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日语听力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创新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侯志公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本文从听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变革、听力教学内容创新等三个方面对听力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以期对今后的高校听力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听力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法 教学内容
下载PDF
论听解在日语教学中的功能优势及提高听解能力之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侯志公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0-82,共3页
听解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听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教学活动,并引发一系列的教学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听解教学环节和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比较中,重新确定听解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试图... 听解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听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教学活动,并引发一系列的教学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听解教学环节和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比较中,重新确定听解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试图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引起广大师生对听解课的再认识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听解教学 功能 听解能力 对策
下载PDF
汉日语言接触视域下新兴介词“对于”的形成
3
作者 薛桂谭 《日本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9-123,367,共16页
提及域外语言对汉语语法的影响,学界多使用“欧化”的概念,主要考察五四以后的语言状况。本文从近代汉日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将考察时间提前至19~20世纪之交,以清末近代报刊和日译汉文本中的语言实例为研究语料,对现代汉语介词“对于”... 提及域外语言对汉语语法的影响,学界多使用“欧化”的概念,主要考察五四以后的语言状况。本文从近代汉日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将考察时间提前至19~20世纪之交,以清末近代报刊和日译汉文本中的语言实例为研究语料,对现代汉语介词“对于”形成过程中的日语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的介词用法兴起于20世纪初,通过与日语汉字复合词「二対シテ」的对译,得以广泛应用。本文从汉日语言接触的角度对“对于”的欧化观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本研究可望为考察现代汉语欧化过程中的日语因素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为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语言演变 日译汉 欧化 日化
原文传递
译事三难“信达雅”——浅析严复的翻译理论
4
作者 张伟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0期I0172-I0172,共1页
严复在总结前人及自己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翻译标准——"译事三难"说,反映了翻译工作的规律,但也具有一定的认识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 严复 “译事三难” 客观评价
下载PDF
浅谈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张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第14期61-61,共1页
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 既指外来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 也指中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与转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包括传统的现代化、 外来的中国化、 实践的理论化和范式的本土化.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论 本土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