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难题、政治过程与文化结果——“瞄准偏差”的三种研究视角及其对中国“精准扶贫”的启示 被引量:158
1
作者 李棉管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7-241,共25页
"瞄准效率"或"瞄准偏差"是西方社会政策研究和福利效应评估的重要内容。有关"瞄准偏差"的研究可被归纳为三种视角。"技术难题"视角从"瞄准机制的简约性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现实"... "瞄准效率"或"瞄准偏差"是西方社会政策研究和福利效应评估的重要内容。有关"瞄准偏差"的研究可被归纳为三种视角。"技术难题"视角从"瞄准机制的简约性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现实"的矛盾出发,认为个体瞄准机制、类型瞄准机制和区域瞄准机制都会面临相应的技术难题,从而导致瞄准偏差的产生;"政治过程"视角从"扶贫的社会福利诉求和国家治理的政治性诉求不完全一致"的矛盾出发,强调政治氛围、政府层级分化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都可能影响福利资源的分配方向和方式;"文化结果"视角则从"扶贫及社会救助的文化相容性"出发,发现福利污名化的文化差异以及福利污名化在社会政策中的应用是导致贫困者被排斥和福利资源漏出的重要原因。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研究和战略制定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手段、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另一方面需要在政治过程考察和文化因素分析两方面建构本土性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瞄准偏差 技术难题 政治过程 文化结果
原文传递
中心工作模式与县域党政体制的运行逻辑——基于江西省D县调查 被引量:114
2
作者 杨华 袁松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2,153-154,共11页
本文旨在揭示县级党组织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阐发县域治理的基本逻辑与机制。与西方科层制是基层治理的基本机制不同,中国县域治理的科层组织不仅受到党政体制的塑造,而且党政体制直接介入县域治理事务。调查发现,中心工作... 本文旨在揭示县级党组织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阐发县域治理的基本逻辑与机制。与西方科层制是基层治理的基本机制不同,中国县域治理的科层组织不仅受到党政体制的塑造,而且党政体制直接介入县域治理事务。调查发现,中心工作模式是县域党政体制领导和介入治理事务的主要机制。县级党委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从众多治理事务中遴选出重要的治理事务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并以目标责任的形式下发给下级党政部门。县域党政体制为了完成中心工作,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对县域内的政府部门进行改造和重组,充分调动了和有效地整合了党政部门的资源,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县域党政体制中,党政既非完全合一,又非分离对立,而是有统有分,分工协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治理格局。本文深化了对县域治理机制和逻辑的理解,对党政体制与科层体制进行了实质性区分,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 中心工作 党政体制 运动式治理 压力型体制
原文传递
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8
3
作者 张兆曙 陈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96,245,共24页
从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机会在性别间的分配逐渐走向平等化。针对"扩招如何导致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这一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着重检验了扩招之后新增的教育机会是如何在性别... 从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机会在性别间的分配逐渐走向平等化。针对"扩招如何导致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这一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着重检验了扩招之后新增的教育机会是如何在性别间进行分配的,进而探求性别平等化的贡献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实现的。研究发现,扩招从整体上改变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机会结构,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父辈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次低文化层次"群体,扩招为这一层次的女性带来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从而为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做出了贡献;二是农村地区的女性,在新增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中其原有的劣势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缩小了与男性之间的机会差距。相对于扩招前而言,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正在从家庭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向家庭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从非农村地区向农村地区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招 高等教育机会 性别平等化 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购买希望”:城镇家庭中的儿童教育消费 被引量:106
4
作者 林晓珊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190,245,共29页
儿童教育消费已成为当前城镇家庭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外辅导班和兴趣班的迅猛扩张,占据了儿童教育消费市场的主要领域。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基线调查数据的分析,检视了我国城镇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和儿童校外... 儿童教育消费已成为当前城镇家庭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外辅导班和兴趣班的迅猛扩张,占据了儿童教育消费市场的主要领域。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基线调查数据的分析,检视了我国城镇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和儿童校外教育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对儿童校外教育消费的投入具有工具理性和情感表达的双重特征,独生子女家庭、双亲同住家庭以及更多的亲子陪伴和亲子互动能够促进儿童校外教育机会的获得,其中女孩的优势更为突出。同时,儿童校外教育消费的阶层差异也十分明显,中产阶层家庭对子女教育有更高的期待和投入,在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的选择上具有显著的阶层化偏好。这些发现启示我们,在儿童教育消费研究中需要重新审视家庭研究与消费研究之间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亲子关系 儿童教育消费 中产阶层
原文传递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政策意义 被引量:69
5
作者 周绍斌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5年第6期68-72,共5页
养老问题实质上是老年人的需求与满足问题。精神需求是老年人需求的基本方面和重要内容。老年社会政策应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建立老年人精神支持和精神保障机制,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 老年人 精神需求 精神保障 社会政策
下载PDF
行政包干制:县域治理的逻辑与机制——基于华中某省D县的考察 被引量:78
6
作者 杨华 袁松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198,共17页
在县域治理中,行政科层制具有专业化、技术化和程序化等优势,承担了诸多治理事务,但其形式主义、部门分割、严格预算等固有属性,使其难以多快好省地实现公共治理目标。行政包干制则通过政治动员的方式充分调动和整合党政部门的资源,可... 在县域治理中,行政科层制具有专业化、技术化和程序化等优势,承担了诸多治理事务,但其形式主义、部门分割、严格预算等固有属性,使其难以多快好省地实现公共治理目标。行政包干制则通过政治动员的方式充分调动和整合党政部门的资源,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治理。在行政包干制中,县级党委通过党委会议的形式,将县域范围内那些重要的、行政科层制难以胜任的治理事务转化为政治任务,改变治理事务的性质,并对党政部门进行结构整合、资源聚集与功能重组,以完成政治任务,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改变县域经济社会面貌。行政包干的实质是对政治任务的包干,没有被转化为政治任务的治理事务仍由行政科层制来完成。行政包干制与行政科层制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完成县域内大部分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 行政包干制 科层制 压力型体制 运动式治理
原文传递
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对杭州3种城市治理实践的组织分析 被引量:73
7
作者 张兆曙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59,共14页
全能体制的现代化造就了一种"部门分立体制",但同时也导致跨部门的复合性事业因缺乏匹配的治理主体而逐渐衰颓。本文立足于杭州市推进城市治理的3个典型案例,提炼联合治理的社会组织形式、参与结构与运作机制等"杭州经验... 全能体制的现代化造就了一种"部门分立体制",但同时也导致跨部门的复合性事业因缺乏匹配的治理主体而逐渐衰颓。本文立足于杭州市推进城市治理的3个典型案例,提炼联合治理的社会组织形式、参与结构与运作机制等"杭州经验"。研究发现,伴随着领域困境的治理失效而引发的认识升级,复合性事业的衰颓被作为公共性的城市议题而建构起来,相应的治理方式也从政府的单极治理走向多元社会主体的联合治理:即在政府的主导下结成跨部门边界的社会复合主体,社会复合主体在保持法人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行政的、市场的以及民间社会的资源再造一种跨部门的治理结构,并形成多元社会主体共同负责的组织运作方式。社会复合主体的实践意义在于,多元社会主体的分化和复兴社会主体性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相互摆脱,而是一种关系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事业 城市议题 联合治理 社会复合主体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中新乡贤的培育及其整合效应——以浙江省绍兴地区为例 被引量:61
8
作者 应小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5,共8页
市场逻辑严重动摇了内生于乡村组织的身份系统及其整合机制。新乡贤的培育建基于乡土社会的内在需要,但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建构性,是政府自觉、文化自觉与个体自觉共同推动的产物。新乡贤正在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力量,在实践价值... 市场逻辑严重动摇了内生于乡村组织的身份系统及其整合机制。新乡贤的培育建基于乡土社会的内在需要,但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建构性,是政府自觉、文化自觉与个体自觉共同推动的产物。新乡贤正在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力量,在实践价值和秩序生产层面推动了乡土社会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和文化的创造性整合。区别于传统乡贤,从主体结构来看,新乡贤扬弃了血缘,扩展了地缘和业缘,类型更加多样化。从权威来源来看,新乡贤立足内源性生产,追加了外源性授予,贤能是关键。从功能生产来看,新乡贤扬弃了控制,拓展了服务,发展性功能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乡贤 整合 吸纳
下载PDF
传统村落的综合多元性价值解析及其活态传承 被引量:60
9
作者 鲁可荣 胡凤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综合多元化价值愈发凸显。传统村落具有"惠及苍生"的农业生产价值、"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村落共同体的生活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与教化价值。传统村落的...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综合多元化价值愈发凸显。传统村落具有"惠及苍生"的农业生产价值、"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村落共同体的生活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与教化价值。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既要根植本土特色资源和深厚乡土文化,将其优秀多元化价值活态传承下来;同时又要创新发展形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以及满足村民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发展以及在发展中得以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价值 活态传承
原文传递
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58
10
作者 周志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5,共7页
关键词 城乡关系 马克思 统筹 分离 历史唯物主义 城乡一体化 关系理论 价值指向
原文传递
客观地位分层与主观地位认同 被引量:57
11
作者 卢福营 张兆曙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共6页
作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村民的主观地位认同与客观地位分层在总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在这种总体一致性下隐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部关系:对于中间层次的村民来说,其主观地位认同与客观地位分层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减弱,呈现明显的“趋... 作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村民的主观地位认同与客观地位分层在总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在这种总体一致性下隐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部关系:对于中间层次的村民来说,其主观地位认同与客观地位分层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减弱,呈现明显的“趋向中层”;而对于上层和下层的村民而言,其主观地位认同发生了明显的偏移,分别呈现出“向下偏移”与“向上偏移”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这种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主观认同 客观地位 认同偏移
原文传递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探索 被引量:36
12
作者 徐辉 蔡志良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我国大学德育面临种种挑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感受源和道德感受渠道作了分析 ,并提出大学德育应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对中西方道德教育传统的考察...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我国大学德育面临种种挑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感受源和道德感受渠道作了分析 ,并提出大学德育应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对中西方道德教育传统的考察分析 ,确立了“学生自主选择与教育者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有机结合”为我国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基本原则。通过实验性研究和实践 ,总结出“认知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能力 大学德育 学生培养 认知教育
原文传递
内源性农村发展模式:实践探索、核心特征与反思拓展 被引量:54
13
作者 方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4,共11页
传统外源性农村发展的现实困境激励了内源性农村发展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强调发展的内源性潜力、倡导开放性的区域经济、追求可持续性生计、注重地方民众的自主参与以及构建民众的区域认同是内源发展的核心特征。不过,内源性农村发... 传统外源性农村发展的现实困境激励了内源性农村发展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强调发展的内源性潜力、倡导开放性的区域经济、追求可持续性生计、注重地方民众的自主参与以及构建民众的区域认同是内源发展的核心特征。不过,内源性农村发展模式面临内部和外部"双重合法性"的挑战。内部而言,理论基础的模糊性问题、地方行动者的利益分歧问题以及持续性的动力学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外部来讲,外源性发展和内源性发展的"理想型二分法"被广为诟病,如何妥善处理二者关系考验着其理论张力。实践越来越表明,由于农村地区受到地方化和全球化双重趋势的影响,外源性发展和内源性发展在实践中并不相互排斥,地方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本土与外来的"内外融合",关键是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本土和外部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找到实现农村发展目标的合适且有效的操作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内源性发展 外源性发展 融合发展
下载PDF
“项目进村”中的技术治理逻辑及困境分析 被引量:52
14
作者 应小丽 钱凌燕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97,共5页
作为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机制,"项目进村"中的技术治理凸显事本主义导向、权威主导、程式化线性控制与经营理性等运行逻辑。这种技术治理长于简化与可测量,但却陋于通盘权衡与整体治理。如何有效平衡"整体与... 作为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机制,"项目进村"中的技术治理凸显事本主义导向、权威主导、程式化线性控制与经营理性等运行逻辑。这种技术治理长于简化与可测量,但却陋于通盘权衡与整体治理。如何有效平衡"整体与碎片"、"权威主导与参与表象"、"公益与效益"和"发动与自动"构成了技术治理的悖论性难题。这些难题与技术理性过度放大引发的整体性理念缺失、主体性参与价值被削弱、公共性增长受损、发展性评价缺乏等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公共供给 技术治理 项目进村 实践困境 价值理性 整体性治理
原文传递
边缘治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村社区治理——以浙江省T村社区为个案 被引量:49
15
作者 李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91,共8页
浙江省T村社区是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城郊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村社区治理呈现出明显的边缘性特征:治理体制的双轨化、治理范围的村落化、组织结构的两栖化、组织职能的叠合化。城郊村社区治理的的边缘化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最为重... 浙江省T村社区是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城郊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村社区治理呈现出明显的边缘性特征:治理体制的双轨化、治理范围的村落化、组织结构的两栖化、组织职能的叠合化。城郊村社区治理的的边缘化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城乡二元性社会体制的制约、城郊村社区城市化制度的供给不足、城郊村社区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治理 社区管理 城郊村社区 城市化
下载PDF
论国家的义务 被引量:44
16
作者 陈醇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19,共5页
国家有权力必有义务,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简化为权利———权力关系是不正确的,“国家在法律上的代表就是权力”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国家的义务是满足公民权利的需要。权利、国家义务、国家权力三者的关系是:“权利的需要”决定国家义务... 国家有权力必有义务,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简化为权利———权力关系是不正确的,“国家在法律上的代表就是权力”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国家的义务是满足公民权利的需要。权利、国家义务、国家权力三者的关系是:“权利的需要”决定国家义务并进一步决定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服务于国家义务并进一步服务于公民的权利。如果要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简化为一个更简洁的模式,那么,这个模式不应当是“权利———权力”,而应当是“权利———国家义务”。国家义务理论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义务 公民权利 公民 国家权力 代表 权力关系 应当 模式 服务 决定
原文传递
母职的想象:城市女性的产前检查、身体经验与主体性 被引量:46
17
作者 林晓珊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57,共25页
现代医疗技术的变迁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女性的母职体验。在健康的重要性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特点的情境之下,产前检查已经成为一项孕妇必须承担的健康新伦理,并形塑了孕妇独有的母职经验。本文基于作者在一座中等城市的妇幼保健院历时半年多... 现代医疗技术的变迁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女性的母职体验。在健康的重要性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特点的情境之下,产前检查已经成为一项孕妇必须承担的健康新伦理,并形塑了孕妇独有的母职经验。本文基于作者在一座中等城市的妇幼保健院历时半年多的民族志观察所获资料和以阿霞的身体经验为个案的深度剖析,揭示了在健康话语占主导地位的医疗化社会中,城市女性是如何在产检过程中体验母职的。文章指出,医疗技术的干预使孕妇自身的身体经验被不断贬低,并屈从于医学话语的建构,而不是由女性自己言说,怀孕的身体亦被医学凝视所客体化并失去其自身的主体性,母职的体验也因此变成了一种经由现代医学健康方案所主导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职 产前检查 身体经验 主体性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内卷化”困境及其治理 被引量:46
18
作者 方劲 《社会建设》 2014年第2期84-94,共11页
正向效应而言,中国农村扶贫工作促成了减贫成就的巨大彰显;但从逆向层面来看,当前扶贫工作已经呈现出"内卷化"的总体性困局。在扶贫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扶贫系统内部愈发精细化和复杂化,但却难以实现从"救济式"向... 正向效应而言,中国农村扶贫工作促成了减贫成就的巨大彰显;但从逆向层面来看,当前扶贫工作已经呈现出"内卷化"的总体性困局。在扶贫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扶贫系统内部愈发精细化和复杂化,但却难以实现从"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减贫目标,反而陷入到难有实质性发展的刚性结构之中。农村扶贫工作内卷化表现为扶贫投资边际效应递减、扶贫治理体系架空悬浮、贫困农村内部分化加剧、扶贫效果难以可持续以及贫困地区生态承载压力巨大等综合矛盾现象。内卷化困境的生成机制多元而复杂,且各种因素互构共变,彼此嵌套。要实现"去内卷化",应当努力构建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扶贫政策体系、区域瞄准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扶贫瞄准机制、项目输入与农民回应相结合的项目运作机制、外部支持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扶贫干预体系以及主攻农村与乡城一体相结合的扶贫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扶贫 内卷化 去内卷化 生成机制 治理路径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家庭变迁:轨迹、逻辑与趋势 被引量:44
19
作者 林晓珊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9,共18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家庭发生了急遽的变迁。文章在梳理近几十年来家庭研究主要历程的基础上,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全国人口普查等公开数据,从五个维度剖析了家庭变迁的轨迹。研究发现,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国家庭形成正在日益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家庭发生了急遽的变迁。文章在梳理近几十年来家庭研究主要历程的基础上,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全国人口普查等公开数据,从五个维度剖析了家庭变迁的轨迹。研究发现,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国家庭形成正在日益向后延迟,家庭规模走向微型化,家庭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化和平等化,但是家庭风险也日益扩大。作为家庭变迁源动力的现代化转型和国家以改造家庭生活为目的的政策干预,尤其是被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庭变迁的趋势仍然有较大争议,但不断被提及的"家庭危机"以及在社会阶层流动中不断被强化的家庭因素,提醒我们亟需重新审视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家庭政策体系,防止因家庭政策的缺失造成家庭危机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变迁 现代化 家庭政策 计划生育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村改居”: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广东省佛山市N区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李棉管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5,共13页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N区的"村改居"项目通过打破城乡分割、实现政经分离、将城市社会管理模式引入农村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效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N区却仍保留了诸多被认为是"低效率"的制度安排...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N区的"村改居"项目通过打破城乡分割、实现政经分离、将城市社会管理模式引入农村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效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N区却仍保留了诸多被认为是"低效率"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变迁的悖论可通过历史制度主义得到解释。在历史制度主义者看来,N区"村改居"的制度现状是路径依赖的结果:一方面,体制锁定造成了制度依存,新制度不得不在现有的制度场域中寻找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回报递增和利益群体的博弈也使得制度始终在延续和变迁之间求得平衡。制度变迁不是简单的"效率最大化"的结果,制度场域及制度所塑造的利益群体对于制度变迁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居”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历史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