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拯救脓毒症运动:2021年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 被引量:63
1
作者 齐文旗 张斌 +3 位作者 郑忠骏 江利冰 何小军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0-1304,共5页
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是由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和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于2002年共同发起的一项活动,旨在发展脓毒症诊断、治疗及ICU后处理的指南,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首版SSC指南于2004年发布,2008年、2... 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是由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和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于2002年共同发起的一项活动,旨在发展脓毒症诊断、治疗及ICU后处理的指南,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首版SSC指南于2004年发布,2008年、2012年和2016年分别进行了主要的修订。2021年修订后的指南更为系统、详尽,不仅包括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初始复苏、抗菌药物使用、感染源控制及脏器功能支持,还涉及持续质量改进、长期结局和治疗目标选择的内容,并对既往指南中某些意见做出更为具体的描述。虽然指南不能完全代替具体患者的处理方案,但对绝大部分临床医师而言,这项指南还是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更加规范地评估与处理脓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持续质量改进 重症医学 临床指导意义 临床医师 抗菌药物使用 脓毒症 管理指南
原文传递
严重创伤救治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40
2
作者 徐少文 赵小纲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6-458,共3页
近20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创伤呈不断增多之势。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70多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死因从20世纪50年代的第9... 近20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创伤呈不断增多之势。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70多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死因从20世纪50年代的第9位已上升至目前的第5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伤害预防 城市建设 卫生部 死亡
原文传递
努力提高综合性医院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水平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茂 赵小纲 +1 位作者 白祥军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0-973,共4页
创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各种原因导致的损伤是人类死亡的第五位原因,尤其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致死原因。我国的创伤发病情况与全球相似,但在救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救治体系不完整、专业人... 创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各种原因导致的损伤是人类死亡的第五位原因,尤其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致死原因。我国的创伤发病情况与全球相似,但在救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救治体系不完整、专业人员队伍力量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救治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等。提高创伤尤其是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是我国急诊创伤医学领域的努力方向,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笔者结合所在三家医院的实践及国际创伤医学新进展,主要就我国院内创伤急救相关问题阐述如下,为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救治水平 综合性医院 急诊创伤 世界卫生组织 西方发达国家 卫生问题 致死原因
原文传递
积极参与创伤中心建设,加速急诊学科发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钱安瑜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0-552,共3页
创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全球人群的第五位死亡原因[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是当前创伤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的意外伤害、个人间暴力伤害时有发生,尤其是老年创伤的救治形成新的难题;各... 创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全球人群的第五位死亡原因[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是当前创伤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的意外伤害、个人间暴力伤害时有发生,尤其是老年创伤的救治形成新的难题;各种灾害事件容易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我国每年发生各种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约70~75万人,占死亡总数的9%左右,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每年因伤害而就医约6 200万人次,直接医疗费达650亿元[2].因此,创伤导致的死亡与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创伤救治面临巨大挑战.区域综合性医院是创伤救治的主力军,在面对严重创伤、多发性创伤、群体创伤、老年创伤、伴有基础疾病创伤的急救,以及创伤后多脏器功能不全、脓毒症等并发症的防治与康复治疗过程中,都需要整合最优势的医疗资源,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急诊学 道路交通事故 多脏器功能不全 死亡原因 意外伤害 创伤救治 老年创伤
原文传递
创伤大量输血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吉文 王连 张茂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79-82,共4页
输血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措施,许多学者建议制定大量输血治疗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来指导输血及相关的治疗。本文主要讨论实施MTP的目的,能够减少血液制品输注量、提高输注效率、早期纠正创伤性凝血病和减少输血并发... 输血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措施,许多学者建议制定大量输血治疗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来指导输血及相关的治疗。本文主要讨论实施MTP的目的,能够减少血液制品输注量、提高输注效率、早期纠正创伤性凝血病和减少输血并发症等等。关于MTP的启动和终止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由各医疗单位自行制定。启动MTP还依靠主观的经验判断,也有学者提出客观的评分法,但有待进一步验证。MTP是以标准流程的形式指导大出血和创伤性凝血病的治疗,涉及浓缩红细胞(RBC)、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以及重组Ⅶ因子(rFⅦa)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目标等等,需要创伤外科、急诊科、血库、检验科和麻醉科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已有的大量实践证实,实施MTP可以减少血制品使用总量,提高输注效率;减轻创伤性凝血病的严重程度;降低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可能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MTP的实施中也存在诊疗标准不一致、血液成份的最佳输注比例不明确、对早期死亡的大出血患者的作用不确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输血 预后
下载PDF
积极推进中国创伤救治的规范化培训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连阳 张茂 白祥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2007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70多万人,约占死亡总人数的9%,居死因第5位。与创伤患者不同,择期手术患者不存在多脏器/体腔严重毁损伤,生理机能稳定,无不可控性出血和污... 2007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70多万人,约占死亡总人数的9%,居死因第5位。与创伤患者不同,择期手术患者不存在多脏器/体腔严重毁损伤,生理机能稳定,无不可控性出血和污染,有充足的时间评估和诊断病情等,故择期手术患者的处置策略和技术并不适用于创伤患者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规范化培训 中国 择期手术患者 伤害预防 创伤患者 国家卫生部 生理机能
原文传递
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滞留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叶立刚 张茂 +4 位作者 周光居 沈伟锋 何小军 干建新 徐少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调查某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抢救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状况,为进一步加快急诊抢救患者的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急诊预检分诊数据库,回顾性调查分析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0年全年急诊室抢救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不同月份、... 目的调查某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抢救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状况,为进一步加快急诊抢救患者的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急诊预检分诊数据库,回顾性调查分析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0年全年急诊室抢救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不同月份、不同科室、不同去向抢救患者的滞留时间及可能的原因。结果①该院全年7966例抢救患者在急诊室滞留的时间为0.5~2998 h,中位数10 h(四分位数3~23 h);②不同月份抢救患者的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9,P=0.018),其中2月份最短,5月份最长;③患者对急诊抢救室床位占用时间最长的4个科室依次为急诊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急诊科,合计达91.8%的总床位占用时间。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最长的4位科室依次为急诊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④不同去向的抢救患者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71,P<0.0001),其中以直接住院和自动出院患者的滞留时间最长;⑤滞留时间24 h以上的抢救患者中,83.4%与相应的专科病房无床有关。结论该家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的滞留状况比较严重,其中急诊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3个科室尤为严重,主要与相应专科的病房床位供应不足有关,医院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患者 急救 急诊医学
下载PDF
严重创伤救治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小纲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随着创伤事件日渐增多,形成有效的救治策略以提高对严重创伤的综合反应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影响结局的前提下,遵循标准化的评估策略对创伤进行评估能高效率的实现早期的明确诊断。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建议损伤控制限制... 随着创伤事件日渐增多,形成有效的救治策略以提高对严重创伤的综合反应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影响结局的前提下,遵循标准化的评估策略对创伤进行评估能高效率的实现早期的明确诊断。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建议损伤控制限制性液体复苏,同时应早期识别和重视创伤凝血病的发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处理,应能实现有效的止血,且重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其中的作用。各创伤机构应能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最终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救治 进展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小纲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是急诊创伤领域的重大难题,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率,早期快速有效地处理尤为重要。这需要每家医院制定和落实与医院级别相匹配的救治流程,并依赖于急诊、创伤、骨科、外科、放射介入、麻醉等多学科团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是急诊创伤领域的重大难题,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率,早期快速有效地处理尤为重要。这需要每家医院制定和落实与医院级别相匹配的救治流程,并依赖于急诊、创伤、骨科、外科、放射介入、麻醉等多学科团队的高效协作。2015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4个学会共同合作,组织国内相关学科的200多名专家,在2011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创伤学组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重新修订,并同时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中华创伤杂志》发布,旨在为国内业者提供规范的指导,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 急诊处理 专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中华创伤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原文传递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危重症领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卢骁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6-450,共5页
对于不需要立即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时,传统吸氧模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是最普遍的选择,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吸气流速有限(鼻导管为6~10L/min,面罩吸氧下最大流速为15L/min),吸入氧体积分数有限制(30%-50%),以及由... 对于不需要立即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时,传统吸氧模式(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是最普遍的选择,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吸气流速有限(鼻导管为6~10L/min,面罩吸氧下最大流速为15L/min),吸入氧体积分数有限制(30%-50%),以及由于缺乏湿化装置导致部分患者气道干燥,气道分泌物不易排除;此外当输送的氧气流量远低于患者吸气需求流量时,室内空气的混入可导致患者实际吸入氧体积分数明显下降及不恒定,使患者缺氧状态无法短时间内纠正,甚至加重缺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导管吸氧 高流量 临床应用 急危重症 氧疗 面罩吸氧 吸气流速 体积分数
原文传递
血清胆碱酯酶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中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钱安瑜 张茂 +1 位作者 巴立 徐少文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1期1699-1701,共3页
目前临床上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用来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评估肝脏功能状况。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血清ChE活性可能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有关。SIRS患者血清ChE活性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和预后相关。血清ChE活性降低的原... 目前临床上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用来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评估肝脏功能状况。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血清ChE活性可能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有关。SIRS患者血清ChE活性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和预后相关。血清ChE活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肝功能损害、分解代谢增强、稀释和血管外漏及机体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下调胆碱酯酶活性有关。应用ChE抑制剂可对抗SIRS时的过度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胆碱能抗炎通路
下载PDF
急诊科结构化护理团队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玉坤 王钰炜 +4 位作者 王丽竹 吕康 方珏 章芒玮 周帅帅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结构化护理团队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科56名护士分为7个结构化团队,完成急诊科结构化护理团队培训和考核。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 目的探讨急诊科结构化护理团队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科56名护士分为7个结构化团队,完成急诊科结构化护理团队培训和考核。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急诊科实施结构化护理团队以来收治的12例ECPR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患者诊断、物资准备时间、管路预充时间、患者心搏骤停至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建立时间、ECMO支持时间、是否撤机以及患者预后等。结果急诊科结构化护理团队实施以后,患者心搏骤停至ECMO建立时间由1.5 h缩短至最快24 min完成;急诊滞留时间由4.5 h缩短至1.5 h。结论急诊科结构化护理团队能够减少患者心搏骤停至ECMO建立时间,缩短患者急诊科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体外膜肺氧合 急诊科 结构化护理团队 护理评价研究
下载PDF
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整合5G技术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钰炜 周帅帅 +13 位作者 王飒 李雨林 葛芳民 陈冬 周骁钰 方珏 林高兴 闫丹萍 陈晨 詹芬芳 李强 赵小纲 封秀琴 张茂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 整合5G技术建设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 组织医疗、护理、5G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跨专业团队合作,建设整合5G技术的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比较改进前后救治创伤患者例数、创伤患者滞留时间... 目的 整合5G技术建设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 组织医疗、护理、5G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跨专业团队合作,建设整合5G技术的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比较改进前后救治创伤患者例数、创伤患者滞留时间、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整合5G技术的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包括院前-院内闭环信息联动平台,集中和优化配置创伤复苏单元的设备与资源,多端口远程信息高效互动,实现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指挥、家属远程访视、远程急诊创伤教学共享及培训。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建设后,救治患者例数较前期增加27%,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6.87%,创伤患者滞留时间缩短至95(60,160) min。结论 整合5G技术的一站式创伤复苏单元,可为实现严重创伤患者的高质量急救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有助于提升创伤救治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创伤复苏单元 急症护理
下载PDF
颅脑超声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高玉芝 张茂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是严重创伤死亡的首位原因,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显示,美国每年约220万TBI急诊患者,28万例住院治疗,5万例死亡。...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是严重创伤死亡的首位原因,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显示,美国每年约220万TBI急诊患者,28万例住院治疗,5万例死亡。提高ribI的救治水平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及时有效地评估颅脑损伤的情况是前提。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症6t/体征观察、头颅CT与MRI等影像学检查、颅内压监测、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近红外光谱仪、激光多普勒等多种监测手段。为此,笔者就颅脑超声在TBI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颅脑超声 I诊断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内压监测 近红外光谱仪
原文传递
"打擂式"教学查房法提升急诊三年级住院医师查房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钱安瑜 赵光锋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65-1167,共3页
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已经全面展开,目的是完善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升临床医师的整体素质。教学查房是住院医师规培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指在临床带教老师组织下,以学员为主、师生互动的,以真实病例为内容并行归纳... 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已经全面展开,目的是完善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升临床医师的整体素质。教学查房是住院医师规培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指在临床带教老师组织下,以学员为主、师生互动的,以真实病例为内容并行归纳总结的临床教学活动,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操作、交流沟通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年轻医生大多自我意识鲜明,传统教学方式对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效果不理想。而且教学查房时往往带教老师讲解过多,学员参与不够,不能形成很好的互动讨论,使教学查房变成"小讲课",达不到教学查房的效果。对急诊医学专业而言,规培工作也非常重要,它是保证医学生成长为合格急诊医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多数学科规培大纲所要求轮转的学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专业 教学查房 住院医师 临床带教老师 临床医师 临床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 规范化培训
原文传递
APACHEⅡ评分和TRISS评分预测ICU创伤患者预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余倩 江利冰 高建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创伤严重度评分(TRISS)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性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创伤严重度评分(TRISS)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性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比较TRISS与APACHEⅡ两种评分法对创伤患者预后预测能力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拟合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比较两种评分的S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ek检验法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最终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4054例患者,文献质量中等偏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TR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预测ICU创伤患者预后的敏感度较低〔合并敏感度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48(0.41~0.55)、0.51(0.41~0.62)〕,特异度较高〔合并特异度及95%CI分别为0.96(0.93~0.97)、0.98(0.95~0.99)〕,诊断优势比(DOR)及95%CI分别为20(14~28)、46(18~120),总体AUC尚可〔AUC及95%CI分别为0.79(0.75~0.82)、0.80(0.76~0.83)〕,两种评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2,P>0.05)。Deek检验显示,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APACHEⅡ评分和TRISS评分在预测ICU创伤患者死亡风险准确性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创伤严重度评分 病死率 重症监护病房 META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发病与发展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琦 曾迎楠 许永安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24期1904-1909,共6页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患者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全世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约10%会发生ARDS。尽管目前有所改善,但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死亡率依然高达30%~40%。ALI/ARDS是由炎症细胞浸润导致严重的肺泡...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患者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全世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约10%会发生ARDS。尽管目前有所改善,但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死亡率依然高达30%~40%。ALI/ARDS是由炎症细胞浸润导致严重的肺泡上皮和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间质/肺泡水肿的急性炎症性过程。ARDS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炎症细胞浸润、氧化应激、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通透性改变、细胞凋亡和组织纤维化,涉及到MAPK、NF-κB、AMPK/SIRT1、PI3K/Akt、Nrf2/HO-1、Fas/FasL、Wnt/β-catenin、Notch等多种分子信号通路的激活。本文将对ALI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综合救治策略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小纲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88,共3页
骨盆骨折是交通伤与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损伤之一,伤后24h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失血。随着损伤程度的增高,死亡率不断升高,可达18%-40%。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 救治策略 主要死亡原因 高能量损伤 急诊 高处坠落伤 急性失血
原文传递
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评估多发伤预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善祥 张茂 干建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水平与患者预后及肾功能衰竭的关系,比较两者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1例多发伤患者(ISS≥16分)伤后1,3,7,14d血清Mb及CK浓度,同时记录...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水平与患者预后及肾功能衰竭的关系,比较两者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1例多发伤患者(ISS≥16分)伤后1,3,7,14d血清Mb及CK浓度,同时记录伤后1d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implifiedacutephysiologyscorel/,SAPS1I)、ISS、GCS,以及最终转归和有无发生肾功能衰竭。分析血清Mb、CK浓度与ISS、GCS、SAPSⅡ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0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并比较伤后1,3,7dMb及CK在预测多发伤患者转归及发生肾功能衰竭中的价值。结果血清Mb浓度在各时相点与SAPSⅡ均呈正相关,与ISS在7,14d呈正相关,而与GCS在3,7,14d呈负相关;血清CK浓度在3,7,14d与SAPSⅡ呈正相关,与ISS在7,14d呈正相关,与GCS在7,14d呈负相关。在用ROC判断患者预后中,伤后1,3,7d的血清M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2,0.900,0.981;CK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32,0.771,0.968。用ROC判断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中,伤后1,3,7d的血清M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949,0.955;CK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80,0.889,0.939。结论血清Mb和CK在判断患者预后及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均有较好的价值,其中血清Mb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 肾功能衰竭 慢性
原文传递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课程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永安 张茂 +3 位作者 赵小纲 李占飞 白祥军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0-1137,共8页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课程的学员进行调查,了解所在医院创伤救治的现状,评价CTCT的培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参加CTCT培训的166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员的一般...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课程的学员进行调查,了解所在医院创伤救治的现状,评价CTCT的培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参加CTCT培训的166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员的一般信息(性别、职业、职称、学科来源、从事创伤救治的年限)、所在医院的创伤救治情况(医院等级、创伤救治模式、每年严重创伤数量)以及学员建议的医院创伤救治模式、创伤救治知识学习途径、创伤培训的重复周期。在培训前、后进行测试,评价课程的培训效果和分析测试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1)学员中男性1230人(74.10%),医师1356人(81.93%),中级及以下职称1247人(75.12%),急诊科/急诊外科756人(45.54%),从业≥5年的899人(54.16%)。(2)学员中来自三级医院1068人(64.34%)。医院的严重创伤救治模式以"急诊+会诊+分诊"为主(1198人,72.17%)。每年严重创伤救治数量少于200例有1014人(61.08%)。学员推荐急诊/急诊外科(1210人,72.89%)、创伤外科/创伤医院(350人,21.08%)主导的创伤救治模式为主。(3)创伤救治知识可以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包括科室内部指南学习1029人次(61.99%),病例讨论924人次(55.66%),自学879人次(52.95%),会议讲座767人次(46.20%),创伤课程382人次(23.01%),国内外进修285人次(17.17%)等。学员推荐的创伤救治培训重复周期主要为1~2年951人(57.3%)。(4)学员的课前成绩为(67.5±14.5)分,受医院等级、学科来源、学员职称、学员创伤救治从业年限、医院每年严重创伤救治数量影响,其中前两项为主要效应因素。(5)课后成绩为(83.8±11.6)分,较课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不同亚组的学员均得到提高。影响学员课后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医院等级、每年严重创伤救治数量、学科来源、学员职称、医院每年严重创伤救治数量;影响课后成绩的主效应因素是每年严重创伤的救治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问卷调查 创伤培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