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学生错解引发的意外探究与思考——记一次偶然的探究性学习
1
作者 吴卫勇 郭美红 《中学教研(数学版)》 2006年第12期1-4,共4页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学生 轨迹方程 《数学》 人教版 内切 椭圆
下载PDF
问生英语语感从何得 为有教师悉心培养来
2
作者 张仙女 《魅力中国》 2009年第7期97-98,共2页
英语语感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一种直觉,它对中学生能否学好英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对高中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进行了阐述:一、在教学内容中挖掘语感;二、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感;三... 英语语感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一种直觉,它对中学生能否学好英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对高中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进行了阐述:一、在教学内容中挖掘语感;二、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感;三、在情境训练中强化语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感 挖掘 积累 强化
下载PDF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阅读教学切入点的选取
3
作者 赵慧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64,共2页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的确,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任何一篇课义都包含很多的教学内容,教师想在一次教学中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那只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以及课堂教学的低效与混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
关键词 教学切入点 阅读 教无定法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教师 课文 学生
下载PDF
见微知著:从小人物的历史谈家国情怀教育
4
作者 张江滨 《中学教学参考》 2018年第22期66-68,共3页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的任务,历史课堂更应该承担起这个使命。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神入”教学法,从小人物的历史出发,让...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的任务,历史课堂更应该承担起这个使命。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神入”教学法,从小人物的历史出发,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家国情怀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微知著 小人物 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
下载PDF
美国:现代联邦制国家的典型
5
作者 赵均杰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3年第10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美国 现代联邦制 国家典型 政治 教学 高中
下载PDF
词块学习策略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碧翔 《中小学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7,共5页
本文探究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词块学习策略的运用,提出了写作教学中应用词块的模式,即提取词块——内化词块——应用词块,并结合教学实例对此模式做了阐述。
关键词 词块 写作 学习策略 初中 英语教学
原文传递
浅议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的课堂教学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伟胜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08年第S1期445-446,共2页
通用技术是本次课改中一门新增设的课程,已在普通高中全面实施。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摆在每位通用技术教师的面前。本文就在具体的通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 通用技术是本次课改中一门新增设的课程,已在普通高中全面实施。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摆在每位通用技术教师的面前。本文就在具体的通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技术 课堂教学 技术素养
下载PDF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明德 《中学教研(数学版)》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创新思维可概括为以下特征:①积...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创新思维可概括为以下特征:①积极的求异性;②敏锐的观察力;③丰富的想象力;④独特的知识结构;⑤活跃的灵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 中学
下载PDF
提高政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顾依信 《中国校外教育》 2008年第7期89-89,99,共2页
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等有良好效果。本文探析了思想政治课堂中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而从学习策略的指导、合作内容的选择、合作时机的捕捉、合作进程的调控和合作结果的评价方面探讨了... 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等有良好效果。本文探析了思想政治课堂中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而从学习策略的指导、合作内容的选择、合作时机的捕捉、合作进程的调控和合作结果的评价方面探讨了提高高中政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合作学习 实效性
下载PDF
取长补短,和谐发展——合作学习在Go For It中的实践与研究
10
作者 王碧翔 李玉红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09年第5期40-42,共3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5年秋季,台州市全面起用英语新教材——《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注重交际、词汇量大,且每个单元都有pair work,group work和games。还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5年秋季,台州市全面起用英语新教材——《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注重交际、词汇量大,且每个单元都有pair work,group work和games。还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它在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 和谐发展 For 实践 IT WORK 学习方式
下载PDF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兵 《中学教学参考》 2018年第13期79-80,共2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现状和生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真实性、逻辑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现状和生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真实性、逻辑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 有效教学 策略
下载PDF
改进实验教学三法——以苏教版必修教材实验为例
12
作者 沈中良 林海斌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0年第9期74-75,共2页
化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此,笔者结合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中的部分实验,从实验的可观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等三个角度改进化学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效果。提升实验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 可观性 探究性 创造性
下载PDF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提高初中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
13
作者 陈健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年第6期32-33,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1)创设参与情境;(2)适当放慢教学步调,适时降低学习难度;(3)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探索、答问质疑;(4)总结反思,综合评价.希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1)创设参与情境;(2)适当放慢教学步调,适时降低学习难度;(3)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探索、答问质疑;(4)总结反思,综合评价.希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促使学生改变以往被动参与的现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主动参与行为,提高其主体性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初中数学 主体参与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安洲中学办学治校的新举措
14
作者 周泽安 《中小学校长》 2003年第1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安洲中学 学校管理 德育模式 养成教育 管理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
下载PDF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直觉思维摭谈
15
作者 郑妙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08年第4期87-88,共2页
直觉思维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一般通过归纳或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探索而提出猜想,其作用在于发现真理,预见证明方法和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猜想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点石成金&... 直觉思维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一般通过归纳或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探索而提出猜想,其作用在于发现真理,预见证明方法和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猜想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点石成金"的意义。本文从原型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再造能力、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指导直觉选择,进一步发展创造思维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直觉思维 培养策略
下载PDF
乙烯性质实验的再改进 被引量:5
16
作者 应春晓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1,共3页
从药品配置(乙烯利制乙烯)、实验原理、微型化装置三个方面对苏教版《化学2》中的乙烯性质实验作改进,通过多次试验探究影响改进实验效果的各个因素,充分挖掘该实验的探究价值和知识价值,加强了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乙烯利制乙烯 乙烯性质实验 实验改进
下载PDF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祖情 《中小学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3,共5页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发展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增补文化知识、进行文化对比、创设体验情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挖掘中外文化内涵,形成文化品格,培养跨文化交际能...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发展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增补文化知识、进行文化对比、创设体验情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挖掘中外文化内涵,形成文化品格,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落实文化意识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文化意识 文化内涵 中外文化
原文传递
浅析比较法在农村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麻冬兰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8期140-141,共2页
在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由于受教学条件、学生艺术修养及课程教学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课堂往往流于形式。美术作品的欣赏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因此,比较法成为美术欣赏中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 在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由于受教学条件、学生艺术修养及课程教学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课堂往往流于形式。美术作品的欣赏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因此,比较法成为美术欣赏中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美术学派、美术家、作品、种类等,从比较的角度找出其异同点,从而对相同的事物归类总结形成美术规律性认识,对不同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对比差异形成辨别,剖析认识,以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目的的教学方法。李秉德教授在《教学论》中提出,比较法的本质特征在于比较、对比、参照。比较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的学习过程中既直观易行,又效果明显。尤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文章以笔者的实际教学体验,从运用比较法探析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借鉴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法 初中美术 欣赏教学 题材与时代 中西比较
下载PDF
夏蜡梅植株中游离蒽醌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朱小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3-686,共4页
对中国特有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营养器官的游离蒽醌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各营养器官均含有游离蒽醌,但叶片的含量最高,枝、茎、根等器官的含量很低,叶片的含量是其... 对中国特有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营养器官的游离蒽醌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各营养器官均含有游离蒽醌,但叶片的含量最高,枝、茎、根等器官的含量很低,叶片的含量是其它器官的4-11倍,其它器官之间差异不显著。(2)夏蜡梅叶、茎中游离蒽醌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夏蜡梅阴、阳坡植株相应营养器官之间游离蒽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夏蜡梅7个样地叶片的游离蒽醌含量在0.1204%~0.2435%之间,平均为0.1838%,其中临安5样地含量较高,大雷山2样地较低,差异极显著。(5)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对夏蜡梅叶片游离蒽醌含量起正作用,土壤氮、C/N、土壤磷起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游离蒽醌 含量 濒危植物
下载PDF
“自然空间中的秩序重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探究——以“落花落叶的重生艺术”一课为例
20
作者 杨卫华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本文以“落花落叶的重生艺术”一课为例,探讨了自然空间中的艺术教学实践。实践中,学生从自然空间审美序列的渗透和创生秩序的分解,以及思想境界的再造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学习自然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 本文以“落花落叶的重生艺术”一课为例,探讨了自然空间中的艺术教学实践。实践中,学生从自然空间审美序列的渗透和创生秩序的分解,以及思想境界的再造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学习自然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激发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空间 高中美术 秩序重构 教学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