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
作者 孙培龙 徐双阳 +2 位作者 杨开 张坚 宋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桑黄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用真菌,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及治疗疾病等方面都有明显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桑黄的名称、地区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桑黄 多糖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株筛选及诱变 被引量:40
2
作者 夏江 梅乐和 +3 位作者 黄俊 盛清 许静 吴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9-382,共4页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本研究从鲜奶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GABA的乳酸菌株hjxj-01,经初步鉴定为短乳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含5%的L-谷氨酸钠的GYP培养基中,此乳酸菌产GABA最大积...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本研究从鲜奶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GABA的乳酸菌株hjxj-01,经初步鉴定为短乳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含5%的L-谷氨酸钠的GYP培养基中,此乳酸菌产GABA最大积累浓度为7 g/L。在此基础上,又先后使用了紫外线和γ射线对出发菌株进行了诱变处理。以正突变率为标准确定诱变条件。30W的紫外灯下,距离45cm照射及照射时间50 s为紫外线诱变的较佳条件;60Co射线诱变的适宜剂量为300 Gy。诱变后得到1株突变菌株hjxj-08119,经连续传代12次,遗传性状稳定,平均GABA产量达到17 g/L,较出发菌株hjxj-01提高1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诱变 ^60CO Γ射线 紫外线照射
下载PDF
植物内生菌生物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黄敬瑜 张楚军 +4 位作者 姚瑜龙 高旭 侯梓淇 张露 李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6,共9页
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资源,分离和确定其代谢产物是一条寻找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到大量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些新的化合物被认为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微生物多重耐药... 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资源,分离和确定其代谢产物是一条寻找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到大量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些新的化合物被认为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微生物多重耐药性的希望之一。本文从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抗菌活性物质多样性及国内内生菌研究进展等多个角度概述了当前有关植物内生菌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期为植物内生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抗菌活性 次生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不同光质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4
作者 梁宗锁 李倩 徐文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055-2060,共6页
目的:以丹参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白光,蓝光,红光)对其生长,有效成分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不同光质处理丹参幼苗,测定相关指标,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受不同光色影响显著,与同等PAR... 目的:以丹参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白光,蓝光,红光)对其生长,有效成分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不同光质处理丹参幼苗,测定相关指标,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受不同光色影响显著,与同等PAR的白光相比较,增加蓝光(WB)处理使植株株高显著降低;增加红光(WR)处理使丹参根长、根直径、根鲜重和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丹酚酸B含量在补充蓝光与补充红光后均显著提高,而丹参酮ⅡA含量未受补充光质显著影响;蓝光处理下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红光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同时实验证明,种子直播幼苗比根栽苗对光色反应敏感。结论:补充红光能够显著促进丹参根系的生长,其有效成分丹酚酸B含量在补充蓝光与补充红光后显著提高,补充蓝光与补充红光能够显著提高丹参TAT和PPO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蓝光 红光 有效成分 酶活性
原文传递
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与调控及其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梁宗锁 方誉民 杨东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萜类化合物大多属于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并且结构和功能多样,在药品、农业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近年来人们对植物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药理研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萜类化合物大多属于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并且结构和功能多样,在药品、农业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近年来人们对植物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药理研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相关酶的功能鉴定,以及代谢工程等方面。文章从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调控以及代谢工程进行综述,分析了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萜类合酶 细胞色素P450 调控 代谢工程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工程菌产细胞色素P450 BM-3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26
6
作者 陆燕 梅乐和 +2 位作者 陆悦飞 盛清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87-1192,共6页
采用快速有效的数学统计方法对工程菌产细胞色素P450BM3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众多影响产P450BM3的因素中筛选出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FeCl3含量、诱导时机、诱导时间和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法中的... 采用快速有效的数学统计方法对工程菌产细胞色素P450BM3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众多影响产P450BM3的因素中筛选出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FeCl3含量、诱导时机、诱导时间和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法中的杂合设计进行优化,通过拟合得到响应曲面函数,获得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在该实验条件下,P450BM3酶活从37.6×10-3U·ml-1提高到57.9×10-3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P450 BM-3 PLACKETT-BURMAN设计 杂合设计
下载PDF
抗癌活性植物精油的主要功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朱丽云 张春苗 +5 位作者 高永生 宋林珍 陈玮 泮莞坤 Wang Sunan 李素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9-1239,共11页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致死率高。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放化疗方法毒副作用大,而抗癌植物精油具有多靶点、多效应、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优势,在癌症治疗中得到高度重视。对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致死率高。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放化疗方法毒副作用大,而抗癌植物精油具有多靶点、多效应、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优势,在癌症治疗中得到高度重视。对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癌机制进行综述。已有研究报道中有抗癌活性的精油主要包括柠檬香茅、鼠尾草、泽兰蒿、薰衣草、野芹菜、橘皮、杨梅叶等19种植物精油,其中柠檬烯、β-榄香烯、薄荷醇、广藿香醇、百里酚、丁香酚、柠檬醛、β-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等成分可能是抗癌精油主要功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抗肿瘤活性 柠檬烯 Β-榄香烯 薄荷醇 广藿香醇 百里酚 丁香酚 柠檬醛 β-石竹烯
原文传递
甘草次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高振北 康潇 许传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213-3216,共4页
甘草次酸是中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近年来,甘草次酸的抗肿瘤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遏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多药耐药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并能与... 甘草次酸是中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近年来,甘草次酸的抗肿瘤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遏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多药耐药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并能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对于促癌剂诱发的癌变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功能。随着甘草次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抗肿瘤 机制
原文传递
植物精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竺锡武 谭济才 +2 位作者 曹跃芬 张晓含 陈集双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86-89,92,共5页
综述了植物精油在农业、医药、日化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状况,以及在精油提取、化学成分分析与成分分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精油 生物活性 提取 分离 应用
下载PDF
长江湖口至荻港段江豚春季对生境选择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于道平 王江 +1 位作者 杨光 章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In springs of 1995 to 2000, plot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eight habitat factors including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etc. According to a map of navigation in middle and low ... In springs of 1995 to 2000, plot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eight habitat factors including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etc. According to a map of navigation in middle and low Yangtze River(printed in 1995), regular sampling plots, with a circular area of 500 m in diameter and with equal water and terrestrial, were set every five kilometres along the main stream, which included areas used by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A total of 1 225 kilometres of survey was conducted. 247 regular sampling plots were set, of which 66 were utilized by the finless porpoises. The habitat selection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s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Vanderploeg and Scavia selection indic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s prefer cushion waters around large, gooseneck-like, bifurcated water courses, however the selection tended to be random with the decrease of flexuousity and the width to length ratio of the riverway. The feeding grounds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s are usually close to sandy areas with reedy swamps where boats traveling upstream, sand excavating, and fishing activities, etc. constitute the potential threats to the finless porpoises. We suggest that the core area of the nature reserve should focus on large bifurcated riverways with cushion waters, and large areas of reedy swamps, where the sand excavating and fish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prohibited, and the speed of boats traveling upstream must be limite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生境选择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多重RT-PCR检测3种百合病毒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冲 陈集双 +3 位作者 洪健 杜志游 张华荣 陈绍宁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11,共8页
本研究对多重PCR体系各成分和循环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建立了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同时检测3种百合病毒的多重RT-PCR体系,所检测的3种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它们为侵染我国百合的主要病... 本研究对多重PCR体系各成分和循环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建立了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同时检测3种百合病毒的多重RT-PCR体系,所检测的3种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它们为侵染我国百合的主要病毒。在RT反应体系中加入3种病毒和18S rRNA的特异性反向引物的混合物,使反应体系中各反向引物终浓度均为0.5μmol/L,反转录酶(AMV)反转录合成各病毒和18S rRNA的互补第一链cDNAs。多重RT-PCR条件实验显示:将标准RT-PCR体系中的TaqHS DNA聚合酶量改为0.100 U/μL,Mg2+浓度改为4.0 mmol/L,各引物浓度选择0.2μmol/L,那么25个循环反应以上就能在一个反应管中以18S rRNA为内参照同时检测百合中的3种常见病毒。用该体系检测了10个百合样品,同时与32P同位素标记膜杂交检测作对照,结果显示,该检测体系检测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病毒 内参照 多重RT-PCR 18S RRNA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小热休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24
12
作者 夏佳音 张耀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11-915,共5页
小热休克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HSP)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其主要结构是一个保守的α晶体蛋白(α-crystallin)结构域,由约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其相邻的是可变的N端域.N端域能够调节低聚体形成、亚单位动力学及其与底物的... 小热休克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HSP)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其主要结构是一个保守的α晶体蛋白(α-crystallin)结构域,由约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其相邻的是可变的N端域.N端域能够调节低聚体形成、亚单位动力学及其与底物的结合.sHSP能够与细胞内各组分(蛋白质、细胞核、细胞骨架元件、膜)进行相互作用,以维持细胞的稳定.小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的共同特点是特殊丝氨酸残基上的磷酸化,磷酸化作用对于受到胁迫时的细胞非常重要.由MAPKAP激酶2/3和p38参与的级联反应能够诱导sHSP发生磷酸化,从而调节sHSP的低聚体状态,而低聚体状态和sHSP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介绍sHSP的结构特征和细胞内的作用底物,并讨论sHSP被不同的蛋白激酶磷酸化及磷酸化作用对低聚体状态和伴侣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热休克蛋白 结构特征 磷酸化作用 低聚体 底物
下载PDF
硫酸铵沉淀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纳豆激酶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高大海 梅乐和 +3 位作者 盛清 许静 林东强 姚善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利用生产纳豆激酶的Bacillus subtilis进行深层发酵。采用发酵液离心除菌,2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和SP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提纯。用纤维平版法测定了活力,并用十二烷... 利用生产纳豆激酶的Bacillus subtilis进行深层发酵。采用发酵液离心除菌,2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和SP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提纯。用纤维平版法测定了活力,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分离纯化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SDS-PAGE中观察到单一条带,分子量27.7kD,最终纯化倍数和酶活回收率分别为8.4和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分离纯化 凝胶层析 离子交换
下载PDF
dsRNA对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颖 朱成钢 +1 位作者 金勇丰 张耀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73-1078,共6页
以BmNPV复制必需的DNA解旋酶基因和DNA聚合酶基因为靶序列,人工设计并合成了长度分别为435(Ap1),300(Ap2)和399bp(AH)的dsRNAs,利用TransMessenger^TM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家蚕细胞,研究其对BmNPV复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以BmNPV复制必需的DNA解旋酶基因和DNA聚合酶基因为靶序列,人工设计并合成了长度分别为435(Ap1),300(Ap2)和399bp(AH)的dsRNAs,利用TransMessenger^TM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家蚕细胞,研究其对BmNPV复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野生型病毒BmNPV感染家蚕细胞实验中,Ap2和AH这2个dsRNA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并且在转染dsRNA后第4天抑制效果最佳,它们使病毒滴度(PFU/mL值)降低了10^3~10^4,而另外的dsRNA(Ap1)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RT—PCR和DNA斑点杂交也证实了2种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病毒DNA的量发生了明显的下调.此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sRNA在细胞内的定位,发现在转染24h后dsRNA开始在细胞核的周围呈不连续的聚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NPV RNAI DSRNA 复制 抑制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辰露 梁宗锁 +3 位作者 吴三桥 赵宏光 刘峰华 魏良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7-341,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方法提取的紫苏叶挥发油的效果差异,以明确萃取溶剂种类和辅助提取方式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紫苏叶挥发油,以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 目的:分析比较5种不同方法提取的紫苏叶挥发油的效果差异,以明确萃取溶剂种类和辅助提取方式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紫苏叶挥发油,以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对比3种常用有机萃取溶剂和2种辅助提取方法对相同来源紫苏叶挥发油的得率、成分组成及比例的影响。结果:从5种不同提取方法下获得的紫苏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7个峰,其中共有峰37个,主要成分为紫苏醛(42.46%~52.16%),石竹烯(12.70%~16.93%),α-香柑柚烯(12.23%~16.00%),氧化石竹烯(4.27%~6.85%),α-石竹烯(1.38%~1.74%)等化合物。采用石油醚萃取和乙醚萃取的挥发油得率值近似,二者均略高于正己烷萃取。正己烷对于烯类的萃取比例相对略大,乙醚对醛类的萃取比例相对较大。纤维素酶辅助法和Na Cl盐析辅助法均能有效提高紫苏叶挥发油的得率,分别达到0.63%和0.54%,是常规SDE法得率的1.34倍和1.15倍。结论:萃取溶剂种类和辅助提取方式对紫苏叶挥发油的提取效果影响显著,明确其具体差异有助于提高紫苏叶挥发油成分定性、定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紫苏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萃取剂 酶辅助 盐析 SDE GC-MS
下载PDF
野生铁皮石斛内生菌的分离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俞婕 赵凯鹏 +4 位作者 董飞 程李梅 肖赛琼 求东妹 胡秀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96-97,共2页
试验从野生铁皮石斛根、茎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10株、内生真菌21株。以菌液制剂分析其对组培铁皮石斛的促生作用,经筛选及验证,结果表明:内生细菌ZJSH1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培养液稀释102倍后促生效果最佳。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内生菌 分离 促生作用
下载PDF
半夏细菌性软腐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4
17
作者 何煜波 胡秀芳 +3 位作者 陈海敏 陈集双 高必达 应飞翔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在浙江省人工栽培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上发现一种新的软腐病害,软腐症状常常表现在块茎上,高温高湿条件可导致叶面腐烂和整株死亡。为了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从软腐的半夏病株块茎中分离到10个菌株,分别指定为... 在浙江省人工栽培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上发现一种新的软腐病害,软腐症状常常表现在块茎上,高温高湿条件可导致叶面腐烂和整株死亡。为了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从软腐的半夏病株块茎中分离到10个菌株,分别指定为RF1~RF10,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和细菌学特性分析,同时对RF1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0个菌株均可经人工接种导致半夏、胡萝卜、马铃薯、番茄、黄瓜和白菜软腐。在电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有4~6根周生鞭毛。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DNA中G+Cmol%为51。RF1菌株的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M1菌株报告的序列相同点为99%,与该亚种另2个菌株(E161和441)的序列相同点达97%。结果表明,半夏软腐病原菌应归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软腐病 果胶杆菌属 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桑蚕丝素蛋白初始结构对其矿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姚菊明 魏克民 +3 位作者 励丽 孔祥东 祝永强 林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5-639,共5页
以碱金属离子诱导桑蚕丝素蛋白溶液发生构象转变,研究了蛋白质初始结构对其矿化作用的影响.FT-IR,XRD和SEM等测试结果显示,未经任何处理的桑蚕丝素蛋白溶液矿化后形成片状复合物,其无机相以二水磷酸氢钙(DCPD)为主;而经过K+和Na+金属离... 以碱金属离子诱导桑蚕丝素蛋白溶液发生构象转变,研究了蛋白质初始结构对其矿化作用的影响.FT-IR,XRD和SEM等测试结果显示,未经任何处理的桑蚕丝素蛋白溶液矿化后形成片状复合物,其无机相以二水磷酸氢钙(DCPD)为主;而经过K+和Na+金属离子处理后,桑蚕丝素溶液的结构由无规线团/螺旋构象向β-折叠发生转变,矿化后成纤维状,并相互结合呈现纳米级的三维多孔结构,其无机相以热力学稳定的羟基磷灰石(HA)为主.可以认为,丝素蛋白结构转化为较伸展的β-折叠后,使得更多的亲水基团暴露在外面,在丝素蛋白分子不断凝聚成纤过程中,HA结晶快速生长并附着在这些微纤上,最终形成纤维状的丝素蛋白/HA复合物.该结果为阐明蛋白质的生物矿化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可以从矿化复合物的形成来反映这些微量元素可能对骨组织形成的影响,为临床骨组织的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丝素 碱金属离子 磷酸钙 羟基磷灰石 生物矿化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纳豆中纳豆枯草杆菌的筛选和纳豆激酶的分离过程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俊 梅乐和 +4 位作者 胡升 盛清 许静 吴晖 姚善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2,共5页
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筛选策略,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纳豆枯草菌菌株,与国内公开报道的不同菌株相比,有更好的产酶能力。菌株经过液体发酵后获得含酶发酵液,采用硫酸铵盐析及SephadexG-75凝胶层析... 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筛选策略,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纳豆枯草菌菌株,与国内公开报道的不同菌株相比,有更好的产酶能力。菌株经过液体发酵后获得含酶发酵液,采用硫酸铵盐析及SephadexG-75凝胶层析、SepharoseCM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纳豆激酶进行了分离纯化,两步层析的纯化倍数和酶活回收率分别达到4.75、74.3%和1.32、77%,获得了纯度很高的纳豆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纳豆激酶 纳豆枯草杆菌 分离纯化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结构功能及相关抑制剂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钰岚 许传莲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6,共6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EC 3.4.15.1)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依赖锌离子的羧二肽酶,催化水解十肽血管紧张素Ⅰ羧基末端两个氨基酸,生成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八肽血管紧张素Ⅱ。ACE在血压调节系统renin-angioten...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EC 3.4.15.1)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依赖锌离子的羧二肽酶,催化水解十肽血管紧张素Ⅰ羧基末端两个氨基酸,生成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八肽血管紧张素Ⅱ。ACE在血压调节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从ACE的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及其抑制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发现体细胞ACE两个活性中心催化血管紧张素Ⅰ和缓激肽的机制不同,因此以体细胞ACE单个活性中心为靶点的研究,将会为研制开发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的ACE抑制剂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结构功能 基因多态性 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