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7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辨与中国定位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潘一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0,共6页
如果说中国的国家形象因为难得历史机遇而面临着新的提升空间,那么对国家形象内涵、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就更需要不同学科角度的深入思考。虽然一个良好的当代中国形象,可以借助强大的综合国力、依靠成功的国际传播策略来主动塑造和鼎力提... 如果说中国的国家形象因为难得历史机遇而面临着新的提升空间,那么对国家形象内涵、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就更需要不同学科角度的深入思考。虽然一个良好的当代中国形象,可以借助强大的综合国力、依靠成功的国际传播策略来主动塑造和鼎力提升,但还需要以公共关怀、普遍参与的方式,鼓励各行各业对中国丰富多彩的符号、形象、意象和信息系列进行价值观上的深入理解和意义把握,并让这种价值层面的开拓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实践层面和国际关系层面的公关工作相互联结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形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语言与观念的转译与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 被引量:4
2
作者 潘一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不仅是信息传递和符号转换,也是跨文化的交流和促进心意互通。针对国内外受众的文化差异,我们不仅要重视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转译,还需重视价值观的对话与观念沟通,才可能真正从容应对新的国际舆论环境... 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不仅是信息传递和符号转换,也是跨文化的交流和促进心意互通。针对国内外受众的文化差异,我们不仅要重视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转译,还需重视价值观的对话与观念沟通,才可能真正从容应对新的国际舆论环境和"媒介"对当代社会的核心作用。目前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英文译介涉及到中西理解多元与统一、分歧与共识、思与行关系上的诸多差异,这些可能形成理解障碍的观念差异需要我们更好地转译和更多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观念转译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国家旅游品牌与形象塑造的五国经验比较(上) 被引量:3
3
作者 潘一禾 贾磊 《杭州(生活品质)》 2011年第3期60-62,共3页
重视国家形象的正面价值传播,也广泛地涉及到一系列的国家品牌建设和营销,无论是商业品牌、旅游品牌、媒介品牌、教育品牌、文化娱乐产品的品牌,都更多更广与国外受众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每时每刻的联系和互动,也更易与新闻信息产品一起,... 重视国家形象的正面价值传播,也广泛地涉及到一系列的国家品牌建设和营销,无论是商业品牌、旅游品牌、媒介品牌、教育品牌、文化娱乐产品的品牌,都更多更广与国外受众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每时每刻的联系和互动,也更易与新闻信息产品一起,逐渐形成和影响他们心中的他国印象。这就提醒我们;国家形象往往也要通过生活观念、消费产品和日用商品的塑造,以及对这些商业产品、娱乐产品、文体产品的成功公关和危机处理机制来维护和建构。而在这方面,许多国家都展示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主题 形象塑造 娱乐产品 商业产品 生活观念 消费产品 公关活动 国际传播 德国人 服务电话
下载PDF
国家旅游品牌与形象塑造的五国经验比较(下) 被引量:1
4
作者 潘一禾 贾磊 《杭州(生活品质)》 2011年第4期61-63,共3页
"韩流"(Hallyu)——传统文化之流"韩流"目前在汉语中是一个争议词,它最早被《北京青年报》用来警告那些对韩国流行文化痴迷的人。
关键词 旅游服务业 形象塑造 《北京青年报》 “韩流” 宣传口号 国际传播 企业形象 形象宣传 支柱产业
下载PDF
以何为“新”? “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27
5
作者 潘忠党 刘于思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19,共18页
传播学界在研究对象上追逐热点的趋势由来已久。与'新媒体'这一概念建立关联,已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传播学科当中炙手可热的学术产出模式之一。然而,带有'新媒体'字样的成果在数量上的单纯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该领... 传播学界在研究对象上追逐热点的趋势由来已久。与'新媒体'这一概念建立关联,已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传播学科当中炙手可热的学术产出模式之一。然而,带有'新媒体'字样的成果在数量上的单纯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该领域知识总量和理论贡献的直接上升。回溯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几乎每一次关乎媒介形态与功能的重大变化,都伴随着各方声音对媒体'新'与'旧'的重新表达与话语争夺。任何以'新'作为标签的学术生产潮流,都可能包含着权力结构自我复制和再生产的内在话语逻辑,而这也意味着学者应当建立足够的理论自觉与自省,通过必要的自我约束,避免在多种权力的共同运作下继续制造虚假繁荣。本文希望通过对'新媒体'概念本体论与认识论层面上的反思,探寻新媒体研究的话语形构过程及其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这一领域如何提出'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中介 媒介可供性 权力 驯化
原文传递
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 被引量:225
6
作者 韦路 丁方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新媒体时代以来,社会传播现实的变化带动了传播学界的观念变化,促使传统的"媒介—受众"关系研究不断向"新媒介—用户"关系研究转变。新媒体技术诞生的初期,乐观的技术决定论经常占据主导地位,而当新媒体技术扩散和... 新媒体时代以来,社会传播现实的变化带动了传播学界的观念变化,促使传统的"媒介—受众"关系研究不断向"新媒介—用户"关系研究转变。新媒体技术诞生的初期,乐观的技术决定论经常占据主导地位,而当新媒体技术扩散和采纳的比例逐渐提高,学者们又总是适时地转向社会塑造论,探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何以在社会历史情境中产生社会影响,进而推动社会塑造的进程。在中国社会语境下,新媒体事件的传播实践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独特而具有影响力的传播现象,吸引了大批华人传播学者的关注,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属于个案研究,或以西方理论解释中国情境,未能阐明基于中国新媒体环境的新传播机制究竟如何作用。为此,应将诠释研究范式带来的传播研究的"文化转向"更好地融入新媒体研究中,借用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深描"新媒体事件在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中所建构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时代 传播研究转型 新媒体事件 文化社会学
下载PDF
“玩转我的iPhone,搞掂我的世界!”——探讨新传媒技术应用中的“中介化”和“驯化” 被引量:185
7
作者 潘忠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本文梳理了传播学文献中对于"媒介化"、"中介化"和"驯化"三个概念的阐述,以此对它们的理论内涵作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新传媒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以"人们如何运用中介的手段和机制展开他... 本文梳理了传播学文献中对于"媒介化"、"中介化"和"驯化"三个概念的阐述,以此对它们的理论内涵作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新传媒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以"人们如何运用中介的手段和机制展开他们的生活"作为核心问题,形成一条研究思路。沿此路径可见,传媒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是中介过程的一部分,也即是体制的结构性规制与人们创造性实践之间相碰撞的界面。理解新传媒技术的社会文化意义需要将着眼点放在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使用者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需要解读他们如何通过使用新传媒技术,展开意义或再现的创造,并以此参与社会与文化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 中介化 驯化 新传媒技术
下载PDF
“空间实践”与诗意的抵抗——解读米歇尔·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 被引量:157
8
作者 吴飞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99,共23页
科学必须发掘隐秘,社会学家米歇尔·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分析理论,强调进入日常生活实践的场域之中去分析和建构理论,而不是像站在高楼上俯瞰街上的行人那样去建构研究文本。这种"微型实践"(minor practice),即一种构成... 科学必须发掘隐秘,社会学家米歇尔·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分析理论,强调进入日常生活实践的场域之中去分析和建构理论,而不是像站在高楼上俯瞰街上的行人那样去建构研究文本。这种"微型实践"(minor practice),即一种构成社会生活基础的社会过程分析进路,对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然,与其他法国学者一样,德塞图的理论更多地只有象征世界的意义。如果要将他的理论真刀真枪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那么,它更多地可能只是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弱者发动的游击战术很容易被主流结构吸收、削弱,以致击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实践 抵制 生产
原文传递
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一个重新想象传播的维度 被引量:116
9
作者 潘忠党 於红梅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57,8-9,共18页
本文考察空间动态和主体的空间实践这二者之间的交织,论述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的城市空间与传播的互构关系,并借用文化人类学的"阈限性"概念来探讨这个互构,聚焦人的实践(包括传播与交往实践)以及人们在实践中实现其行动主体... 本文考察空间动态和主体的空间实践这二者之间的交织,论述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的城市空间与传播的互构关系,并借用文化人类学的"阈限性"概念来探讨这个互构,聚焦人的实践(包括传播与交往实践)以及人们在实践中实现其行动主体的这个过程。也是在这个意义上,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共同构成重新想象传播学的一个维度。在此,传播也是人们创造产生阈限体验的实践时空并在不同的身份、角色、场景、生存条件等结构性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是人们策略性地或游戏地应对多元、多变、缺乏确定性的时代并在其中共同生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阈限性 空间 场所 后现代状态
原文传递
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 被引量:104
10
作者 吴飞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9,共9页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公民新闻运动的概念、模式,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分析认为,自媒体环境下,社交网络的发达,不但不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终结者,而且会是更有力的维护者,只要人类对新闻需求的目标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我们还希望通过新闻...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公民新闻运动的概念、模式,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分析认为,自媒体环境下,社交网络的发达,不但不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终结者,而且会是更有力的维护者,只要人类对新闻需求的目标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我们还希望通过新闻这种方式来探测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与实践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新闻运动 新媒体 新闻专业主义
原文传递
媒体融合的定义、层面与研究议题 被引量:97
11
作者 韦路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媒体融合的定义、层面和重点研究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媒体融合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认为,媒体融合是人类传播活动诸要素内部界限模糊的一种状态,这些要素包括技术、经济、主体、内容、规范等。这一...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媒体融合的定义、层面和重点研究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媒体融合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认为,媒体融合是人类传播活动诸要素内部界限模糊的一种状态,这些要素包括技术、经济、主体、内容、规范等。这一定义强调了媒体融合的若干基本特征,包括多层面、多视角、界限模糊和不断变化等。技术、经济、主体、内容、规范是探讨媒体融合时必须关注的几个基本层面。未来的媒体融合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即如何理解融合概念、如何重构社会关系、如何形塑媒介文化、如何影响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重构 媒介文化 政治生态
原文传递
美国高校的学术反思与学术评价 被引量:62
12
作者 顾建民 董小燕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美国高教界对美国高校中存在的学术评价日益窄化和教师奖励制度越来越片面的倾向进行了深刻反思。尤其是博耶在 90年代初发表的两篇文献 ,提出了包括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四种形式在内...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美国高教界对美国高校中存在的学术评价日益窄化和教师奖励制度越来越片面的倾向进行了深刻反思。尤其是博耶在 90年代初发表的两篇文献 ,提出了包括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四种形式在内的新学术观 ,并构建了包括学者的品质、学术工作的标准、学术证明和过程的可靠性四条原则的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博耶的新学术观拓展了学术概念的内涵 ,涵盖了现代大学日益丰富的使命。他提出的学术评价四原则 ,对于纠正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中普遍存在的简单化、公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学术反思 学术评价
原文传递
大数据与“被遗忘权” 被引量:86
13
作者 吴飞 傅正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8,共11页
对个人信息自主性的保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因为如此方能真正保障个人的正常生活。隐私权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逐渐发展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个人不受他人的干扰,可以决定谁拥有权利获知自己的某些私人信息,这是每个人自主权... 对个人信息自主性的保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因为如此方能真正保障个人的正常生活。隐私权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逐渐发展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个人不受他人的干扰,可以决定谁拥有权利获知自己的某些私人信息,这是每个人自主权得到尊重的基本理念。但数字化记忆的可访问性、持久性、全面性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凝视"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挑战,人类日常生活面临数字化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的介入,这种介入导致了隐私不保时代的真正来临。"被遗忘权"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化解这样的数字异化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圆形监狱 时间凝视 被遗忘权 隐私权 个人信息自主权
原文传递
昨天的历史 今天的新闻——媒体记忆、集体认同与文化权威 被引量:84
14
作者 李红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1,25,共5页
媒体记忆不仅是历史的草稿,还扮演"公共历史学家"的角色。不断书写历史事件的二稿、三稿,更新、强化、修正乃至"扭曲"了公共记忆的面貌。本文聚焦"媒体记忆"概念及相关研究,从新闻聚像的建构与运用、纪... 媒体记忆不仅是历史的草稿,还扮演"公共历史学家"的角色。不断书写历史事件的二稿、三稿,更新、强化、修正乃至"扭曲"了公共记忆的面貌。本文聚焦"媒体记忆"概念及相关研究,从新闻聚像的建构与运用、纪念报道与集体认同、媒体记忆实践如何影响新闻业的文化权威等三个方面,检视新闻传媒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理论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记忆 新闻聚像 纪念报道 集体认同 文化权威
下载PDF
ChatGPT的治理挑战与对策研究——智能传播的“科林格里奇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79
15
作者 钟祥铭 方兴东 顾烨烨 《传媒观察》 CSSCI 2023年第3期25-35,共11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传播将带来人类信息传播范式的根本转变,也意味着旧有治理范式的失效和缺失,网络治理进入全新的深水区。ChatGPT作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和通用目的技术(GPTs)发展的里程碑,颠覆了以内容为中心的传统大众传播模式和... 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传播将带来人类信息传播范式的根本转变,也意味着旧有治理范式的失效和缺失,网络治理进入全新的深水区。ChatGPT作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和通用目的技术(GPTs)发展的里程碑,颠覆了以内容为中心的传统大众传播模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媒体传播模式,迎来了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暗网式”大集市传播模式,将极大改变现有的传播规则、传播秩序以及传播伦理,是一次社会权力的再转移和再分配,将给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际秩序等各个层面带来重大变革与巨大冲击。本文从传播变革的基础逻辑入手,系统研究ChatGPT背后的传播机制和内在规律,深入分析各层面可能面临的治理挑战,并由此建构未来治理逻辑和制度框架的基础。文章认为,治理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应根据ChatGPT类应用的主流化进程,探索“先发展,再治理”和“边发展,边管理”两种节奏的灵活组合。而且,技术创新是ChatGPT治理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ChatGPT的发展与治理应建立在不亚于甚至超越美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AI 智能传播 AI治理 科林格里奇困境 鸿沟理论
原文传递
流动的景观——媒介地理学视野下公路电影的地理再现 被引量:74
16
作者 邵培仁 方玲玲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2,共5页
媒介地理学关注的是地理景观在媒介中的呈现。以流动的景观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公路电影中,边境、旷野以及州际公路所塑造的宽阔地域环境,与寻找、逃亡的主题和时代背景结合,为媒介的再现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样本。在媒介地理学的视野下,公路... 媒介地理学关注的是地理景观在媒介中的呈现。以流动的景观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公路电影中,边境、旷野以及州际公路所塑造的宽阔地域环境,与寻找、逃亡的主题和时代背景结合,为媒介的再现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样本。在媒介地理学的视野下,公路电影中的政治地理、性别地理与道德地理等想象的空间,与真实的地景一样具有吸引力。而公路、汽车和音乐等媒介的运用,则制造出更为生动的媒介地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公路电影 地理景观 想象地理
下载PDF
从宣传到霸权:社交媒体时代“新党媒”的传播模式 被引量:75
17
作者 龙强 李艳红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65,共14页
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宣传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新兴党媒的创建体现了执政党重构传播体系、进行传播调适的努力。通过对@人民日报和"侠客岛"的研究发现,其传播范式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传统宣传主义,建构了一种吸纳专业主义、煽情主义... 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宣传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新兴党媒的创建体现了执政党重构传播体系、进行传播调适的努力。通过对@人民日报和"侠客岛"的研究发现,其传播范式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传统宣传主义,建构了一种吸纳专业主义、煽情主义等不同范式元素的"杂糅化"形态。具体而言,两者分别形成传播调适的"情感模式"和"信息模式",或通过营造与民众亲密性,或通过建构新的政治景观,以不同方式处理宣传使命和获取民众支持这一双重关系。这种差异,体现了执政党致力于建构分层化传播体系的努力,进而反映了治理理念从宣传主义向霸权主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调适 社交媒体 杂糅化 情感模式
原文传递
从危态对抗到优态共存——广义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战略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62
18
作者 余潇枫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本文在梳理安全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对安全与人的生存状态的相关性揭示 ,提出了“广义安全观” ,并以全球伦理的维度 ,对广义安全的研究模型、伦理向度及其安全理论范式做了新的探索 ,试图为非传统安全战略的价值定位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国际安全 价值定位 广义安全观 生存状态 非传统安全战略
原文传递
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 被引量:60
19
作者 潘一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2期13-20,共8页
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主要包括政治文化安全、语言和信息安全、国民教育体系安全三个方面。"非传统安全"的研究视野促使各国更加重视建立国内文化创新战略与对外文化交流战略的良性互动。各国在政治文化上的"新本土... 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主要包括政治文化安全、语言和信息安全、国民教育体系安全三个方面。"非传统安全"的研究视野促使各国更加重视建立国内文化创新战略与对外文化交流战略的良性互动。各国在政治文化上的"新本土意识形态"与"跨国意识形态"共建,在语言学习和传播上的鼓励多元一体化以及在国民教育体系上的普遍开放和改革趋势,都可以为我们创建文化安全的中国战略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非传统安全 政治文化安全
下载PDF
新闻专业主义2.0:理念重构 被引量:70
20
作者 吴飞 田野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5,共20页
新闻业旨在用新闻专业主义来建构职业的理想和职业规范性理论体系,但随着政治权力与商业权力日久弥深的介入和新技术对传统的渠道霸权的解构,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主... 新闻业旨在用新闻专业主义来建构职业的理想和职业规范性理论体系,但随着政治权力与商业权力日久弥深的介入和新技术对传统的渠道霸权的解构,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兴起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主要是基于主体中心理性或者工具理性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的,其理论缺陷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似难以通过简单的修补得到实现,因此需要新的理论资源。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性,就是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最可行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交往理性 网络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