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申报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忧与思 |
刘志军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2
|
《史记》叙事范式与民族志书写的本土化 |
吴宗杰
余华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
3
|
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 |
孔令宏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10 |
14
|
|
4
|
重建坊巷文化肌理: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 |
吴宗杰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2 |
14
|
|
5
|
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的空间叙事与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一项基于人、物与技术革命的博物馆人类学研究 |
刘朝晖
王星星
|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6
|
以图表意:清水江中上游苗族银饰的图像基因 |
王星星
陈敏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4 |
0 |
|
7
|
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的社区教育传承路径 |
徐巧云
王星星
瞿连贵
|
《中国成人教育》
|
2023 |
1
|
|
8
|
“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 |
高丙中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6
|
|
9
|
海外民族志: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路途 |
高丙中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5
|
|
10
|
凝视世界的意志与学术行动--海外民族志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 |
高丙中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2
|
|
11
|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 |
高丙中
|
《民俗研究》
CSSCI
|
2010 |
23
|
|
12
|
民俗学视野中的罗隐及其传说、故事 |
吕洪年
|
《杭州研究》
|
2008 |
2
|
|
13
|
从水灯会看杭俗的亲水情愫 |
吕洪年
|
《杭州》
|
2014 |
0 |
|
14
|
针剪:民间方术中的禁克或巫蛊法器 |
吕洪年
|
《山海经(故事)(上)》
|
2019 |
0 |
|
15
|
论越文化滋养下的西施精神 |
吕洪年
|
《杭州研究》
|
2007 |
0 |
|
16
|
灯烛:具备驱邪求吉功效的照明器具 |
吕洪年
|
《山海经(故事)(上)》
|
2019 |
0 |
|
17
|
铜镜:"照人"和"识妖"兼用神物 |
吕洪年
|
《山海经(故事)(上)》
|
2019 |
0 |
|
18
|
量具:计量之余“驱恶镇邪”的厌胜物 |
吕洪年
|
《山海经(故事)(上)》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