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璐璐 何芳 王丽莉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究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AML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阿扎胞苷组与联合组,每组各获45例患者。对比... 目的:探究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AML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阿扎胞苷组与联合组,每组各获4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血液指标、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免疫变化,远期生存预后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与阿扎胞苷组缓解率分别为71.11%和48.89%,血小板输注量分别为(14.26±2.51)U和(16.32±3.52)U、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24.02±4.01)d和(26.59±4.24)d、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4.52±4.14)d和(17.14±5.01)d,以上数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CD3^(+)、CD4^(+)、CD8^(+)显著上升(P<0.05),白细胞计数(WBC)、骨髓原始细胞比例(NEC)、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各指标显著优于阿扎胞苷组(P<0.05);随访1年后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5.410,5.656,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可有效治疗老年AML,改善患者血液指标,减少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扎胞苷 维奈克拉 急性髓系白血病 T淋巴细胞水平 生存期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邵丽佳 沈利洪 +3 位作者 冯胜春 赵硕 马拥军 章敬成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3期2510-2514,252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02例ITP患者,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02例ITP患者,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L比值(NLR)、PLT/L比值(PLR)、PLT/N比值(PNR)对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预测效能。结果102例ITP患者有反应组60例,无反应组42例。与有反应组比较,无反应组患者的年龄更小,L更低,住院天数更多,ITP病程更长,幽门螺杆菌(Hp)和HBV感染率、PLT、NLR、PLR和PNR值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较长的住院天数、HBV感染、高PLR均是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L预测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AUC为0.640(95%CI:0.531~0.749,P<0.05),在最佳截断值为0.975×10^(9)/L时,灵敏度为0.50,特异度为0.73;NLR预测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AUC为0.626(95%CI:0.518~0.734,P<0.05),在最佳截断值为2.53%时,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35;PLR预测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AUC为0.806(95%CI:0.719~0.892,P<0.01),在最佳截断值为17.81%时,灵敏度为0.79,特异度为0.75;PNR预测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AUC为0.753(95%CI:0.657~0.849,P<0.01),在最佳截断值为4.17%时,灵敏度为0.76,特异度为0.70。结论低龄、较长的住院天数、HBV感染、高PLR是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预后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李璐璐 何芳 +1 位作者 卢参参 陈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激素无效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糖皮质激素无效型ITP患者1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rhTPO组以... 目的探讨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激素无效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糖皮质激素无效型ITP患者1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rhTPO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取rhTPO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艾曲波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情况、首次PLT≥50×10^(9)/L的时间、治疗前后B细胞的百分比、出血评分、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50/50)高于rhTPO组患者有效率[88%(44/50),χ^(2)=6.383,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均高于rhTPO组患者,CD4/CD8比值低于rhTPO组患者(P<0.05),治疗1、2、3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的PLT均高于rhTPO组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PLT首次≥50×10^(9)/L时间、B细胞的百分比以及出血评分均低于rhTPO组患者(P<0.05),2组患者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曲波帕联合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型ITP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促进患者血小板的提升情况,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艾曲波帕
下载PDF
伊马替尼通过PDGF/PDGFR通路对A549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冰天 何芳 +4 位作者 宋冰欣 王丽莉 朱亭郡 贾永清 胡慧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854-859,共6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对A549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和基质中PDGFB、PDGF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伊马替尼的抑瘤机制。方法建立裸鼠A549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0.9%NaCl)、低、中、高剂量伊马替尼组(50、100...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对A549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和基质中PDGFB、PDGF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伊马替尼的抑瘤机制。方法建立裸鼠A549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0.9%NaCl)、低、中、高剂量伊马替尼组(50、100、20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28天,观察不同浓度伊马替尼对肿瘤生长的影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DGF/PDGF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AKT、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DGFB、PDGFRβ蛋白在肿瘤基质中的表达。结果伊马替尼组裸鼠A549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组织中PDGFB的表达降低,PDGFRβ、AKT、ERK1/2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肿瘤基质成纤维细胞中PDGFB、PDGFRβ表达显著减少。结论伊马替尼对裸鼠非小细胞肺癌A549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是下调肿瘤基质成纤维细胞中PDGFB和PDGFR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伊马替尼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氯喹增强BIIB021对T315I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促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玮 赵彩芳 +1 位作者 陈丽 胡慧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讨氯喹(CQ)联合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BIIB021对T315I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210-T315I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p210-T315I细胞株按不同处理分为对照、BIIB021、氯喹、BIIB021+氯喹共4组。经过BIIB02和/或CQ处理24 ... 目的:探讨氯喹(CQ)联合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BIIB021对T315I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210-T315I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p210-T315I细胞株按不同处理分为对照、BIIB021、氯喹、BIIB021+氯喹共4组。经过BIIB02和/或CQ处理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PARP,自噬相关蛋白p62、LC3-I/II的表达情况。皮下注射p210-T315I细胞,构建CML小鼠荷瘤模型,模型建立后治疗组分别给药(BIIB021和/或氯喹),对照组给PBS和生理盐水,每4 d观察记录荷瘤小鼠局部肿瘤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cleaved-caspase 3和LC3-II表达水平。结果:BIIB021有促p210-T315I细胞凋亡的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越高(r=0.91)。氯喹能增强BIIB021相关的促凋亡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p210-T315I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IIB021、氯喹单用药组(P<0.05)。DAPI染色显示,与药物单用组比较,药物联合应用组细胞中点状浓染更多,细胞核碎裂更明显。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IIB021单药组细胞中LC3-I向LC3-II转变增加,p62减少(P<0.05)。当氯喹联合BIIB021时,与BIIB021单用相比,LC3-II和p62的表达量增多(P<0.05),此时PARP和caspase 3的激活带增多(P<0.05)。动物实验显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与药物单用相比,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氯喹+BIIB021联用组肿瘤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LC3-II表达量高于BIIB021单用组。结论: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BIIB021对T315I突变的CML细胞、小鼠模型有促进凋亡的作用,氯喹能增强这一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 BIIB021 氯喹 T315I突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6
作者 朱亭郡 何芳 +1 位作者 赵彩芳 胡慧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0期27-31,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56例初诊为MM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56例初诊为MM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LMR最佳临界值,并分析LMR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LMR临界值为3.01时,据此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01,n=49)和高LMR组(LMR≥3.01,n=107)。中位随访时间30.5(3~75)个月,低LMR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55个月vs.未达到)和中位PFS时间(21个月vs.39个月)均显著短于高LMR组(P<0.05);低LMR组患者的OS率和PFS率均显著低于高LMR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MR是影响MM患者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MR是影响初诊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初诊MM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女性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期间妊娠的1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玮 胡慧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6期152-156,共5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彻底改变了预后。许多育龄期患者有强烈的生育需求,由于TKIs存在妊娠毒性及停药或致疾病进展,目前该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本文报道了11例使用伊马替尼(IM)治疗CML的女性患者的...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彻底改变了预后。许多育龄期患者有强烈的生育需求,由于TKIs存在妊娠毒性及停药或致疾病进展,目前该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本文报道了11例使用伊马替尼(IM)治疗CML的女性患者的妊娠结局及疾病预后,以提高对该类患者妊娠的临床认识,为有生育需求的CML女性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妊娠 母乳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8
作者 朱亭郡 章敬成 +3 位作者 涂燕 夏冰天 倪丽红 胡慧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2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56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56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并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初诊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血红蛋白、结外病灶数目、B症状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长于低水平组(P<0.05);高水平组患者的3年OS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67.1%vs.86.7%,χ^(2)=11.152,P=0.001),3年PFS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56.8%vs.74.3%,χ^(2)=5.371,P=0.0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858μg/L是影响初诊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升高与DLBCL患者生存不良有关,是初诊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初诊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七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彩芳 胡慧仙 +3 位作者 陈丽 王丽莉 魏斌 徐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1-833,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7例以出血及凝血异常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误诊原因。对7例凝血异常的M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做出详细描述和分析。治疗前...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7例以出血及凝血异常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误诊原因。对7例凝血异常的M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做出详细描述和分析。治疗前凝血因子活性测定,1例为单个Ⅹ因子缺乏,2例为单个Ⅶ因子缺乏,4例为多因子缺乏。初诊时间病程2-10个月,确诊后在补充血浆及凝血因子等治疗下,予以化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8-84 d。以出血及凝血异常为首发表现的MM患者出血征象明显,皮下血肿较大,部位多发,位置较深。初诊时因骨髓穿刺相对禁忌,易造成误诊误治,临床医师需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异常 凝血因子活性 皮下血肿 出血征象 浙江大学医学院 初诊时间 误诊误治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