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被引量:1302
1
作者 陈劲 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文章从整合维度与互动强度两个维度探索构建协同创新的框架,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文章从整合维度与互动强度两个维度探索构建协同创新的框架,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与内涵,最后针对协同创新的组织和平台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内涵 协同创新系统框架
原文传递
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 被引量:1372
2
作者 陈超美(著) 陈悦(译) +1 位作者 侯剑华(译) 梁永霞(译)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1-421,共21页
本文介绍了在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一种通用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这项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极大地促进了知识领域可视化研究。研究领域(specialty)的概念和可视化基于信息科学中的两个概念——"研究前沿"和... 本文介绍了在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一种通用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这项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极大地促进了知识领域可视化研究。研究领域(specialty)的概念和可视化基于信息科学中的两个概念——"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间的时变对偶(time-variant duality)。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intellecture base)是它在科学文献中(即由引用研究前沿术语的科学文献所形成的演化网络)的引文和共引轨迹。Kleinberg设计的跳跃检测算法(burst detection algorithm)适用于辨认新兴研究前沿专业术语概念。Freeman提出的中间中心性测度可以用来使表示潜在范式变化的关键点凸显出来。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两个互补的视图:聚类视图(cluster views)和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s)。这种方法的贡献在于:①通过对研究前沿术语的算法运算,在动态中认识知识基础的本质 ②用研究前沿专业术语概念明确标出共引聚类的确切含义 ③直观地和靠算法识别的关键点的一致性大大简化了可视化的复杂性。CiteSpaceⅡ应用Java程序实现了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mass extinction)(1981~2004年)和恐怖主义(terrorism)(1990~2003年)两个研究领域的建模和可视化过程。可视化网络中的突出的趋势和关键点的作用经各自领域专家直接验证,这些专家本身就是关键点文章的的作者。本文讨论了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并明确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挑战和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 科学前沿图谱 知识传播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688
3
作者 陆国栋 李拓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6,共7页
建设与发展新工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新工科"不仅仅是创设新专业、不仅仅是撰写论文,必须突破五大瓶颈,即打破学科壁垒、越过专业藩篱、打通本研隔断、消除校企隔阂、唤醒师生淡漠。其基本路径是5个"两"... 建设与发展新工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新工科"不仅仅是创设新专业、不仅仅是撰写论文,必须突破五大瓶颈,即打破学科壁垒、越过专业藩篱、打通本研隔断、消除校企隔阂、唤醒师生淡漠。其基本路径是5个"两",即必须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着力培养工程创新和适应变化两个能力、做好专业认证与认定两个保证、融通线上和线下两个空间、协调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提出作者的初步思考,即打造工程教育的"贯通体"、"交叉体"和"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瓶颈 路径 贯通体 交叉体 共同体
原文传递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 被引量:673
4
作者 陶然 陆曦 +1 位作者 苏福兵 汪晖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33,共13页
在考察1990年代中期之前和之后中国地区竞争模式演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通过考察中央-地方和地方政府-企业两个维度关系及其在中国转轨30年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时期地方政府在财政激励下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的... 在考察1990年代中期之前和之后中国地区竞争模式演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通过考察中央-地方和地方政府-企业两个维度关系及其在中国转轨30年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时期地方政府在财政激励下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的变化和对应的地区竞争行动。本文指出,无论是"中国特色的保护市场型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还是"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都难以解释中国转轨高增长的政治经济学逻辑。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在工业和商住用地出让上的不同策略,并指出中国当前发展阶段中以地方政府提供低价土地、补贴性基础设施乃至放松劳工、环境保护标准吸引制造业的地区"竞次性"发展模式,不具备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环境保护上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方关系 地方政府-企业关系 地区保护主义 “区域竞次”
原文传递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 被引量:628
5
作者 黄祖辉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共11页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要以...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则要从区域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差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所体现的五大具体目标任务具有相互联系性,因此,既要准确把握"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又要把握好这"二十字"方针中五大目标任务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三条路径"的协调推进,即"五个激活"驱动、"五位一体"协同和"五对关系"把控的协调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 中国
原文传递
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 被引量:614
6
作者 刘启元 叶鹰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年第1期50-58,共9页
利用C#编程技术基于.NET平台设计开发出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软件SATI,可导入处理EndNote格式、NoteExpress格式及NoteFirst格式的国内文献题录数据和HTML格式的WoS国际文献题录数据,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字段信息的抽取、词条频次... 利用C#编程技术基于.NET平台设计开发出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软件SATI,可导入处理EndNote格式、NoteExpress格式及NoteFirst格式的国内文献题录数据和HTML格式的WoS国际文献题录数据,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字段信息的抽取、词条频次的统计和知识单元共现矩阵、词条频率逐年分布矩阵及文档词条矩阵的构建,以辅助生成聚类图、多维尺度图谱、网络知识图谱、策略坐标图等可视化结果。以2006~2010年中外图书情报学各十种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期刊刊载的17440篇论文数据为实例,基于聚类与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呈现出中外图书情报学三大主要研究领域,并结合共词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绘制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与策略坐标图,进一步揭示研究领域结构的内部联系及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I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 知识图谱 策略坐标图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 被引量:572
7
作者 李实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3,共10页
中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不仅是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愿景,而且被确立为一个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目标。共... 中国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不仅是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愿景,而且被确立为一个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目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但不是经济上的平均主义,推进共同富裕不能采取激进的分配方式。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本文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当前的发展基础,认为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发展水平不高、收入和财产差距过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偏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挑战。为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速度。最后本文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的建议,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方面着手,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477
8
作者 李宏彬 李杏 +2 位作者 姚先国 张海峰 张俊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108,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1983—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将企业家精神变量引入增长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本文估计结果显示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进... 本文利用中国1983—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将企业家精神变量引入增长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本文估计结果显示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进一步的稳健性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表明,这种正效应是因果性的,即企业家精神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的结论表明能否制定有利于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和政策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经济增长 广义矩估计
原文传递
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 被引量:435
9
作者 郁建兴 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12,206-207,共18页
"中国特色财政联邦主义"和"分权化威权主义"这两种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财政收益最大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支配性,并不意味着分权的财政体制是发展型政府形成的充要条件。在分权背景下,横向问责机... "中国特色财政联邦主义"和"分权化威权主义"这两种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财政收益最大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支配性,并不意味着分权的财政体制是发展型政府形成的充要条件。在分权背景下,横向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力,而以人事权为核心的纵向问责机制具有显著的局限性,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中央政府较少具备塑造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渗透性权力。横向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和纵向问责机制的局限性,使得财政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支配地方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并最终导致了政府选择性履行职能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发展型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 中央-地方关系 问责有限的分权
原文传递
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 被引量:427
10
作者 王诗宗 宋程成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66,205,共17页
在研究中国社会组织的特征方面,现存有结构性与能动性两种解释视角;两者虽然论点差异显著,却不约而同地混同了"独立性"与"自主性"概念。综合考察既有的理论成果,可知由单一的独立性、自主性概念难以生成对中国社会... 在研究中国社会组织的特征方面,现存有结构性与能动性两种解释视角;两者虽然论点差异显著,却不约而同地混同了"独立性"与"自主性"概念。综合考察既有的理论成果,可知由单一的独立性、自主性概念难以生成对中国社会组织特征的较完备描述。基于结构与能动统一的理念,应用新制度理论晚近成就,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组织之独特结构及实践,乃是组织对其所面对的"制度复杂性"的能动"回应";这种回应导致了中国社会组织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复杂且多样组合,并在总体上呈现"依附式自主"特征。同时,从制度逻辑出发,对中国社会组织进行多层次制度分析,将形成关于中国社会组织依附式自主特征成因的系统描述,而且可能导出一种关于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研究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性 自主性 制度逻辑 组织场域 中国社会组织
原文传递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09
11
作者 陈建军 陈国亮 黄洁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95,共13页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并采用全国2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知...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并采用全国2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知识密集度、信息技术水平、城市和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与制造业集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论在受地理因素影响方面,还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方面都较弱。另外,根据服务业集聚与城市规模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截然相反的集聚路径,这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将长期存在集聚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在城市相对规模达到一定的熵值后集聚效应开始递减,为此,文章提出了中国城市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城市规模
原文传递
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 被引量:345
12
作者 姚先国 张海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7,共11页
本文在增长回归框架下,应用Arellano与Bond等人倡导的动态面板数据方法(system-GMM估计)和传统的固定效应估计考察了教育对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 本文在增长回归框架下,应用Arellano与Bond等人倡导的动态面板数据方法(system-GMM估计)和传统的固定效应估计考察了教育对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不过与资本投资相比,教育差异仍不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此外,本文的增长回归还表明,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快的条件收敛迹象。随后,我们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地区差异 收益率 广义矩估计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66
13
作者 陈丽君 郁建兴 徐铱娜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6,F0002,共13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对于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回顾已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对于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回顾已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在总结认知分歧和借鉴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为逻辑起点,精准识别影响共同富裕进程的重要因素,确定以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作为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三大评价维度(一级指标),并基于当前中国各地推进共同富裕实践,开发了二级和三级指标。同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层次分析法,测算了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其关联度,形成各指标权重,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81项三级指标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这一指数模型有助于多维度、多主体、多视角评价各地共同富裕建设进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事业探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指数模型 指标 特征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 被引量:303
14
作者 梅亮 陈劲 刘洋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71-1780,共10页
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越来越依赖其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市场与组织的中间层次,生态系统视角成为创新理论研究范式的新方向。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及其研究演进的系统性回顾。本文以科学计量方法... 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越来越依赖其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市场与组织的中间层次,生态系统视角成为创新理论研究范式的新方向。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及其研究演进的系统性回顾。本文以科学计量方法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研究结论显示: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开放式创新,创新生态系统四大聚类展开。基于重点文献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知识演进的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可分为核心文献、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三大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图谱 共生演化 科学计量
原文传递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 被引量:292
15
作者 李实 朱梦冰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1,76,共11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远景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根本要求,然后从收入差距,财产分配差距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论述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远景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本文首先阐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根本要求,然后从收入差距,财产分配差距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论述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及其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能力为宗旨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财产差距 公共服务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 被引量:277
16
作者 褚彩虹 冯淑怡 张蔚文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7,共10页
本文在太湖流域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联立双变量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农户施用有机肥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与施用农家肥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与信息可得性相关的因素,例如是否是... 本文在太湖流域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联立双变量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农户施用有机肥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与施用农家肥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与信息可得性相关的因素,例如是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技术培训经历、农业信息渠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知晓度、是否收到过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等,是影响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采用行为 农户 太湖流域
原文传递
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271
17
作者 陈国亮 陈建军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100,共19页
本文建立了基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的二三产业共同集聚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二三产业共同集聚形成的内在机制和演化机理,并采用全国21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发现,(1)产业前后向关联和知识密集度有助... 本文建立了基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的二三产业共同集聚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二三产业共同集聚形成的内在机制和演化机理,并采用全国21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发现,(1)产业前后向关联和知识密集度有助于促进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水平的提高,这种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2)当商务成本超过一定的阀值之后,产业共同集聚呈现分离趋势,二三产业从互补效应开始向挤出效应转变,而且这一阀值存在行业异质性;(3)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助于周边城市的二三产业共同集聚度的提高。基于稳健性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通过空间结构调整,打造都市圈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关联 空间地理 共同集聚
原文传递
新工科:从理念到行动 被引量:270
18
作者 叶民 孔寒冰 张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1,共8页
在由"新业态"牵引的新工科路径探索中,近期学者们已就其概念的衍生背景、实践意义和人才培养内涵等进行了多视角讨论,而对于新工科倡导推动的工科院校或专业创新路径,如专业设置、知识体系、课程模块与授课方法等尚需进一步... 在由"新业态"牵引的新工科路径探索中,近期学者们已就其概念的衍生背景、实践意义和人才培养内涵等进行了多视角讨论,而对于新工科倡导推动的工科院校或专业创新路径,如专业设置、知识体系、课程模块与授课方法等尚需进一步研讨。前期研究中,我们着重强调了基于"新业态"的"新工科"落地路径,讨论分析了关注新业态、重构新课程的政策建议,并简略提及CDIO转换平台在其间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结合学界前期对新工科的研究分析,通过关注我国院校当前对于新工科实现路径方面的新探索、新思考,尝试通过建构CDIO转换平台的方式,讨论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和工程教育过程中通过转换平台来实现新工科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CDIO 转换平台
原文传递
用文献计量研究重塑政策文本数据分析——政策文献计量的起源、迁移与方法创新 被引量:255
19
作者 李江 刘源浩 +1 位作者 黄萃 苏竣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4 159,159,共8页
政策文献计量是一种量化分析政策文献的结构属性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文献计量学、社会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方法引入到政策分析中,以揭示政策主题、目标与影响,政策主体的合作模式,以及政策体系的结构与演进。政策文献计量起源于文献... 政策文献计量是一种量化分析政策文献的结构属性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文献计量学、社会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方法引入到政策分析中,以揭示政策主题、目标与影响,政策主体的合作模式,以及政策体系的结构与演进。政策文献计量起源于文献计量,但不止是文献计量方法在政策文献中的迁移(如时间序列分析、共词分析、网络分析等),也是对文献计量方法的创新(如参照分析、分布规律、知识扩散等)。政策文献计量适用的研究问题包括:政策分布特征(包括时间分布、效力级别分布、文种分布等)、政策主题变迁、政策主体合作模式、政策体系的结构与演进等。从研究方法上看,政策文献计量属于描述性推论,即利用观察值来推导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结论。最后,总结了政策文献计量的优势与劣势,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文献计量 文献计量学 政策分析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246
20
作者 陈建军 胡晨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83,共16页
本文通过VECM(Vector Error Corrected 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 本文通过VECM(Vector Error Corrected 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索洛剩余递增三类集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在既定空间集聚产生的自我集聚可以改善集聚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带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索洛剩余递增。研究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产业集聚地区索洛剩余是既定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函数,而产业集聚竞争产生的技术进步构成集聚区域产业差异化优势和竞争力源泉的假说;据此,研究认为,地区经济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与新经济地理学有关产业集聚的效率源于先验的规模报酬递增观点不同,未必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而经济效率的根源在于产业集聚竞争导致的区域技术进步促使的索洛剩余的递增。此外,本文区分了区域索洛剩余递增与产业索洛剩余递增,认为产业集聚产生的索洛剩余增加既构成区域产业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集聚力,又构成扩散力: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到一定阶段,就会促使传统产业索洛剩余递减,推动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技术进步 索洛剩余 规模报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