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水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栓1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严苏雪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13期78-79,共2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端的静脉穿刺置管技术[1],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重度水肿表现为全身组织严重水肿,低部位皮肤张紧发亮,甚...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端的静脉穿刺置管技术[1],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重度水肿表现为全身组织严重水肿,低部位皮肤张紧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胸腔、腹腔、鞘膜腔可有积液,外阴部也可见严重水肿。我科收治1例重度水肿患者,综合考虑病情后予PICC置管,置管后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成功保留导管,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79岁,退休公务员,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10余年,再发肢肿2个月”于2015年7月20日拟“冠心病,心功能Ⅳ级”入住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重度水肿 护理 血栓 并发 PICC置管 静脉穿刺置管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秦青通 王肖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12 6例 ,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6 3例 ) ,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尿激酶前 10~ 30 min或同时加用复方丹...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 12 6例 ,配对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 6 3例 ) ,两组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尿激酶前 10~ 30 min或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5 0 m l,每日 1次 ,连用 7d。对照组仅用尿激酶及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再通分别为 4 8例 (76 .19% )和 4 0例 (6 3.4 9% ) ;住院期间死亡分别为 2例 (3.17% )和 8例(12 .6 9% ) ;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分别为 2例 (3.17% )和 8例 (12 .6 9% )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分别为 16例(2 5 .39% )和 33例 (5 2 .38% )。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或 P<0 .0 1)。同时 ,治疗组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心肌酶释放、提高左室射血功能及减轻疼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 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可减少心肌耗氧量 ,减少心肌酶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灌注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预防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珠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6期13-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抑郁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心理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心理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心理干预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降压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抑郁 焦虑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娟 徐海虹 +1 位作者 汪旭明 蓝大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真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和平阳县人民医院ICU近3年来呼吸机导致相关性肺炎(vent...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真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和平阳县人民医院ICU近3年来呼吸机导致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99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肺部真菌感染组26例和非真菌感染组73例,比较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7 d)、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35 g/L)、多联抗生素的使用和频繁更换(>2次/周)是导致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ungal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FVAP)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7 d)、住院时间(≥7 d)、合并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35 g/L)、多联抗生素的使用是引起F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患者继发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为常见;引起FVAP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应加强危险因素监测,同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控制FV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部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过莉莉 黄米巧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uel-Mey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7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uel-Mey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癌化疗后腹泻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丁艺 卢海跃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3期126-128,13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癌化疗后腹泻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后腹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西医组患者均给予蒙脱石散口服、补液(静脉或口服)纠正水电解...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癌化疗后腹泻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后腹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西医组患者均给予蒙脱石散口服、补液(静脉或口服)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芍药汤,两组均连用72 h。判断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D-乳酸和TNF-α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血清ET、D-乳酸和TNF-α指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在下降程度上中西医组较西医组更显著(P<0.05);同时中西医组总有效率较西医组更高(χ~2=4.5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化疗后腹泻患者的效果较肯定,能显著降低血清ET、D-乳酸和TNF-α水平,保护肠黏膜屏障降低其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后腹泻 中西医结合 肠黏膜通透性
下载PDF
祛湿解毒方内外合治对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
7
作者 王周凤 周薇 林蓉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2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祛湿解毒方内外合治对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浙江临海市中医院与浙江省台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6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内服组(60例)与联合组(58例)... 目的观察祛湿解毒方内外合治对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浙江临海市中医院与浙江省台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6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内服组(60例)与联合组(58例)。对照组采用重组干扰素治疗,内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联合组接受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的疗效、HPV转阴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3、6个月后,联合组的有效率82.0%(41/58)、84.5%(49/58)高于内服组[63.3%(38/60)、68.3%(41/60)]、对照组[60.0%(30/50)、64.0%(32/50)]。内服组的宫颈HPV感染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联合组的宫颈HPV感染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内服组、联合组。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祛湿解毒方内外合治用于宫颈HPV感染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转阴率,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湿解毒方 宫颈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高危分型 内外合治
下载PDF
黛力新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珠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患者除接受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外,均予以黛力新20mg,每日上午口服,疗程均为8周。综合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患者除接受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外,均予以黛力新20mg,每日上午口服,疗程均为8周。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均明显上升,且综合治疗组比黛力新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黛力新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9%和85.7%,综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黛力新组(χ2=4.79,P<0.05)。结论对PSD患者在单纯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加强主动性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黛力新 早期康复护理 疗效
下载PDF
静滴硝酸甘油与米力农对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6例临床疗效
9
作者 王凤雏 马菊云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19-320,共2页
米力农系吡啶类、非苷、非儿茶酚胺类正性阻力药物,与硝酸甘油合用具降低肺动脉高压而改善心衰.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198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订标准确诊为肺心病.于1996年10月~1997年10月共收治100例,经常规治疗并使用洋... 米力农系吡啶类、非苷、非儿茶酚胺类正性阻力药物,与硝酸甘油合用具降低肺动脉高压而改善心衰.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198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订标准确诊为肺心病.于1996年10月~1997年10月共收治100例,经常规治疗并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及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14d,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共56例(男40、女16),年龄48~72(6O±12.8)y.其中有支气管哮喘者3例,其余均为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全部病人有右心衰竭表现,22例为左心衰竭(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紫钳及肺部湿性啰音);11例Ⅰ型呼吸衰竭,32例为Ⅱ型呼吸衰竭.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山东鲁南制药厂,批号970508,5 mg/支)和硝酸甘油.先以米为农50μg/kg用5%葡萄糖10ml,缓慢iv,继以5~1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iv gtt 4~6h, qd,连续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 米力农 疗效
下载PDF
Vit C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氧化应激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立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43-544,共2页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脑损伤在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it C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抗氧化剂,早年研究发现,血清中低水平的Vit C是CIS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补充Vit C是否可...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脑损伤在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it C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抗氧化剂,早年研究发现,血清中低水平的Vit C是CIS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补充Vit C是否可以通过改善CIS患者氧化应激而提高临床疗效尚缺乏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氧化应激 VIT 脑卒中早期 短期预后 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疗效 发病过程
下载PDF
肺癌晚期1例经下腔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苏雪 华敏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5期70-71,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合中长期静脉输液,首选上肢静脉,但对于上腔静脉压迫等原因而无法建立上腔静脉长期静脉通道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PICC置管不失为一种可满足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抢救及化疗静脉给药的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合中长期静脉输液,首选上肢静脉,但对于上腔静脉压迫等原因而无法建立上腔静脉长期静脉通道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PICC置管不失为一种可满足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抢救及化疗静脉给药的有效途径。下腔静脉PICC置管目前尚未普及,且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渗血等并发症[1]。由于穿刺点靠近会阴,易被大小便污染,不宜过多活动,不宜做下蹲、屈髋等动作,限制了患者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下腔静脉 肺癌晚期 PICC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长期静脉输液 上腔静脉压迫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降糖护肝两不误
12
作者 赵碧佳 《健康世界》 2021年第12期30-31,共2页
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下简称“脂肪肝”)密切相关,两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且常互相影响,导致各种合并症或靶器官损伤。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 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下简称“脂肪肝”)密切相关,两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且常互相影响,导致各种合并症或靶器官损伤。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这两种疾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靶器官损伤 饮食结构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生活习惯 人口老龄化
原文传递
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13
作者 赵凌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7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4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0例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中均无一例死亡。39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1例因出血...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4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0例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中均无一例死亡。39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1例因出血病情危重转ICU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迅速纠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护理
下载PDF
一文学会成人糖尿病运动疗法
14
作者 陈丽芳 《健康世界》 2021年第12期76-78,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糖尿病的控制方面,除合理饮食及药物控制血糖外,适当的运动可带来更多额外益处。有氧运动除了可以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糖尿病的控制方面,除合理饮食及药物控制血糖外,适当的运动可带来更多额外益处。有氧运动除了可以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水平,达到延缓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抗阻力运动除了可以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其突出作用表现为增加肌肉体积及力量,在降低体重的同时改善脂肪占比。那么糖友们应当如何运动,才能带来最大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控制血糖 胰岛素抵抗 血液循环 成人糖尿病 抗阻力运动 有氧运动 代谢水平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和左旋咪唑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成城 《海峡药学》 2012年第12期103-104,共2页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和左旋咪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1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74例,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肌注,每天1次;另一组为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咪唑口服50mg,每日2次,疗效为...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和左旋咪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1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74例,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肌注,每天1次;另一组为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咪唑口服50mg,每日2次,疗效为两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血清C3、血肌酐、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水平的变化及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两周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0%,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的血肌酐、尿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的血清C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有效的降低指标水平,其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适合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左旋咪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