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疫战争:大数据迁徙追踪技术的全球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麻策 《互联网经济》 2020年第3期74-79,共6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条款规定:“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这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更应当充分运用法律依据,开展更多的大数据技术防控运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条款规定:“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这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更应当充分运用法律依据,开展更多的大数据技术防控运用。疫情发生后,工信部还向各大运营商等调度部署了疫情防控大数据支撑服务,要求“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疫情防控 流动人员 疫情监测 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技术 支撑服务 数据支撑
下载PDF
“形同虚设”的隐私政策勾选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6期56-57,共2页
“锁定效应”相信大部分互联网用户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在初次使用和注册一款互联网产品时,对弹出的隐私政策几乎不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是一种对产品使用的打扰。更准确地讲,这样的隐私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隐私政策 互联网用户 互联网产品 锁定效应
原文传递
全国首例涉微信小程序侵权案的启示
3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0年第14期40-41,共2页
近年来,版权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服务的出现,侵权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其中,微信小程序因其使用方便、操作快捷且开发成本远低于APP等产品,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微信小程序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更为隐蔽的版... 近年来,版权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服务的出现,侵权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其中,微信小程序因其使用方便、操作快捷且开发成本远低于APP等产品,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微信小程序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更为隐蔽的版权侵权问题。仅从2018年某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来看,小程序全年的侵权投诉已逼近4000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首例 版权侵权 微信小程序 侵权形式 版权问题 侵权案 新型网络 开发成本
原文传递
互联网平台垄断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4
作者 张延来 王琼飞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14期22-24,共3页
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在各个细分市场都出现了“几家独大”的趋势,甚至在综合性领域,也有一家或几家“通吃”的势头,“反垄断”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 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在各个细分市场都出现了“几家独大”的趋势,甚至在综合性领域,也有一家或几家“通吃”的势头,“反垄断”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此后,中央接连出台反垄断政策,多次强化反垄断的表态。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互联网平台有关的垄断行为判断标准作出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保护 反垄断 互联网平台 垄断行为 互联网行业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 细分市场 判断标准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之间的“优先级”
5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5期44-45,共2页
个人信息和隐私是一对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立法层面和司法判例中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没有明确区分的,很多判例中的表述是“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但事实上,厘清这两者的关系对于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和隐私是一对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立法层面和司法判例中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没有明确区分的,很多判例中的表述是“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但事实上,厘清这两者的关系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用户权益保护和数据资源挖掘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用户权益保护 数据资源 个人信息 司法判例 立法层面 优先级 两者的关系
原文传递
数字人的形象取得与广告合规
6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2年第17期56-57,共2页
2022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并从构建数字人全链条技术体系、培育标杆应用项目、优化... 2022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并从构建数字人全链条技术体系、培育标杆应用项目、优化数字人产业生态等方面为支持数字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 人的形象 信息化 专项支持 全链条 广告 数字
原文传递
自动驾驶舱里的隐私与安全
7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10期56-57,共2页
数据是“新燃料”英特尔公司曾预测,2020年,一辆自动驾驶联网汽车每运行8小时将产生4TB(太字节)的数据,仅摄像头每秒就能产生20~40MB(兆字节)的数据,而激光雷达每秒将产生10~70MB的数据。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是“新燃料”英特尔公司曾预测,2020年,一辆自动驾驶联网汽车每运行8小时将产生4TB(太字节)的数据,仅摄像头每秒就能产生20~40MB(兆字节)的数据,而激光雷达每秒将产生10~70MB的数据。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也指出:“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最高可达10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兆字节 自动驾驶 上海汽车集团 激光雷达 摄像头 驾驶舱 全国两会
原文传递
NFT被盗事件启示:区块链交易与个人信息保护
8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2年第9期56-57,共2页
众目睽睽之下的“销赃”NFT(Nmi-Fungible Token)是基于区块链技术铸成的非同质化代币。与区块链最著名的应用比特币相比,比特币是同质化代币,而每枚NFT都是独一无二的。基于NFT的技术特点,数字艺术品拍卖及其二级市场便火热了起来。
关键词 区块链 艺术品拍卖 个人信息保护 代币 NFT 比特币 二级市场 同质化
原文传递
数字藏品“抄袭”侵权:NFT的版权风险
9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2年第11期52-54,共3页
当下,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在数字藏品领域十分火爆。尽管在理论上确实可以做到“万物皆可NFT”,但就目前的技术和市场环境来看,最适合通过NFT进行发行、交易的标的物还是“数字作品”,毕竟数字化的作品在技术层面可以... 当下,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在数字藏品领域十分火爆。尽管在理论上确实可以做到“万物皆可NFT”,但就目前的技术和市场环境来看,最适合通过NFT进行发行、交易的标的物还是“数字作品”,毕竟数字化的作品在技术层面可以非常便利地完成NFT铸造,在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也十分便于交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 数字化 标的物 数字作品
原文传递
公共数据开放的“标准路径”解法
10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2年第15期56-57,共2页
不同于商业数据,公共数据是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随着各地公共数据开放实践的深入,笔者观察到,一条包括立法、分类分级标准、开放平台和授权运营四大环节在内的“标准路径”逐... 不同于商业数据,公共数据是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随着各地公共数据开放实践的深入,笔者观察到,一条包括立法、分类分级标准、开放平台和授权运营四大环节在内的“标准路径”逐渐清晰起来。那么,如何将这些体量庞大的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浙江省给出了具有全国引领性的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数据 开放平台 分类分级 公共数据 四大环节 引领性 管理和服务 履行职责
原文传递
隐私数据“黑洞”:默契背后的风险
11
作者 丁健琮 李云虹 《法律与生活》 2020年第20期6-8,共3页
有人说,在当下,数据变为一些企业获取利润的核心资产之一,同时也成为企业的首要风险之一。隐私数据属于用户,谁来用,用在哪里,什么时候用……是用户的权利。在这一维度上,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理应是企业遵循的商业底线。
关键词 隐私数据 核心资产 风险 用户
原文传递
警惕可携带权成为数据“搬运”的跳板
12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17期52-53,共2页
2021年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审议通过,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45条新增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规定,旨在更充分地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自决权。直观地看,这一规定对用户是有利的,但在我国当下的互联网商业实践中,需要审... 2021年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审议通过,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45条新增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规定,旨在更充分地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自决权。直观地看,这一规定对用户是有利的,但在我国当下的互联网商业实践中,需要审慎评估对各方的影响,尤其是在平台以提供免费服务换取用户信息的模式下,要警惕第三方为了获取个人信息,借助数据可携带权的跳板从其他平台“搬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携带权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 免费服务 第三方 互联网商业 跳板 搬运
原文传递
走出“信息茧房”:用户画像的法律规制
13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15期52-53,共2页
用户画像几乎是一个与所有人相关的话题。只要你是网民,登录了网络,就可能有各种数据采集技术实时地将你在网络中的动作、行为、特征等数据收集起来,随后算法会基于这些数据向你反馈相关的商品和信息。随着用户画像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 用户画像几乎是一个与所有人相关的话题。只要你是网民,登录了网络,就可能有各种数据采集技术实时地将你在网络中的动作、行为、特征等数据收集起来,随后算法会基于这些数据向你反馈相关的商品和信息。随着用户画像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也很快进入了法律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收集 用户画像 信息茧房 法律视野 法律规制 登录 网民
原文传递
元宇宙的数字资产类型与治理模式
14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2年第5期49-51,共3页
元宇宙并非单纯的实体世界的数字影像,而是有一套独有的经济体系。用户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可以更大限度地创造出物质文明,只不过这些物质文明都以数字为载体。那么,在元宇宙中会有哪些类塑的数字资产?
关键词 数字资产 数字影像 治理模式 宇宙 实体世界 物质文明
原文传递
数据上链后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15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2年第7期52-53,共2页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型基础设施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区块链作为具有基础设施价值的技术架构,经过短短几年的飞速迭代,其应用场景已经扩展至金融服务、电子存证、供应链管理、电子政务、文化艺术、公益...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型基础设施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区块链作为具有基础设施价值的技术架构,经过短短几年的飞速迭代,其应用场景已经扩展至金融服务、电子存证、供应链管理、电子政务、文化艺术、公益慈善等众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慈善 电子政务 信息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 数据安全 技术架构 供应链管理 金融服务
原文传递
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的趋势:从流量到数据
16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16期56-57,共2页
流量现货引来“流量劫持”流量在不同场合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在互联网行业,谈到流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用户访问量。这个高度共识之所以可以达成,是因为互联网经济无论何种行业,何种软件、硬件,最终做的都是流量生意。流量是转化和... 流量现货引来“流量劫持”流量在不同场合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在互联网行业,谈到流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用户访问量。这个高度共识之所以可以达成,是因为互联网经济无论何种行业,何种软件、硬件,最终做的都是流量生意。流量是转化和成交的前提。在互联网领域,无论产品和服务如何优秀,如果没人关注,成交也就无从谈起,这与现实社会中的商场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商场如果没有人流量,那是无法生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访问量 不正当竞争 高度共识 人流量 流量劫持 产品和服务 商场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交易的合规性探讨
17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20期56-57,共2页
如果把"个人信息交易"作为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内容都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相关。这个现象不难理解。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已经将"个人信息"... 如果把"个人信息交易"作为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内容都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相关。这个现象不难理解。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已经将"个人信息"这个概念重重保护起来,触碰个人信息似乎成了一个危险动作,至少在当下,个人信息交易还是一个带有高风险和负面色彩的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犯罪行为 个人信息保护 信息交易 合规性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关键词 高风险
原文传递
合规视角下,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上海方案
18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2年第19期53-55,共3页
2022年6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快打造国际数字之都。《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力争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 2022年6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快打造国际数字之都。《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力争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大于60%。”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上海市经济发展将全面驶人数字赛道。对于相关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信号;对于法律工作者而言,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将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人民政府 法律工作者 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水平 《规划》 增加值 打造
原文传递
五个“首次”让数据流动有法可依
19
作者 张延来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11期48-49,共2页
数据首次作为“关键要素”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其中,数据首次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 数据首次作为“关键要素”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其中,数据首次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意见》明确,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动 市场化配置 要素市场化 数据资源 《意见》 传统要素 数据开放共享 加快培育
原文传递
向职业生涯追问一个意义
20
作者 张延来 《方圆》 2021年第6期76-77,共2页
律师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职业,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深度思考过后的主动选择,我觉得这也是律师职业最大的魅力所在还没毕业的时候,我进到一家律所实习,有一次因为某个专业问题跟律所主任争论起来,结果另外一个助理... 律师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职业,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深度思考过后的主动选择,我觉得这也是律师职业最大的魅力所在还没毕业的时候,我进到一家律所实习,有一次因为某个专业问题跟律所主任争论起来,结果另外一个助理把我拉到一边劝我说:"阿来,咱们就是给人家打工的,拿人家工资,老板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得罪老板对你有啥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职业 深度思考 主动选择 职业生涯 个性化 老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