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燕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36-539,共4页
本文从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污染危害、污染空间特征、污染评价方法和治理方法等方面来对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治理对策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使用过的润滑油中金属元素含量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存江 孙朝阳 +2 位作者 包成林 王笑笑 董亚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3-866,共4页
润滑油样品于高型石英烧杯中,分别在350℃、450℃和550℃分段低温灰化,然后加入硝酸和高氯酸消化,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用过的润滑油中金属元素铝、钡、铜、铬、镉、铁、镁、锰、钼、镍、铅、锡、锑、钛、钒和锌等的含量。使用... 润滑油样品于高型石英烧杯中,分别在350℃、450℃和550℃分段低温灰化,然后加入硝酸和高氯酸消化,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用过的润滑油中金属元素铝、钡、铜、铬、镉、铁、镁、锰、钼、镍、铅、锡、锑、钛、钒和锌等的含量。使用合适的同位素校正干扰和基体效应。方法的检出限(3s)在5~100 ng·g^(-1)之间。方法用于用过的润滑油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5.6%~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在0.34%~2.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使用过的润滑油 金属元素
下载PDF
浙江景宁亚高山湿地群形成环境探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顾延生 唐倩倩 +2 位作者 刘红叶 秦养民 唐小明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2-310,共9页
为了查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分布的亚高山湿地群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利用望东垟湿地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基于岩石学、年代学和孢粉学的综合研究,提取了研究区全新世以来较高分辨率环境演化信息。野外地貌地质调查表明,景宁亚高... 为了查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分布的亚高山湿地群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利用望东垟湿地钻孔沉积物样品,进行基于岩石学、年代学和孢粉学的综合研究,提取了研究区全新世以来较高分辨率环境演化信息。野外地貌地质调查表明,景宁亚高山湿地群的形成、分布与区域夷平面、古火山机构关系紧密。沉积物孢粉分析表明,研究区全新世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11大科属蕨类、8大科属裸子植物、20大科属阔叶类、10大科属陆生草本和7大科属水生沼生植物组成。利用孢粉组合带及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古植被与古气候演化的6个阶段:1深度2.84-2.30 m,全新世早、中期温暖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2深度2.30-1.67 m,为全新世中、晚期温暖偏干气候,可见地带性植被为含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3深度1.67-1.50 m,为全新世降温期温凉偏干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向沼泽过渡;4深度1.50-1.22 m,为中世纪暖湿气候,地带性植被为落叶、常绿阔叶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5深度1.22-1.02 m,为小冰期前期凉湿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沼泽;6深度1.02-0.50 m,为小冰期凉干与凉湿交替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含常绿针阔叶混交林,非地带性植被为草甸与沼泽交替。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区域地貌过程、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共同塑造了景宁地区亚高山湿地群,温度、湿度变化分别对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演化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不仅对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探索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与区域湿地沉积响应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畲族自治县 亚高山湿地群 气候变化 地带性植被 非地带性植被
原文传递
甘肃省西成铅锌矿田矿源层的确定及其Pb—Zn活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乐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9-206,共8页
本文以地层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理论为指导,论证了西成铅锌矿田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基底前泥盆系;在查明矿田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基底地层铅锌赋存形式的基础上,以成矿模拟实验为手段,探讨了基底地层中成矿元素Pb、Zn的活化机理... 本文以地层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理论为指导,论证了西成铅锌矿田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基底前泥盆系;在查明矿田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基底地层铅锌赋存形式的基础上,以成矿模拟实验为手段,探讨了基底地层中成矿元素Pb、Zn的活化机理及其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田 矿源层 活化机理
下载PDF
华南东部陆缘新生代隆升历史及其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新毓 索艳慧 +5 位作者 李三忠 曹现志 李玺瑶 周洁 王鹏程 金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03-1820,共18页
华南陆缘在新生代期间经历了千米量级的上覆盖层剥蚀和山脉隆升;同时,其东侧的东海陆架盆地经历多次构造应力场的反转并发育多期反转构造。东海陆架盆地内的构造反转与华南陆缘隆升的发生时间和触发机制是否一致有待研究。为此,本文对... 华南陆缘在新生代期间经历了千米量级的上覆盖层剥蚀和山脉隆升;同时,其东侧的东海陆架盆地经历多次构造应力场的反转并发育多期反转构造。东海陆架盆地内的构造反转与华南陆缘隆升的发生时间和触发机制是否一致有待研究。为此,本文对浙江地区的岩石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热演化史反演分析其隆升历史,并通过地震剖面分析东海陆架盆地的反转时间及其反转所导致的地层剥蚀量;最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其动力学机制。结果发现,华南东部陆缘地区至少存在晚始新世(34.5~33.5Ma)、中中新世(16~11.5Ma)、上新世以来(5~0Ma)三期明显的快速隆升事件,三期隆升导致的地层剥蚀量分别为227m、593m和865m;东海陆架盆地经历了古新世末-始新世初(~56Ma)、始新世末-渐新世初(~32Ma)和晚中新世(~10Ma)三期构造反转,三期反转导致的局部地层最大剥蚀量分别可达1200m、1300m和2000m。在时间上,东海陆架盆地的始新世末-渐新世初(~32Ma)和晚中新世(~10Ma)的构造反转分别滞后于浙江的晚始新世(34.5~33.5Ma)和中中新世(16~11.5Ma)的隆升时间,说明这两期挤压-剥蚀事件分别具有自西向东的迁移性,即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可能是导致该迁移特征的原因;在强度上,东海陆架盆地的反转剥蚀量大于浙江境内的地层隆升量、挤压强度东强西弱,中新世晚期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导致冲绳海槽弧后伸展产生向西的挤压力、这种挤压应力向陆内传递且强度变弱可能是导致该特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东部陆缘 东海陆架盆地 新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反转构造
下载PDF
矿物分散体系的触变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燕芳 楼培定 +1 位作者 刘清辉 郑存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来统一和规范触变性的测试方法,而轻工标准QB/T 1545-1992仍是应用于非金属矿物触变性测试的较为适用的方法之一,但该规范中的方法介绍较为简单,对触变性测试的影响因素(如电解质的添加)未有详细叙述和研究,实... 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来统一和规范触变性的测试方法,而轻工标准QB/T 1545-1992仍是应用于非金属矿物触变性测试的较为适用的方法之一,但该规范中的方法介绍较为简单,对触变性测试的影响因素(如电解质的添加)未有详细叙述和研究,实际指导性不强。本文依据QB/T 1545-1992,以膨润土和皂石为矿物样品,研究触变性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对电解质最佳用量和陈化时间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电解质对触变性影响很大,不同矿种及同种矿物的样品在触变性试验中所需的电解质最佳添加量是不同的,测试具体矿物的触变性时,需先对电解质最佳添加量进行条件试验。样品悬浮物的陈化时间对其触变性的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在测试触变性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轻工标准QB/T 1545-1992规定的陈化时间10-12 h,以保证方法精密度要求;若陈化时间过长,其触变性明显增大,触变性已无法计算。本文通过对触变性测试方法中电解质用量和陈化时间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现有触变性测试方法的改进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皂石 触变性 电解质用量 陈化时间
下载PDF
厂坝含矿地层的沉积特征及与铅锌矿床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蔡雄飞 肖劲东 +1 位作者 黄思骥 林兵 《矿产与地质》 1990年第3期37-43,共7页
厂坝矿区中~晚泥盆世早期含矿地层划分为三个组。下部为王家山组陆源碎屑岩,中部和上部为厂坝组和李家沟组的碳酸盐岩。王家山组为障壁滨岸潮坪沉积,厂坝组和李家沟组为障壁泻湖相沉积。矿体产在王家山组第三段的云母石英片岩和厂坝组... 厂坝矿区中~晚泥盆世早期含矿地层划分为三个组。下部为王家山组陆源碎屑岩,中部和上部为厂坝组和李家沟组的碳酸盐岩。王家山组为障壁滨岸潮坪沉积,厂坝组和李家沟组为障壁泻湖相沉积。矿体产在王家山组第三段的云母石英片岩和厂坝组结晶灰岩之间,沉积环境急剧转变时期。在封闭的、高盐度和还原沉积环境下,有利于铅锌矿的形成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地层 铅锌矿床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当前膨润土应用开发中的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慰顺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1997年第S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膨润土 活性白土 应用开发 蒙脱石 质量保证体系 生产线 设备改造 脱色力 设备选型 开发应用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山地红黄壤的形成及其宜林特性
9
作者 叶仲节 许利群 +4 位作者 柴锡周 钱新标 蔡祖仁 黄爱珍 何黎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共4页
亚热带山地红黄壤大都由古红土发育而来,其底土仍保留古红土的特性,在具黄化的B层中,赤铁矿受到有机质的影响转化成针铁矿或纤铁矿,而粘重滞水的物理性质依旧如故,营造对土壤透气性敏感的用材林易遭失败。
关键词 中国 亚热带 山地 红黄壤 土壤形成 宜林特性
下载PDF
WLdb-450离心机在粘土矿物加工中的应用
10
作者 谢修品 郑林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2-24,共3页
WLdb-450多锥角并流型卧螺离心机,具有转鼓短,排渣容易,分离效果好等优点。文章以其具体应用实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设备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离心机 粘土矿 选矿 WLdb-450型
全文增补中
对黑云母暗化轨迹的新解释──以浙江前寒武纪石英闪长岩的黑云母为例
11
作者 朱平 《浙江国土资源》 1995年第2期56-62,共7页
在浙江诸暨璜山、桐树林等地的前寒武纪石英闪长岩中,平行于黑云母(010)面的六方放射状裂理,是快速冲击变形事件中形成的显微构造特征,称为黑云母击象(Percussionfigures)。沿黑云母裂理分布的微粒氧化铁暗化轨迹,及其矿物化学... 在浙江诸暨璜山、桐树林等地的前寒武纪石英闪长岩中,平行于黑云母(010)面的六方放射状裂理,是快速冲击变形事件中形成的显微构造特征,称为黑云母击象(Percussionfigures)。沿黑云母裂理分布的微粒氧化铁暗化轨迹,及其矿物化学式中SiⅥ离子数的降低、A1Ⅵ、TiⅥ、MgⅥ等离子数的升高,晶格参数b(kx)的延展,是事件过程瞬间高温、高压环境的成因标志。黑云母上述特征和多方位扭折带的出现、斜长石显微晶洞的发育,均为该事件引发的有限非稳态场中变形矿物的组合态。本文以此作为探讨,反演石英闪长岩与华夏古地体俯冲过程中,地壳深部古地震(即快速冲击变形事件)成因机制的显微矿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特征 暗化轨迹 黑云母 石英闪长岩 古地震
下载PDF
甘肃邓家山铅锌矿床成矿过程中SiO_2地球化学作用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周乐尧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354-361,共8页
以邓家山铅锌矿床中SiO_2参与Pb,Zn成矿作用的地质证据为前提,讨论了不同条件下SiO_2在热液中的溶解度及其迁移形式;通过成矿温压摸拟实验,研究了热液中溶解SiO_2对成矿元素Pb,Zn活化、迁移、沉淀的作用及其机理;指出热液中SiO_2能提高P... 以邓家山铅锌矿床中SiO_2参与Pb,Zn成矿作用的地质证据为前提,讨论了不同条件下SiO_2在热液中的溶解度及其迁移形式;通过成矿温压摸拟实验,研究了热液中溶解SiO_2对成矿元素Pb,Zn活化、迁移、沉淀的作用及其机理;指出热液中SiO_2能提高Pb,Zn硫化物的溶解度,增强Pb,Zn的活化能力,同时可改变热液中Zn(Pb)-Cl络合离子分布型式,使得金属离子(Zn^(2+))以相对最稳定的络合形式为主。SiO_2又是热液体系中理想的pH值缓冲剂,能保持热液运移过程中pH的稳定,使金属物质随热液流体作长距离的稳定迁移。当体系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SiO_2发生沉淀,体系pH值升高,金属络合物稳定性降低,金属硫化物随之沉淀,这可能就是大多数热液矿床中矿质和硅质密切伴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成矿 SIO2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对黑云母暗化轨迹的新解释
13
作者 朱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50-152,共3页
对黑云母暗化轨迹的新解释朱平(浙江地质矿产研究所,杭州210007)关键词黑云母暗化轨迹浙江研究对象为出露于浙江诸暨璜山、桐树林等地的前寒武纪石英闪长岩。该岩体是江南、华夏古地体缝合线中变形构造最为强烈的深成侵入岩。... 对黑云母暗化轨迹的新解释朱平(浙江地质矿产研究所,杭州210007)关键词黑云母暗化轨迹浙江研究对象为出露于浙江诸暨璜山、桐树林等地的前寒武纪石英闪长岩。该岩体是江南、华夏古地体缝合线中变形构造最为强烈的深成侵入岩。岩石中矿物成分以中—更长石和镁质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暗化轨迹 浙江
下载PDF
浅析我国明矾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4
作者 蔡蕙兰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10期13-14,共2页
一.资源概况明矾石(KA1_3[SO_4]_2(OH)_6)是我国优势非金属矿产,不仅可制取明矾,还是发展钾肥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建材工业的重要矿产资源.我国明矾石储量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居世界第三位,已查明矿石储量在3亿吨以上.全国已知明... 一.资源概况明矾石(KA1_3[SO_4]_2(OH)_6)是我国优势非金属矿产,不仅可制取明矾,还是发展钾肥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建材工业的重要矿产资源.我国明矾石储量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居世界第三位,已查明矿石储量在3亿吨以上.全国已知明矾石矿床(点)有100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矾石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温度对沸石吸钾量检测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陈燕芳 刘清辉 郑存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0-673,共4页
沸石具有选择性吸附钾离子的特性,吸钾量是沸石应用中一项重要的物化性能,温度是影响吸钾量测量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在现有的吸钾量测试方法中,由于对测试温度的规定较为模糊,基本不作设定或只注明室温,而室温随季节变化较大,... 沸石具有选择性吸附钾离子的特性,吸钾量是沸石应用中一项重要的物化性能,温度是影响吸钾量测量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在现有的吸钾量测试方法中,由于对测试温度的规定较为模糊,基本不作设定或只注明室温,而室温随季节变化较大,测试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无法得到保证。为完善吸钾量的测试方法,本文研究了实际温度对沸石吸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11.5~80℃),沸石样品的吸钾量与温度呈稳定且相对固定的负相关,由此提出了吸钾量计算公式:E20=Et+k(t-t20)。根据该定量关系,本文提出吸钾量测试方法中需要明确规定吸钾量的测试温度为20℃;如果是在非20℃的实际温度下测量得到的吸钾量,可根据温度校正系数(k)转换到20℃条件下的吸钾量。这种吸钾量测试方法可在实际室温下进行,操作简单,无需使用控温装置;又能消除因时间和地域差异导致的室温波动的影响,使吸钾量测试结果具有更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吸钾量 温度校正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扬子与华夏地块拼合时间与过程的约束 被引量:166
16
作者 薛怀民 马芳 +1 位作者 宋永勤 谢亚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15-3244,共30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发育了一系列新元古代的花岗岩类侵入体,本文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区内出露的主要岩体(包括许村岩体、歙县岩体、休宁岩体、灵山岩体、莲花山岩体、石耳山岩体)进行了定年,并分析了这些岩体代表性样品的主量和微量元... 江南造山带东段发育了一系列新元古代的花岗岩类侵入体,本文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区内出露的主要岩体(包括许村岩体、歙县岩体、休宁岩体、灵山岩体、莲花山岩体、石耳山岩体)进行了定年,并分析了这些岩体代表性样品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区内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分属S-型和A-型两类,前者属于同造山的岩浆岩,成分主要为花岗闪长质;后者为晚造山的岩浆岩,成分为花岗质。S-型花岗闪长质岩浆是在碰撞、地壳加厚后由不成熟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经减压熔融形成的。由同造山到晚造山阶段,随着地壳应力由挤压转为拉张,所形成的A-型花岗岩中有明显的新生地幔物质的加入。两类岩体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规律,且随时间具有明显的向南(大洋侧)迁移的趋势。同造山的S-型花岗闪长质侵入体均分布在皖南蛇绿混杂岩带的北侧(及缝合带内),其中空间位置最北突的许村岩体的侵位时间最早,为850±10Ma;位于皖南蛇绿混杂岩带内,具有同构造特点的歙县岩体的侵位时间为838±11Ma;同样侵位于该缝合带内,具有晚构造特点的休宁岩体的侵位时间为826±6Ma。而晚造山的A型花岗岩均分布在该缝合带的南侧,其中灵山岩体和莲花山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823±18Ma和814±26Ma,两者的侵位时间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后造山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石耳山花岗斑岩的年龄为785±11Ma。我们认为江南造山带形成于新元古代,造山过程具有多岛弧拼贴、多缝合的特点。不同缝合带上洋盆闭合的时间存在着差异,最早闭合的可能是赣东北带(蛇绿岩套)、其次是江山-绍兴带,最后是皖南带(歙县蛇绿岩套)。不同缝合带上发育的岛弧型火山岩在地球化学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两者是在洋壳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而后者是在不成熟的陆壳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江南造山带形成后不久,其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定年 新元古代 S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 江南造山带 扬子克拉通
下载PDF
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沉积岩系层序和时代 被引量:68
17
作者 俞云文 徐步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沉积地层由上、下两个岩系组成,上岩系包括横山组、永康群、衢江群及天台群,下岩系包括建德群和磨石山群。这两个岩系的同位素年龄范围分别在110~90Ma和135~120Ma。根据同位素地质年代结合该区... 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沉积地层由上、下两个岩系组成,上岩系包括横山组、永康群、衢江群及天台群,下岩系包括建德群和磨石山群。这两个岩系的同位素年龄范围分别在110~90Ma和135~120Ma。根据同位素地质年代结合该区火山—沉积地层的古地磁和古生物研究资料,我们提出上岩系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 火山-沉积岩系 中生代 地层
原文传递
中国东南部两类萤石矿床的成矿模式 被引量:70
18
作者 李长江 蒋叙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3-274,共12页
本文对中国东南部萤石矿床,根据野外地质和锶、氢、氧同位素,REE地球化学等研究以及成矿年龄测定,建立了晚白垩世地热水环流汲取成矿模式,并划分为深循环淋滤汲取和浅循环淋滤汲取两种机制。中生代火山岩区的萤石成矿主要与前者有关,成... 本文对中国东南部萤石矿床,根据野外地质和锶、氢、氧同位素,REE地球化学等研究以及成矿年龄测定,建立了晚白垩世地热水环流汲取成矿模式,并划分为深循环淋滤汲取和浅循环淋滤汲取两种机制。中生代火山岩区的萤石成矿主要与前者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岩石下伏基底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区的萤石成矿则以后者为主,威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岩石(花岗岩及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矿床 成矿模式 中国
下载PDF
浙西梅雨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比 被引量:48
19
作者 冯杭建 周爱国 +4 位作者 俞剑君 唐小明 郑嘉丽 陈秀秀 游省易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15,共13页
我国目前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对东南部降雨引发特别是梅雨引发的滑坡研究较少.选取浙江省西北部梅雨控制区淳安县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详细调查,共确定滑坡596处,并建立滑坡编录数据库.选取高程、坡向、坡... 我国目前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对东南部降雨引发特别是梅雨引发的滑坡研究较少.选取浙江省西北部梅雨控制区淳安县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详细调查,共确定滑坡596处,并建立滑坡编录数据库.选取高程、坡向、坡度、曲率、工程岩组、断层、道路、建设用地、植被等9个滑坡影响因子,基于GIS栅格分析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logistic回归和信息量3种评价模型,分别对32种不同影响因子组合进行滑坡易发性对比评价,得到滑坡易发性指数图.应用评价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ANN、logistic回归和信息量3种模型的正确率分别是93.75%、89.76%和90.06%;采用淳安县2014年梅汛期发生的13处滑坡作为预测样本,3种模型预测率分别是94.75%、94.33%和77.21%.上述分析结果表明:ANN模型优于其他两者.以ANN模型评价结果指数图为基础进行易发性分区,采用滑坡强度指标进行分区结果检验,滑坡强度值由易发性低、较低、中和高依次递增,说明分区结果合理.研究成果可以为浙西降雨型滑坡特别是由梅雨引发滑坡的易发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评价 滑坡 梅雨 人工神经网络 LOGISTIC回归 信息量
原文传递
扬子地块与南秦岭造山带的盆山系统与构造耦合 被引量:46
20
作者 肖安成 魏国齐 +3 位作者 沈中延 王亮 杨威 钱俊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1-611,共11页
本文重新厘定了扬子地块西北缘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原型,在综合分析南秦岭造山带和勉略缝合带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于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北缘的拼合演化历史以及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在晚二叠世晚期(长兴组沉积上段... 本文重新厘定了扬子地块西北缘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原型,在综合分析南秦岭造山带和勉略缝合带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对于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北缘的拼合演化历史以及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在晚二叠世晚期(长兴组沉积上段)和早三叠世早期(飞仙关组沉积下段)发生点式碰撞,在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之间形成了与碰撞相关的裂谷盆地群(包括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东部的当阳裂谷等),碰撞裂谷群的持续演化时间为5~6Ma,这一阶段典型的沉积标志为水下早期阶段形成的海相磨拉石层序。至早三叠世的嘉陵江二段沉积时期,两个不同地块的持续拼合导致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与周缘前陆盆地相关的古冲断带的形成,该阶段在缝合带接触部位发育角度不整合和河流相沉积,扬子地块其余大部仍然是保持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晚三叠世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北缘之间的残余大洋消失,为整体闭合的碰撞后期阶段,沉积了须家河组开始的陆相碎屑岩系,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进入到了以陆相磨拉石为主的前陆盆地阶段,在扬子北缘形成了神农架-黄陵隆起和米苍山隆起。晚三叠世以后大巴山和米苍山地区进入了比较复杂的后期改造阶段,产生了多期的收缩性构造活动,包括以形成区域性的假整合和小角度不整合为特征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J_3-K_1)的低幅度活动期;以大巴山和米苍山冲断带的强烈改造为主,形成薄皮冲断构造系统的早白垩世晚期变形和以形成大巴山弧形冲断带和米苍山基底卷入的冲断带为特征的新生代晚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扬子地块 米仓山 大巴山 碰撞裂谷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