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疑难病例析评 第60例 腹胀-双下肢水肿-右肝、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占位病变 被引量:1
1
作者 牟一平 郑行 +9 位作者 朱玲华 周连邦 彭淑牖 王永清 叶伟文 周大春 钟泰迪 陈肖敏 金梅 胡红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12-1314,共3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40岁.因发热伴腹胀、双下肢水肿5 d入院.患者5 d前起发热(38℃左右),伴腹胀及双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咳嗽咳痰,颜面部无水肿,无腰酸腰痛及血尿,无胸闷心悸气急.
关键词 腹胀 双下肢水肿 右肝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占位病变 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超 牛忠锋 +1 位作者 施伟 胡红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35-1536,共2页
报告1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患者男,47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病史20余年。患者两年前意外发现肝脏占位,随访期间,肿块逐渐增大。CT检查为肝Ⅳ、Ⅷ段低密度肿块;MRI呈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渐... 报告1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患者男,47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病史20余年。患者两年前意外发现肝脏占位,随访期间,肿块逐渐增大。CT检查为肝Ⅳ、Ⅷ段低密度肿块;MRI呈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持续明显强化;最终病理确诊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肝脏 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文传递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唐长菱 潘建强 +3 位作者 嵇利强 胡磊 王敏明 杨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SIRT6)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肛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124例结直肠癌根治性...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SIRT6)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肛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124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SIRT6的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低表达(+)及阴性(-)3组。采用χ^(2)检验分析SIRT6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SIRT6蛋白表达水平与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标本中SIRT6高表达(++)54例(43.5%)、低表达(+)50例(40.3%)、阴性(-)20例(16.1%)。组间比较显示,SIRT6表达水平越低,其临床病理特征更偏晚期;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5年总体生存率(OS)为91.3%,低表达组5年OS为70.5%,阴性组5年OS为57.0%,随着SIRT6表达水平降低,患者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RT6低或阴性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OS及RFS独立危险因素[OS:风险比(HR)=2.764,95%可信区间(CI):1.223~6.244,P<0.05;HR=4.015,95%CI:1.250~12.893,P<0.05;RFS:HR=1.558,95%CI:1.942~10.700,P<0.05;HR:2.647,95%CI:1.400~5.00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TNMⅡ/Ⅲ期患者显示,术后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SIRT6高及低表达患者OS及RF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阴性表达患者无显著改善作用(P>0.05)。结论:SIRT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依据之一,SIRT6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指导术后辅助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后
原文传递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性肠炎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施伟 姜支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5-726,共2页
患者男,55岁。反复发热伴腹泻11年。2004年因腹痛腹泻伴发热入院,肠镜提示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弥散片状溃疡,底部凹凸不平,局部呈结节样增生,覆脓苔,质脆,使肠腔节段性狭窄;直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水肿。
关键词 感染性肠炎 慢性活动性 EB病毒 反复发热 腹痛腹泻 结节样增生 乙状结肠 直肠黏膜
原文传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马红球菌感染一例
5
作者 张艳华 周飞 +2 位作者 姜支农 金梅 徐静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77-878,共2页
患者男,49岁。因呼吸困难、发热、皮肤溃疡5个月余于2014年7月收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患者起病初期于当地医院诊疗,发现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血培养为杰氏棒状杆菌。胸部CT显示双肺多处损伤伴左下肺叶团块影,两侧... 患者男,49岁。因呼吸困难、发热、皮肤溃疡5个月余于2014年7月收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患者起病初期于当地医院诊疗,发现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血培养为杰氏棒状杆菌。胸部CT显示双肺多处损伤伴左下肺叶团块影,两侧肺多处转移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马红球菌感染 呼吸困难 皮肤溃疡 淋巴细胞 棒状杆菌 多处损伤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94
6
作者 方松华 罗叶旋 +2 位作者 孟磊 章士正 金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CT表现特点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 1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 11例 ,十二指肠 1例 ,空肠 5例 ,回肠 4例。病灶多呈圆...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CT表现特点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 1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 11例 ,十二指肠 1例 ,空肠 5例 ,回肠 4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 :肿瘤呈均匀等密度者 8例 ;肿块周边呈等密度 ,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 12例 ;呈高、等、低混杂密度者 1例。增强扫描 :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者 10例 ;不均匀强化 ,其内可见多数小囊状坏死者 5例 ;病灶中央坏死、液化 ,周边强化者 6例。 2 1例GIST中 ,良性 7例 ,肿块直径多小于 5cm ,边界清楚 ,多均匀强化 ;恶性 14例 ,肿块直径大于 5cm ,边界多不清楚 ,10例肿块内有坏死 ,5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准确 ,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亦很有价值 ,但CT表现无特异性 ,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 诊断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SD大鼠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吴加国 姒健敏 +4 位作者 曹倩 吕文 王进 吕炳建 戴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胃黏膜病变的作用。方法 将已经建立的SD大鼠CAG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EGF 10 μg/kg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刺激...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胃黏膜病变的作用。方法 将已经建立的SD大鼠CAG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EGF 10 μg/kg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刺激 12周后取出全胃 ,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P <0 0 1) ;两组大鼠胃黏膜腺体层厚度分别为 (2 15 0± 2 0 7) μm和 (139 2± 13 8) μm(P <0 0 1) ,胃黏膜腺体层厚度 /黏膜肌层厚度分别为 2 70± 0 34和 1 2 7± 0 2 7(P <0 0 1) ,单位长度内胃黏膜腺体数目分别为 2 6 2 0± 1 2 7和 19 90± 1 78(P <0 0 1) ;治疗组胃黏膜腺体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阳性的宽度 (77 70± 4 16 ) μm较对照组 (5 4 40± 4 5 4) μm明显增加 (P <0 0 1)。治疗组大鼠胃黏膜腺体排列规则 ,未发现有恶性增殖现象。结论 EGF对SD大鼠CAG模型的胃黏膜萎缩有逆转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SD 大鼠 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病变
原文传递
FNA-Tg测定在细针穿刺诊断甲状腺癌术后侧颈区可疑肿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强 赵博文 +6 位作者 吕江红 寿金朵 徐海珊 许立龙 高力 张慕蕊 朱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测定在细针穿刺(FNA)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侧颈区可疑肿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PTC术后患者的128枚侧颈区超声显示为可疑肿大的淋巴结,行FNA及FNA...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甲状腺球蛋白(FNA-Tg)测定在细针穿刺(FNA)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侧颈区可疑肿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PTC术后患者的128枚侧颈区超声显示为可疑肿大的淋巴结,行FNA及FNA-Tg测定,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具有不同超声特征数下FNA、FNA-Tg联合FNA(简称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5%、98.0%、79.7%;87.0%、100.0%、92.2%,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319,P=0.004;χ^2 =8.275,P =0.004).可疑肿大淋巴结具有1个超声特征时,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38.1%、95.7%、68.2%;71.0%、100.0%、86.4%,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30;χ^2 =4.141,P=0.042);具有2个超声特征时,FNA、联合法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5.0%、100.0%、73.5%;90.0%、100.0%、94.1%,两者比较在敏感度、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0,P=0.013;χ^2=5.314,P=0.021);具有0个、3个、4个或5个超声特征时,两者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价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法有助于PTC术后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当可疑肿大淋巴结具有1个或2个超声特征时,两者联合后提高了单独FNA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但对于具有0个或2个以上超声特征的淋巴结,联合FNA-Tg未明显提高单独FNA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细针 淋巴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结合细针抽吸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许立龙 李世岩 +4 位作者 徐海珊 赵博文 高力 张慕蕊 翁萌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FNA)细胞学结合细针抽吸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临床随访中超声检查怀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5例,共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FNA)细胞学结合细针抽吸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临床随访中超声检查怀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5例,共79个异常淋巴结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FNA细胞学检查,同时以生理盐水冲洗细针针管,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洗脱液中的甲状腺球蛋白(Tg)含量,所有淋巴结均经手术切除(包括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65例患者中,共检出79个可疑转移性淋巴结并对其进行细针穿刺,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共62个,阴性者17个.FNA细胞学检查判断为阳性淋巴结者54个,阴性者25个,FNA细胞学检查诊断颈部的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89.87% (71/79),敏感性87.10%(54/62),特异性100%(17/17),阳性预测值100%(54/54),阴性预测值68.00%(17/25).洗脱液FNA-Tg检测判定阳性淋巴结65个,阴性淋巴结14个.洗脱液FNA-Tg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96.20% (76/79),敏感性100%(62/62),特异性82.35%(14/17),阳性预测值95.38%(62/65),阴性预测值100%(14/14).FNA细胞学检查与FNA-Tg检测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4,P=0.228).FNA细胞学检查假阴性的8个淋巴结在结合FNA-Tg检测结果后均获得了正确诊断.结论 FNA细胞学检查与FNA-Tg浓度检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手段.二者可以相互补充,早期、准确判定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细针 淋巴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
原文传递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进 袁键群 +1 位作者 许敬尧 朱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littoralcellangioma ,LC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LCA与内脏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 2例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例LCA组织学上由相互吻合... 目的 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littoralcellangioma ,LC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LCA与内脏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 2例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2例LCA组织学上由相互吻合的血管腔隙构成 ,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 ,无异型性 ,内皮细胞及组织细胞标记均呈阳性表达。其中 1例伴胃未分化癌和食管平滑肌瘤 ,另 1例伴头皮皮内痣。国外文献报道的病例中有 1/3伴内脏恶性肿瘤。结论 LCA是一种罕见的脾血管性肿瘤 ,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临床上可存在一种综合征 ,对LCA病例应进行仔细检查及密切随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标记 恶性肿瘤 内脏 诊断 细胞 文献 结论 复习
下载PDF
肝脏透明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戴平丰 孟延锋 +2 位作者 金梅 邓丽萍 章士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59,共2页
关键词 肝透明细胞癌 肝脏 肝细胞癌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少见类型 临床表现 特征性 普通型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的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17
12
作者 方松华 孟磊 +2 位作者 董旦君 章士正 金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UCK和DSA方法,对12例GIST患者术前1周行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管造影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区2例,空肠8例,回肠2例。良性...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UCK和DSA方法,对12例GIST患者术前1周行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管造影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区2例,空肠8例,回肠2例。良性者7例,恶性者5例。肿瘤供血动脉明显增粗者8例,静脉提前显影者3例。GIST的血管造影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1)肿瘤血管紊乱呈卷发状,部分血管边缘毛糙、模糊。(2)肿瘤血管呈抱球状,肿瘤染色均匀一致。结论血管造影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及部位,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黑便患者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 血管造影表现 血管造影检查 GIST 肿瘤发生 肿瘤供血动脉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术前超声引导淋巴结细针穿刺检查联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寿金朵 蒋贤锋 +7 位作者 朱江 许立龙 吕江红 徐海珊 楼海亚 张慕蕊 赵博文 高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FNA—Tg)双重检查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5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且超声发现有可...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FNA—Tg)双重检查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5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且超声发现有可疑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术前患者,高频超声引导下均行淋巴结FNA和洗脱液FNA—Tg测定.所有淋巴结经手术切除,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05例患者中共检出240个淋巴结,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184个。FNA细胞学检查判定为阳性淋巴结者162个,阴性者78个,诊断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87.5%、85.0%、92.8%;洗脱液FNA—Tg检测判定阳性淋巴结168个,阴性淋巴结72个,诊断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90.0%、89.1%、92.9%;两种方法联合(FNA+FNA—Tg)判定阳性淋巴结172个,阴性淋巴结68个,诊断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95.O%、93.5%、100%。FNA+FNA—Tg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单一诊断方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54,P=0.004;Y。=4.324,P=0.038)。结论FNA细胞学检查与洗脱液FNA—Tg浓度检测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活组织检查 细针 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
原文传递
术前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汪佳慧 高力 +3 位作者 寿金朵 蒋贤锋 张慕蕊 周卫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washout fluid thyroglobulin in fine-needle aspiration,FNA-Tg)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 目的:探讨术前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washout fluid thyroglobulin in fine-needle aspiration,FNA-Tg)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31例经病理证实为PTC且术前进行可疑淋巴结FNA及FNA-Tg测定的患者资料,以细针穿刺、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FNA-Tg最佳诊断阈值,比较各检测方法(FNA、FNA-Tg和FNA+FNA-Tg)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分析淋巴结解剖学分区、相关实验室指标对FNA-Tg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FNA-Tg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295 ng/mL。两者联合法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达96.4%和99.2%。FNA-Tg在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准确性较好,血清甲状腺球蛋白(serum Tg,sTg)是FNA-Tg>1.295 ng/mL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为1.018。结论:FNA-Tg是术前诊断PTC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方法。1.295 ng/mL可以成为最佳诊断阈值的参考值之一,但sTg较高时,FNA-Tg的解读需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的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雷 李文雅 金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的准确性及其对决定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05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行冷冻切片检查将患者分为冷冻切片检查组(FS组)和非冷冻切片检查组(NFS组)。结果:FS组共750例,其中冷...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的准确性及其对决定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05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行冷冻切片检查将患者分为冷冻切片检查组(FS组)和非冷冻切片检查组(NFS组)。结果:FS组共750例,其中冷冻切片检查诊断良性病变626例,恶性117例,冷冻切片检查不能明确者7例;常规病理检查诊断良性病变623例,恶性127例。117例冷冻切片报告为恶性的患者均得到常规病理检查确认。无假阳性,假阴性5例,真阳性117例,真阴性621例。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的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100.0%,确诊率为98.4%,不符合率为1.6%。NFS组共307例,术前临床诊断均为良性病变,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良性病变277例,恶性30例,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不符合率为9.77%。两组不符合率经二项分布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FS组的不符合率明显低于NFS组的不符合率。结论: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可以明确多数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对决定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的切除范围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冷冻切片 病理学
原文传递
BRAFV600E检测和Bethesda甲状腺细胞病理报告系统在TIRADS4-5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韩英 赵博文 +8 位作者 李世岩 吕江红 寿金朵 余海珊 楼海亚 许立龙 高力 许颂霄 朱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6-691,共6页
目的 比较BRAFV600E检测和Bethesda甲状腺细胞病理报告系统(BSRTC)在TIRADS 4-5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索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超声诊断诊为TIRADS 4-5类的甲状... 目的 比较BRAFV600E检测和Bethesda甲状腺细胞病理报告系统(BSRTC)在TIRADS 4-5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索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超声诊断诊为TIRADS 4-5类的甲状腺结节共187个(187例患者),均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及BRAFV600E检测,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各方法的诊断价值,探讨其联合应用的意义.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3个结节为恶性,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64个结节为良性,经细胞学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或经长期随访诊为良性.BSRTC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2.6%、93.8%、95.1%、56.6%(χ2=54.4,P=0.000);BRAFV600E检测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9.1%、98.4%、98.8%、62.4%(χ2=77.3,P=0.000);联合应用后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7.8%、92.2%、95.6%、79.7%(χ^2=112.6,P=0.000),其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其他两种方法(0.900比0.858、0.838).结论 BRAFV600E检测、BSRTC对TIRADS 4-5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两者联合对恶性结节的检出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细针 基因 突变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规范化病理诊断建议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姜支农 石雪迎 +13 位作者 周炜洵 李增山 薛玲 黄艳 柳萍 吕丽 傅玉娟 曹倩 胡品津 李甘地 陈杰 辛伟 刘秀丽 肖书渊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6,共6页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重要的胃肠道非肿瘤性疾病。病理诊断是炎症性肠病综合诊治的重要一环,但目前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实践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病理医师因书写习惯不同、表述方式各异,病理报告的描述和诊断用语存在...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重要的胃肠道非肿瘤性疾病。病理诊断是炎症性肠病综合诊治的重要一环,但目前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实践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病理医师因书写习惯不同、表述方式各异,病理报告的描述和诊断用语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临床医师难以准确理解病理报告的含义。因此,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国内临床病理实际情况的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模式,包括恰当的病理描述、注释,并阐述了炎症性肠病的一些病理概念,以规范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旨在推动病理和临床更好的沟通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病理诊断 活检标本 溃疡性结肠炎 非肿瘤性疾病 病理报告 临床医师 克罗恩病
原文传递
颅内神经元肿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2
18
作者 方松华 邓丽萍 +3 位作者 金梅 陈伏庆 祝向东 章士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元肿瘤 10例 ,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节细胞胶质瘤 3例 ;中枢神经细胞瘤 3例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DNT) 3例 (7... 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元肿瘤 10例 ,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节细胞胶质瘤 3例 ;中枢神经细胞瘤 3例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DNT) 3例 (7个病灶 ) ,肿瘤外形呈脑回状或结节脑回状 ,2个局灶性者呈中度强化 ,其余无明显强化 ;多纤维组织性婴儿节细胞胶质瘤 (DIG) 1例 ,病灶囊变明显 ,可见钙化 ,肿瘤实体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部分神经元肿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但仅靠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是困难的 ,须结合临床资料 ,可进一步提高该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CT 颅内神经元肿瘤
原文传递
化生性胸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金梅 刘标 +1 位作者 王丽 许敬尧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单克隆抗体选用AE1/AE3、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EMA)、CD3、CD5、CD20、CD34、CD57、CD99、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HMBE·1、calreti...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单克隆抗体选用AE1/AE3、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EMA)、CD3、CD5、CD20、CD34、CD57、CD99、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HMBE·1、calretinin、053和Ki-67]和透射电镜观察3例化生性胸腺瘤的组织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和超微结构。结果3例化生性胸腺瘤均为女性,年龄为33、58和45岁。组织学表现为双相分化特征,上皮细胞区域与梭形细胞区域交错分布并相互移行。上皮细胞区域的细胞轻度异型,有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核分裂象罕见,呈岛状和条索状排列并相互吻合;梭形区域细胞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象,排列成束状或席纹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细胞区域AE1/AE3强阳性表达,不表达波形蛋白和CD5,Ki-67指数3%-5%;梭形细胞区域波形蛋白弥漫表达,EMA阳性,不表达CD5和CD20;间质淋巴细胞CD3阳性,不表达TdT和CD99。超微结构示上皮细胞区域细胞间有桥粒和半桥粒结构,而梭形细胞区域缺乏。结论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类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胸腺上皮来源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化生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原文传递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二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裘敏剑 王进 +1 位作者 章士正 刘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瘤 细胞 影像学 国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