合理用药43例,发生不良反应22例,多发于老年人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50 mL·min^(-1)·(1.73 m^2)^(-1)的患者31例,平均年龄(80.3±16.1)岁。超剂量给药30例,其中8例血肌酐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左氧氟沙星仍未能很好地按照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特别是高龄人群。临床药师可借助计算机系统开展多学科合作模式,提高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老年人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剂量调整
原文传递
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全程药学服务的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汝 胡颖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第23期306-307,共2页
目的:探讨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展开全程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开通药学部微信公众号,并在主页设药品信息、安全用药、在线用药、慢病管理四项内容,通过科普文章推送、在线咨询、留言区管理等模式进行信息互动与收集。结果:... 目的:探讨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展开全程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开通药学部微信公众号,并在主页设药品信息、安全用药、在线用药、慢病管理四项内容,通过科普文章推送、在线咨询、留言区管理等模式进行信息互动与收集。结果:公众号开通1年后,关注人群逐渐扩大,累计推送科普文章14篇,包括慢病鼓励、用药安全知识及互动中公众关心的知识。其中传播度最广的文章阅读次数已近千次。自助查询栏关注者更多是使用在线药物说明书查询功能,总点击数达1 036次。拥有互动性质的在线用药咨询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为212名用药者提供了服务。结论:创建药学部微信公众平台,可从更专业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公众的依从性,扩大医院药剂科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全程化药学服务 实践研究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C-Myc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俊逸 余绮旻 +4 位作者 石佳娜 郑水莲 黄萍 吴秀蓉 杨秀丽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7-1590,共14页
KRAS突变诱导的胰腺癌展现出较高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死亡风险。C-Myc位于KRAS下游,可参与多种致癌途径与胰腺癌的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C-Myc的过度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谷氨酰胺的摄取,促进细胞代谢和增殖,是驱动胰腺癌进展... KRAS突变诱导的胰腺癌展现出较高的发生率、复发率及死亡风险。C-Myc位于KRAS下游,可参与多种致癌途径与胰腺癌的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C-Myc的过度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谷氨酰胺的摄取,促进细胞代谢和增殖,是驱动胰腺癌进展及维持的重要因素,并与化疗及免疫治疗耐药性有关。C-Myc还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非编码RNA等相互作用,调控胰腺癌增殖、发展和转移过程。因此靶向C-Myc被认为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策略。C-Myc的激活依赖于与其伴侣MAX的异二聚化,随后通过与经典E-Box序列5’-CACGTG-3’结合而发挥功能,研究证明直接靶向C-Myc可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如促进C-Myc的降解、抑制C-Myc/MAX结合以及阻碍C-Myc/MAX与EBox的结合。但由于其蛋白结构的特性,导致C-Myc的直接靶向面临一定的困难,间接靶向C-Myc为治疗胰腺癌提供了新的策略,通过抑制C-Myc的转录和翻译,C-Myc-MAX异源二聚化,促进C-Myc的泛素化和降解可间接靶向C-Myc从而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KRAS 靶向C-Myc 直接靶向 间接靶向 泛素化
原文传递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急性发热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寿张轩 边平达 +2 位作者 金雪 李秀央 陈锦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78-381,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严重后果是发生脆性骨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女性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静脉输注 骨微结构破坏 急性发热 osteoporosis 脆性骨折 骨转换 破骨细胞 羟磷灰石
下载PDF
门诊药房多级多维用药交待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5
9
作者 夏宇轩 黄萍 +3 位作者 方晴霞 叶强 王飞 罗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587-1593,共7页
目的:提供一套方案以解决公立医疗机构用药交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用药交待内容质量水平不一、缺乏同质化的问题。方法:以《浙江省用药交待规范》为依据,组建门诊药房用药交待工作实施项目小组,以患者需求及用药交待工作难点为导向,构建... 目的:提供一套方案以解决公立医疗机构用药交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用药交待内容质量水平不一、缺乏同质化的问题。方法:以《浙江省用药交待规范》为依据,组建门诊药房用药交待工作实施项目小组,以患者需求及用药交待工作难点为导向,构建用药交待多级多维体系,建立适应当前诊疗环境的用药交待模式。结果:通过全新的用药交待体系,门诊药师用药交待率从40.6%提高到93.6%,门诊药房患者满意度从95.7%提高到99.7%。结论:多级多维用药交待体系能优化用药交待内容和培训考核机制,提升药师药学专业服务能力,保证用药交待的质量,促进用药交待服务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交待 实施方案 多级多维 监控 考核
原文传递
维生素D_(2)注射液对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边平达 李建英 +2 位作者 吴惠英 钱素凤 寿张轩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0-523,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_(2)注射液对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将44例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在坚持晒太阳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_(2)注射液6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月1次,直至血清25-羟基... 目的研究维生素D_(2)注射液对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将44例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在坚持晒太阳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_(2)注射液6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月1次,直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0μg·L^(-1)后停用,而对照组仅坚持晒太阳,与治疗组同步结束观察。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PTH、血糖、血钙、血磷、肌酐、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基线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PTH、血糖、血钙等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 0.05),均完成20例。治疗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达标用时(11.9±3.2)个月,取对照组观察第12个月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治疗组治疗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1.55±1.95)μg·L^(-1) vs.(12.82±1.93)μg·L^(-1),P <0.01],而PTH水平低于对照组[(37.69±12.68)pg·mL^(-1) vs.(49.38±14.94)pg·mL^(-1),P <0.05]。血糖、血钙、血磷、肌酐、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 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维生素D_(2)注射液可有效降低维生素D缺乏高龄男性患者的血清PTH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醇类 老年人 80以上 甲状旁腺素 25-羟基维生素D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小春 林敬阳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4期357-359,368,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脂、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5例,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脂、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5例,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12个月血清胆固醇和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12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LDL-C水平下降、HD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LDL-C水平较治疗1个月有所上升(均P<0.05),但仍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同型半胱胺酸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更强,两者均能够同等程度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心病
下载PDF
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围术期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洁萍 罗丹 +3 位作者 胡颖 石佳娜 杨秀丽 黄萍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介绍国外临床药师的围术期药学服务工作模式,为国内深入开展围术期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系统介绍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临床药师的围术期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包括入院准备中心、病区药学服务和出院患者管理等。结果英国临床药师... 目的介绍国外临床药师的围术期药学服务工作模式,为国内深入开展围术期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系统介绍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临床药师的围术期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包括入院准备中心、病区药学服务和出院患者管理等。结果英国临床药师的围术期药学服务值得学习和借鉴,包括电子医嘱审核系统、全程化围术期综合药学服务和药师门诊等。结论临床药师作为围术期患者管理团队的重要一员,需要借鉴学习国外成熟经验,扩大药学服务的广度、深度,为临床团队提供创新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 围术期 临床药师 综合药学服务
原文传递
甲磺酸阿帕替尼致严重手足皮肤反应的药学监护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豆豆 郑小春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致手足皮肤反应的药学监护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胃癌诱发严重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结果:... 目的:探讨针对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致手足皮肤反应的药学监护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胃癌诱发严重手足皮肤反应的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结果: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诱发或加重手足皮肤反应多发生在服药后2~3周,临床表现多为掌跖部位、手指、关节、脚趾红斑、肿胀、疼痛,皮肤角化过度,伴有感觉异常。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相关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抑制、毛细血管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生活护理、调整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剂量、外用含有尿素的润肤剂、使用镇痛药、外用超强效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减轻手足皮肤反应的严重程度。如果手足皮肤反应反复发作且较难控制,可考虑更换其他靶向药物。结论:在合理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过程中,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并不少见。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均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手足皮肤反应,需及时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阿帕替尼 手足皮肤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相关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晓兰 郑小春 +1 位作者 杨秀丽 张国兵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146-147,共2页
1例63岁男性患者因痛风发作自行服用秋水仙碱后出现腹泻,又自行改服双氯芬酸钠(75 mg、2次/d).服药第3天出现恶心、呕吐后停用双氯芬酸钠(共服用该药375 mg).停药2 d后患者相继出现尿量减少、胸闷不适等,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肌酐7... 1例63岁男性患者因痛风发作自行服用秋水仙碱后出现腹泻,又自行改服双氯芬酸钠(75 mg、2次/d).服药第3天出现恶心、呕吐后停用双氯芬酸钠(共服用该药375 mg).停药2 d后患者相继出现尿量减少、胸闷不适等,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肌酐758 μmol/L,尿素13.9 mmol/L,血钾3.1 mmol/L,诊断为急性肾损伤,收入肾内科.入院后给予复方α-酮酸片(4片、3次/d)、贝尼地平片(4 mg、1次/d)、金水宝胶囊(1.98 g、3次/d)口服,嘱患者多饮水.停用双氯芬酸钠第7天行肾穿刺活检术,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急性肾小管损伤.维持原方案治疗,患者肾功能逐渐好转.停用双氯芬酸钠后第24天复查,血清肌酐89 μmol/L,尿素7.5 mmol/L.考虑为双氯芬酸钠相关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非甾体类抗炎药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制剂致变态反应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秀丽 石佳娜 郑水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4-685,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体质量40 kg,因咽痛11 d,发热伴恶心呕吐9 d,于2019年1月1日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患者1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咽痛,伴吞咽困难,遂至当地卫生院就诊,考虑咽喉炎,予对症处理(具体不详)后未见明显好转。9 d前,患... 1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体质量40 kg,因咽痛11 d,发热伴恶心呕吐9 d,于2019年1月1日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患者1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咽痛,伴吞咽困难,遂至当地卫生院就诊,考虑咽喉炎,予对症处理(具体不详)后未见明显好转。9 d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4℃,有恶心呕吐,稍感头晕,遂转至安吉县人民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变态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的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晨阳 边平达 +1 位作者 寿张轩 钱素凤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8-332,共5页
我国老年人普遍缺乏维生素D,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和地域差异。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人,不仅骨折风险增加,而且容易发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常需长期联合以下多种措施,包括增加日光照射,多食含维生... 我国老年人普遍缺乏维生素D,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和地域差异。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人,不仅骨折风险增加,而且容易发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常需长期联合以下多种措施,包括增加日光照射,多食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服用含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维生素D胶丸、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也可选择肌内注射维生素D针剂。在补充维生素D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测血钙和肌酐水平,以便及早发现维生素D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老年人 补充疗法 25-羟维生素D
原文传递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2
17
作者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 黄萍 郑小卫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4-593,共10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是近年上市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推荐用于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治疗的药物。大多数PARPi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因此与肿瘤患者常...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是近年上市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推荐用于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治疗的药物。大多数PARPi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因此与肿瘤患者常用的其他药物之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文章通过组建包括药学专家、临床专家、方法学专家等人员的共识工作组,按照确定临床问题、资料检索评价、德尔菲法形成共识意见,最终形成PARPi相互作用管理的指导性专家意见,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国兵 毛小红 +2 位作者 吴志强 严洁萍 杨秀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27-2429,2452,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2007-2016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7-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采集2008-2016年全年医院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并对数据采用Spearma... 目的分析医院2007-2016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7-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采集2008-2016年全年医院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并对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同年的美罗培南使用强度(AUD)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有显著相关(P<0.05);碳青霉烯类总AUD与次年CRKP检出率有显著相关(P<0.05),亚胺培南AUD与次年CRKP检出率尽管无统计学相关性,但有相关趋势。结论 CRKP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模式探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国兵 赵红英 +1 位作者 沈晓飞 毛小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37-2840,共4页
目的总结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情况,探讨新时期长效的院感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比较2013年6月-2016年12月PIVAS清洁卫生质量考核合格率、微生物学、空气微粒等检测合格率及输液致院感发生情况,分析2016年PIVAS... 目的总结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情况,探讨新时期长效的院感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比较2013年6月-2016年12月PIVAS清洁卫生质量考核合格率、微生物学、空气微粒等检测合格率及输液致院感发生情况,分析2016年PIVAS实行系统管理、过程管理、指标管理"三位一体"院感管理新模式对院感的防控效果。结果 2016年医院强化清洁卫生质量考核并纳入过程管理范畴后,员工着装整洁、操作台面整洁、地面消毒清洁以及容器消毒清洁的合格率分别为92.5%、91.6%、95.8%、94.5%,同比2015年均有显著提升(P<0.05),2014-2016年清洁卫生质量考核总体合格率分别为85.6%、87.3%、93.6%,结果提示该过程管理项目成效显著(P<0.05);2013-2016年沉降菌和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微粒等第三方年检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0%、77.8%和100.0%;新时期,PIVAS院感管理面临较大压力,但结果提示,2016年实施院感管理新模式后,清洁卫生质量考核、手卫生、第三方年检等合格率均有显著提升(P<0.05);4年中PIVAS未记录有输液致院感情况。结论建立和完善系统管理、过程管理、指标管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促进PIVAS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控并为其科学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医院感染 管理 监测 三位一体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丽燕 王飞飞 汤小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21-523,528,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临床效果。方法收集95例临床确诊的AHF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rhBN... 目的探讨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临床效果。方法收集95例临床确诊的AHF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rhBNP。连续治疗7 d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炎性因子水平、心功能和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BNP辅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BNP和炎性因子水平,对改善心功能、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炎性因子 心功能 肾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