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50例临床应用 被引量:157
1
作者 彭淑牖 刘颖斌 +5 位作者 牟一平 蔡秀军 彭承宏 吴育连 方河清 沈宏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实用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及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 1996年 1月至2 0 0 1年 1月间 15 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漏的临床经... 目的 介绍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实用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及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 1996年 1月至2 0 0 1年 1月间 15 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漏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结果 全组 15 0例无一例发生胰漏。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单、安全 ,可以作为胰肠吻合的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吻合 捆绑式胰吻合术 胰腺漏 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 胰头癌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39
2
作者 冷希圣 韦军民 +14 位作者 刘连新 江志伟 吴育连 何裕隆 陈孝平 陈亚进 苗毅 荚卫东 洪德飞 唐健雄 梁存河 彭志海 彭林 窦科峰 楼文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3,共8页
一、前言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它保护着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同时给机体带来痛苦,影响患... 一、前言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它保护着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同时给机体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外科围手术期 专家 组织损伤 手术刺激 急性疼痛 紧急处理 机体
原文传递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66
3
作者 张英杰 王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外科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医院常规外... 目的比较常规外科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医院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切口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与传统普外常规手术切除相比更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胆结石患者 腹腔镜手术 普外常规手术
下载PDF
肝后隧道的建立与绕肝带的使用在高难度肝切除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56
4
作者 彭淑牖 曹利平 +7 位作者 李江涛 王新保 刘颖斌 吴育连 方河清 王建伟 许斌 杜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 评价通过下腔静脉前间隙安放绕肝带在高难度肝切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而形成肝后隧道。通过该隧道安放弹力带 ,环绕肝脏在其表面穿过止血板。拉紧绕肝带即产生局部压迫止血作用 ,用以替代肝门阻断... 目的 评价通过下腔静脉前间隙安放绕肝带在高难度肝切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而形成肝后隧道。通过该隧道安放弹力带 ,环绕肝脏在其表面穿过止血板。拉紧绕肝带即产生局部压迫止血作用 ,用以替代肝门阻断实施 7例高难度肝切除术。结果  7例均成功安放绕肝带并行第Ⅷ段、左半肝、右半肝、右三叶 +全尾叶等切除术 ,未发生与本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前间隙安放绕肝带替代肝门和全肝血流阻断不仅在技术上可行 ,而且具有适应证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手术入路 压迫止血 血流动力学 适应证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8
5
作者 黄三雄 吴育连 +2 位作者 唐成武 王耀 张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930-693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 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 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
下载PDF
胰头癌行胰腺全系膜切除75例报告 被引量:44
6
作者 吴文广 吴向嵩 +16 位作者 李茂岚 杨桂华 丁琦晨 翁昊 丁倩 张林 曹阳 包润发 束羿俊 陆建华 龚伟 施伟斌 顾钧 王雪峰 刘颖斌 全志伟 彭淑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胰头癌行胰腺全系膜切除的方法和策略。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施行胰头癌胰腺全系膜切除75例,手术标本三维空间切缘均行病理检查。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2 min,平均术中出血415 mL。17例发... 目的探讨胰头癌行胰腺全系膜切除的方法和策略。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施行胰头癌胰腺全系膜切除75例,手术标本三维空间切缘均行病理检查。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2 min,平均术中出血415 mL。1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3例标本三维空间切缘病理检查达到R0切除,R0切除率为70.7%。结论胰腺全系膜切除技术安全可行,有助于提高胰头癌R0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胰腺系膜 胰腺全系膜切除 R0切除
原文传递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00例报告 被引量:41
7
作者 彭淑牖 刘颖斌 +6 位作者 牟一平 蔡秀军 彭承宏 吴育莲 方河清 曹利平 沈宏伟 《胰腺病学》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6年1月~2000年1月间共施行10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与同期94例用传统方法吻合的病例进行对比。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方法为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 目的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6年1月~2000年1月间共施行10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与同期94例用传统方法吻合的病例进行对比。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方法为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将外翻的粘膜用石炭酸破坏3cm;游离胰断端3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注意缝针不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后,胰断端就自然进入肠腔之中(长约3cm),其表面被缺失粘膜的空肠所覆盖,距离断端1cm用可吸收缝线环绕空肠进行捆绑,令空肠与其腔内的胰残端紧密相贴,然后结扎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总体恢复情况,B超定期检查残端有无积液等。结果 全组100例,无一例发生胰漏,残端没有积液。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十分安全,能够防止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且操作简单,不论胰腺质地软硬或胰管有无扩张均可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胰漏 病例报告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内镜手术治疗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平 李志宇 徐少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80-148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TMC)内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经胸乳入路内镜下甲状腺手术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PTMC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TMC)内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经胸乳入路内镜下甲状腺手术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PTMC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平均年龄35.2岁,女性27例,男性1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的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6例。全部PTMC患者在内镜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5±43)min。肿瘤最大径0.2~1.0cm,平均0.56cm。5例(17.9%)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元术后出血、皮下气肿、饮水呛咳以及低血钙的表现。术后病理报告均为PTMC。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2—10个,平均4.6个,其中13例(46.4%)淋巴结有癌转移。随访时间1~17个月,B超和ECT提示患侧甲状腺无残留腺体,局部无复发。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PTMC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PTMC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电视辅助外科手术 甲状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姜正科 俞晓军 +1 位作者 朱顺福 沈宏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研究及分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该院进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0例和观察组(腹腔... 目的研究及分析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该院进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0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白介素中的IL-2高于对照组,其他白介素及应激激素均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也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介素、应激激素及氧化应激的波动相对较小,说明此类患者的手术性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围术期 白介素 应激激素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吴育连 董鑫 +2 位作者 黄昌拼 苏昆仑 谢秋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索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8月至2004年2月入院的全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51岁。根据结局的不同将SAP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对两组资料的一般特征... 目的探索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8月至2004年2月入院的全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51岁。根据结局的不同将SAP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对两组资料的一般特征、严重程度和手术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AP共57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19.3%,手术治疗30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26.7%。两组在年龄、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腹水、多器官功能不全、ARDS、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腹水、多器官功能不全是和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腹水、多器官功能不全是和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手术方式与功能判断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平 王勇 曹利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0-422,共3页
世界上最早的甲状旁腺自体移植(parathyroid autotransplantation,PA)是1892年由Antonvon Eiselsberg在猫体内完成实验。1926年,Lahey为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人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首次进行了人体的PA;其极力主张切除的甲状腺组... 世界上最早的甲状旁腺自体移植(parathyroid autotransplantation,PA)是1892年由Antonvon Eiselsberg在猫体内完成实验。1926年,Lahey为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人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首次进行了人体的PA;其极力主张切除的甲状腺组织中仔细寻找有无甲状旁腺并进行自体移植。近30年,随着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外科的发展,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问题逐渐得到重视,PA在临床上开始较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自体移植 甲状腺手术
原文传递
肝细胞性肝癌中乙酰肝素酶与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颖斌 陈晓鹏 +8 位作者 彭淑牖 方河清 吴育连 彭承宏 史留斌 白明东 许斌 王建伟 邓贵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 (HPA)和nm2 3 H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中的相互关系 ,及其作为HCC术后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用 33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 ,9例肝脏良性肿瘤瘤周肝组织作正常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 (HPA)和nm2 3 H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中的相互关系 ,及其作为HCC术后转移复发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用 33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 ,9例肝脏良性肿瘤瘤周肝组织作正常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化S P法检测标本中HPAmRNA和nm2 3 H1蛋白的表达 ,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例HCC中 ,16例HPA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 (P <0 0 1)。HPA表达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和有无肝硬化等无关 (P >0 0 5 ) ;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 (P <0 0 5 )和无转移复发组 (P <0 0 1) ;此外 ,HPA基因表达多见于分化较差 (P <0 0 5 )、TNM分期较晚 (P <0 0 5 )的患者。nm2 3 Hl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 (P <0 0 5 )。nm2 3 H1与肿块大小、包膜形成、AFP水平、HBsAg状态、有无肝硬化、Edmondson分级和TNM分期均无关 (P >0 0 5 ) ;但高转移复发倾向组和随访转移复发组HPA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 (P =0 0 18)和无转移复发组 (P =0 0 2 4 )。nm2 3 H1在HPA阳性组和阴性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NM23-H1 乙酰肝素酶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 HCC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肝癌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彭承宏 李松岗 +1 位作者 刘颖斌 彭淑牖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5期386-388,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基础研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与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大体分型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27
14
作者 鄢曹鑫 黄品同 +5 位作者 申屠伟慧 潘敏强 游向东 谭延斌 王六红 金晓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双重造影(doublecontrast.enhanceduhrasonography,DCEUS)与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rowcomputedtomography,MDCT)对胃癌术前大体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电子胃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证实的239例胃癌患者术前行DC... 目的比较超声双重造影(doublecontrast.enhanceduhrasonography,DCEUS)与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rowcomputedtomography,MDCT)对胃癌术前大体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电子胃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证实的239例胃癌患者术前行DCEUS和MD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DCEUS诊断胃癌大体分型总的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85%、80%(P〈0.05);DCEUS与MDCT对进展期胃癌术前BorrmannI型和Ⅳ型分型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型,=1.175、P=0.323;1V型x2=2.171、P=0.141);DCEUS与MDCT诊断早期胃癌、BorrmannⅡ型和Ⅲ型准确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胃癌x2=16.307、P=0.000;1I型r=39.950、P=0.000;Ⅲ型r=35.770、P=0.000)。结论DCEUS是一种术前诊断胃癌大体分型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对甲状腺癌应慎行甲状腺全切术 被引量:27
15
作者 徐少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4-347,共4页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术
下载PDF
绕肝提拉法在正中裂劈开肝脏切除中的意义 被引量:25
16
作者 彭淑牖 钱浩然 +7 位作者 李江涛 冯雪冬 刘颖斌 王建伟 许斌 杜建军 曹利平 方河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肝后下腔静脉和肝脏之间建立隧道、放置绕肝带的可行性以及绕肝提拉法在经正中裂劈开断肝中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和肝内管道显露的作用。方法对47例肝脏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的间隙,建立肝后隧道并且预置绕肝带。必... 目的探讨在肝后下腔静脉和肝脏之间建立隧道、放置绕肝带的可行性以及绕肝提拉法在经正中裂劈开断肝中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和肝内管道显露的作用。方法对47例肝脏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的间隙,建立肝后隧道并且预置绕肝带。必要时放置止血板。切肝时提拉绕肝带使肝脏与下腔静脉之间产生距离,从而有效保护下腔静脉,并且使手术视野暴露更佳。结果47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预置绕肝带,未出现与本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例因为渗血较多中止建立肝后隧道。结论肝后隧道的建立和绕肝带的放置在解剖和技术上是可行的;绕肝提拉法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和肝切除术中肝内管道的显露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肿瘤 绕肝提拉 正中裂劈开 绕肝提拉法 肝脏切除 正中裂 肝后下腔静脉 钝性分离 手术视野
原文传递
肝癌细胞侵犯微血管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金赟 李江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50-553,共4页
肝癌的微血管侵犯被认为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针对微血管侵犯的治疗仍未被重视,微血管侵犯的术前识别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综述了肝癌微血管侵犯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包括肿瘤大小、数目、... 肝癌的微血管侵犯被认为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针对微血管侵犯的治疗仍未被重视,微血管侵犯的术前识别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综述了肝癌微血管侵犯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包括肿瘤大小、数目、分化程度、脱-γ-羧基凝血酶原、甲胎蛋白等被证实与微血管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多种因素,认为寻找新的特异性的血清标记物,仍是该领域需努力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血管侵犯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经正中裂入路单独完整肝尾状叶切除术的策略探讨(附19例报告) 被引量:23
18
作者 彭淑牖 洪德飞 +8 位作者 许斌 王建伟 刘颖斌 钱浩然 李江涛 牟一平 蔡秀军 严力锋 王钊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肝正中裂路径行单独完整尾状叶全切除治疗肝尾状叶肿瘤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6月,接受经正中入路单独完整尾状叶切除术的19例直径4~12 cm 的肝尾状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常规使用两套彭氏多功能手术... 目的探讨经肝正中裂路径行单独完整尾状叶全切除治疗肝尾状叶肿瘤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6月,接受经正中入路单独完整尾状叶切除术的19例直径4~12 cm 的肝尾状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常规使用两套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使用技术、低中心静脉压技术、选择性应用肝脏血流控制技术、绕肝提拉技术、逆行肝尾状叶切除技术等。19例中肝细胞性肝癌13例、胆管细胞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2例。结果所有于术均顺利完成。于术平均时间(296±55)min,术中失血量500~3000 ml,平均1200 ml。全组无围手术期(术后30 d 内)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腹水2例,经输注白蛋白、利尿后治愈;右胸腔积液5例,经多次穿刺抽液后治愈;胆漏2例,分别引流10 d 和13 d 后自愈。结论经肝正中裂路径可提高肝尾状叶肿瘤的手术切除率;而常规应用两套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使用技术、低中心静脉压技术、选择性应用肝脏血流控制技术、绕肝提拉技术、逆行肝尾状叶切除技术等技术是安全实施经正中入路单独完整尾状叶切除术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经肝前入路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陷井受体3基因表达与扩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9
作者 沈宏伟 吴育连 彭淑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44-747,共4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陷井受体 3(DcR3)基因的表达和扩增 ,探讨该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的原因 ,分析临床病理学因素在肝癌DcR3基因表达和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对4 8例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组织 ,利用RT -PCR检测癌组...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陷井受体 3(DcR3)基因的表达和扩增 ,探讨该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的原因 ,分析临床病理学因素在肝癌DcR3基因表达和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对4 8例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组织 ,利用RT -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DcR3基因mRNA表达 ,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扩增倍数 ,统计分析肝癌组织中DcR3基因表达与扩增的相关性 ,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学类型肝癌中该基因表达及扩增的差异。结果  4 8例肝癌组织中DcR3基因mRNA阳性表达 2 9例 ,阳性率为 6 0 4 % ;癌旁组织无阳性表达。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P <0 0 5 )。mRNA阳性表达组的基因扩增倍数为 1 5 3± 0 82 ,阴性组为 0 75± 0 33,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4 8例患者的DcR3基因扩增倍数为 0 18~ 3 86 ,平均值为 1 2 2± 0 77,扩增倍数超过 2的患者共 7例 ,占 14 6 %。不同扩增倍数肝癌患者该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肝癌间DcR3基因的扩增倍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序列分析发现其mRNA序列与源序列有 3个碱基改变。结论  (1)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DcR3基因的高表达 ,对应的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陷井受体3 基因表达 扩增 癌组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反义survivin-脂质体复合物对肝癌细胞生长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戴德坚 吴丹 +1 位作者 孟化 陆才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反义survivin-脂质体复合物(survivin-ASODN)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肝癌及survivin阳性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ASODN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sur... 目的探讨反义survivin-脂质体复合物(survivin-ASODN)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肝癌及survivin阳性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ASODN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survivin表达水平;以MTT法测量细胞生长情况;以流式细胞术测定caspase-3活性及凋亡率,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同步分析survivin-ASODN对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surviving-ASODN可有效下调survivin表达水平,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IC50值为250nmol/L,最大效应浓度为600nmol/L;可抑制细胞生长,激活caspase-3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使其出现凋亡形态学变化,如胞浆空泡变性、核浓缩和核碎裂。细胞周期的同步分析显示,surviving-ASODN对HepG2细胞增殖周期有明显影响,HepG2先出现细胞周期阻滞,紧接着出现细胞凋亡;低浓度处理后,可将细胞先后阻滞在S期和G2/M期;高浓度时,S期阻滞被加强,可快速诱导细胞凋亡,并且,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结论surviving-ASODN对肝癌细胞有强的生长抑制效应,其机制是与阻断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survivin-脂质体复合物 肝肿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