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梁燕 洪奇华 +1 位作者 孙志明 华跃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0,共8页
目前,辐照加工技术已在生命科学的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概述了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与贮藏、医药卫生、诱变育种、植物检疫、化学残留物及过敏原降解等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促进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加快辐照... 目前,辐照加工技术已在生命科学的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概述了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与贮藏、医药卫生、诱变育种、植物检疫、化学残留物及过敏原降解等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促进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加快辐照加工行业发展,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杀菌 保鲜 育种 检疫
下载PDF
Bt水稻杀虫蛋白时空变化及秸秆还田后在土壤中的持留规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燕飞 岳龙 +5 位作者 张素芬 沈佳君 付秋果 李菊英 汪海燕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9-784,共6页
以Bt抗虫水稻华池B6、TT51及其非转基因水稻亲本嘉早935、明恢63,以及与它们亲缘较远但农艺性状相近的水稻品种中九B、R931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田间种植条件下Bt抗虫水稻杀虫蛋白的时空变化及其在根际土中的持留规律,同时,还研究了秸秆... 以Bt抗虫水稻华池B6、TT51及其非转基因水稻亲本嘉早935、明恢63,以及与它们亲缘较远但农艺性状相近的水稻品种中九B、R931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田间种植条件下Bt抗虫水稻杀虫蛋白的时空变化及其在根际土中的持留规律,同时,还研究了秸秆还田后Bt蛋白在土壤中的持留规律。结果表明:1)Bt抗虫水稻华池B6植株各个部位中的Cry1Ab蛋白表达量在不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含量水平总体上表现为灌浆期>抽穗期>成熟期>分蘖盛期,TT51穗中表达蛋白含量也有相似的表现,但是其茎叶和根系中的表达蛋白含量水平在各个生育期的变化并不显著(P>0.05);2)华池B6和TT51植株不同器官中Bt蛋白的表达量表现为穗>茎叶>根系,前者穗、茎叶和根系中的含量分别为10.75~19.76μg/g FW、8.74~14.49μg/g FW和2.18~5.41μg/g FW,而后者分别为3.38~5.27μg/g FW、2.27~2.86μg/g FW和0.76~1.15μg/g FW。TT51不同器官中Bt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华池B6;3)在田间种植期间,华池B6和TT51的根际土(除净须根)中均未检测到Bt蛋白(低于检测限0.25ng/g FW),即Bt抗虫水稻在生育期内并不会造成土壤中Bt蛋白的严重残留;4)华池B6秸秆还田后98~128d期间,土壤中Cry1Ab蛋白的降解相对较快,随后降解趋缓,至195d,土壤中该蛋白的含量为0.35ng/g鲜土。而TT51秸秆还田后98~195d期间,土壤中Cry1Ab/Cry1Ac融合蛋白的含量维持在0.35~0.60ng/g鲜土,其降解相对较平缓;5)从鲜重看,2种Bt抗虫水稻与其亲本及亲缘较远但农艺性状相近的水稻品种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TT51的长势明显好于华池B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抗虫水稻 BT蛋白 表达 秸秆 土壤
下载PDF
[C环-U-^14C]丙酯草醚在油菜和水稻中的吸收、运转及分布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政 韩爱良 +5 位作者 张燕飞 李菊英 王月 汪海燕 叶庆富 吕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6-680,685,共6页
丙酯草醚(ZJ0273)是我国创制的一种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剂。本文以[C环-U-14C]-ZJ0273为示踪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丙酯草醚在敏感性植物水稻和耐性植物油菜中的吸收、运转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药后,水稻和油菜对丙酯草... 丙酯草醚(ZJ0273)是我国创制的一种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剂。本文以[C环-U-14C]-ZJ0273为示踪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丙酯草醚在敏感性植物水稻和耐性植物油菜中的吸收、运转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药后,水稻和油菜对丙酯草醚的吸收量总体呈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且前者大于后者。至384h,水稻对丙酯草醚的吸收量为24.1%,而油菜仅为4.1%,水稻约为油菜的5.88倍。(2)丙酯草醚被油菜和水稻根系吸收后,均主要分布在根部,不易向上运转。水稻根系与地上部(茎叶)的放射性分布比为7.10∶1,油菜则为4.44∶1;水稻和油菜根系中单位质量放射性活度分别是各自地上部的10.36和9.85倍。(3)水稻根系和茎叶单位质量放射性活度分别为9.470 Bq/mg和0.910 Bq/mg,显著高于油菜的3.870 Bq/mg和0.390 Bq/mg。水稻与油菜对丙酯草醚吸收量以及单位质量中积累量的差异可能是丙酯草醚对两者存在选择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环-U-^14C]丙酯草醚 除草剂 吸收 运转 分布
下载PDF
^(14)C-哌虫啶光学异构体在土壤中的矿化、结合残留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 被引量:7
4
作者 付秋果 柳汝阳 +7 位作者 董永汉 曾娇 张键波 白蝉 张晗雪 沈佳君 王伟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5-1202,共8页
本文以新烟碱类手性杀虫剂哌虫啶为对象,采用14C同位素示踪法,在光学异构体层面上,研究了哌虫啶4个光学异构体(5R7R-哌虫啶,5S7S-哌虫啶,5S7R-哌虫啶,5R7S-哌虫啶)在不同土壤中的矿化、结合残留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 本文以新烟碱类手性杀虫剂哌虫啶为对象,采用14C同位素示踪法,在光学异构体层面上,研究了哌虫啶4个光学异构体(5R7R-哌虫啶,5S7S-哌虫啶,5S7R-哌虫啶,5R7S-哌虫啶)在不同土壤中的矿化、结合残留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施药后培养120d,哌虫啶4个光学异构体在3种不同土壤中的矿化量约为引入量的0.40%~11.59%,其中哌虫啶4个光学异构体在碱性滨海盐土(S2)中的矿化量(引入量的5.03%~11.59%)以及哌虫啶光学异构体SR和RS在中性黄松土(S3)中的矿化量(分别为引入量的8.92%和8.84%),达到欧盟有关农药在土壤中的矿化量最小限量要求(>引入量的5%);(2)哌虫啶4个光学异构体在3种不同土壤中的结合残留量约为引入量的14.34%~50.56%,均低于欧盟有关农药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最高限量(<引入量的70%);(3)哌虫啶4个光学异构体在酸性红砂土(S1)中的结合残留和矿化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中性土(S3)和碱性土(S2)中的结合残留和矿化量,差向异构体之间(RR和RS与SS和SR)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对映异构体RR和SS以及RS和SR之间差异不显著;(4)较之非灭菌对照,哌虫啶4个光学异构体在灭菌土壤(MS3)中的结合残留和矿化量均显著小于对照土壤(P<0.05),表明土壤微生物影响手性哌虫啶的开环降解和结合残留的形成;(5)不同土壤中哌虫啶4个光学异构体的结合残留,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均呈现出富啡酸>胡敏素>胡敏酸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虫啶 光学异构体 结合残留 矿化 腐殖质 杀虫剂
下载PDF
栅藻的优化培养及脂质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岳龙 付秋果 +3 位作者 张素芬 王伟 汪海燕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4-899,共6页
能源危机引发人们对可再生生物能源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潜在能源栅藻为对象,采用不同pH、不同M试剂浓度的改良BG11培养基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超声波提取、振荡提取和索氏提取法结合不同试剂对其脂质提取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 能源危机引发人们对可再生生物能源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潜在能源栅藻为对象,采用不同pH、不同M试剂浓度的改良BG11培养基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超声波提取、振荡提取和索氏提取法结合不同试剂对其脂质提取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栅藻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较好,在改良BG11培养基中培养30d,其生物量、脂质总量和脂质产率分别为对照组(普通BG11培养基)的7.8倍、3.8倍和3.9倍;栅藻经真空冷冻干燥后,用石油醚超声提取,细胞内脂质提取效率最高(脂质含量为27%),与常规的氯仿/甲醇法相比,其得到的脂质含量提高8%。进一步研究证实,脂质提取效率相对较高的4种方法均采用超声波提取,表明超声波提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脂质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藻 生物柴油 培养条件优化 脂质提取
下载PDF
手性除草剂2甲4氯丙酸对映体在拟南芥中吸收转运及亚细胞分布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常江海 郭维 +2 位作者 郑姚颖 张素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1-687,共7页
为探明不同手性构型的2甲4氯丙酸(mecoprop,MCPP)在双子叶植物中的吸收、代谢等差异,以手性^(14)C-MCPP对映体为示踪剂,野生哥伦比亚型拟南芥为受试植物,研究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手性构型的MCPP在拟南芥中的吸收转运与亚细胞分布特征。结... 为探明不同手性构型的2甲4氯丙酸(mecoprop,MCPP)在双子叶植物中的吸收、代谢等差异,以手性^(14)C-MCPP对映体为示踪剂,野生哥伦比亚型拟南芥为受试植物,研究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手性构型的MCPP在拟南芥中的吸收转运与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拟南芥对^(14)C-MCPP 2种对映体的吸收效率分别为90.45%(^(14)C-R-MCPP)和85.75%(^(14)C-S-MCPP),二者差异显著。施药后,2种构型的^(14)C-MCPP均易向下运转,其中^(14)C-R-MCPP在拟南芥植株中的转运过程更持久,转运到植株其他部位的比率相对更高。2种构型^(14)C-MCPP在标记下位达到平衡时,^(14)C-R-MCPP的分布比率为^(14)C-S-MCPP的2.5倍。亚细胞分布方面,在拟南芥标记叶位细胞中各组分的分布比率均为胞浆>细胞壁>细胞器,在施药后144 h,^(14)C-S-MCPP在细胞壁的分布比率较^(14)C-R-MCPP高,分别为39.60%和28.74%,表明拟南芥叶组织细胞壁对^(14)C-S-MCPP具有更强的固定能力;而在细胞器中,^(14)C-R-MCPP的分布比率(10.55%)较^(14)C-S-MCPP(4.11%)高,表明^(14)C-R-MCPP相较于^(14)C-S-MCPP更易富集于叶组织细胞的细胞器中,在同施药浓度下与靶标蛋白的接触频率更高。综上可知,手性激素型除草剂MCPP在双子叶植物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运转和分布存在显著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映证了R-MCPP从吸收、转运、亚细胞分布的层面而言相较于其对映体S-MCPP具有更强的除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4氯丙酸 拟南芥 吸收 转运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成名 聂恩光 +1 位作者 张素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8-446,共9页
为深入了解吡虫啉在植物体内的行为规律,本研究以^(14)C-吡虫啉为研究对象,采用种衣剂拌种法,设低药种比(4.8和5.4 g·kg^(-1))以及高药种比(6.0和7.2 g·kg^(-1))处理,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探讨了吡虫啉在苗... 为深入了解吡虫啉在植物体内的行为规律,本研究以^(14)C-吡虫啉为研究对象,采用种衣剂拌种法,设低药种比(4.8和5.4 g·kg^(-1))以及高药种比(6.0和7.2 g·kg^(-1))处理,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探讨了吡虫啉在苗期甘蓝型油菜中的动态吸收变化和转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药种比6.0 g·kg^(-1)处理的苗期油菜对吡虫啉的吸收利用率最高;苗期油菜植株体内的吡虫啉含量水平总体表现为高药种比处理显著高于低药种比,而高药种比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二者吡虫啉含量水平分别维持在4.72~7.96和4.20~9.42 mg·kg^(-1)范围内。低药种比处理的苗期油菜茎中吡虫啉含量显著高于植株其他部位,且下部叶(叶1)明显高于其他叶,其放射性分配比为:茎>叶>根;高药种比处理的茎和叶1中吡虫啉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其放射性分配比为:叶>茎>根;各处理组根中^(14)C-吡虫啉的分配比均较低,在9.81%~16.37%范围内;吡虫啉更易在叶缘部位积累。吡虫啉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且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综上所述,吡虫啉种衣剂处理油菜种子的适宜药种比为6.0 g·kg^(-1)。本研究为吡虫啉的科学使用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吡虫啉 吸收 转运 分布 油菜
下载PDF
亲水凝胶包覆乙草胺的药效及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富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琪 杨晶莹 +1 位作者 张素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9-575,共7页
农药剂型改良和施用方法研究已成为农药开发与应用中的重点之一。为探究亲水凝胶包覆(HGE)农药的安全性,以HGE-乙草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除草活性;同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了HGE-14C-乙草胺和原药14C-乙草胺在玉米幼苗中的吸... 农药剂型改良和施用方法研究已成为农药开发与应用中的重点之一。为探究亲水凝胶包覆(HGE)农药的安全性,以HGE-乙草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除草活性;同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了HGE-14C-乙草胺和原药14C-乙草胺在玉米幼苗中的吸收分布、残留和生物富集规律的异同性。结果表明,HGE-乙草胺对杂草的EC90为0.293μg ai·g^(-1),低于田间推荐乙草胺浓度的下限(0.373μg ai·g^(-1)),表现出较高除草活性,但与原药相比,HGE-乙草胺的除草活性在一定程度有所降低;玉米幼苗对HGE-乙草胺及其原药的吸收量均较小,且对前者的吸收显著低于后者(P<0.05),其吸收量分别为引入量的3.60%和4.04%(处理后15 d),HEG处理可降低乙草胺在玉米体内的残留;玉米幼苗地上部对HGE-乙草胺活性成分的生物富集系数(9.98)显著低于原药(12.35)。与原药相比,田间使用HGE-乙草胺可能对玉米生长更安全。本研究为HGE-乙草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深入了解HGE型农药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亲水凝胶 药效 吸收 富集
下载PDF
奇球菌属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梦葭 杨粟 +2 位作者 程凯莹 王梁燕 华跃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3-1729,共7页
奇球菌属(Deinococcus)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抗辐射能力的一类细菌,在环境治理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的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还是研究DNA损伤修复和极端抗性应激机制的模式生物。本文介绍了奇球菌属最新的研究进展... 奇球菌属(Deinococcus)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抗辐射能力的一类细菌,在环境治理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的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还是研究DNA损伤修复和极端抗性应激机制的模式生物。本文介绍了奇球菌属最新的研究进展,对奇球菌属生理结构特点和抗性机制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者们快速了解该属细菌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球菌 抗性机制 DNA损伤修复 环境治理
下载PDF
放射性农药标记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菊英 韩爱良 +2 位作者 汪海燕 王伟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5-421,共7页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农药代谢降解、作用机理与环境行为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农药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合适的农药标记化合物。放射性同位素农药标记化合物通常很难从国内外市场中直接获得,尤其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农药代谢降解、作用机理与环境行为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农药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合适的农药标记化合物。放射性同位素农药标记化合物通常很难从国内外市场中直接获得,尤其是新的、结构较复杂的且合成路线较长的农药标记化合物。放射性农药标记化合物的合成对合成产率要求较常规有机合成高,合成路线也往往不同于非放射性农药合成。本文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中如何选择放射性核素及正确的标记位置、主要的合成方法、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放射性标记合成 合成方法
下载PDF
土壤中红霉素结合残留在菜心中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鑫 余凯翔 +3 位作者 胡宏华 陈子元 叶庆富 王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1-609,共9页
为探究土壤环境中红霉素污染的生物风险,本试验采用14C示踪技术,选取广东菜心为代表,研究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并探讨添加外源有机肥(如鸡粪、活性淤泥)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红霉素结合残留随着时间推移... 为探究土壤环境中红霉素污染的生物风险,本试验采用14C示踪技术,选取广东菜心为代表,研究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并探讨添加外源有机肥(如鸡粪、活性淤泥)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红霉素结合残留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释放,在培养45 d时下降至引入量的59.83%,其中15.00%转化为可提态残留;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扰动能促进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和转化(P<0.05);土壤中的红霉素结合残留能够被广东菜心根部吸收并转运至可食部分,转运系数为0.34,表明红霉素结合残留在菜心体内不易向上运输;放射性自显影图片显示,被植物吸收的14C-红霉素及其放射性衍生物主要集中在叶片和根部;外源添加有机肥(鸡粪和活性淤泥)处理,一方面可抑制结合残留的释放,增加富啡酸中红霉素结合残留的含量(P<0.05),导致土壤中红霉素污染更持久,另一方面可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红霉素残留的吸收;腐殖质分级结果显示,红霉素结合残留主要集中在富啡酸中(87.92%~97.21%),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释放。本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红霉素的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红霉素 结合残留 生物有效性 分布
下载PDF
^(14)C-环氧虫啶光学异构体在不同土壤中的矿化、结合残留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晗雪 陈敏 +2 位作者 王伟 李忠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环氧虫啶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手性新烟碱类杀虫剂,从对映体层面研究其环境行为和归趋对科学使用手性农药及其风险评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4)C标记技术,研究了环氧虫啶2个对映异构体(1S2R-环氧虫啶,1R2S-环氧虫啶)和外消旋混合物(RM)... 环氧虫啶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手性新烟碱类杀虫剂,从对映体层面研究其环境行为和归趋对科学使用手性农药及其风险评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4)C标记技术,研究了环氧虫啶2个对映异构体(1S2R-环氧虫啶,1R2S-环氧虫啶)和外消旋混合物(RM)在酸性红砂土S1、中性黄松土S2及碱性滨海盐土S3好氧和淹水培养中的矿化、结合残留形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施药后培养100 d,环氧虫啶的异构体在3种土壤2种培养方式中的矿化、结合残留形成及在腐殖质中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环氧虫啶在好氧和淹水培养的3种土壤中矿化量均有显著差异,在好氧的S1中矿化量最低(占引入量的0.21%~0.23%),S3中矿化量最高(占引入量的16.45%~17.06%),淹水的3种土壤中矿化均小于1%;环氧虫啶在好氧和淹水的S2和S3中结合残留量有显著差异,在S1中结合残留量差异不显著且残留量最小(56.84%~64.38%),好氧的S2中结合残留量最大(占引入量的79.55%~82.99%),淹水的S3中结合残留量最大(占引入量的73.85%~84.11%);环氧虫啶2种光学异构体和外消旋混合物在3种土壤2种培养方式下,结合残留在土壤腐殖质中的分布均呈现富啡酸>胡敏素>胡敏酸的规律。因此,手性杀虫剂环氧虫啶在土壤中的行为归趋不存在对映体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环氧虫啶 手性 矿化 结合残留 腐殖质 新烟碱杀虫剂
下载PDF
^(14)C-红霉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胜华 叶庆富 王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60-2468,共9页
为探究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其淋溶迁移行为,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分别研究了^(14)C-红霉素在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特性。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在7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规律满足Freundlich、Langmiu... 为探究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其淋溶迁移行为,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分别研究了^(14)C-红霉素在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特性。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在7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规律满足Freundlich、Langmiur和线性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810~0.9999。土壤性质对红霉素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7种土壤中吸附常数Kf值依次为S_6>S_3>S_7>S_5>S_2>S_4>S_1。相关性分析表明,K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r=0.956,P<0.01),而与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红霉素在7种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 k J·mol^(-1),表明其在土壤中的吸附机制主要为物理吸附。红霉素在7种土壤中的解吸均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在7种土壤中淋溶性均较弱,66.86%~92.53%的量集中在0~5 cm表层土壤中。总体上红霉素在土壤S_1、S_2和S_4中的淋溶能力最强,其次为S_3、S_5和S_7,在S_6中最不易淋溶,与吸附试验结果相一致。综合红霉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特性,红霉素在土壤中较难淋溶,使其可能在土壤介质中积累,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本研究结果对评估环境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红霉素 吸附 解吸 滞后 淋溶
下载PDF
大豆MIPS1基因的定位及其低植酸突变性状CAPS标记的开发
14
作者 袁凤杰 姜莹 +5 位作者 朱申龙 李百权 付旭军 朱丹华 董德坤 舒庆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12-3918,共7页
【目的】定位大豆肌醇-3-磷酸合成酶基因MIPS1,丰富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出该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用于大豆突变体Gm-lpa-TW-1低植酸(LPA)突变性状的辅助选择。【方法】应用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MIPS1候选染色... 【目的】定位大豆肌醇-3-磷酸合成酶基因MIPS1,丰富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出该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用于大豆突变体Gm-lpa-TW-1低植酸(LPA)突变性状的辅助选择。【方法】应用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MIPS1候选染色体,利用分离群体中微卫星标记与LPA性状的共分离,定位突变基因MIPS1;根据MIPS1LPA突变性质和同源基因的序列,开发CAPS分子标记。【结果】大豆中有4个MIPS基因,其中MIPS1被定位在染色体18上,为注释为Glyma18g02210的大豆基因,其DNA起始序列为1364774bp,位于SSR标记Satt570(3162690 bp)和Satt115(10422881 bp)之上,遗传距离分别为5.5和15.2cM;开发了MIPS1特异性共显性CAPS标记,与LPA性状完全共分离。【结论】本文首次确定了MIPS1所在染色体及其位置,丰富了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的CAPS标记可用于Gm-lpa-TW-1LPA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植酸突变 MIPS1 基因定位 CAPS标记
下载PDF
^(14)C-红霉素在水生生物的吸收运转特征
15
作者 刘志平 顾鑫 +3 位作者 余凯翔 张素芬 叶庆富 王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5,共9页
为探究红霉素在水环境的生物归趋,本试验采用^(14)C示踪法,建立蝌蚪-浮萍模拟水生生态系统和人工蔬菜水培系统,研究红霉素在蝌蚪、浮萍和食用蔬菜体内的吸收转运特征,并探讨2种不同来源[帕霍基腐殖土(PP)和萨旺泥河(SR)]的水体溶解性有... 为探究红霉素在水环境的生物归趋,本试验采用^(14)C示踪法,建立蝌蚪-浮萍模拟水生生态系统和人工蔬菜水培系统,研究红霉素在蝌蚪、浮萍和食用蔬菜体内的吸收转运特征,并探讨2种不同来源[帕霍基腐殖土(PP)和萨旺泥河(SR)]的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其生物可利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g·L^(-1)污染水平下,水体中红霉素能够通过表皮吸收进入水生生物,且其在不同生物中的吸收富集特征存在差异。模拟水生生态系统试验表明,纯水中红霉素能够快速为浮萍吸收富集,并于72 h内达到平衡浓度1.35±0.11 nmol·g^(-1)(干重),当水体中有DOM存在时,红霉素在浮萍体内的吸收富集受到显著抑制(P<0.05),且SR较PP抑制作用更强;红霉素在蝌蚪体内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富集,360 h时浓度达到峰值1.20±0.05 nmol·g^(-1),SR能够显著抑制蝌蚪对红霉素的吸收;SR对红霉素在浮萍和蝌蚪体内吸收的抑制作用更强,这可能与SR较PP更易与红霉素结合有关。水培蔬菜试验结果表明,水体中红霉素在油菜和生菜体内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65±0.18(地上部)和1.36±0.23 L·kg^(-1)(地上部),显著低于蝌蚪和浮萍(58.77±0.63和49.58±4.03 L·kg^(-1)),且可以通过根部吸收运转至水培蔬菜茎叶,但其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明红霉素不易在试验蔬菜体内向上转运;DOM对红霉素在油菜和生菜中的吸收富集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为科学评价红霉素的生态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示踪 红霉素 溶解性有机质(DOM) 吸收 运转
下载PDF
ESR波谱法及其他物理法检测淀粉类辐照食品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谭瑗瑗 阚登蕾 +1 位作者 赵小俊 傅俊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296,共3页
研究了ESR波谱技术检测淀粉类辐照食品的方法。测定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玉米粉、小麦粉和糯米粉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结果表明:未辐照和辐照样品的ESR波谱有明显区别,ESR信号强度随着样品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利用ESR试验结... 研究了ESR波谱技术检测淀粉类辐照食品的方法。测定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玉米粉、小麦粉和糯米粉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结果表明:未辐照和辐照样品的ESR波谱有明显区别,ESR信号强度随着样品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利用ESR试验结果与电镜图像进行了比较。利用ESR波谱技术能够鉴别出含淀粉类辐照食品(玉米粉、小麦粉和糯米粉)是否经过辐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 淀粉类食品 检测 辐照
下载PDF
夏桑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功能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潘剑用 汪志平 +6 位作者 党江波 谢彦广 董丹丹 邵斌 王景梅 蓝瑾瑾 陈子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4-759,778,共7页
利用体外清除自由基评价技术,测定并比较了夏桑叶与冬桑叶对3种氧中心自由基.OH、O 2-.和1O2的清除活性。结果显示,夏桑叶对.OH和O 2-.的清除活性与冬桑叶相近,而且清除1O2能力较冬桑叶的高61%,提示夏桑叶也是一种极具研发应用前景的纯... 利用体外清除自由基评价技术,测定并比较了夏桑叶与冬桑叶对3种氧中心自由基.OH、O 2-.和1O2的清除活性。结果显示,夏桑叶对.OH和O 2-.的清除活性与冬桑叶相近,而且清除1O2能力较冬桑叶的高61%,提示夏桑叶也是一种极具研发应用前景的纯天然医药保健资源。进一步分别用干叶热水提取法、鲜叶热水提取法和鲜叶温水提取法制得上、中、下部位夏桑叶的9种提取液,并分别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多酚、黄酮、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夏桑叶提取液对3种氧中心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其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多糖含量仅与1O2的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则几乎不具自由基清除能力;夏桑叶中起抗氧化等作用的依然是多酚和黄酮这2类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叶位与提取工艺对夏桑叶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主要成分含量均有影响;夏桑叶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生产,以上部叶和中部叶为原料,且采用干叶热水提取法为佳,当提取车间离桑园较近时,也可以中部鲜叶为主要原料直接用鲜叶热水提取法,而上、下部鲜叶是否被选用则视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叶 抗氧化 叶位 提取工艺 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水稻营养成分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沈芸 肖鹏 包劲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5-460,425,共7页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在稻米主要营养成份含量及其遗传与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稻米 营养成份 遗传育种
下载PDF
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品质影响的异同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晶晶 张成金 +1 位作者 汪海燕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探明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影响的异同性,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0、2.1、3.9、6.1、8.0 k Gy)和γ射线(0、2.1、4.2、6.3、8.4 k Gy)辐照真空包装象拔蚌,对其贮藏期内营养成分、p H值、生物胺、菌落总数进行测... 为探明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影响的异同性,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0、2.1、3.9、6.1、8.0 k Gy)和γ射线(0、2.1、4.2、6.3、8.4 k Gy)辐照真空包装象拔蚌,对其贮藏期内营养成分、p H值、生物胺、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一定剂量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均能有效降低象拔蚌的菌落总数,在12 d贮藏期内,2种辐照处理之间菌落总数随辐照剂量的变化趋势以及随贮藏天数的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其中γ射线的D10=3.2 k Gy,电子束的D10=3.1 k Gy;较之对照,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蛋白质、灰分、脂肪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电子束辐照处理组的p H值在贮藏期内维持在6.80~6.94,而γ射线辐照处理组的p H值维持在6.68~6.92,较之对照组,2种射线辐照处理均可抑制贮藏期内象拔蚌p H值的下降;辐照处理组能够抑制生物胺总量的增长,但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处理之间,象拔蚌生物胺总量随辐照剂量的变化趋势以及随贮藏天数的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别。由此可知,电子束与γ射线辐照均具有应用于象拔蚌鲜食食品加工的潜力,这为辐照应用于象拔蚌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拔蚌 辐照 Γ射线 电子束 品质
下载PDF
EST-SSR和RAPD标记检测油菜(Brassica napus)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媛媛 俞咪娜 +3 位作者 李小白 徐攀峰 崔海瑞 张明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1-616,660,共7页
亲本选配是杂种优势利用中强优势组合配制的关键环节,遗传距离决定优势强弱。本文采用EST—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甘蓝型油菜4份不育系、3份保持系、10份恢复系和11份常规品种共35个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 亲本选配是杂种优势利用中强优势组合配制的关键环节,遗传距离决定优势强弱。本文采用EST—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甘蓝型油菜4份不育系、3份保持系、10份恢复系和11份常规品种共35个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到399个等位位点,其中130个等位变异,占总检测位点的32.57%。NTSYS软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材料遗传距离范围为0.0280~0.2801,在遗传距离(GD)0.1401下分为6类,3个不育系Ogu、Polima和陕2A聚在第V类,Xin1 CMS(新1号不育系)遗传距离较远;不育系之间的遗传差异比不育系与保持系、恢复系及常规品种之间小,基本反映了品种(系)的遗传基础和系谱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EST-SSR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