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Bee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方水良 王加兴 《机电工程》 CAS 2010年第3期53-55,88,共4页
为了及时、方便地获取车间现场数据,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XBee模块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手持式数据采集器及连接数据服务器的接收器。手持数据采集器以80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集成了XBee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满足PS/2协议的条码阅读模块,可... 为了及时、方便地获取车间现场数据,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XBee模块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手持式数据采集器及连接数据服务器的接收器。手持数据采集器以80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集成了XBee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满足PS/2协议的条码阅读模块,可通过数字小键盘、条码阅读器在车间现场采集各种工票及其进度等离散数据,并实现实时无线传输。介绍了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软硬件系统,以及在某企业生产车间的实际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安全性好,适用于生产现场的离散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数据采集 无线数据传输 XBee模块
下载PDF
基于ISO9000文档的微电机设计管理集成平台
2
作者 赵诗奎 方水良 顾新建 《机电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403-406,共4页
为了满足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要求,针对微电机产品设计全过程,建立了面向ISO9000标准文档的产品项目结构模型。针对ISO9000文档的处理和管理,给出了集成管理平台架构及其实现方法,并对电机设计开发过程中所应用的软件进行了... 为了满足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要求,针对微电机产品设计全过程,建立了面向ISO9000标准文档的产品项目结构模型。针对ISO9000文档的处理和管理,给出了集成管理平台架构及其实现方法,并对电机设计开发过程中所应用的软件进行了集成。基于某压缩机电机生产企业的需要,开发了相应的集成平台。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项目文档及其各种设计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协同,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9000 电机产品 设计管理 集成平台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6
3
作者 唐波 陈慎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3,共6页
针对传统浅层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依赖于人工特征提取和诊断专业知识从而缺乏自适应性问题,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善于识别二维形状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DCNN)。首先,为充分展现滚动轴承故障特征信息,利用短时傅... 针对传统浅层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依赖于人工特征提取和诊断专业知识从而缺乏自适应性问题,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善于识别二维形状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DCNN)。首先,为充分展现滚动轴承故障特征信息,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滚动轴承振动时间序列的二维时频谱;其次,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自适应提取时频谱中不同故障特征;最后,将提取的轴承故障特征利用Softmax分类器输出诊断结果,实现轴承故障诊断。通过实测故障轴承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CNN在多故障、变负载的轴承故障诊断准确率高达99.9%,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彦鹏 许宝杯 +1 位作者 何泽威 官大衍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9-227,共9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二维图像的形式准确反映物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故障检测、能耗监控及智能驾驶等众多工业领域。针对制约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的3个主要瓶颈问题,分别阐述相关研究领域内最新的科研进展。首先,介绍...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二维图像的形式准确反映物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故障检测、能耗监控及智能驾驶等众多工业领域。针对制约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的3个主要瓶颈问题,分别阐述相关研究领域内最新的科研进展。首先,介绍红外信号固定模式噪声建模及除噪方法,解决信号采集系统中关键部件焦平面阵列传感器存在的严重噪声干扰;其次,介绍红外信号特征重建理论的研究,克服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低及价格昂贵等制约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工业应用的问题;最后,探索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减少二维图像采集过程中降维映射导致的信息损失,提高基于多光谱信息进行目标检测系统的性能。红外热成像信号处理技术的最新科研进展,为新一代高成像精度、高分辨率、低制作成本的三维红外成像仪器的研发提供新理论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噪声建模 特征重建 信息融合
下载PDF
振动主动控制中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燕定 娄军强 +1 位作者 吕永桂 陈子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0-424,共5页
针对空间柔性构件的特点,研究了一类由柔性杆、传感器、压电扭转致动器组成的柔性杆系统的扭转振动.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对柔性杆的扭转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对二次型指标中的加... 针对空间柔性构件的特点,研究了一类由柔性杆、传感器、压电扭转致动器组成的柔性杆系统的扭转振动.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对柔性杆的扭转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对二次型指标中的加权矩阵的选择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并带约束条件的加权矩阵的选择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加权矩阵的选择策略是有效的,施控后系统的扭转振动能得到有效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二次型 扭转振动 压电扭转致动器 加权矩阵
下载PDF
基于S变换谱核密度估计的齿轮故障诊断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远晶 魏燕定 +1 位作者 金晓航 杨友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2-1439,共8页
针对齿轮在故障损伤状态下的振动信号,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谱二维核密度估计的冲击特征提取方法,以实现齿轮的故障诊断。该方法首先对包含冲击特征的振动信号进行S变换;然后将S变换谱乘以一个系数后圆整,得到一个整数矩阵;最后以S变换谱... 针对齿轮在故障损伤状态下的振动信号,提出一种基于S变换谱二维核密度估计的冲击特征提取方法,以实现齿轮的故障诊断。该方法首先对包含冲击特征的振动信号进行S变换;然后将S变换谱乘以一个系数后圆整,得到一个整数矩阵;最后以S变换谱的时间和频率构成一个二维随机变量,以整数矩阵中的元素值作为二维随机变量各个采样样本的个数,对二维随机变量进行核密度估计,并最终得到一个二维核密度函数。该核密度函数相当于由S变换谱经过一次平滑去噪的过程获得,其中的噪声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而冲击特征则得到了加强与突显。仿真振动信号和齿轮箱故障振动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强化并提取出振动信号中周期性的冲击特征,从而实现齿轮箱相关故障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故障诊断 S变换 二维核密度估计 冲击特征
下载PDF
基于STFT时频谱系数收缩的信号降噪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远晶 魏燕定 周晓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0-1096,1201,共7页
针对旋转机械故障振动信号的降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Fourier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STFT)时频谱系数收缩的信号降噪方法。先将信号进行STFT,得到其时频谱。由于谱系数为复数,故根据模值大小进行谱系数收缩,并利用步... 针对旋转机械故障振动信号的降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Fourier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STFT)时频谱系数收缩的信号降噪方法。先将信号进行STFT,得到其时频谱。由于谱系数为复数,故根据模值大小进行谱系数收缩,并利用步长迭代算法在0到谱系数最大模值的区间内估计最优阈值。迭代运算过程中,首先,分别采用基本的硬阈值函数和软阈值函数进行系数收缩;然后,以改进风险函数为阈值评价标准,估计最优阈值;最后,利用最优阈值重新进行谱系数收缩,对得到的新谱进行STFT逆变换,重构降噪后的时域信号。仿真信号与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利用所估计的最优阈值,STFT时频谱系数硬、软阈值函数收缩方法均能够实现噪声混合信号的降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信号降噪 短时Fourier变换 步长迭代算法 改进风险函数 最优阈值估计 谱系数收缩
下载PDF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彦鹏 张圆圆 杨将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404,共9页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过程受环境温度、测温距离和大气湿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测温颇具挑战。为了满足复杂环境中精确测温的需求,分析并研究了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补偿技术。首先,针...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过程受环境温度、测温距离和大气湿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测温颇具挑战。为了满足复杂环境中精确测温的需求,分析并研究了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补偿技术。首先,针对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输出辐射温度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辐射温度预测算法,实现了不同工作温度下辐射温度的精确预测;其次,针对测温过程中的红外辐射大气衰减现象,设计了基于大气传输软件的近地红外辐射大气透射率计算方法,实现了大气透射率的准确、快速、便捷计算;最后,整合关键误差补偿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并实验验证了以上关键技术对于提高红外测温精度和环境适应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 温度测量 大气透射率 辐射温度
下载PDF
硅外延生长反应腔内外延反应过程的数值仿真建模及实验研究
9
作者 邓世伟 沈文杰 +3 位作者 陈宇宏 白天 梅德庆 汪延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218,共10页
硅外延片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的基础功能材料,是通过外延反应在单晶硅片上生长均匀的外延薄层。外延层的厚度和电阻率的均匀性控制是硅外延生长的关键技术难题,其生长质量受反应腔室的结构与热流场设计影响较大。基于单片式... 硅外延片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的基础功能材料,是通过外延反应在单晶硅片上生长均匀的外延薄层。外延层的厚度和电阻率的均匀性控制是硅外延生长的关键技术难题,其生长质量受反应腔室的结构与热流场设计影响较大。基于单片式硅外延生长反应腔室的结构,建立了反应腔内气体输运与外延反应的多物理场仿真模型,分析了腔室结构对热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规律。随后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载气流量、进气梯度、基座转速等工艺参数对硅外延生长反应过程的影响。随后,开展了反应腔内多测点温度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数值仿真预测的温度与实测的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相较一致,最大温度预测偏差<1.2%。基于仿真分析,获得了优化的外延生长工艺参数组合,并开展了200 mm硅外延生长反应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硅外延层的厚度不均匀性<0.76%,电阻率不均匀性<1.58%,满足集成电路硅片制造所需的外延层高品质生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外延层 外延生长 化学气相沉积 热流场 反应腔室
原文传递
时频谱相似性度量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远晶 魏燕定 +1 位作者 金晓航 林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77,共8页
针对齿轮或轴承在局部故障损伤状态下的振动信号,提出一种基于时频谱相似性度量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用于齿轮或轴承相关故障的诊断。该方法首先利用比例因子可调的S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变换;然后在S变换时频谱中,选取一个显著的冲击... 针对齿轮或轴承在局部故障损伤状态下的振动信号,提出一种基于时频谱相似性度量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用于齿轮或轴承相关故障的诊断。该方法首先利用比例因子可调的S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变换;然后在S变换时频谱中,选取一个显著的冲击特征,保持其频率不变,令其沿时间轴方向,从初始时间平移至终了时间,同时计算冲击特征与所遮掩时频区块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和相关系数;平移结束后获得余弦相似度和相关系数的曲线。仿真信号和齿轮、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的处理结果表明,余弦相似度曲线和相关系数曲线均可展现出故障冲击特征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且两者的频谱均能够提取出故障特征频率,实现齿轮或轴承相关故障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冲击特征 S变换 余弦相似度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可用于微创手术的毫米级微小并联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及实现
11
作者 田波 娄军强 +4 位作者 沈家旭 柳丽 陈特欢 李国平 魏燕定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7-155,共9页
压电驱动的并联机构具有精度高、刚度大及动态特性好的优点,可实现结构小型化,在微创手术操作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毫米级压电驱动并联机器人。所设计微小机器人由两片压电双晶片驱动,通过设计仿蜻蜓扑翼... 压电驱动的并联机构具有精度高、刚度大及动态特性好的优点,可实现结构小型化,在微创手术操作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毫米级压电驱动并联机器人。所设计微小机器人由两片压电双晶片驱动,通过设计仿蜻蜓扑翼四杆放大机构将致动器的微小驱动位移转化为末端基臂杆的大范围转动,引入平行四杆机构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刚度和稳定性。建立了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矩阵,通过分析灵巧度和全域性能等运动传递指标对机器人杆件尺寸进行优化。提出基于智能复合微结构的激光微加工和多层复合层压工艺,实现了微小机器人从复杂三维空间多杆件结构到多层材料平面加工、层压、释放及装配的一体化制造。微小机器人整体尺寸为21 mm×26 mm×5.6 mm,质量为3.05 g(包含压电双晶片)。搭建实验平台开环测试了微小机器人在重复跟踪水平直线、竖直直线、圆及正弦轨迹下的运动性能。在55 V电压激励下,实测机器人在开环重复跟踪水平和竖直直线的运动行程、相对误差、准确度均方根误差和重复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2 mm,0.93%,19.7μm±0.5μm,8.5μm±0.4μm和2.01 mm,0.52%,10.5μm±0.4μm,4.9μm±0.2μm。实验证实了所设计微小并联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放大机构 层压工艺 智能复合微结构 并联机构 压电致动器
原文传递
透明公平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复 顾新建 +1 位作者 张武杰 倪益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539-2545,共7页
针对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面临的数据获取、评价和维护难的问题,提出了透明公平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LCA数据获取、评价和维护过程的自动化、透明化及协同化。在透明化的基础上,市场、政府、有关企业对于相... 针对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面临的数据获取、评价和维护难的问题,提出了透明公平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LCA数据获取、评价和维护过程的自动化、透明化及协同化。在透明化的基础上,市场、政府、有关企业对于相关企业和个人的贡献给予公平的激励,这不仅有助于解决LCA所需数据获取难、评价难和维护难的问题,也有助于推进绿色制造工程。最后分析了透明公平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中国的进展情况,表明这方面的发展较快,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 透明公平 大数据
下载PDF
宽频带电磁式角振动台运动部件动态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波 何闻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6-382,390,共8页
为满足角振动台输出高角加速度和宽工作频带的要求,提出并优化设计了一种具有圆盘式动圈结构的电磁式角振动台运动部件。首先,介绍了具有圆盘式动圈结构的电磁式角振动台工作原理,并对运动部件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圆... 为满足角振动台输出高角加速度和宽工作频带的要求,提出并优化设计了一种具有圆盘式动圈结构的电磁式角振动台运动部件。首先,介绍了具有圆盘式动圈结构的电磁式角振动台工作原理,并对运动部件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圆盘式动圈及工作台面的转动惯量,增强连接轴的刚度,即提高运动部件的第1阶固有扭振频率,可有效提高角振动台角加速度输出能力及扩展工作频率范围;接着,以动圈导线通过单位电流时的运动部件输出最大角加速度为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设计了动圈参数,以最小转动惯量和最高第1阶固有扭振频率为目标,采用有限元法优化设计了动圈的拓扑结构以及工作台面和连接轴的材料组合;最后,将优化后的运动部件应用于宽频带电磁式角振动台样机中,实验结果表明,角振动台输出的最大角位移和角加速度分别为60°和2 000 rad/s2,而角振动台运动部件第1阶固有扭振频率达到1 10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振动台 运动部件 动态优化设计 粒子群优化算法 有限元法
下载PDF
PCB集成化RFID在电能表智能制造中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天齐 洪涛 +1 位作者 余忠华 林笃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7年第2期234-237,共4页
针对目前电能表制造企业在应用条形码作为信息获取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带来的问题,且现有RFID标签无法满足电能表制造实际应用需求,提出将PCB集成化RFID标签引入到电能表的生产制造中;根据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制造系统的具体功能结构... 针对目前电能表制造企业在应用条形码作为信息获取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带来的问题,且现有RFID标签无法满足电能表制造实际应用需求,提出将PCB集成化RFID标签引入到电能表的生产制造中;根据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制造系统的具体功能结构,结合PCB集成化RFID阐述了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应用流程,并对其中PCB集成化RFID标签天线的设计给出了介绍;根据试点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够提高流水线信息获取效率,减小出错的概率,实现了电能表制造企业生产制造的透明化与后台信息管理的透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表 射频识别 智能制造 天线设计
下载PDF
正则多面体体胞结构创新设计与碰撞吸能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加添 冯毅雄 +1 位作者 郑浩 谭建荣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47-156,共10页
在多面体夹芯结构设计过程中,现有的研究中较少考虑体胞的形状和尺寸的演变过程,从而忽略了体胞的形状、尺寸参数的变化对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影响趋势的分析。基于折纸几何学的思想,提出一种能够变换出正棱锥和正棱台体胞结构的正则多面... 在多面体夹芯结构设计过程中,现有的研究中较少考虑体胞的形状和尺寸的演变过程,从而忽略了体胞的形状、尺寸参数的变化对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影响趋势的分析。基于折纸几何学的思想,提出一种能够变换出正棱锥和正棱台体胞结构的正则多面体体胞演变机理。引入相似比和裁剪比对体胞的形状和尺寸分开或同时讨论,得到能适应不同场合的体胞结构。定义体胞的阵列排布方式,得到上下嵌套的正则多面体夹芯结构。建立正则多面体夹芯结构碰撞模型,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冲击角度和形状、尺寸的变换参数对正则多面体夹芯结构碰撞吸能特性的影响,得到不同参数下,正则多面体夹芯结构的吸能特性的影响曲线图,为设计正则多面体夹芯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夹芯结构 吸能特性 正则多面体体胞 演变机理
下载PDF
压电纤维致动器的率相关偏置迟滞建模及补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浩 娄军强 +3 位作者 杨依领 陈特欢 陈海荣 魏燕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1-538,622,共9页
为了克服传统压电陶瓷韧性不足,利用压电宏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简称MFC)换能效率高且变形能力强的优点,提出了一种MFC致动的柔性结构,建立了描述MFC动态偏置迟滞非线性的率相关双极性偏置PI(rate-dependent bipolar bias PI,简... 为了克服传统压电陶瓷韧性不足,利用压电宏纤维(macro fiber composite,简称MFC)换能效率高且变形能力强的优点,提出了一种MFC致动的柔性结构,建立了描述MFC动态偏置迟滞非线性的率相关双极性偏置PI(rate-dependent bipolar bias PI,简称RDBBPI)迟滞模型,并进行了前馈补偿控制研究。首先,针对MFC致动柔性结构的静态偏置迟滞特性,利用Prandtl-Ishlinskii(PI)模型描述系统的对称迟滞特性,并通过叠加死区算子来捕捉其双极性偏置特性,建立了MFC致动器的静态双极性偏置PI(bipolar bias PI,简称BBPI)模型;其次,确立迟滞环斜率与驱动信号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描述MFC致动器动态迟滞特性的RDBBPI模型;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RDBBPI模型能够很好地捕捉不同频率下MFC致动柔性结构的动态迟滞特性;在基于RDBBPI模型的前馈补偿下,MFC致动柔性梁构件的实测振动位移与期望跟踪位移基本重合,补偿后结构实测位移与期望轨迹之间的线性度误差为4.62%,证实了所提RDBBPI模型对MFC致动器驱动控制和位移跟踪精度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宏纤维致动器 动态迟滞非线性 率相关 双极性偏置 前馈补偿
下载PDF
基于MLMW和CWT灰度矩向量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先勇 周晓军 +1 位作者 沈路 林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1-956,共6页
提出了基于极大提升形态小波(MLMW)降噪的CWT灰度矩向量-LSSVM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先利用MLMW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再将降噪信号的CWT灰度图划分为若干区域,计算各分区的灰度矩组成灰度矩向量,将其作为LSSVM的输入进行故障分类。试验结... 提出了基于极大提升形态小波(MLMW)降噪的CWT灰度矩向量-LSSVM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先利用MLMW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再将降噪信号的CWT灰度图划分为若干区域,计算各分区的灰度矩组成灰度矩向量,将其作为LSSVM的输入进行故障分类。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信号的灰度图,MLMW降噪后的灰度图特征突出、区分显著,相应的灰度矩向量可有效刻画轴承状态;随着分区数增加,诊断准确率升高;相对于原始灰度矩向量-LSSVM方法和小波降噪的灰度矩向量-LSSVM方法,所提出方法准确率高、泛化性好、所需训练样本少,可准确识别轴承故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矩向量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极大提升形态小波(MLMW) 滚动轴承
下载PDF
0.1~20Hz低失真度激光活塞发声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龙标 何闻 +2 位作者 杨平 牛锋 钟波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5-441,共7页
为实现次声频段传声器的准确校准,研制了低失真、低泄漏的激光活塞发声器。激光活塞发声器采用具有空气轴承和位移反馈控制的超低频振动台驱动的活塞-腔体组合获得低失真度的声压信号;采用气浮自对中技术的小间隙缸塞配合以及大体积的... 为实现次声频段传声器的准确校准,研制了低失真、低泄漏的激光活塞发声器。激光活塞发声器采用具有空气轴承和位移反馈控制的超低频振动台驱动的活塞-腔体组合获得低失真度的声压信号;采用气浮自对中技术的小间隙缸塞配合以及大体积的腔体设计,获得了低泄漏的活塞发声器。在0.1~20 Hz,声压波形总谐波失真低于0.8%,实现高达50 s的腔体泄漏时间常数,使其适用于更低频段的传声器校准。在0.1~20 Hz频率范围内,激光活塞发声器的测量不确定度不超过0.58 dB(k=2)。与耦合腔互易法、关联传声器法的比较结果表明,激光活塞发声器法获得的传声器灵敏度与其他方法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发声器 HZ 耦合腔 反馈控制 总谐波失真 不确定度 信号发生器 频率范围 时间常数 振动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