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对中国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应 被引量:107
1
作者 张旭亮 史晋川 +1 位作者 李仙德 张海霞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创新发展是国家及区域间竞争的主要决定因素,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属性视角出发,分析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结合2005—2015年互联网及创新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的时空关联... 创新发展是国家及区域间竞争的主要决定因素,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属性视角出发,分析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结合2005—2015年互联网及创新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的时空关联及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结果表明:(1)互联网可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网络高效分工下的多重正反馈循环机制,属于新经济结构下的规模报酬递增实现的新路径;(2)中国省域互联网的发展已形成明显的"沿海—内陆"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非收敛性特征和多重轴—辐结构,区域间"数字鸿沟"现象更为明显;(3)在同时考虑地理近邻、地理距离和经济空间三类空间权重下,互联网变量和其空间滞后项均对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相较地理维度的权重,经济维度权重的互联网作用系数值相对更高。经过测算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后,发现互联网的区域反馈效应相对较低,即说明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有较明显的推动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互联网 区域创新 时空演化 空间杜宾模型
原文传递
旅游体验研究的新视角:具身理论 被引量:77
2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旅游者体验及认知规律为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引入适合的理论对旅游者体验与其他旅游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性的科学研究为推动旅游学科发展的重要命题。具身理论突破了传统身心二元的理论框架局限,强调人类心智、身体及情境的... 旅游者体验及认知规律为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引入适合的理论对旅游者体验与其他旅游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性的科学研究为推动旅游学科发展的重要命题。具身理论突破了传统身心二元的理论框架局限,强调人类心智、身体及情境的不可分割性,为揭示旅游者体验的形成机制与规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日益为国际旅游学界所关注。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具身理论的哲学渊源及其理论内涵;然后对具身理论在当前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述评;文章探讨了开展旅游体验具身研究的意义,提出应用具身理论开展旅游体验研究的框架性思路,以旅游者的身体、感知及情境的互动关系为核心,探讨了具身视角下旅游体验研究的未来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理论 体验 旅游体验 旅游研究
下载PDF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的制度逻辑与模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海霞 钟林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9,共9页
国家公园体制是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类型。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缓解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管理,推行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工具,国家公园的机构设置与组织架构问题研究提上日程。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进行规范分析... 国家公园体制是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类型。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缓解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管理,推行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工具,国家公园的机构设置与组织架构问题研究提上日程。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进行规范分析,探讨机构建设的制度逻辑与基本模式,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国家公园管理组织架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可从治理与管理质量两个目标维度进行诊断,"善治"理论可为纵向治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据此从权力分配、权力协调到权力实现的制度逻辑配置管理机构,促进机构正义;"管理有效性"理论可为内部横向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工具,根据目标管理与保障的制度逻辑设置专业化管理部门,增强机构组织效能;国家公园管理组织结构有科层集权、扁平分权、协同均权三个典型组织模式;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架设应依法明确国家公园管理的强制秩序,建立由权威专业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统辖的弹性机构组织模式。基于善治与有效管理框架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逻辑探索,对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管理机构 组织结构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原文传递
民族旅游村寨仪式实践演变中神圣空间的生产——对翁丁佤寨村民日常生活的观察 被引量:39
4
作者 郭文 杨桂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103,共12页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法对翁丁佤寨仪式实践演变中的神圣空间生产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翁丁佤寨传统仪式实践的神圣空间形态具有多维一体的属性结构,村民的自然生态观体现在生态亲和中的自然敬畏并形成仪式惯习...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法对翁丁佤寨仪式实践演变中的神圣空间生产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翁丁佤寨传统仪式实践的神圣空间形态具有多维一体的属性结构,村民的自然生态观体现在生态亲和中的自然敬畏并形成仪式惯习,政治生活观体现在以老人集团为符号的村寨仪式治理形态中,日常生活体现了人神对话的仪式化交往,在人观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共融共存的哲学理念。(2)旅游介入后,传统仪式实践和现代性进行了协商,不可化约的神圣性逐步趋向世俗化,传统政治治理形式遭到消解,并出现结构性张力,资本带动日常空间更迭,并使地方空间发生转向,因失去价值而走下神坛的传统仪式实践被村民当作赚钱和娱乐的工具被大肆利用,带来了社区同共体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分化与隔离。(3)消费主义时代资本正以自身的逻辑重构着地方,相比于传统人神系统中的心态平和,村民宁静的心态被旅游发展打破,昭示着村民思维方式、心理内在感知以及多元地方感的空间生产。研究呼吁国家在引领地方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有必要对象征民族风俗习惯的各类仪式加以引导,并选择性地吸纳在以旅游扶贫为意义符号的仪轨和村寨自身文化自觉建构过程中,寻求传统与现代文化生态的结构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实践 民族村寨旅游 神圣空间生产 翁丁佤寨
下载PDF
旅游减贫效应之辩——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如友 郭鲁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7,共10页
PPT(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者的旅游)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建立了旅游与贫困之间的直接联系,激发了学界对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广泛讨论。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减贫效应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议,"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 PPT(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者的旅游)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建立了旅游与贫困之间的直接联系,激发了学界对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广泛讨论。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减贫效应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议,"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旅游发展加剧了贫困"和"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无必然联系"三种观点同时存在。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梳理了旅游减贫效应的产生机制及支持不同观点的经验证据,并对争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贫困度量方法不统一、空间尺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发展环境及模式选择存在差异等因素造成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综合各方面而言,"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这一结论更为合理。最后,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贫困减缓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亲缘网络对农民乡村旅游创业意愿的影响——基于浙江浦江农户样本实证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环宙 李秋成 黄祖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87-1795,共9页
基于"亲缘网络"这一农村基本人际关系要素,探讨家人亲戚构成的亲缘关系网对农民旅游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感知创业风险、创业警觉在上述影响中所起的中介效应。基于浙江浦江240户农户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①亲缘网络三维度(网... 基于"亲缘网络"这一农村基本人际关系要素,探讨家人亲戚构成的亲缘关系网对农民旅游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感知创业风险、创业警觉在上述影响中所起的中介效应。基于浙江浦江240户农户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①亲缘网络三维度(网络结构、网络关系、网络认知)对农民旅游创业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感知创业风险在亲缘网络关系、网络认知与农民创业意愿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③创业警觉在亲缘网络关系与农民创业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亲缘网络认知与农民创业意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好亲缘关系要素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网络 农民创业意愿 旅游小微企业 乡村旅游
下载PDF
国外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8
7
作者 项国鹏 曾传圣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51-160,共10页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创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为了及时把握最新研究前沿,对国外2016年以来具有较高学术含量的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文献内容,从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创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为了及时把握最新研究前沿,对国外2016年以来具有较高学术含量的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文献内容,从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层次划分、动态演化、系统功能5个方面综合概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创业生态系统治理、创业生态系统演化与创业生态系统功能3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研究 动态演化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基于脆弱性视角的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时空特征及演化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博 苏飞 +2 位作者 杨智 韩增林 彭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36-1445,共10页
脆弱性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作为海洋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人海地理空间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首先,对其海洋资源、海洋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及海洋基... 脆弱性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作为海洋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人海地理空间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首先,对其海洋资源、海洋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及海洋基础设施等进行概述,分析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其次,以脆弱性为切入点,运用集对分析法分析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演进及影响因素;最后,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2年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类型分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脆弱性的对策。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指数发展变化不同,但均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属于单一子系统脆弱型的次数较少,复合子系统脆弱型和均衡脆弱型是主要类型,出现次数较多;(3)可通过加强陆海统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污染治理,推进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加快人才培养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降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 脆弱性 集对分析 三角图法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规制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玉钧 张海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共3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和国家认同感,培育社区发展动力,具有极其重...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和国家认同感,培育社区发展动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7年9月出台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涉及游憩的内容有两处值得关注:一是在体现全民公益性方面,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游憩项目 安全规制 规制机构 游憩资源 规制手段 国家公园体制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博 张志强 +1 位作者 苏飞 韩增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1-708,共8页
将产业生态系统引入到海洋研究中,开展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界定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内涵及特征;采用均方差赋权法进行权重赋值,构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 将产业生态系统引入到海洋研究中,开展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界定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内涵及特征;采用均方差赋权法进行权重赋值,构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差异较大,主要问题是环渤海地区各省市海洋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基础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一;2从空间来看,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呈现山东>辽宁>天津>河北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海洋产业子系统各要素中,呈现敏感性越大,弹性越大的特征,海洋环境子系统适应性特征不明显;3从时间来看,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在波动中不断增强,各省市适应性综合指数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这种扩大的趋势是由于海洋产业子系统年均增长的差异所致;4区域内部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差异明显:天津市海洋产业子系统适应性指数最高,海洋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滞后;河北省海洋产业、环境子系统适应性指数较低,海洋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低;辽宁省海洋产业、环境子系统适应性指数较小,海洋产业、环境子系统发育较平衡;山东省海洋产业、环境子系统适应性指数较高,海洋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高,海洋产业子系统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生态系统 适应性 环渤海地区 均方差赋权法
下载PDF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分解与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谭华云 许春晓 董雪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1-55,共5页
文章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选用基于泰尔指数的差异测度与分解方法对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碳排放效率区... 文章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选用基于泰尔指数的差异测度与分解方法对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性的外部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SBM模型 泰尔指数分解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观心理视角的游客环境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潘丽丽 王晓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37-1345,共9页
以公众环境行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以及计划行为论(TPB)为基本借鉴理论,融合旅游活动特性,构建游客环境行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地,以结构方程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游客环境行... 以公众环境行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以及计划行为论(TPB)为基本借鉴理论,融合旅游活动特性,构建游客环境行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地,以结构方程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游客环境行为意愿受到特定环境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以及旅游地意象3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其中特定环境态度的影响最突出,感知行为控制次之,旅游地意象略弱;主观规范作为中介变量在受到环境价值观影响的同时作用于游客特定的环境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旅游地意象要素直接影响特定环境态度与游客环境行为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环境行为意愿 公众环境行为 结构方程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非惯常环境及其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的逻辑梳理 被引量:25
13
作者 管婧婧 董雪旺 鲍碧丽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32,共9页
非惯常环境被认为是旅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对该概念的探讨有效地推进了旅游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运用形式逻辑法,分析并归纳了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为非惯常环境意喻着人在不同性质的地方间的流动、在日... 非惯常环境被认为是旅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对该概念的探讨有效地推进了旅游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运用形式逻辑法,分析并归纳了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为非惯常环境意喻着人在不同性质的地方间的流动、在日常环境以外地方的短暂逗留,以及人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和人对地方的心理认知。从经济、文化、信息和认识4个维度对非惯常环境进行解析,发现进入非惯常环境意味着经济成本、信息混乱和不完全、文化差异及认知调整。围绕上述维度,文章推演了非惯常环境对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消费及行为失范等多方面的影响,尝试为以非惯常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旅游者行为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惯常环境 旅游者行为 构成维度 逻辑梳理
下载PDF
近70年来太湖水体磷浓度变化特征及未来控制策略 被引量:24
14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4 位作者 张运林 李渊 朱梦圆 许海 张毅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7-973,共17页
分析湖泊中磷浓度的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的驱动机制,是有效实施湖泊水体磷浓度控制的前提.本文整理分析了太湖70年来(19492020年)水体磷浓度监测历史资料,对比了太湖不同湖区、不同时间尺度水体磷浓度的差异性及波动性,发现影响太湖磷... 分析湖泊中磷浓度的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的驱动机制,是有效实施湖泊水体磷浓度控制的前提.本文整理分析了太湖70年来(19492020年)水体磷浓度监测历史资料,对比了太湖不同湖区、不同时间尺度水体磷浓度的差异性及波动性,发现影响太湖磷浓度变化的原因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无论是污染较轻的1950年,还是污染负荷相对较重的近30年,太湖水体磷浓度一直存在较大时空差异性.暴雨引发入湖河流携带磷污染的扩散、风浪扰动引起的内源释放及蓝藻水华期间藻类生物量的大幅时空变化,都加剧了太湖水体磷浓度的不稳定性.近20年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对磷浓度的时空分布影响明显,1998年的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2007年以来的水利调度等系列水污染治理工程,以及2017年以来的藻情变化等,都对太湖水体磷浓度的时空格局产生了影响.然而,高强度治理投入下太湖水体磷浓度依然偏高,其原因与流域建设用地比例增加、人口增加、耕地种植结构变化等外源负荷因素发生变化有关,也与湖体沉水植被退化、出入流结构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引发的蓝藻水华扩张等内源强度及水体表观磷浓度决定因素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关.近70年来太湖水体磷浓度的变化过程对类似大型浅水湖泊的磷控制策略具有启示意义:大型浅水湖泊存在磷浓度较大波动的自然属性,在水环境保护目标考核中应充分考虑其不确定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目标;在控制策略上应将外源负荷控制放在首位,在流域污水处理厂深度除磷及流域土地利用调整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入湖磷负荷的大幅削减,同时实施湖体生态修复与食物链调控措施,才能逐步实现湖泊水体磷浓度的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蓝藻水华 底泥再悬浮 长期观测 太湖
下载PDF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博 金校名 +2 位作者 杨俊 韩增林 苏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73-4283,共11页
海洋强国战略以及蓝色农业计划的实施亟需加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以脆弱性为切入点,采用三轴图法剖析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从敏感性、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2001—201... 海洋强国战略以及蓝色农业计划的实施亟需加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以脆弱性为切入点,采用三轴图法剖析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从敏感性、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2001—2015年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5年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单一且长期处于初级阶段;②时间维度上,以2008年为节点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由小幅波动向大幅提升转变的阶段性特征;③空间维度上,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集群化特点,依据系统脆弱性等级演变轨迹将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划分为“U”型、“线性上升”型、“波浪”型、“平稳”型脆弱性演化结构;④增强海洋渔业近海海域环境整改力度、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发展远洋渔业、加强海洋灾害预警、引进先进科技设备和优秀专业人才是降低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产业生态系统 脆弱性 时空演化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游客地方感的水乡古镇开发模式——兼论乌镇模式的可复制性 被引量:23
16
作者 董雪旺 徐宁宁 +1 位作者 陈觉 李艳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7-192,202,共7页
在系统总结乌镇模式的基础上,从游客体验的视角,采用旅游者地方感测量量表,对乌镇东栅和西栅景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乌镇模式的市场接受程度和可复制性。研究发现:乌镇的旅游开发活化模式总体上得到了市场认可,但文化遗产的活化有待提高... 在系统总结乌镇模式的基础上,从游客体验的视角,采用旅游者地方感测量量表,对乌镇东栅和西栅景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乌镇模式的市场接受程度和可复制性。研究发现:乌镇的旅游开发活化模式总体上得到了市场认可,但文化遗产的活化有待提高,社区空心化和遗产化石化在乌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游客的乡愁体验和文化感知不强;乌镇模式中,旅游开发活化和风貌保护存在矛盾,旅游功能的完善是以牺牲古镇风貌和游客的地方感为代价的;旅游开发中'真'和'美'的价值取向存在内部张力,精心修复和改造的建筑和风景更符合游客的审美;乌镇模式是对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但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文化根植性,异地复制需要考虑其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开发模式 地方感 水乡古镇 乌镇模式 可复制性
原文传递
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热点问题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建毅 苏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1-1217,共7页
对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及趋向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现阶段社会脆弱性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灾害脆弱性的重要研究范式,但学者们在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综合维度的界定、脆弱性评估方法构建、社会脆弱性与灾害种类相... 对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及趋向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现阶段社会脆弱性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灾害脆弱性的重要研究范式,但学者们在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综合维度的界定、脆弱性评估方法构建、社会脆弱性与灾害种类相关性判读以及研究尺度选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争议。对这些争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未来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 社会脆弱性 热点问题 异质性
下载PDF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苏飞 莫潇杭 +2 位作者 童磊 郑珂 曹轶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0-288,共9页
适应性思想和方法因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对实现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旅游地社区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对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从研究尺度、研究对象、评估方... 适应性思想和方法因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对实现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旅游地社区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对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从研究尺度、研究对象、评估方法和分析框架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评述,研究发现:①研究尺度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小尺度研究居多,中尺度研究需加强,研究对象需要多维度融合;②研究结合多角度框架分析,主要包括"脆弱性-适应性""恢复力-可持续性"和"恢复力-适应性"3种类型,促进多元化评估方法在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③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需综合多学科领域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 适应性
下载PDF
国内智慧酒店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2
19
作者 钟艳 高建飞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74-178,共5页
智慧酒店成为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酒店所利用,智慧酒店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朗。虽然国内智慧酒店建设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但相对于效果和规模,目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有限,对于智... 智慧酒店成为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酒店所利用,智慧酒店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朗。虽然国内智慧酒店建设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但相对于效果和规模,目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有限,对于智慧酒店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确。本文将结合智慧酒店在国内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内智慧酒店的建设现状,探讨智慧酒店特征,总结智慧酒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智慧酒店创建发展的价值与方向,最终提出智慧酒店在创建发展中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酒店 最佳体验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测度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魏妮茜 项国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1-742,共12页
基于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果进行测度,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均持续提升,但两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茶产业发展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平衡问题... 基于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果进行测度,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均持续提升,但两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茶产业发展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平衡问题突出,旅游产业区域协同效应显著。长三角各省域内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同步性特征较为显著,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但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缓慢,整体上促进长三角茶旅产业系统的良性互动和高质量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最后,提出长三角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长三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