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缙云县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分析
1
作者 梅建平 王洁威 +2 位作者 何诗杨 饶琼 吴家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45-149,共5页
通过对缙云县18个乡镇72个踏查点进行实地踏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研究了缙云县外来植物的结构组成以及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缙云县已存在的外来入侵植物共有59种,隶属25个科,48个属。其中,菊科是缙云县外来植物的主要类群,共20种,占总种数... 通过对缙云县18个乡镇72个踏查点进行实地踏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研究了缙云县外来植物的结构组成以及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缙云县已存在的外来入侵植物共有59种,隶属25个科,48个属。其中,菊科是缙云县外来植物的主要类群,共20种,占总种数的33.9%。此外,46种原产自美洲,占总数的78.0%。分布最广外来入侵植物是斑地锦、垂序商陆、凤仙花、空心莲子草、三叶鬼针草、胜红蓟、小蓬草。该研究为控制缙云县外来入侵物种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制定对外来植物的防控策略,为缙云县的生态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缙云县 生态保护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光谱反射率的甘薯叶片钾素营养监测与诊断
2
作者 鲁燕君 王旭伟 +3 位作者 胡继杰 陈少杰 陈玉 吕尊富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257-261,295,共6页
以商薯19和心香2个甘薯(Ipomoea batatas)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梯度钾素处理测定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分别构建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的甘薯叶片钾含量和钾营养指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VI与叶片钾含量构建的线性模型表明,RVI(R_(15... 以商薯19和心香2个甘薯(Ipomoea batatas)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梯度钾素处理测定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分别构建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的甘薯叶片钾含量和钾营养指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VI与叶片钾含量构建的线性模型表明,RVI(R_(1598 nm),R_(1771 nm))对甘薯叶片钾含量的预测精度较高,回归方程为y=58.6010x-58.446(R^(2)=0.7414,RMSE=0.83),采用验证数据对线性模型进行检验,模型对不同钾肥水平处理下的甘薯叶片钾含量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2)=0.7324,RMSE=0.85);RVI与钾营养指数构建的线性模型表明,RVI(R_(700 nm),R_(1385 nm))对甘薯叶片钾营养指数的预测精度较高,回归方程为y=6.0329x-0.833(R^(2)=0.7688,RMSE=0.15),采用验证数据对线性模型进行检验,模型对不同钾肥水平处理下的甘薯叶片钾营养指数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2)=0.6395,RMSE=0.20);利用RVI能够较好监测与诊断甘薯钾素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 光谱 反射率 钾素营养 监测 诊断
下载PDF
浙江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现状及常用杀菌剂抑毒情况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豪琦 李阿根 +3 位作者 毛程鑫 张传清 张宇 张舟娜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5,28,共6页
对分离自浙江多地的96株小麦赤霉病菌利用特异性引物Fg16F/Fg16R和ToxP1/ToxP2进行优势种群和毒素化学型鉴定,并调查了7种杀菌剂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抑毒(DON毒素)情况。结果表明,亚洲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为浙江小麦赤霉病病原... 对分离自浙江多地的96株小麦赤霉病菌利用特异性引物Fg16F/Fg16R和ToxP1/ToxP2进行优势种群和毒素化学型鉴定,并调查了7种杀菌剂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抑毒(DON毒素)情况。结果表明,亚洲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为浙江小麦赤霉病病原优势种群(92%),其余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DON为浙江小麦赤霉病优势毒素化学型(68%),其余为NIV毒素化学型。采用区分剂量法监测赤霉菌的田间抗药性: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12%,对戊唑醇的抗性频率为12%,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为7%,对咪鲜胺的抗性频率为8%。利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分析各施药处理的抑毒情况,发现戊唑·咪鲜胺处理有提高DON毒素过量积累的趋势,氟唑菌酰羟胺相较于清水对照有降低DON毒素积累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优势种群 DON毒素 毒素化学型 抗药性
原文传递
耐贮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及生理特性
4
作者 丁云倩 朱庆祥 +4 位作者 汤郑豪 金鹏 李欣泽 王晓敏 赵光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种子的耐贮性是与种用价值、种源和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研究水稻种子耐贮特性,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20份水稻品种,经过5~6 a的自然老化,通过室内标准...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种子的耐贮性是与种用价值、种源和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研究水稻种子耐贮特性,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20份水稻品种,经过5~6 a的自然老化,通过室内标准发芽实验筛选出耐贮水稻品种,并进一步测定不同耐贮品种间的生理特性。【结果】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与种子初始质量相比,常规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稻的发芽率平均降低了62.2%、23.4%、45.3%;发芽势平均降低了55.0%、38.1%、50.7%。以发芽率下降幅度<5%且发芽势下降幅度<15%作为耐贮品种的评价标准,筛选出以‘南粳44’‘Nanjing 44’、‘沈稻18’‘Shendao 18’、‘天稻丰’‘Tiandaofeng’为代表的耐贮常规粳稻;‘赣晚籼35号’‘Ganwanxian 35’、‘赣晚糯7号’‘Ganwannuo 7’、‘甬籼69’‘Yongxian 69’为代表的耐贮常规籼稻;‘两优培九’‘Liangyou Peijiu’、‘中浙优1号’‘Zhongzheyou 1’、‘晶两优华占’‘Jingliangyou Huazhan’为代表的耐贮杂交稻。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上9个品种具有淀粉酶活性高、抗氧化酶活性高、脯氨酸质量分数高、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低的特点。【结论】基于耐贮能力与生理特性,推荐‘南粳44’‘沈稻18’‘天稻丰’‘赣晚籼35号’‘赣晚糯7号’‘甬籼69’‘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晶两优华占’等为耐贮种质,这为今后选育耐贮藏的水稻优良品种提供了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贮性 种子活力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医学综合实习课程模式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宇 饶琼 《植物医学》 202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植物保护综合实习课程是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植物保护升级变革为植物医学专业的重要转折点,植物保护综合实习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探索工作也需与时俱进、积极推进.... 植物保护综合实习课程是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植物保护升级变革为植物医学专业的重要转折点,植物保护综合实习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探索工作也需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本文从传统植物保护综合实习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课程思政、植物医学专业认知、课程内容和模式、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升级变革为植物医学综合实习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医学 综合实习课程 新农科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农林玉1号和惠禾6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丁云倩 王晓敏 +3 位作者 韩庆辉 朱庆祥 吉状状 赵光武 《中国种业》 2022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加快突破性玉米新品种选育,推进品种更新换代进程,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浙江农林大学分别以母本NL1486F和父本NL9179M以及母本H138和父本H7945组配出玉米新品种农林玉1号和惠禾6号。两者均为半马齿型普通玉米,籽粒黄... 加快突破性玉米新品种选育,推进品种更新换代进程,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浙江农林大学分别以母本NL1486F和父本NL9179M以及母本H138和父本H7945组配出玉米新品种农林玉1号和惠禾6号。两者均为半马齿型普通玉米,籽粒黄色,叶片浓绿宽厚,株型半紧凑,果穗中粗,穗行数多,综合抗性强,成熟脱水快,丰产性及商品性好。农林玉1号和惠禾6号于2021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春玉米种植,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地膜覆盖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以4500~4800株/667m^(2)为宜,重施基肥,早施拔节肥、穗肥和粒肥,加强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授粉后45~50d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玉米 农林玉1号 惠禾6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籼稻9311的研究
7
作者 袁秋林 朱栩婷 +3 位作者 丁筠 金宇浩 吕尊富 李飞飞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建立籼稻品种9311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9311的成熟胚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以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将9311的胚性愈伤组织中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导入9311基因组中;通过50mg/L和80mg/L潮霉素... 为建立籼稻品种9311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9311的成熟胚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以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将9311的胚性愈伤组织中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导入9311基因组中;通过50mg/L和80mg/L潮霉素对愈伤组织进行2次抗性筛选,经过分化培养后,获得23株再生苗,其中阳性株14株、阳性率60.87%。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9311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可增加籼稻的阳性植株率,为进一步提高9311等籼稻品种的遗传转化效率提供了技术参考。此外,该方法的改进为籼稻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GUS基因 潮霉素
原文传递
浙江省杂草稻种子逆境萌发能力鉴定
8
作者 王蓓 孙莉 +2 位作者 肖婷 王洋 赵光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8-695,共8页
【目的】探究浙江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种子对不同胁迫环境的耐受性,为稻种遗传改良和杂草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杂草稻和同一田块采集的栽培稻‘南粳46’O.sativa‘Nangeng 46’种子为材料,分别在室内标准发芽... 【目的】探究浙江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种子对不同胁迫环境的耐受性,为稻种遗传改良和杂草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杂草稻和同一田块采集的栽培稻‘南粳46’O.sativa‘Nangeng 46’种子为材料,分别在室内标准发芽条件、盐胁迫(0.15 mol·L-1 NaCl)、干旱胁迫(质量分数为15%的聚乙二醇溶液模拟)、淹水胁迫(5cm水深模拟)和低温胁迫(15℃低温)下研究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幼苗品质,并测定了干旱和盐胁迫下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结果】室内标准发芽条件下,杂草稻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优于栽培稻(P<0.05)。不同环境胁迫均抑制了种子萌发,影响了幼苗品质。盐胁迫下,杂草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栽培稻,幼苗长度低于栽培稻(P<0.05)。干旱胁迫下,杂草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栽培稻(P<0.05)。干旱和盐胁迫后,杂草稻幼苗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栽培稻,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低于栽培稻(P<0.05)。淹水胁迫下,杂草稻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栽培稻(P<0.05)。低温胁迫后,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的发芽指标无显著差异,杂草稻幼苗质量较栽培稻更好。【结论】浙江省杂草稻在适宜环境下的萌发能力显著强于栽培稻,但对淹水胁迫敏感。与栽培稻相比,杂草稻更耐干旱和盐胁迫,这种能力可能与其具备更强的抗氧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种子萌发 环境胁迫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黄众基 朱镕一 +2 位作者 荆凤鸽 俞倩 赵光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9-687,共9页
【目的】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作物出苗性能、群体质量、产量和品质潜力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不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活力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1... 【目的】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作物出苗性能、群体质量、产量和品质潜力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不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活力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12个常规粳稻和12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发芽条件下的种子活力及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等品质指标,并分析其差异性与相关性,探究种子活力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水稻类型和品种间的种子活力和稻米品质存在差异,品质优的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沈农702’‘沈农9816’‘两优0367’‘Y两优900’‘晶两优华占’的发芽指数为23.8~27.2,活力指数为2.8~3.7,糙米率为79.0%~82.7%,整精米率为54.4%~66.0%,与其他水稻品种相比,种子活力较高,品质较好。稻米品质与活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整精米率与活力指数相关度在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中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水稻种子活力高的品种具有更好的稻米品质,综合各指标,‘沈农9816’‘沈农702’‘两优0367’‘晶两优华占’‘Y两优900’可推广种植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活力 稻米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四种作物上登记吡唑醚菌酯单剂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豪杰 刘沁雨 +4 位作者 孙健 程涵智 曹玲 尹晓辉 吴长兴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1-422,共12页
通过对中国目前在水稻、小麦、柑橘和马铃薯4种作物上登记的所有吡唑醚菌酯单剂产品进行统计梳理,利用Top-Rice模型及China-Psem模型预测了其在地表水中的暴露量,评估了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态的高级风险。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5月,中国在... 通过对中国目前在水稻、小麦、柑橘和马铃薯4种作物上登记的所有吡唑醚菌酯单剂产品进行统计梳理,利用Top-Rice模型及China-Psem模型预测了其在地表水中的暴露量,评估了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态的高级风险。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5月,中国在4种作物上登记的吡唑醚菌酯单剂产品共25种,分为5种剂型。其中悬浮剂占比最大,为52%;其次为乳油,占20%;微囊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及可湿性粉剂分别占16%、8%和4%。基于风险评估保守性原则,归纳出适用模型进行分析的不同剂型吡唑醚菌酯单剂产品的施用模式,对其在4种作物上使用后的暴露风险分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型吡唑醚菌酯单剂在不同场景、不同季节的水稻上施用后,其预测环境浓度(PEC)范围为0.07~1.24μg/L;在小麦上施用后,其PEC值范围为0.45×10^(−3)~0.60μg/L;在柑橘上的PEC值范围为0.03~0.76μg/L;在马铃薯上的PEC值范围为0.01~0.94μg/L。风险表征结果显示,在现有登记施用条件下,吡唑醚菌酯单剂按推荐方法、推荐剂量及推荐次数在4种作物上施用,其风险均可接受,但鉴于其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毒性,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应谨慎控制吡唑醚菌酯在水田的施用剂量和频率。本研究针对其施药模式的分析偏保守,所得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水稻 小麦 柑橘 马铃薯 水生生态系统 风险 评估 Top-Rice模型 China-Psem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