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银幕上的非洲:问题与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电影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电影开始走进非洲取景拍摄,重新建构非洲叙事和非洲文化形象,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新的视域空间。然而,已有的四部非洲题材国产电影由于缺乏叙事经验,不自觉地受到好莱坞式非洲风格...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电影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电影开始走进非洲取景拍摄,重新建构非洲叙事和非洲文化形象,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新的视域空间。然而,已有的四部非洲题材国产电影由于缺乏叙事经验,不自觉地受到好莱坞式非洲风格影响,存在着情节战争化、场面奇观化、人物符号化、文化边缘化等问题,在国内外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接受奇观。未来有关中国电影非洲的叙事,需要打破传统思维,强化中非合拍、非洲参与、国际传播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非洲叙事 西方电影 中非人文交流
原文传递
民族的仪式——西非电影的形式透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5,共5页
在非洲传统文化的展现过程中,仪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入电影时代,由于受到宗教文化、口述传统、本土市场等方面的影响,仪式成为西非电影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电影的显著特点,绝大多数西非电影都会通过仪式性文化内容的展演来再现民族文... 在非洲传统文化的展现过程中,仪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入电影时代,由于受到宗教文化、口述传统、本土市场等方面的影响,仪式成为西非电影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电影的显著特点,绝大多数西非电影都会通过仪式性文化内容的展演来再现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认同、结构地域美学。仪式的存在,使得西非电影时空高度统一、舞台剧味浓厚;叙事进程充满超自然力量或神性色彩;风格上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展现出西非电影人的文化自觉和政治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电影 非洲仪式 民族文化 地域美学
原文传递
动荡与恐慌:“阿拉伯之春”以来的埃及电影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5,共6页
"阿拉伯之春"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态,也直接影响了埃及电影的叙事走向。为表述这一历史转折期,2010—2019十年间的埃及电影主要呈现为"三副面孔":直接以埃及"一月革命"为叙事母题,围绕开罗解放广... "阿拉伯之春"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态,也直接影响了埃及电影的叙事走向。为表述这一历史转折期,2010—2019十年间的埃及电影主要呈现为"三副面孔":直接以埃及"一月革命"为叙事母题,围绕开罗解放广场、城市街道等游行示威主场所进行空间叙事,以小见大管窥革命对埃及社会全貌的影响;依托埃及的商业电影传统,拍摄反恐片,传达对埃及革命主导者及中东恐怖主义的批判;将视角投向社会边缘的特殊疾病群体,通过身体叙事达成对埃及社会失范的政治化隐喻。近十年的埃及电影均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旨向,传达埃及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成为我们管窥中东地区"后阿拉伯之春"的时代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电影 “阿拉伯之春” 动荡局势 影像叙事
原文传递
“香港也疯狂”:香港与非洲的电影交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96,共5页
在电影史的文化版图上,香港与非洲的电影交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李小龙电影为代表的香港功夫片在非洲广受欢迎;香港剧组到非洲取景拍摄,从香港视点叙述非洲;借鉴南非电影《上帝也疯狂》,邀请非洲明星拍摄“香港也疯狂”系列。长期的... 在电影史的文化版图上,香港与非洲的电影交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李小龙电影为代表的香港功夫片在非洲广受欢迎;香港剧组到非洲取景拍摄,从香港视点叙述非洲;借鉴南非电影《上帝也疯狂》,邀请非洲明星拍摄“香港也疯狂”系列。长期的电影交流形成了非洲特色的功夫类型片,影响了部分非洲电影的形式与风格,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内地电影在非洲的传播,促进了中非武术、中非教育、中非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龙 香港电影 非洲电影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从Yorùbá(约鲁巴)到YouTube:诺莱坞明星体系研究
5
作者 徐佩馨(译) 张勇(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76,共7页
本文认为,通过对诺莱坞明星的研究可以拓宽对尼日利亚电影业研究的视野。这个世界上人口第七多的国家目前正通过诺莱坞及其明星,系统地定义其文化的多样性。过去二十年间,杂志撰文和媒体摄影等手段确立了诺莱坞明星身份的特质,即"... 本文认为,通过对诺莱坞明星的研究可以拓宽对尼日利亚电影业研究的视野。这个世界上人口第七多的国家目前正通过诺莱坞及其明星,系统地定义其文化的多样性。过去二十年间,杂志撰文和媒体摄影等手段确立了诺莱坞明星身份的特质,即"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明星";YouTube、电视电影频道、DVD等多媒体融合的宣传模式已成为明星发展的主要条件。随着诺莱坞产业的发展,明星们不仅通过制作讲述演员生活的电影来进行自体反思,还经常模仿好莱坞明星。这种明星生产的特殊机制为理解非洲电影与好莱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利亚 诺莱坞 明星 表演模仿
原文传递
《战狼2》的非洲叙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勇 陈远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战狼2》作为我国电影聚焦非洲的先锋之作,对于突破欧美国家垄断的非洲影像叙事具有开拓意义,反映出中非关系的日益密切和我国电影实力的整体提升。但受制于资本和市场考量,影片在场面营造、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上没有突破好莱坞的叙事... 《战狼2》作为我国电影聚焦非洲的先锋之作,对于突破欧美国家垄断的非洲影像叙事具有开拓意义,反映出中非关系的日益密切和我国电影实力的整体提升。但受制于资本和市场考量,影片在场面营造、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上没有突破好莱坞的叙事套路。未来有关非洲的影像表述有赖于中国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的非洲认知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狼2》 中国电影 好莱坞 非洲叙事 非洲认知
原文传递
中非影视合作:路径、问题与对策——以坦桑尼亚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坦桑尼亚是中非影视合作的桥头堡,以坦桑尼亚为例,可管窥中非影视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未来方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坦影视合作经历了技术援助、影片放映、译制配音、数字运营等四种路径,逐步由服务外交向产业合作方向发展。整体上,... 坦桑尼亚是中非影视合作的桥头堡,以坦桑尼亚为例,可管窥中非影视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未来方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坦影视合作经历了技术援助、影片放映、译制配音、数字运营等四种路径,逐步由服务外交向产业合作方向发展。整体上,中坦影视交流存在着免费赠送、暂无合作拍摄、难以深度融合等问题,未来应继续拓展驻外机构、商业院线、合拍项目等合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影视交流 坦桑尼亚 人文交流 产业合作
原文传递
中非电影交往简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8,共4页
中非电影交流在既定的学术框架中处于被忽略的历史位置。事实上,中非电影伴随中非关系的起步而起步,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结晶。本文分析了不同时期中非电影交流的特点,指出在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最... 中非电影交流在既定的学术框架中处于被忽略的历史位置。事实上,中非电影伴随中非关系的起步而起步,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结晶。本文分析了不同时期中非电影交流的特点,指出在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最直接面向普罗大众的文化样式,中非电影交流将获得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非洲电影 历史进程 人文交流 产业合作
原文传递
“我只是把现实拍成了电影” 电影《朵拉的安宁》导演康斯坦蒂诺·卡拉雷提斯访谈
9
作者 康斯坦蒂诺·卡拉雷提斯 张勇 潘文敏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2,共4页
“让本国人民喜欢看本土的电影很重要” 张勇(以下简称“张”):首先祝贺你的电影作品《朵拉的安宁》(Dora's Peace)入选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这也是非洲电影第一次进入这个单元。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非洲是一片遥远... “让本国人民喜欢看本土的电影很重要” 张勇(以下简称“张”):首先祝贺你的电影作品《朵拉的安宁》(Dora's Peace)入选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这也是非洲电影第一次进入这个单元。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非洲是一片遥远的大陆,南非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我们一般都从好莱坞电影《第九区》(District 9,2009)或曼德拉纪录片里面去了解南非,并不了解南非有自己的电影制作,所以首先请你以自己的作品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南非电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作品 导演 安宁 朵拉 国际电影节 好莱坞电影 电影制作 南非
原文传递
电影作为教育——对坦桑尼亚电影发展的一种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4,共5页
近年来,坦桑尼亚成为中非影视合作的桥头堡。坦桑尼亚电影业的教化传统、教育功能是其发生、发展、演变的显著特点。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严格控制坦桑尼亚的电影业,专注拍摄教育坦桑民众安分守己的电影;独立后,尼雷尔政府把电影当作公... 近年来,坦桑尼亚成为中非影视合作的桥头堡。坦桑尼亚电影业的教化传统、教育功能是其发生、发展、演变的显著特点。殖民时期,英国殖民者严格控制坦桑尼亚的电影业,专注拍摄教育坦桑民众安分守己的电影;独立后,尼雷尔政府把电影当作公共教育的手段,强调教育民众自给自足;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后,录像电影获得了长效发展,拓展了以往电影既定的教育空间。坦桑尼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邦戈坞"(Bongowood),仍面临着从业人员素养不高、盗版现象屡禁不止、外来资本把控市场等问题,开拓电影教育的国际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普罗大众的素养教育,是未来发展壮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桑尼亚 殖民电影 社会主义电影 录像电影 邦戈坞
原文传递
从殖民时期电影到“索马里坞”——概述索马里电影的崛起
11
作者 和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当谈及非洲电影,人们往往将目光投向于发展得更加成熟的西非和南非电影,却很少有人关注在非洲电影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索马里电影。自索马里独立以来,索马里电影主要为后殖民理论、泛非主义所驱动,生产观照索马里独特文化以及整个非洲... 当谈及非洲电影,人们往往将目光投向于发展得更加成熟的西非和南非电影,却很少有人关注在非洲电影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索马里电影。自索马里独立以来,索马里电影主要为后殖民理论、泛非主义所驱动,生产观照索马里独特文化以及整个非洲大陆社会、政治、经济等重要议题的享誉世界的电影文本。不久后,索马里发生的政变与混乱导致索马里导演和电影家离散在世界各地,索马里的电影产业不绝如缕。从此,主流媒体当中围绕战争、饥荒等负面议题的索马里形象让分散在全世界的索马里民众疑惑不解。21世纪初,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诞生的"索马里坞"—Somaliwood,则平衡了西方电影对索马里流行文化的西式叙述,以新时代电影制作和销售方法试图挽回舆论。如今,产地分散在内罗毕、开普敦、伦敦和哥伦布等世界各大城市的索马里电影,继续剖析历史创伤话题、展开对文化错位的思考,当然,还有对国家民族瓦解后民族矛盾身份认同的深思。本文旨在剖析索马里电影文本,了解索马里电影从其殖民根源到当前离散状态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电影 “索马里坞” 非洲电影 泛非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