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及动脉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先玫 章毅英 +4 位作者 余钟声 朱卫华 傅君芬 何瑾 蒋国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是否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早期动脉粥样病变.方法 68例6~14岁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与26例正常同龄儿童对照,多普勒二维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并探查肝脏形态结...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是否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早期动脉粥样病变.方法 68例6~14岁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与26例正常同龄儿童对照,多普勒二维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并探查肝脏形态结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生化分析法检测全套血脂.结果肥胖儿童右颈总动脉IMT(0.54±0.13) mm,右颈内动脉IMT(0.69±0.14) mm,左颈总动脉IMT(0.52±0.12) mm,左颈内动脉IMT(0.67±0.14) mm;正常儿童右颈总动脉IMT(0.45±0.04) mm,右颈内动脉IMT(0.46±0.04) mm,左颈总动脉IMT(0.45±0.05) mm,左颈内动脉IMT(0.46±0.03) mm,肥胖儿童明显增厚(P<0.01).肥胖儿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11.0±4.3)%,与对照组(17.5±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7.9±2.7) μmol/L,与正常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5.6±2.1)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儿童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B(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载脂蛋白A(apo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肥胖儿童存在脂肪肝或脂肪肝倾向.结论肥胖儿童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病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引起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粥样病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T 肥胖儿童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对照组 早期 酸含量 病变 生化分析
原文传递
先心病重度肺高压术后肺动脉压改变与术时年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雄凯 柯雪琴 +2 位作者 俞建根 朱卫华 周银宝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术后 肺动脉压 术时年龄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 肺高压
原文传递
不完全型川崎病临床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花旺 龚方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2-575,共4页
近年来,人们对川崎病(KD)认识不断加深,对于临床表现典型的患儿能够做出及时判断,而对于不完全型KD仍然存在困难。充分认识不完全型KD临床特征,可以避免延迟诊断和治疗,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不完全型KD是指临床标准不足5个以上的主... 近年来,人们对川崎病(KD)认识不断加深,对于临床表现典型的患儿能够做出及时判断,而对于不完全型KD仍然存在困难。充分认识不完全型KD临床特征,可以避免延迟诊断和治疗,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不完全型KD是指临床标准不足5个以上的主要标准,而不典型KD是在标准数不足,同时还有其他少见不典型表现,包括腹痛、尿路感染、面瘫及关节炎等。用于诊断KD的主要特征在临床上是动态演变的,有一部分不完全型KD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新的主要特征,最终符合完全型KD诊断标准。早期识别潜在可能转变成完全型KD的临床特征,对改善KD患儿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原文传递
CD_(69)和CD_(25)及HLA-DR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章毅英 黄先玫 +2 位作者 康曼丽 龚方戚 钱柏琴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中CD69、CD箱及HLA—DR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仪对31例KD急性期、8例KD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标志进行了分析,并以17名正... 目的研究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中CD69、CD箱及HLA—DR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仪对31例KD急性期、8例KD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标志进行了分析,并以17名正常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KD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60个月,平均(264-18)个月。确诊后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丙种球蛋白剂量:1g/(kg·d),连续2d,阿司匹林剂量:30—50mg/(kg·d)。丙种球蛋白不反应者:(1)重复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加用甲泼尼龙20mg/(kg·d),连续3d。对照组男9名,女8名;年龄3—84个月,平均(254-18)个月。川崎病自身对照组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1~42个月,平均(304-7)个月。结果KD急性期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早期(CD5)、中期(CD25^+)活化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这些活化标志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KD组中冠状动脉改变与冠状动脉正常两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标志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T淋巴细胞早、中期活化是KD时心血管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T淋巴细胞 抗原 分化 T淋巴细胞 抗原 CD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HLA-DR抗原
原文传递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罗建平(综述) 龚方戚(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其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等,且急性期过后冠状动脉损害持续存在。近年来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共同参...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其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等,且急性期过后冠状动脉损害持续存在。近年来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成,长期抗凝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冠状动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庆 胡坚 +5 位作者 张玲燕 傅松龄 龚方戚 朱卫华 解春红 汪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2-874,共3页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而暴发性心肌炎是其重症表现,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常常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突发心博骤停,使该病的抢救成功率较低,病死率高。因此,...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而暴发性心肌炎是其重症表现,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常常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突发心博骤停,使该病的抢救成功率较低,病死率高。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积极监护治疗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抢救治疗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儿童医院 临床分析 浙江大学医学院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坚 龚方戚 +7 位作者 解春红 夏呈森 朱卫华 周银宝 章毅英 汪伟 傅松龄 康曼丽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0-631,共2页
目的:了解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的89例膜周部VSD患儿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儿中85例(95.5%)封堵成功;9例(10.6%)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并发... 目的:了解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的89例膜周部VSD患儿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儿中85例(95.5%)封堵成功;9例(10.6%)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并发症有严重心律失常致抽搐、溶血、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经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治疗VSD的并发症主要是传导阻滞、溶血,经导管介入治疗VSD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相对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导管插入术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22q11微缺失综合征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秦玉峰 解春红 +3 位作者 杨建滨 吴鼎文 邵洁 赵正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1-635,共5页
目的 探讨22q11微缺失综合征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 技术,对207例不同表型的临床疑似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22q11微缺失的检测.分析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目的 探讨22q11微缺失综合征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 技术,对207例不同表型的临床疑似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22q11微缺失的检测.分析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心导管检查.结果 共确诊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39例.22q11微缺失综合征的患病率在非综合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为1.6%,在综合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为53.0%,在无先天性心脏病的疑似患者中则为3.8%.先天性心脏病在22q11微缺失综合征和非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94.9%和54.2%(P<0.01),综合征性先天性心脏病在22q11微缺失综合征和非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89.7%和18.5%(P<0.01).在22q11微缺失综合征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以法洛四联征最多见,心外异常则以面容异常、学习困难和生长发育落后多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缺失 心脏缺损 先天性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染色体22q1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荧光原位杂交诊断结果 被引量:4
9
作者 秦玉峰 杨建滨 +2 位作者 解春红 邵洁 赵正言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22q11微缺失综合征(22q11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 DS)的临床特征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诊断结果的意义。方法评估临床表型,应用FISH技术检测外周血标本22q11区域的微缺失;对FIS... 目的研究22q11微缺失综合征(22q11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 DS)的临床特征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诊断结果的意义。方法评估临床表型,应用FISH技术检测外周血标本22q11区域的微缺失;对FISH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4例疑似患儿中FISH检测微缺失为14例,阳性率21.9%。确诊患儿广泛存在多发畸形。建立了以面容异常(x1)、先天性心脏畸形(x2)、免疫问题(x3)为变量的FISH诊断结果(y)的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y=-8.206+2.324x1+2.725x2+1.674x3,P=exp(y)/[1+exp(y)]。结论精确的临床评估可以初次筛选有22q11微缺失危险性的患儿,其FISH检查结果可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22Q11 荧光原位杂交 LOGISTIC回归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病毒性心肌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艳芳 龚方戚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组织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对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主要有 :免疫抑制剂对... 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组织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对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主要有 :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免疫调节治疗、周围免疫耐受的诱导及疫苗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可控弹簧圈逆行经导管封堵未闭动脉导管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呈森 解春红 +1 位作者 章毅英 周银宝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163,共3页
目的 :为了确定可控弹簧圈经皮导管封堵小儿未闭动脉导管的安全性和治疗成功率。方法 :70例小儿中、小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 (最窄内径≤ 4mm)实施逆行经皮导管可控弹簧圈封堵术。男 2 5例 ,女 45例 ,年龄 0 .5~ 11(3.35± 3.0 )... 目的 :为了确定可控弹簧圈经皮导管封堵小儿未闭动脉导管的安全性和治疗成功率。方法 :70例小儿中、小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 (最窄内径≤ 4mm)实施逆行经皮导管可控弹簧圈封堵术。男 2 5例 ,女 45例 ,年龄 0 .5~ 11(3.35± 3.0 )岁 ,体重 6 .0~ 2 9(13.4± 6 .8)kg ,心血管造影测定的最小动脉导管内径1.5~ 4.0 (2 .7±0 .9)mm ,1例并发室间隔缺损 ,2例并发主动脉缩窄 ,3例并发肺动脉瓣狭窄 ,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 3例。结果 :术后即刻采用心脏听诊 ,重复心血管造影 ,术后 10min重复造影 5 2例 ,12例有残余分流 ,再行置入 1~ 2个可控弹簧圈 ,直至残瘘消失 ;未重复造影 18例 ,4例发生机械性溶血 ,第 2天再行可控弹簧圈置入 ,溶血和残瘘终止。术后多普勒超声随访仅 1例至今尚有少数收缩期湍流频谱 ,正侧位胸部摄片可控弹簧圈位置无移动 ,平均可控弹簧圈 /PDA内径比值为 2 .6± 0 .4,平均术后 3d出院。结论 :逆行经导管应用可控弹簧圈封堵小儿中、小型PDA ,手术操作简便 ,安全易行 ,疗效满意 ,完全可以替代外科手术结扎 ,避免了外科创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疗效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导管插入术 可控弹簧圈栓塞术
原文传递
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六例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书来 罗建平 +3 位作者 齐延琦 梁宇光 汪伟 龚方戚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目的 提高对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儿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病例,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以及... 目的 提高对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儿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病例,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以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等.结果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平均月龄(17.2±1 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5例左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其中4例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瘤样扩张处形成,1例左、右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死亡1例,最大血栓约1.60 cm×0.80 cm,位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例中2例左冠状动脉瘤形成,4例左、右冠状动脉瘤形成,左冠状动脉内径(0.44±0.07) cm,右冠状动脉内径(0.45±0.07) cm.心电图V5导联ST段压低1例(例3),心肌梗死表现1例(例6).急性期治疗中,3例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3例未行IVIG治疗,5例口服阿司匹林.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治疗中,6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治疗,5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口服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血栓形成后,6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4例加用肝素钠抗凝治疗.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4例血栓缩小,1例血栓未见明显改变.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 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多在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瘤样扩张处)形成.这些患儿有猝死的风险,需警惕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梗死导致患儿猝死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栓形成 猝死
原文传递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呈森 谭征 +3 位作者 周银宝 李建华 张泽伟 朱雄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V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1例 AVS 合并 PDA 患儿中对9例在动脉导管未闭经 Amplatzer PDA occluder 关闭前后进行了完整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包括...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V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1例 AVS 合并 PDA 患儿中对9例在动脉导管未闭经 Amplatzer PDA occluder 关闭前后进行了完整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包括肺循环粗流量(Qp)、体循环血流量(Qs)、肺动脉压(Pp)、主动脉压(Ps)和相关心腔大血管压力测定及术前,术后二维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及跨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P)等检测,临床和 X 线胸片等随访。结果:AVS 合并 PDA 时,当未闭动脉导管经介入法封闭后,左心室—主动脉间的△P 有显著降低,11例中仅1例实施了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AV),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结果心脏明显缩小,△P 与术后即刻相仿。结论:AVS 合并 PDA 时,在封堵术关闭前所测定的代表瓣膜狭窄程度的△P 被明显高估,是否需要对主动脉瓣狭窄进行干预应该南动脉导管关闭后所测定的△P 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导管介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威廉斯综合征儿童的视觉注意功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解春红 邵洁 +4 位作者 秦玉峰 杨建滨 王艳霞 李荣 赵正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威廉斯综合征(WS)儿童的视觉注意功能。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共135例儿童参加了测试。WS组22例,平均12(6~16)岁,其中男13例,女9例;唐氏综合征(DS)组25例,平均年龄12(7—16)岁,男21例,女4例;同年龄对照组4... 目的探讨威廉斯综合征(WS)儿童的视觉注意功能。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共135例儿童参加了测试。WS组22例,平均12(6~16)岁,其中男13例,女9例;唐氏综合征(DS)组25例,平均年龄12(7—16)岁,男21例,女4例;同年龄对照组45名,平均年龄12(6—16)岁,男27名,女18名;同智龄对照组43名,平均年龄4(2~8)岁,男23名,女20名。采用皮勃迪图片词汇测试(PPVT)进行智龄匹配。使用一套视觉搜索任务测试4组儿童的选择性注意、转移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1)单目标搜索任务中,没有与目标相似的干扰因素存在时,WS组儿童的正确反应率比同年龄对照组儿童低(71%±25%VS87%±14%,P=0.001),平均反应时间长(5s vs 3s,P=0.000),平均反应距离长(相对单位:25VS18,P=0.000),与DS组儿童比较,WS组儿童平均反应时间较长(5s vs 3s,P=0.022),但是与同智龄对照组儿童的表现相当;错误类型分析发现仅形状错误发生率比同年龄对照组儿童高(15% vs 0,P=0.000)。在增加与目标刺激颜色相同、形状相近的干扰刺激后,WS组儿童的表现比同年龄对照组及同智龄对照组都差,表现为正确反应率低(39%±20% vs 77%±23%VS66%±23%,均P=0.000),平均反应时间长(13s vs 3s vs 5s,均P=0.000),搜索距离长(41VS20VS27,P=0.000、P=0.004),形状错误发生率比同年龄对照组及同智龄对照组都高(14%vs 0 vs 7%,P=0.000、P=0.017),但是与DS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双目标交替搜索的转移性任务显示WS组儿童的转移性注意正确反应率较同年龄对照组低,平均反应时间长,搜索距离长(52%±28%、11s、54±27VS78%±22%、4s、31±13,均P=0.000),各指标与DS组儿童及同智龄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S组转移错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认知 威廉斯综合征
原文传递
免疫激活与血小板功能变化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方智浩 龚方戚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S02期204-206,共3页
川崎病(KD)又称作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发热性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中小血管的炎性病变,主要累及冠状动脉;部分儿童形成冠状动脉瘤(CAA),诱发闭塞性血栓形成,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 川崎病(KD)又称作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发热性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中小血管的炎性病变,主要累及冠状动脉;部分儿童形成冠状动脉瘤(CAA),诱发闭塞性血栓形成,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疾病的主要病因。急性期KD血管炎机制以进行性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广泛活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去分化为特征。免疫学领域的进展揭示了固有免疫、炎症和凝血三者之间密切相互作用的机制。已有报道显示,在KD急性期有固有免疫反应的参与和血小板数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小板 固有免疫 炎症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61例小儿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齐延琦 龚方戚 +3 位作者 解春红 朱卫华 汪伟 傅松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小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dvanc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AAVB)是儿科疾病中的危重病,易引起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不同病因的房室传导阻滞,其治疗... 小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dvanc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AAVB)是儿科疾病中的危重病,易引起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不同病因的房室传导阻滞,其治疗方式和预后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有关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大样本报道尤对其各种病因的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总结61例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住院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重点分析不同病因的不同预后情况,以完善小儿完全性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分析 小儿 阿斯综合征 严重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 儿科疾病
原文传递
以咯血起病的儿童肺血管相关塑型性支气管炎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贝 吴西玲 +3 位作者 黄美霞 唐兰芳 章毅英 陈志敏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6-978,共3页
患儿女,9岁,因"咳嗽伴咯血1周"于2020年3月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入院后自行咳出支气管树状管型,经胸部增强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存在主-肺动脉侧支血管,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及行心导管造影经皮侧支血管封... 患儿女,9岁,因"咳嗽伴咯血1周"于2020年3月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入院后自行咳出支气管树状管型,经胸部增强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存在主-肺动脉侧支血管,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及行心导管造影经皮侧支血管封堵术后咯血好转。该病在临床少见,应密切观察病情并积极寻找咯血相关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附属儿童医院 支气管树 浙江大学医学院 侧支血管 塑型性支气管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呼吸科
原文传递
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通路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花旺 姜剑斌 +4 位作者 荣星 吴蓉洲 仇慧仙 张园海 陈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4-748,共5页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硫化氢(H2S)在血管活性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而在心肌炎发病机制中也存在这些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本研究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H2S通路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硫化氢(H2S)在血管活性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而在心肌炎发病机制中也存在这些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本研究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H2S通路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方法 6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病毒性心肌炎组(n=30),分别给予PBS和10-5.69TCID50/mLCVB30.1mL注射,第4和10天各随机取10只小鼠处死并取血和心脏标本,检测血清H2S和心肌H2S生成活性,心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CSE蛋白表达。结果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中,血清H2S及心肌H2S生成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5),心肌CSE蛋白表达亦增加(P<0.05)。结论在急性小鼠CVB3心肌炎中CSE和其下游产物H2S水平上调,CSE/H2S通路表达上调可能通过多个环节参与疾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硫醚-Γ-裂解酶 硫化氢 柯萨奇病毒B3 心肌炎 小鼠
原文传递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矫治术后残留病变的经导管介入治疗
19
作者 夏呈森 张泽伟 +4 位作者 李建华 朱雄凯 周银宝 解春红 章毅英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0-671,共2页
尽管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但近10年来随着经导管介入治疗飞速发展,约45%先心病可用介入方法得以根治。更有意义的是两者联合的所谓“镶嵌”治疗能弥补外科的不足,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更趋完善。本文总结... 尽管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但近10年来随着经导管介入治疗飞速发展,约45%先心病可用介入方法得以根治。更有意义的是两者联合的所谓“镶嵌”治疗能弥补外科的不足,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更趋完善。本文总结我院近6年来30例术后残留病变介入治疗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经导管介入治疗 残留病变 外科矫治 术后 外科手术 介入方法 先心病
原文传递
儿童Alstrom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晶晶 龚方戚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63-165,169,共4页
Alstrom综合征(Alstrom syndorm,AS)由ALSM1基因突变所致,又称肥胖-视网膜变性-糖尿病综合征[1-2],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发病率不足百万分之一,无性别差异,多见于近亲婚配[3],1959年由ALSTROM等[4]首次提出并命名后,全... Alstrom综合征(Alstrom syndorm,AS)由ALSM1基因突变所致,又称肥胖-视网膜变性-糖尿病综合征[1-2],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发病率不足百万分之一,无性别差异,多见于近亲婚配[3],1959年由ALSTROM等[4]首次提出并命名后,全球范围内有900例左右报道[5],而国内报道仅有个例[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trom综合征 单基因遗传 ALMS1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