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46例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46例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术后8 h、24 h、48 h VAS评分,术前、术后4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h、24 h和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1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缓解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THA术后疼痛,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 对腰椎峡部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提高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融合率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3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 L 1~ L 5,共 150个干燥腰椎骨的腰椎峡部、腰椎后外侧植骨床面积和模拟植骨块体积等进行测量。结果 腰椎...目的 对腰椎峡部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提高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融合率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3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 L 1~ L 5,共 150个干燥腰椎骨的腰椎峡部、腰椎后外侧植骨床面积和模拟植骨块体积等进行测量。结果 腰椎峡部上缘长度从 L 1[(7.34± 1.15)mm]到 L 5[(10.31± 1.89)mm]逐渐增大;腰椎峡部下缘长度从 L 1[(6.63± 1.24)mm]到 L 5 [(4.73± 1.21)mm]逐渐缩小; L 1峡部上缘最薄 [(1.85± 0.64)mm];腰椎峡部下缘厚度从 L 1[(6.57± 1.24)mm]到 L 5[(7.57± 1.16)mm]逐渐增大。腰椎峡部与椎弓根形成的内偏角角度从 L 1(113.9°± 13.3° )到 L 5(119.1°± 13.5° )逐渐增大;尾偏角角度从 L 1(101.2°± 9.5° )到 L 5 (117.6°± 13.4° )逐渐增大。腰椎峡部上缘长度、腰椎峡部下缘厚度与腰椎节段呈正相关;腰椎峡部下缘长度与腰椎节段呈负相关;腰椎后外侧植骨床面积与植骨块体积呈正相关。结论 使滑脱的腰椎成功复位、提高腰椎滑脱症后外侧植骨融合率的关键在于 :采用坚强、稳定的内固定系统,足量的植骨床面积和植骨块体积,保证植骨块与植骨床紧密接触,以及足够的卧床时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46例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术后8 h、24 h、48 h VAS评分,术前、术后4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h、24 h和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1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缓解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THA术后疼痛,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文摘目的 对腰椎峡部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提高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融合率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30具成人尸体标本的 L 1~ L 5,共 150个干燥腰椎骨的腰椎峡部、腰椎后外侧植骨床面积和模拟植骨块体积等进行测量。结果 腰椎峡部上缘长度从 L 1[(7.34± 1.15)mm]到 L 5[(10.31± 1.89)mm]逐渐增大;腰椎峡部下缘长度从 L 1[(6.63± 1.24)mm]到 L 5 [(4.73± 1.21)mm]逐渐缩小; L 1峡部上缘最薄 [(1.85± 0.64)mm];腰椎峡部下缘厚度从 L 1[(6.57± 1.24)mm]到 L 5[(7.57± 1.16)mm]逐渐增大。腰椎峡部与椎弓根形成的内偏角角度从 L 1(113.9°± 13.3° )到 L 5(119.1°± 13.5° )逐渐增大;尾偏角角度从 L 1(101.2°± 9.5° )到 L 5 (117.6°± 13.4° )逐渐增大。腰椎峡部上缘长度、腰椎峡部下缘厚度与腰椎节段呈正相关;腰椎峡部下缘长度与腰椎节段呈负相关;腰椎后外侧植骨床面积与植骨块体积呈正相关。结论 使滑脱的腰椎成功复位、提高腰椎滑脱症后外侧植骨融合率的关键在于 :采用坚强、稳定的内固定系统,足量的植骨床面积和植骨块体积,保证植骨块与植骨床紧密接触,以及足够的卧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