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一流大学教师队伍规模与结构研究——基于37所美国大学2004-2018年的微观数据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毛建青 侯春笑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24,共6页
文章认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大学功能的发挥,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尤为重要。2004-2018年37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微观数据表明:在规模方面,绝对规模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对规模基本稳定且校际存在差距,公私立间绝对... 文章认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大学功能的发挥,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尤为重要。2004-2018年37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微观数据表明:在规模方面,绝对规模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对规模基本稳定且校际存在差距,公私立间绝对规模相近但相对规模差距较大;在结构方面,女性、少数种族教师比例逐年递增,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比例为4∶2∶2,非终身教职体系教师比例逐年增长。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为我国促进教师队伍规模合理化、推动教师队伍结构多元化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 教师队伍 规模 结构
下载PDF
我国高水平高职学校经费支出分析——基于规模与结构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倪彬 陈文博 毛建青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1-59,共9页
基于我国30所“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2016-2020年的预算数据,研究其经费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比较后发现:我国“双高”院校存在支出规模较小且历年增速较慢,支出规模与办学规模不符;同一地区内支出规模的校际差异远大于区间差异和归... 基于我国30所“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2016-2020年的预算数据,研究其经费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比较后发现:我国“双高”院校存在支出规模较小且历年增速较慢,支出规模与办学规模不符;同一地区内支出规模的校际差异远大于区间差异和归属间差异;支出结构差异性小且稳定,特色化办学无法保障等问题。为促进我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高职学校支出规模;规范财政分权,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高职学校差异;建立差异化的拨款标准,细化预算科目,彰显“千校千面”的办学特色,进而有效配合“双高计划”实施进程和职业本科建设,服务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经费 “双高计划” 高水平高职学校 支出规模 支出结构
下载PDF
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工资规模、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2-2020年间36所美国大学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毛建青 陈文博 邹加严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4,共12页
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分数分别呈“先降后升”“先平后降”与“持续下降”趋势,校均总工资绝对规模逐年增长,占校均总支出50%左右,师均工资呈增长趋势,校均工资结构多... 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分数分别呈“先降后升”“先平后降”与“持续下降”趋势,校均总工资绝对规模逐年增长,占校均总支出50%左右,师均工资呈增长趋势,校均工资结构多元且稳定。工资规模、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工资规模上,增加大学总工资支出、提高全职教师师均工资均可显著提升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但总工资规模对科研产出数量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师均工资则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突出;在工资结构上,增加工资结构中的研究工资、支持类与服务类工资规模亦可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其中,研究工资对科研产出数量和综合表现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而支持类和服务类工资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教学工资的增加能够提升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但全职教师工资规模的增加却仅有助于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对科研产出影响力和综合表现有明显抑制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需要继续优化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大幅提高教师的总工资和研究工资规模;变革工资制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教师 工资 科研产出 经费支出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学科评价: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毛建青 宣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我国政府重视和鼓励社会组织尤其是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积极参与大学学科评价。目前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学科评价主要包括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和其他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推出的学科排名,属于行政式参与和市场式参与,存在独立性不够... 我国政府重视和鼓励社会组织尤其是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积极参与大学学科评价。目前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学科评价主要包括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和其他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推出的学科排名,属于行政式参与和市场式参与,存在独立性不够、专业性不强、权威性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大培育扶持力度、赋权赋责激活动力,培养评价专门人才、推动深化理论研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引导回归评价目的,建立认证监督机构、规范学科评价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教育评价法》等策略,切实激发并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学科评价的动力和能力,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学科评价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从而推动大学学科发展和"双一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大学学科评价 教育部学科评估 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
原文传递
世界一流大学的经费支出结构:特征、原因及启示——基于2002—2020年间36所美国大学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博 邹加严 毛建青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121-139,共19页
大学经费支出结构不仅有效反映了大学组织在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投入方向、配置方式和战略规划,更直接决定了大学在现有发展基础及所处内外部环境下的职能发挥和发展活力。2002—2020年间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各项支出的规模及其占总支出... 大学经费支出结构不仅有效反映了大学组织在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投入方向、配置方式和战略规划,更直接决定了大学在现有发展基础及所处内外部环境下的职能发挥和发展活力。2002—2020年间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各项支出的规模及其占总支出比重、年均增长率虽有差异,但从支出功能来看,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各项支出均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教学和研究支出均为核心部分,两类大学的校均教学和研究支出规模相加占校均总支出的比重范围为50.71%~64.49%,且私立大学要略高于公立大学。从支出用途来看,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各项支出增长明显,且校均工资和福利支出规模最大,两者之和占校均总支出的比重稳定在53.63%~68.01%,公立大学要略高于私立大学。总体上呈现出重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征,这可能是受到了治理逻辑下基于学术权力的经费分配机制、教师薪酬规划引领下的人才吸引与教师队伍建设、财政经费紧缩背景下的收入来源主体多元化等的影响。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各相关主体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术权力地位,优先保障教学和研究支出;提升教师工资支出占比,提供多元化的福利待遇体系;加大政府经费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大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世界一流大学 经费支出结构 教师 薪酬 福利 经费收入
下载PDF
重新识读研究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毛建青 陈文博 宣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研究型大学日益成为各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动力之源,更是各国发展建设与竞逐的对象,因此重新识读研究型大学意义重大。作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代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形态有明显且稳定的特征:其校均教职工规模庞大,辅... 研究型大学日益成为各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动力之源,更是各国发展建设与竞逐的对象,因此重新识读研究型大学意义重大。作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代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形态有明显且稳定的特征:其校均教职工规模庞大,辅助人员是专任教师数的三倍;校均本科生和研究生增长显著,但生师比和研本比普遍较低;校均、生均和师均经费收入规模庞大且增长稳定;收入来源多元化,经费支出结构在功能和用途上分别以教学和研究,以及工资和福利为主。同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职能不断演变,学术创业正发展为第四大职能;美国研究型大学数量不断增长,其中新晋研究型大学以公立大学为主,发展路径不一但有共同特征;国家间日益加剧的竞争、相继出台的系列法案和大量投入的财政性经费直接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受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特征的启发,我国应分层分类建设大学,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生态;给予大学自主发展空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调整学生规模和比例,扩大专任教师和辅助人员规模;增加经费收入规模,切实拓宽收入来源渠道;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持续细化大学的预决算项目,以期推动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高等教育体系 学术创业 教师队伍 大学经费
下载PDF
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薪酬的规模、结构及其启示——基于37所美国大学的统计数据分析
7
作者 陈文博 倪彬 毛建青 《教育经济评论》 CSSCI 2022年第2期110-128,共19页
17所美国世界一流公立大学和20所美国世界一流私立大学在2002—2018年间的薪酬(包括工资与福利)数据显示:首先,校均工资规模庞大且逐年递增,占校均支出比例较大,但呈下降趋势;师均工资高于美国人均GDP及全美四年制大学的平均水平;校均... 17所美国世界一流公立大学和20所美国世界一流私立大学在2002—2018年间的薪酬(包括工资与福利)数据显示:首先,校均工资规模庞大且逐年递增,占校均支出比例较大,但呈下降趋势;师均工资高于美国人均GDP及全美四年制大学的平均水平;校均福利规模及其占校均支出比重均在上涨;校均工资和福利占校均支出比重之和保持相对稳定。其次,工资结构多元、组成多样,教学与研究工资为核心部分,两者之和占总工资的55%左右;福利结构呈相同特征。最后,工资和福利各自的规模与结构在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加快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启示,比如可进一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师薪酬规模;优化教师工资与福利结构,增加教学工资,增列研究工资;构建多样化的福利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经费 工资 福利 美国 教师
原文传递
以色列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启示
8
作者 张凤娟 徐甜甜 宣勇 《教育评论》 2020年第11期162-168,共7页
以色列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实践表明,每一个子系统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强化基础科学研究,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数字学习纳入学术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并启动“新校园”愿景,为国家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 以色列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实践表明,每一个子系统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强化基础科学研究,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数字学习纳入学术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并启动“新校园”愿景,为国家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实施“MAGNET计划”“MAGNETON计划”“NOFAR奖励计划”等促进产学研结合,将创新投资转化为高质量的创新产出。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加强高等院校基础研究的主体地位,构建以高等院校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高等教育 国家创新体系
下载PDF
“学科”考辨 被引量:144
9
作者 宣勇 凌健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3,共6页
对学科概念的认识可分为教学科目说、创新活动说、知识门类说、科学分支说和双重形态说。现代大学所强调的学科建设有两种不同语义上的指谓,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一门门学科在知识上的增进;二是作为不同学科要素... 对学科概念的认识可分为教学科目说、创新活动说、知识门类说、科学分支说和双重形态说。现代大学所强调的学科建设有两种不同语义上的指谓,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一门门学科在知识上的增进;二是作为不同学科要素构成的组织的建设,即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建设。因此,可以从“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两层语义上来甄别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知识分类体系 知识劳动组织
原文传递
大学学科组织化建设: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51
10
作者 宣勇 凌健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37,共7页
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升学科组织的知识生产能力。以往的学科建设由于单纯地强调了学科要素的培育而缺少整体的制度安排,导致学科建设的效率不高。因此,大学学科建设应从对学科要素投入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上... 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升学科组织的知识生产能力。以往的学科建设由于单纯地强调了学科要素的培育而缺少整体的制度安排,导致学科建设的效率不高。因此,大学学科建设应从对学科要素投入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上来。从科学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视角的多元审视中可以看到,提高大学学科组织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学学科组织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路径可分为学科组织使命分析、学科组织体制设计、学科组织结构设计、学科组织运行设计和学科组织评价五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组织化
原文传递
学科制: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制度的创新 被引量:45
11
作者 宣勇 张金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7,55,共6页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水平大学的背景下,以知识创造为主导创设大学内部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学科制作为一种基于学科组织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结构、学术运行机制,是大学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制度...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水平大学的背景下,以知识创造为主导创设大学内部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学科制作为一种基于学科组织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结构、学术运行机制,是大学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制度,也是现代大学基层组织制度的创新。学科制组织制度以知识创造为主导,将学科组织化与建制化,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集中于大学最基层的学科组织,有利于实现知识共享互动,推动知识主体的自我成长,提高大学的知识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组织 学科制 基层学术组织制度
原文传递
外儒内道:大学去行政化的策略 被引量:46
12
作者 宣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6,93,共6页
大学行政化的弊端虽然表现在当下的大学之中,但其根源却在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发端于社会政治与行政制度的现实土壤。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在于把异化为行政机构的大学回归为作为学术与文化机构的大学,而走外儒内道之路是大学去行政化的现... 大学行政化的弊端虽然表现在当下的大学之中,但其根源却在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发端于社会政治与行政制度的现实土壤。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在于把异化为行政机构的大学回归为作为学术与文化机构的大学,而走外儒内道之路是大学去行政化的现实策略。就大学而言,外儒强调的是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外在价值,内道反映的是大学的理想追求与内在价值。相对于外儒而言,内道要求的是大学的发展要合乎大学的逻辑,要有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超越。制定大学章程是实现儒道会通,内外融通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大学既入世又不失去大学的特质,既有治平之志与现实精神又不失超旷适足之学术襟怀,从而彰显在内部治理中以学术进步为核心理念的大学行政之道,实现儒道互补,并在现实形态上呈现出"内圣外王"的大学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行政化 外儒内道 社会责任 大学理想
原文传递
论创业型大学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47
13
作者 宣勇 张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9,共7页
与传统大学相比,创业型大学呈现出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兼顾的二元价值取向。创业型大学更加注重经世致用的创新与创业文化的培育;注重对学校外部的反应性与适应性,注重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知识生产过程的效率与效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与传统大学相比,创业型大学呈现出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兼顾的二元价值取向。创业型大学更加注重经世致用的创新与创业文化的培育;注重对学校外部的反应性与适应性,注重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知识生产过程的效率与效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注重研究现实问题的导向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注重以社会服务带动学术发展。只有准确把握创业型大学的核心特质才能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知识资本 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大学能力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被引量:41
14
作者 宣勇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3,共10页
从关注以"论文中心主义"为导向的大学竞争力排名转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大学能力建设,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 从关注以"论文中心主义"为导向的大学竞争力排名转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大学能力建设,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学能力是大学组织认识世界和引领社会的本领,是大学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大学能力建设应从确立大学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学教师的学术生产力、变革学术生产关系、增强大学的治理能力四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能力 能力建设
原文传递
走出学科危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33
15
作者 宣勇 张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58,共11页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度综合与交叉的新趋势对知识生产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传统上建立在知识分类体系基础上的学科制度在新知识生产模式下面临深刻危机,囿于学科壁垒的封闭式知识生产限制了大学的创新活力,知识生产过程中未能实现“学...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度综合与交叉的新趋势对知识生产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传统上建立在知识分类体系基础上的学科制度在新知识生产模式下面临深刻危机,囿于学科壁垒的封闭式知识生产限制了大学的创新活力,知识生产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相统一,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与学科建设的有效性都受到质疑。通过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审视,知识生产过程中对于专业化分工的需要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学者个体而言“专”是“跨”的前提,因此学科本身不会从大学里消亡。但未来的学科建设应当通过系统性变革,打破既有的学科壁垒,建立贯通知识生产中“营地”与“阵地”的矩阵式运行结构,促进学科的交叉、会聚与融合,使得学科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学科壁垒 学科会聚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学科“组织化”:介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8
16
作者 凌健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3,共4页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自组织
原文传递
国际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系统培养经验借鉴——基于美国、德国、韩国的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方阳春 黄太钢 +1 位作者 薛希鹏 李帮彬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30-235,共6页
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而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系统的培养,需要政产学联合培养人才。通过借鉴美国、德国、韩国在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经验,提出相应的借鉴建议,包括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 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而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系统的培养,需要政产学联合培养人才。通过借鉴美国、德国、韩国在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经验,提出相应的借鉴建议,包括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创新型人才教育体制、发挥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科技人才 人才培养 借鉴
原文传递
论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校长管理专业化 被引量:26
18
作者 宣勇 钟伟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36,共7页
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困境主要表现为外部治理的政府管制化和内部治理的大学行政化。校长是中国特色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核心行动者,其管理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包括政府管理校... 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困境主要表现为外部治理的政府管制化和内部治理的大学行政化。校长是中国特色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核心行动者,其管理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包括政府管理校长的专业化和校长在管理大学过程中的专业化,因此,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部治理结构,让校长有负责任的权力;要完善遴选机制,推动职业化进程,让校长有负责任的动力;要提升校长素养,明晰职业规程,让校长有负责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大学校长 管理专业化
原文传递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范式变迁及其嬗变逻辑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凤娟 潘锦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156,共6页
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历史变迁规律的探究有助于推动政策的调适与变革,以应对社会情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本研究运用Nvivo12 Plus软件对我国自1998年至2021年出台的170个创新创业教... 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历史变迁规律的探究有助于推动政策的调适与变革,以应对社会情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本研究运用Nvivo12 Plus软件对我国自1998年至2021年出台的170个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文本进行词频和编码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政策变迁理论,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变迁划分为酝酿萌芽期、试点探索期、迅速发展期和全面建设期四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路径依赖—关键节点”的分析框架发掘其变迁路径,从“宏观结构—中观制度—微观行动者”的分析框架发掘其变迁背后的动力机制。基于此,提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下,应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价值性目标”的实现、“互联网+”模式的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政策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原文传递
知识增长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宣勇 钱佩忠 《大学(研究)》 2007年第1期21-26,共6页
学科概念可以区分为作为知识分类体系的学科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本文认为知识增长促进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学科的分化、综合、交叉;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作为知识劳动组织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学科和作为知识... 学科概念可以区分为作为知识分类体系的学科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本文认为知识增长促进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学科的分化、综合、交叉;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作为知识劳动组织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学科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学科的发展促进知识增长,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是知识传播、应用、创造的集约化组织,是大学需要着力建设的基层学术组织,它能保持知识的可持续创新和增强知识的“集团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增长 学科发展 知识劳动组织 知识分类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