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PRIL、LRG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刘玮 周倩 +2 位作者 宋振华 徐杰 李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7期3365-337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47例脓毒症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4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KI分为非AKI组(122例)和AKI组(125例),根据30d临床结局将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RIL、LRG1、Syndecan-1,并计算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APRIL、LRG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UACR、eGFR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对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和UACR高于非AKI组,eGFR低于非AKI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PRIL、LRG1、Syndecan-1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UA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125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30d死亡率为40.80%。死亡组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和UACR高于存活组,eGFR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增加、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增加和UACR、APRIL、LRG1、Syndecan-1升高为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大于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单独预测。结论: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升高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肾功能降低密切相关,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PRIL、LRG1、Syndecan-1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APRIL LRG1 SYNDECAN-1 短期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HBP、neopterin联合USP13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玮 陈传慧 +3 位作者 李连芳 徐杰 周倩 李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8期3565-3569,3584,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新喋呤(neopterin)联合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3(USP13)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分组为未休克组(n=93)和休克组(... 目的:研究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新喋呤(neopterin)联合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3(USP13)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分组为未休克组(n=93)和休克组(n=64),比较两组血清HBP、neopterin、USP13水平。统计157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情况,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资料及血清HBP、neopterin、USP1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P、neopterin、USP13对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休克组相比,休克组血清HBP、neopterin显著升高(P<0.05),血清USP13显著降低(P<0.05)。157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47例,发生率为29.94%。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合并糖尿病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OFA)、HBP、neopterin显著升高(P<0.05),血清USP13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SOFA评分升高、合并糖尿病、HBP升高、neopterin升高及USP13降低是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BP、neopterin、USP13、HBP+neopterin、neopterin+USP13、HBP+USP13、HBP+neopterin+USP13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22(0.627~0.818)、0.768(0.691~0.844)、0.647(0.547~0.747)、0.849(0.779~0.919)、0.845(0.780~0.910)、0.832(0.755~0.910)、0.923(0.876~0.969),HBP+neopterin+USP13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优于单项或两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HBP、neopterin高水平、血清USP13低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及脓毒性休克有关,血清HBP、neopterin联合USP13检测可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P NEOPTERIN USP13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内外科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杨 王中素 +5 位作者 刘鲁祁 刘天起 王东 柳雪 王明华 侯应龙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7,共6页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因学、临床特征、并发症、预后等因素,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本地区的疾病特征,为本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因学、临床特征、并发症、预后等因素,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本地区的疾病特征,为本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础心脏疾病、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原菌组成、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人口学特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临床表现及合并疾病: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并发症为心力衰竭。病原微生物特点:血培养阳性率为57.5%,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草绿色链球菌次之。基础心脏病情况:90%患者合并基础心脏病,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非风湿性瓣膜病为主,30例患者进行过心脏手术。超声心动图表现:超声检查心脏赘生物阳性率高,主要附着在左心系统。内外科治疗效果及转归:内外科治疗组年龄以及发热、心脏杂音等临床表现和合并症并无显著差异,外科治疗较内科治疗预后较好。结论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以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心脏瓣膜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危害较大,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好,患者预后较内科保守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满足外科手术条件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征 内科治疗 外科治疗 心脏疾病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钠治疗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剑 宋振华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433-434,共2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与实验组(32例: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4例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与实验组(32例: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用药4 w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以及CD3^+、CD4^+等免疫因子数值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持续用药2 w、持续用药4 w后ATC哮喘症状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同一时期量表得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孟鲁司特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哮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老年人 支气管哮喘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氧化应激和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杰 刘德山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氧化应激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84例,均行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术前均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术后给予心肌...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氧化应激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84例,均行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术前均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术后给予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PCI术前、PCI术后12 h,7 d检测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心肌钙蛋白(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12 h,2组各项指标均升高。治疗7 d后,治疗组MDA,TnT,CK-MB,BNP显著低于对照组,SOD,NO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脏彩超指数LVEDD和LVEF均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急性期可以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再灌注缺血损伤及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急性心肌梗死 PCI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稳定性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及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谢熙 叶英 +1 位作者 许铁 彭怡然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1968-1970,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SCI组和对照组。SCI组打开T8~T10节段脊髓,暴露硬脊膜,在T9水平用Leica Impact One打击器打击,力度设定为0.5m/s... 目的建立一种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SCI组和对照组。SCI组打开T8~T10节段脊髓,暴露硬脊膜,在T9水平用Leica Impact One打击器打击,力度设定为0.5m/s,以鼠尾痉挛性摆动并下垂、双下肢软瘫为模型成功标准;对照组只暴露硬脊膜。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各时间点进行两组双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造模成功率100%。SCI组于造模第1周开始恢复,观察至造模后第4周基本停止,造模后各时间点SCI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脊髓HE染色及电镜结果符合SCI的病理学变化,且死亡率相对较低。结论采用Leica Impact One打击器建立的急性SCI模型具有建模方法简便、稳定性高、死亡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心脏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陈善良 赵霜梅 +5 位作者 许莉 厉泉 苗强 李敏 李红昕 刘天起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是器官移植术后以急性骨髓造血衰竭为特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 B19)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常见造成PRCA的病因。
关键词 心脏移植 人类微小病毒B19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