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肌病伴脂质沉积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昆明 陈为安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脂质沉积 感觉系统 病理学 肌膜细胞
下载PDF
颞叶癫痫对前瞻性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董乐丹 徐惠琴 +3 位作者 邢晓玲 郑荣远 麻小莉 何金彩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对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的影响,验证颞叶参与前瞻性记忆的神经机制假说。方法采用McDaniel等建立的前瞻性...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对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的影响,验证颞叶参与前瞻性记忆的神经机制假说。方法采用McDaniel等建立的前瞻性记忆神经心理学试验方法,测试62例颞叶癫痫患者(33例服用抗癫痫药物和29例未服用药物,颞叶癫痫组)和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EBPM和TBPM。结果颞叶癫痫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数字广度测试(DS)、词汇流畅性测试(VFT)的成绩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MMSE、VFT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EBPM测试(6.83±1.34)分,TBPM测试(5.004-1.70)分]相比,颞叶癫痫组的EBPM测试[(3.954-2.77)分]和TBPM测试[(3.08±2.42)分]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4.39,均P〈0.01),且TBPM测试得分均低于EBPM。其中服药和未服药两组问EBPM测试成绩[(3.82±2.70)、(4.10±2.9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05),两组间TBPM测试成绩[(2.55±2.20)、(3.69±2.55)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90,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损害,提示颞叶参与前瞻性记忆的神经机制过程;与EBPM相比,TBPM损害更明显,提示TBPM需要更多的自我发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记忆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燕虹 陈昆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28-529,共2页
目的 了解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量 40例脑出血和6 0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 3、7、14、2 1天血清胃泌素的含量 ,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 目的 了解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量 40例脑出血和6 0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 3、7、14、2 1天血清胃泌素的含量 ,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 ,随着病程延长逐步降低 ,峰值时间为第 7天 ,第 2 1天降至对照组范围。在各时间点疾病组间无明显差异。脑出血未破入脑室或无消化道出血者 ,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第 2 1天降至正常 ;而破入脑室或伴消化道出血者 ,在第 2 1天时血清胃泌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出血量有关。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于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与临床有密切关系 ,这为应用抗酸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血清 胃泌素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2 位作者 金得辛 林捷 叶好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测定 16 5例脑梗死、10 1例高血压患者和 10 6例正常对照者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 ,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水平 ,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测定 16 5例脑梗死、10 1例高血压患者和 10 6例正常对照者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 ,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水平 ,并调查脑梗死经典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DD型基因频率为 0 .43,高于高血压组的 0 .31(χ2 =4.0 3,P <0 .0 5 )和正常对照组的 0 .17(χ2 =19 .86 ,P <0 .0 1) ,且D等位基因亦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 (χ2 =7.14、32 .85 ,P <0 .0 1)。基底节、丘脑梗死者其DD型基因频率和D等位基因亦高于对照组 (χ2 =18.30、12 .41、2 9.0 0、12 .10 ,P <0 .0 1)。脑梗死组血清AC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F =2 2 40 .0 6 ,P <0 .0 1) ,其中DD基因型血清ACE水平又高于同组DI基因和II基因 (F =8.83,P <0 .0 1)。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汉族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管紧张素基因转换酶 基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燕虹 陈昆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13-414,共2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68例脑梗死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结果 脑梗死患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并且发病 3d内CD62P和CD6...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68例脑梗死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结果 脑梗死患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并且发病 3d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高于发病 1 4d以上者 (P <0 .0 1 )。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高 ,说明阻止或抑制血小板活化是防治脑梗死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P选择素
下载PDF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二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为安 曲方 张磊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88-789,共2页
例1男性,73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6d于2004年12月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余无特殊用药史。否认家族中舞蹈病史.否认有糖尿病、慢性肝病、风湿热、甲状腺疾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物理、化学... 例1男性,73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6d于2004年12月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余无特殊用药史。否认家族中舞蹈病史.否认有糖尿病、慢性肝病、风湿热、甲状腺疾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物理、化学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血压155/82mmHg(1mm Hg=0.133kPa),意识清楚,右侧上、下肢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无节律、粗大舞蹈样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 非酮症性高血糖 高血压病史 不自主运动 毒物接触史 舞蹈样动作 慢性肝病 不良嗜好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一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程建华 郑荣远 +1 位作者 金得辛 陈国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讨论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病例特点及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临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是由于铁沉积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而产生。临床典型特征为:进行性感音性听力下降,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 目的讨论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病例特点及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临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是由于铁沉积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而产生。临床典型特征为:进行性感音性听力下降,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磁共振的梯度回波序列T2·加权像上可见颅脑及脊髓表面显著低信号带,脑脊液中铁蛋白含量增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容易误诊,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结合相关检查可以在疾病的早期确诊。磁共振的梯度回波序列T2·加权像及脑脊液的相关检查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低血糖症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
原文传递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MuSK抗体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惠民 陈根强 +1 位作者 张旭 叶好好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9期1338-1339,1430,共3页
目的探讨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 specific tyrosine kinase antibody,MuSKAb)与血清抗体阴性重症肌无力(seronegative myasthenia gravis,SNMG)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MuSK蛋白,建立MuSKAb的放射免疫法(IPA)检测体... 目的探讨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 specific tyrosine kinase antibody,MuSKAb)与血清抗体阴性重症肌无力(seronegative myasthenia gravis,SNMG)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MuSK蛋白,建立MuSKAb的放射免疫法(IPA)检测体系。IPA法测定MG患者156例、健康对照组30例和非MG患者30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测定34例SNMG患者血清及对照组血清MuSKAb水平。结果①在156例MG患者中,血清AChRAb阳性率为78.2%(122/156例),其AChRAb水平为(1.2703±0.8728)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410±0.1098)nmol/L,P<0.01。②SPMG组病情严重程度、血清AChRAb水平明显高于SNMG组(P<0.01),SNMG组与SPMG组性别、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4例SNMG患者血清MuSKAb阳性率为0%(0/34例),但其血清MuSK-Ab水平(0.0283±0.0133)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141±0.0098)nmol/L,P<0.05。结论血清MuSKAb在中国人MG中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放射免疫法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不同性别患者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颖丽 叶祖森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例女性及例男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资料。结果男女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比较显示,年龄、吸烟史、饮酒、收缩压、HD...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例女性及例男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资料。结果男女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比较显示,年龄、吸烟史、饮酒、收缩压、HDL-C、CRP这6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95%CI=(1.04~1.11)]、吸烟[OR=2.52,95%CI=(1.02~6.54)]、HDL-C水平[OR=3.11,95%CI=(1.23~8.46)]为男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性别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制定相应的脑卒中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性别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运俊 陈伟建 +5 位作者 李建策 金得辛 陈秀芸 吴恩福 刘予东 程敬亮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263,共2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art 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人类19p13上的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非动脉硬...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art 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人类19p13上的Notch3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非动脉硬化或淀粉样变性的缺血性脑小动脉病^[1-2]。国内外影像学多限于MRI检查^[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皮质下梗死 白质脑病 多层螺旋CT 诊断 淀粉样变性 MRI检查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评价兔基底动脉痉挛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伟建 王小同 +5 位作者 杨运俊 谭显西 钟鸣 段玉霞 王勇 诸葛启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 CT angiography,MSCTA)技术显示兔基底动脉,为兔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动物模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25只,分为对照组(5只)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 CT angiography,MSCTA)技术显示兔基底动脉,为兔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动物模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25只,分为对照组(5只)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组(20只)。SAH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兔脑基底动脉CVS模型,均经兔耳后中央静脉穿刺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含碘量300mg/m1),剂量按2.6ml/kg(体重)。采用高压注射器给药,注射速度0.4ml/s,延时15S开始扫描。SAH组于注血后1、4、7、11d,行2~5次基底动脉MSCTA。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结果SAH组注血后1、4、7、11d基底动脉直径分别为(1.28±0.36)、(0.82±0.24)、(0.83±0.20)及(0.95±0.28)mm。VR法测得实验兔注血前基底动脉横径平均为(1.30±0.40)mm。CVS在注血后第1天出现,第4天达到高峰,第11天可见基底动脉痉挛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MSCTA技术能够较理想地显示兔基底动脉,是评价活体动物CVS模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颅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兔脑出血灶周缺氧诱导因子-1α、IL-6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扬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10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IL-6在脑出血灶周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家兔28只,分为A、B、C、D4组,A组4只为对照组,B、C、D各8只,采用不同量的新鲜动脉血制作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IL-6在脑出血灶周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家兔28只,分为A、B、C、D4组,A组4只为对照组,B、C、D各8只,采用不同量的新鲜动脉血制作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家兔脑出血模型灶周脑组织中HIF-1α、IL-6的表达。结果各组脑出血灶周组织中HIF-1α、IL-6的表达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灶周存在HIF-1α、IL-6表达,为判断脑出血灶周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提供了依据;HIF-1α可能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缺氧诱导因子-1Α 白介素-6
下载PDF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学志 郑荣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7-288,共2页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发病倾向,以低钙血症和高血磷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发育异常、智力发育迟缓、体态矮胖、圆脸等,国内报道较少。我们诊断1例,结合其影像学表现...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发病倾向,以低钙血症和高血磷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发育异常、智力发育迟缓、体态矮胖、圆脸等,国内报道较少。我们诊断1例,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分析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假性 智力发育迟缓 遗传性疾病 影像学表现 家族发病 低钙血症 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ACE基因多态性和血脂等指标与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14
作者 周武 陶志华 +1 位作者 陈晓东 张旭 《江西医学检验》 2003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均<0.05),而两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性别、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是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胆固醇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脑梗塞的其它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等并不通过引起颈动脉硬化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基因多态性 血脂 脑梗塞 颈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机制的研究
15
作者 燕虹 陈昆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 (D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 (PLG)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 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纤维蛋白原、D -D、t -PA、PLG...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 (D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 (PLG)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 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纤维蛋白原、D -D、t -PA、PLG的水平进行测定 ,并与 2 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纤维蛋白原和D -D的含量在 3阶段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体积有一定的关系 ;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在 3个阶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D -D在亚急性期显著升高 (P <0 .0 5 ) ,恢复期开始下降。T -PA和PLG于急性期时 ,t-PA血浆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LG则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存在凝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凝集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原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一例
16
作者 夏君慧 张旭 郑荣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14-714,I00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恶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