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德波 郑青松 黄培 《科学养鱼》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深水养殖 网箱养殖 养殖技术 海域设置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黑鲷、美洲帘蛤生态混养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顺 郑青松 +1 位作者 黄培 王国良 《科学养鱼》 2017年第9期47-48,共2页
近几年鱼、虾、贝生态混养模式在浙江台州地区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在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南美白对虾、黑鲷、美洲帘蛤同池混养的模式,利用多级生物原位修复与自净能力,发挥池塘生态效应,提高养殖环境稳定性和水体自净能... 近几年鱼、虾、贝生态混养模式在浙江台州地区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在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南美白对虾、黑鲷、美洲帘蛤同池混养的模式,利用多级生物原位修复与自净能力,发挥池塘生态效应,提高养殖环境稳定性和水体自净能力,有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和病原的传播,在充分利用养殖空间的同时,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综合效益。现将该生态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养技术 南美白对虾 黑鲷 美洲 水体自净能力 养殖规模 环境稳定性
下载PDF
彩虹明樱蛤苗种——中间培育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华青 《科学养鱼》 2004年第10期32-33,共2页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bescen)俗称海瓜子,隶属瓣鳃目、樱蛤科、明樱蛤属,体呈三角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粉红色,生活在潮间带至水深10米的泥沙质涂或海底内,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以浙江、福建沿海产量最大。笔者于2003年6月...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bescen)俗称海瓜子,隶属瓣鳃目、樱蛤科、明樱蛤属,体呈三角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粉红色,生活在潮间带至水深10米的泥沙质涂或海底内,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以浙江、福建沿海产量最大。笔者于2003年6月至2004年2月参与了彩虹明樱蛤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经过9个月的培育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 苗种培育 中间培育 蛤苗放养 日常管理
下载PDF
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养殖试验
4
作者 郑青松 黄德波 曾大琴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25,共2页
浮式软体深水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即通常在水深15米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是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迅速发展起来的养殖设施。2004~2005年我们在浙江玉环中鹿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实施《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浮式软体深水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即通常在水深15米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是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迅速发展起来的养殖设施。2004~2005年我们在浙江玉环中鹿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实施《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04年6月我们在浙江中鹿岛海域陆续泊置了60只浮式软体深水网箱。2005年4月,本项目选择其中10只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分别放养大黄鱼、美国红鱼、黑鲷等鱼类进行养殖。经过5个月的试养,鱼类生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项目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试验 浮式 鱼类生长 水产养殖 养殖设施 养殖基地 项目选择
下载PDF
七星鲈高密度精养效益高
5
作者 王华青 林第纵 《科学养鱼》 2004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七星鲈 饲养密度 养殖效益 池塘条件 鱼种放养
下载PDF
龙凤鲤、对虾和睡莲集成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6
作者 郑青松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8-79,共2页
龙凤鲤是经过10多年对不同种类的锦鲤进行研究改良而培育出来的"中国龙鱼"。为了开发利用玉环县漩门二期湿地资源,加快我县观赏鱼这一休闲渔业优势产业带的形成,我们开展了龙凤鲤、对虾、睡莲集成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关键词 养殖技术研究 湿地资源 休闲渔业 通风向阳 优势产业带 锦鲤 龙鱼 投喂量 体色 养殖池
下载PDF
海水网箱养殖牙鲆鱼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德波 《渔业致富指南》 2002年第8期35-36,共2页
牙鲆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俗称比目鱼、左口鱼,系冷温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岸千岛群岛到香港之间的海域。其养殖最早兴起于日本,养殖年产量高达7000余吨。在我国其养殖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且养殖模式主要为工厂化养殖,养殖... 牙鲆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俗称比目鱼、左口鱼,系冷温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岸千岛群岛到香港之间的海域。其养殖最早兴起于日本,养殖年产量高达7000余吨。在我国其养殖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且养殖模式主要为工厂化养殖,养殖费用较高,不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海水网箱养殖 网箱设置 苗种放养 日常管理
下载PDF
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8
作者 郑青松 黄德波 曾大琴 《齐鲁渔业》 2009年第1期13-14,共2页
浮式软体深水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的海域,即通常在水深15m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这是近年来我国沿海迅速发展起来的养殖设施。2005年4月,我们在浙江中鹿岛海域利用10只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分别放养大黄鱼、美国红鱼、... 浮式软体深水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的海域,即通常在水深15m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这是近年来我国沿海迅速发展起来的养殖设施。2005年4月,我们在浙江中鹿岛海域利用10只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分别放养大黄鱼、美国红鱼、黑鲷等鱼类进行养殖。经过5个月的试养,鱼类生长良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网箱养殖 浮式 技术 鱼类生长 水产养殖 养殖设施 美国红鱼 海域
原文传递
浅海藤壶延绳式养殖技术
9
作者 王华青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藤壶 “马牙” 甲壳动物 养殖设施 采苗 日常管理
下载PDF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 (de Haan)淡水池塘养殖技术措施
10
作者 陈志明 《现代渔业信息》 2000年第11期18-19,共2页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de Haan)是近几年发展的新的养殖对象。本文作者总结刀额新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措施,以飨读者,以便推广。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淡水池塘 池塘养殖
下载PDF
淡水虾蟹养殖专栏——刀额新对虾“海虾淡养”技术措施
11
作者 陈志明 《科学养鱼》 2000年第8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海虾淡养 淡水虾养殖
下载PDF
高潮区滩涂低坝蓄水养殖泥蚶技术
12
作者 陈志明 黄培 《科学养鱼》 2002年第1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高潮区滩涂 低坝蓄水 养殖 泥蚶
下载PDF
刀额新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技术
13
作者 陈志明 《渔业致富指南》 2000年第13期26-26,共1页
刀额新对虾属于海产经济虾类,俗称“基围虾”.是一种广盐.广温性虾类,经人为的生物驯化,能使其在半成水或淡水域中生长,是海虾淡养很有推广前途的一个品种,我县在1995年就开展了该品种淡水养殖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生产经验。现... 刀额新对虾属于海产经济虾类,俗称“基围虾”.是一种广盐.广温性虾类,经人为的生物驯化,能使其在半成水或淡水域中生长,是海虾淡养很有推广前途的一个品种,我县在1995年就开展了该品种淡水养殖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生产经验。现总结以下几方面关键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淡水池塘养殖 虾类 品种 关键技术措施 淡水养殖 驯化 经济 基围虾 推广
下载PDF
船耕机在滩涂养贝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华青 《齐鲁渔业》 2007年第5期7-7,共1页
滩涂贝类养殖是我国沿海省市重要的海水养殖方式,产量高、效益好。传统上滩涂养贝在清涂除害时使用三唑磷、敌杀死等有机磷农药,非但不利于贝类自身的清洁生产,还加剧了沿海水质的污染程度,并时有因使用有机磷农药清涂造成周边养殖... 滩涂贝类养殖是我国沿海省市重要的海水养殖方式,产量高、效益好。传统上滩涂养贝在清涂除害时使用三唑磷、敌杀死等有机磷农药,非但不利于贝类自身的清洁生产,还加剧了沿海水质的污染程度,并时有因使用有机磷农药清涂造成周边养殖品种死亡事件发生。2003年开始,浙江省玉环县万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单位巧妙地将船耕机用于滩涂养贝时的清涂,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既起到了替代有机磷农药除害的作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使得滩涂养殖净面积得到增加,养殖滩涂涂质得到改善。本文针对船耕机的应用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养殖 应用 有机磷农药 海水养殖方式 贝类养殖 污染程度 清洁生产
原文传递
船耕机在滩涂养贝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华青 《渔业致富指南》 2006年第17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滩涂养殖 海水养殖方式 有机磷农药 贝类养殖 污染程度 水产养殖 清洁生产 有限公司
下载PDF
船耕机在滩涂养贝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华青 《河北渔业》 2006年第9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养殖滩涂 应用 海水养殖方式 水产养殖 替代农药 贝类养殖 滩涂养殖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试养成功
17
作者 徐振根 《科学养鱼》 1992年第6期26-26,共1页
我县沿海各岛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乌塘鳢鱼苗,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苗种,应该引起我们水产工作者的重视。中华乌塘鳢隶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大多数栖息在海草丛生的高潮区。越冬时行穴居生活,洞深60cm左右,清明后出洞,它肉味鲜美,深受广... 我县沿海各岛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乌塘鳢鱼苗,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苗种,应该引起我们水产工作者的重视。中华乌塘鳢隶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大多数栖息在海草丛生的高潮区。越冬时行穴居生活,洞深60cm左右,清明后出洞,它肉味鲜美,深受广东、港澳客商青睐。我站1991年6月立项试养,通过140天的养殖,中华乌塘鳢平均体重达66.5克,净增重50.9克,成活率达52.08%,亩产366.25公斤,创产值11872元。除去生产性开支(包括苗种费、饲料费、机械折旧费及其他费用),净收入6202元,投入产出比为1:2.094,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水产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