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氨酸钠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司双喜 任举 +1 位作者 陆剑平 王建峰 《山东化工》 CAS 2011年第6期76-78,81,共4页
比较了酸碱滴定法、凯氏定氮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肌氨酸钠检测的效果,发现紫外分光光度法更为准确快速和经济实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80nm波长处绘制作肌氨酸钠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中肌氨酸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100.83%,相对标准偏... 比较了酸碱滴定法、凯氏定氮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肌氨酸钠检测的效果,发现紫外分光光度法更为准确快速和经济实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80nm波长处绘制作肌氨酸钠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中肌氨酸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100.83%,相对标准偏差RSD 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氨酸钠 酸碱滴定 凯氏定氮法 紫外分光度法 比较
下载PDF
利用薄层层析诊断和优化一水肌酸的合成条件
2
作者 任举 陆剑平 +1 位作者 司双喜 王建峰 《天津化工》 CAS 2011年第6期33-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以层析硅胶为固定相、以甲醇-DMF-乙酸乙酯-水体系为流动相的薄层层析对一水肌酸、肌氨酸钠和O-甲基异脲硫酸盐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流动相组成为10∶2∶2∶1时分离效果较佳;用薄层层析方法对不同条件下一水肌酸合成反应液的... 本文研究了以层析硅胶为固定相、以甲醇-DMF-乙酸乙酯-水体系为流动相的薄层层析对一水肌酸、肌氨酸钠和O-甲基异脲硫酸盐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流动相组成为10∶2∶2∶1时分离效果较佳;用薄层层析方法对不同条件下一水肌酸合成反应液的组分进行检测,发现反应介质的pH值与温度变化幅度对一水肌酸收率的影响较大,设想通过智能控制pH和温度这两个影响因素可提高一水肌酸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肌酸 薄层层析 组分检测 工艺优化
下载PDF
3-羟基苄肼二盐酸盐的合成
3
作者 金辉 张世界 +3 位作者 付建斌 陈英奇 戴立言 王晓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16-418,共3页
以间羟基苯甲醛和肼甲酸甲酯为原料,经缩合、氢化还原、脱羧、成盐反应得到3-羟基苄肼盐酸盐,总收率达77.1%.其中,缩合反应收率为94.6%;经优化后还原反应的Pd/C催化剂最佳用量为3%,并且催化剂可回收利用3次,反应收率99.8%;水解成盐反应... 以间羟基苯甲醛和肼甲酸甲酯为原料,经缩合、氢化还原、脱羧、成盐反应得到3-羟基苄肼盐酸盐,总收率达77.1%.其中,缩合反应收率为94.6%;经优化后还原反应的Pd/C催化剂最佳用量为3%,并且催化剂可回收利用3次,反应收率99.8%;水解成盐反应收率达81.7%.该合成工艺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羟基苯甲醛 缩合 氢化还原 成盐 合成
下载PDF
国内外聚烯烃流化床技术专利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雅群 朱佩 +3 位作者 熊进苏 孙丽娟 叶文莹 孙婧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55-5168,共14页
采用流化床进行烯烃聚合是聚烯烃制备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以全球聚烯烃流化床技术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全球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来源与布局等角度,研究了全球聚烯烃流化床专利技术的分布情况,并采用文本聚类、技术功效矩阵、合作网... 采用流化床进行烯烃聚合是聚烯烃制备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以全球聚烯烃流化床技术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全球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来源与布局等角度,研究了全球聚烯烃流化床专利技术的分布情况,并采用文本聚类、技术功效矩阵、合作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领域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技术分布以及全球技术竞争格局,同时针对核心申请人进行重点技术分析,为我国聚烯烃流化床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分析表明:聚烯烃流化床领域技术处于技术稳定期,且存在明显的技术垄断现象,美国技术实力最强,中国属于技术输入国,本土技术研发实力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催化剂研究是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围绕聚合反应器方面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针对冷凝工艺与回收分离工艺的改进探索相对较少,国内企业与研发机构可以作为技术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聚合物 流化床 专利分析 催化剂 反应器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凯 麻红昭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5年第5期53-54,共2页
提出一种基于STM32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该设计使用基于ARM-Cortex M3内核的STM32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对二氧化碳、光照、空气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并通过LED与触摸屏实时显示。主控制器发送指令给控制器,控制电机调节部分参数,实现自动化控... 提出一种基于STM32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该设计使用基于ARM-Cortex M3内核的STM32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对二氧化碳、光照、空气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并通过LED与触摸屏实时显示。主控制器发送指令给控制器,控制电机调节部分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增强了温室大棚的智能化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温室大棚 自动化控制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锌共聚物自抛光防污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杨鹏 乐翔 +6 位作者 宋金星 陈八斤 王胜鹏 刘权 任勇源 詹晓力 张庆华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2年第6期515-524,共10页
丙烯酸锌自抛光树脂是一种高效的海洋防污材料,树脂中亲/疏水组分含量对其水解速率的的影响机制有待研究。本研究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亲/疏水单体含量不同的丙烯酸锌树脂,结合红外光谱、接触角测试和白光干涉等多种表征,对其共... 丙烯酸锌自抛光树脂是一种高效的海洋防污材料,树脂中亲/疏水组分含量对其水解速率的的影响机制有待研究。本研究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亲/疏水单体含量不同的丙烯酸锌树脂,结合红外光谱、接触角测试和白光干涉等多种表征,对其共聚物结构、降解机制和微纳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锌树脂中的亲水组分含量提高,亲水性显著增强,水膜在树脂表面的浸润性能提升,极大加快了树脂的水解速率。此外水解增大了树脂表面粗糙度,提高水膜与树脂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加快树脂水解速率。因此在丙烯酸锌树脂体系中,可通过调整亲/疏水组分含量,实现对浸润性和降解速率的精准调控,推动丙烯酸锌自抛光树脂在海洋防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锌 防污树脂 自抛光涂料 水解速率
下载PDF
基于USB OTG实现STM32与手机间的通信
7
作者 周柳慧 麻红昭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6年第10期74-74,76,共2页
提出一种以手机来控制STM32的控制系统,该设计通过USB OTG使手机为主机代替触摸屏的功能控制STM32从机,实现了对下面采集器,控制器等的配置,并接受STM32返回的数据。
关键词 STM32 USB OTG 手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