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附提取物在表柔比星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边梦雪 于志勇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香附提取物在表柔比星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分别加入剂量为0、0.2、0.4、0.6、0.8、1.2 mg/mL香附提取物,0、0.75、1.5、3μg/mL表柔比组,获得香附提取物、表柔... 目的探讨香附提取物在表柔比星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分别加入剂量为0、0.2、0.4、0.6、0.8、1.2 mg/mL香附提取物,0、0.75、1.5、3μg/mL表柔比组,获得香附提取物、表柔比星接近半数致死量分别为0.4 mg/mL、1.2μg/mL。取部分细胞用0.4 mg/mL香附+1.2μg/mL表柔比星处理48 h。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凋亡标志蛋白Bax、抗凋亡标志蛋白Bcl-2及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表达。结果香附提取物联合表柔比星处理后,MDA-MB-231细胞存活率低于二者单独处理(P均<0.05)。香附提取物细胞半数致死量为0.4 mg/mL、表柔比星半数致死量为1.25μg/mL。0.4 mg/mL香附提取物+1.2μg/mL表柔比星处理后,MDA-MB-231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高于二者单独处理(P均<0.05)。经0.4 mg/mL香附提取物、1.2μg/mL表柔比星、0.4 mg/mL香附提取物+1.2μg/mL表柔比星处理后,MDA-MB-231克隆形成率分别为(65.32±6.41)%、(69.52±5.41)%、(45.68±8.31)%。经0.4 mg/mL香附提取物+1.2μg/mL表柔比星处理后MDA-MB-231克隆形成率低于二者单独处理(P均<0.05)。经0.4 mg/mL香附提取物+1.2μg/mL表柔比星处理后MDA-MB-231细胞内Bax蛋白表达高于二者单独处理,Bcl-2、Beclin-1蛋白表达低于二者单独处理(P均<0.05)。结论香附提取物可增强表柔比星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抵制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香附提取物 表柔比星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下载PDF
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晶晶 范开席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8期132-133,共2页
胃癌是世界上第四大常见肿瘤,每年大约有93.3万新发病例,约70万人死于胃癌[1].有学者分析世界范围的胃癌流行病学结果,全世界有52%的胃癌患者在亚洲,41%的胃癌患者在中国[2].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 胃癌是世界上第四大常见肿瘤,每年大约有93.3万新发病例,约70万人死于胃癌[1].有学者分析世界范围的胃癌流行病学结果,全世界有52%的胃癌患者在亚洲,41%的胃癌患者在中国[2].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胃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特殊的明显症状,也无明显的体征,部分患者仅有些消化不良的症状,故发现时多数已是晚期,晚期胃癌的治疗研究意义重大.晚期胃癌多失去了手术完全切除病灶的机会,临床上应行综合治疗.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靶向治疗、腹腔灌注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均有一定效果和副反应,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统一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生存期 姑息性手术 胃癌患者
原文传递
Mel-18 mR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振伟 蒋仲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1,86,共5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el-18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3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及配对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距肿瘤5 cm以上)选自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胸外科的手术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el-18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3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及配对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距肿瘤5 cm以上)选自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胸外科的手术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Mel-18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因素(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el-1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Mel-18 mRNA在不同性别及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间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Mel-18基因在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依次降低(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18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可望成为食管鳞癌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Mel-18 基因表达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生物活性肽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元秀 蒋竹青 +2 位作者 李萍 丁天伦 杨新超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综述生物活性肽分离常用的电泳技术、层析技术、膜离技术、融合表达载体分离技术、探针分离技术及联合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离等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分离纯化技术,分析这些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生物活性肽分离... 综述生物活性肽分离常用的电泳技术、层析技术、膜离技术、融合表达载体分离技术、探针分离技术及联合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离等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分离纯化技术,分析这些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生物活性肽分离纯化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分离 纯化 高效毛细管电泳 层析 膜分离
下载PDF
霞草皂苷对A549细胞和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桂红 周玲 +2 位作者 仲英 崔淑香 徐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霞草皂苷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霞草皂苷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机制。结果表明:霞草皂苷对A549细胞株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依赖性,IC50为0.19... 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霞草皂苷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霞草皂苷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机制。结果表明:霞草皂苷对A549细胞株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依赖性,IC50为0.19 mg/L;霞草皂苷3个剂量组干预的小鼠肿瘤的质量及2个剂量组的肺系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霞草皂苷各剂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霞草皂苷抑制肺癌生长机制可能和VEGF及P53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草皂苷 A细胞 LEWIS肺癌 肿瘤抑制
下载PDF
栅藻生理特性的超微弱发光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聂晓艳 付加雷 +2 位作者 庞靖祥 贾寒 韩金祥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5-258,共4页
通过优化栅藻的培养条件及探讨栅藻生理特性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规律,为栅藻作为生物指示剂奠定基础。用YPMS-2生物光子测量仪对栅藻属栅藻进行超微弱发光的测量,并利用Origin9.1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栅藻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 通过优化栅藻的培养条件及探讨栅藻生理特性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规律,为栅藻作为生物指示剂奠定基础。用YPMS-2生物光子测量仪对栅藻属栅藻进行超微弱发光的测量,并利用Origin9.1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栅藻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4 000 Lux,在一定范围内栅藻的超微弱发光强度与藻液浓度呈现正相关。栅藻整个生长周期,其超微弱发光随时间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栅藻藻液的整个生命系统的超微弱发光具有相干性。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浓度的栅藻的超微弱发光的测量,可以对栅藻的生长状态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弱发光 栅藻 生长周期 自发发光 延迟发光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指导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孔德强 李春静 盛修贵 《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998-1003,共6页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对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并探讨SLN检测结果指导经腹广泛性宫颈切除术(RA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术中检测SLN并...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对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并探讨SLN检测结果指导经腹广泛性宫颈切除术(RA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术中检测SLN并原位切除,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排除盆腔淋巴结转移后,行RAT和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将SLN和盆腔其他淋巴结送常规病理检查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妊娠情况等指标,评价SLN检测指导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行RAT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45例患者均检出SLN,共检出145枚,平均3.2枚/例,检出率100.0%(45/45)。4例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发现SLN转移而改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其余41例均成功行RAT。术后病理检查发现1例有1枚非SLN转移,SLN假阴性率为2.2%(1/45),SLN阴性预测值为97.6%(40/41)。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未检出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微转移灶。SLN术中冰冻病理和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97.8%(44/45)。术中2例损伤一侧子宫动脉、1例损伤膀胱肌层,术后7例出现盆腔淋巴囊肿,3例残余宫颈管狭窄。术后完成随访38例,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随访率为92.7%。术后19例有生育要求,5例妊娠,妊娠率26.3%。随访期间,2例复发,复发率为5.3%(2/38)。[结论]SLN检测结果能准确预测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在SLN检测结果指导下行RAT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前哨淋巴结 生育力 宫颈切除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慧荣 李健宁 +1 位作者 李增军 徐忠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5,共6页
目的对机器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R-LAR)与传统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LAR)的短期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Ovi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比较R-LAR与L-LAR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包括发表和... 目的对机器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R-LAR)与传统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LAR)的短期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Ovi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比较R-LAR与L-LAR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包括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由两名作者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合计3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R-LAR)组与传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L-LAR)组相比,住院时间缩短(MD=-1.09,95%CI:-1.95^-0.22,P=0.01),中转开腹率(OR=0.09,95%CI:0.02~0.47,P=0.005)、总并发症(OR=0.55,95%CI:0.32~0.95,P=0.03)及环周切缘阳性率(OR=0.3,95%CI:0.11~0.83,P=0.02)均较低,有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MD=34.25,95%CI:-5.09~73.58,P=0.09)及淋巴结清扫数目(MD=1,95%CI:-0.67~2.67,P=0.24)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术后短期疗效方面,机器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优于传统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一种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谷劲松 谭晓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1-525,共5页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核苷酶(SAHN)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HH)的基因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表达纯化得到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基于SAHN和SRHH重组酶建立了一种酶偶联分析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依...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核苷酶(SAHN)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HH)的基因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表达纯化得到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基于SAHN和SRHH重组酶建立了一种酶偶联分析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依赖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检测方法.甲基转移酶的共同产物S-腺苷-L-高半胱氨酸(AdoHcy)首先被SAHN酶水解生成腺嘌呤和S-核苷高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被SRHH酶裂解生成高半胱氨酸,最后高半胱氨酸与Ellman’s试剂反应生成5-硫代-2-硝基苯甲酸(TNB).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获取的2种酶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酶偶联反应生成的TNB与初始AdoHcy浓度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该检测方法克服了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的共同产物AdoHcy的反馈抑制,使甲基化反应进行完全,从而保证了对甲基转移酶活性准确有效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L-高半胱氨酸 S-腺苷-L-高半胱氨酸核苷酶 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 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甲基转移酶 酶偶联分析
下载PDF
南四湖泥鳅与大鳞副泥鳅CO I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林林 李殿香 +1 位作者 杨小萌 王元秀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利用PCR-测序技术,对山东省南四湖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CO I(线粒体氧化酶)基因约900 bp的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这些CO I基因片段的碱基平均含量AT为55.5%,GC为44.5%;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2和0.... 利用PCR-测序技术,对山东省南四湖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CO I(线粒体氧化酶)基因约900 bp的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这些CO I基因片段的碱基平均含量AT为55.5%,GC为44.5%;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2和0.001,都小于0.02,与其他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都大于0.02。利用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样本各自成支,两支的关系比其他鱼种要近,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说明该CO I基因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用于物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泥鳅 大鳞副泥鳅 线粒体氧化酶基因 DNA条形码
下载PDF
DNA损伤标志物γH2AX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若琳 陈楠 +1 位作者 孟丽丽 朱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背景氧浓度变化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并导致细胞DNA损伤反应。以往认为促血管生成因子过度表达是血管新生的原因,但DNA损伤是否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参与DNA损伤修复的磷酸化蛋白γH2AX与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的... 背景氧浓度变化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并导致细胞DNA损伤反应。以往认为促血管生成因子过度表达是血管新生的原因,但DNA损伤是否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参与DNA损伤修复的磷酸化蛋白γH2AX与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应用72只17日龄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组、OIR阳性对照组和OIR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法对比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学变化及γH2AX表达情况。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模型对照组、阳性干扰组和阴性干扰组。细胞处理后12 h,采用免疫荧光法比较并分析各组γH2AX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各组γH2AX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OIR阳性对照组和OIR阴性对照组17日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和无灌注区面积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7.62、93.05,均P〈0.01),其中OIR模型组和OIR阴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和无灌注区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OIR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和无灌注区面积均较OIR模型组和OIR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7日龄小鼠视网膜γH2AX焦点团聚集出现情况与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面积大小变化趋势相一致。正常对照组、低氧模型对照组、阳性干扰组和阴性干扰组HUVECs中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97,P〈0.01),其中低氧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干扰组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百分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阳性干扰组均较低氧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干扰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HUVECs间γH2AX的表达量与免疫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新生血管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γH2AX
下载PDF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阳洋 崔凯 李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3287-3289,共3页
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Raman发现拉曼光谱,用于研究分子振动及分析物质内部结构。经过引入激光光源、提高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化学、药学、物理学、宝石鉴定、矿物检测等诸多领域取得很大进展[1... 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Raman发现拉曼光谱,用于研究分子振动及分析物质内部结构。经过引入激光光源、提高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化学、药学、物理学、宝石鉴定、矿物检测等诸多领域取得很大进展[1-6]。近20年来,随着拉曼光谱技术的持续改进,以及其自身高精度、高制动化、不用任何处理等优点令它在生物医学领域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肿瘤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 光谱分析 肿瘤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鉴别瑞氏-姬姆萨染色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浩 于华杰 +2 位作者 李胜 韩露 沈阳洋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0年第3期309-313,共5页
为探究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辨别经瑞氏-姬姆萨染色后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可行性。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在532 nm波长激光下分别检测经瑞氏-姬姆萨染色技术染色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对比6种肿瘤细胞、正常细胞和瑞氏-姬姆萨染料的... 为探究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辨别经瑞氏-姬姆萨染色后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可行性。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在532 nm波长激光下分别检测经瑞氏-姬姆萨染色技术染色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对比6种肿瘤细胞、正常细胞和瑞氏-姬姆萨染料的拉曼光谱特征峰值,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在208~215 cm^-1、278~285 cm^-1、336~341 cm^-1峰位均有拉曼特征峰。发现6种肿瘤细胞的拉曼光谱峰值和瑞氏-姬姆萨染料的拉曼信号峰值均相同。经分析认为,检测到的均为各种染料的拉曼信号而非6种肿瘤细胞的拉曼信号。因此,无法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区分经瑞氏-姬姆萨染色后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技术 拉曼光谱特征峰 瑞氏-姬姆萨染色 肿瘤细胞 正常细胞
下载PDF
叔丁基对苯二酚对急性矽尘接触大鼠肺组织醌氧化还原酶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杨治峰 胡玉伟 +3 位作者 张海东 王瑞 单永乐 张普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77-378,共2页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为受试物,采用非气管暴露法构建急性矽尘接触模型,染尘后干预组给予质量分数1%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溶液,对照组给予1%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实验发现对照组NQO1蛋白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干预组NQO1蛋白表达增加,干预...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为受试物,采用非气管暴露法构建急性矽尘接触模型,染尘后干预组给予质量分数1%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溶液,对照组给予1%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实验发现对照组NQO1蛋白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干预组NQO1蛋白表达增加,干预组NQO1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数量多、表达强。提示tBHQ对其表达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丁基对苯二酚 矽尘 醌氧化还原酶
原文传递
家蝇酚氧化酶原系统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殿香 甄天民 +4 位作者 辛正 王丽娟 马淑芳 郭文宗 刘政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67-369,共3页
家蝇酚氧化酶原系统是家蝇免疫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病原识别和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目前,对该系统的关键基因和作用机制还不清楚。为此,进行了家蝇转录组分析,得到参与酚氧化酶原系统的酚氧化酶原、酚氧化酶原激活酶、Ser... 家蝇酚氧化酶原系统是家蝇免疫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病原识别和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目前,对该系统的关键基因和作用机制还不清楚。为此,进行了家蝇转录组分析,得到参与酚氧化酶原系统的酚氧化酶原、酚氧化酶原激活酶、Serpin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及上游的模式识别受体等关键基因的EST(基因表达序列标签),现就它们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酚氧化酶原系统 模式识别受体 酚氧化酶原激活酶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沙棘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
16
作者 马丽 姚海燕 +1 位作者 李洪梅 何文兴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6-330,共5页
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克隆沙棘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序列,序列长度541 bp。经局部序列排比检索基本工具(BLAST)检索核酸同源序列,验证分析发现,该序列与大豆、菜豆、苜蓿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 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克隆沙棘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序列,序列长度541 bp。经局部序列排比检索基本工具(BLAST)检索核酸同源序列,验证分析发现,该序列与大豆、菜豆、苜蓿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同源性分别达到76%、75%和74%,说明其确为沙棘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部分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ω-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同源基因克隆
下载PDF
蜂蜜对辐射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17
作者 魏超 封丽 邓大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2-493,共2页
随着放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放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其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不可避免且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辐射防护剂的研究尤为重要。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和常用的含硫化合物等辐射防护剂,由于其有效范围窄、稳定性... 随着放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放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其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不可避免且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辐射防护剂的研究尤为重要。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和常用的含硫化合物等辐射防护剂,由于其有效范围窄、稳定性差、有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大等原因阻碍了其自身的应用,寻找有效范围广、有效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的辐射防护剂成为抗辐射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发现,许多天然药物和中草药具有抗辐射损伤的作用,由于其药源广、毒性低,因此其在辐射防护剂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小鼠 保护作用 辐射防护剂 蜂蜜 人体正常组织 放疗技术 有效时间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肝性脑病院内管理概况
18
作者 成璇 吴战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由于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HE的病理生理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氨血症和炎症...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由于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HE的病理生理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氨血症和炎症协同作用引起星型胶质细胞肿胀、脑水肿。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及其效果、安全性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仅就其优化HE院内管理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院内管理 治疗
下载PDF
大肠杆菌RsmH基因克隆及表达
19
作者 张玉 曹红 +2 位作者 朱玉波 丁新宇 谷劲松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1-334,共4页
以大肠杆菌全基因组DNA为模版,PCR扩增目的基因rsmh,构建pMD18-T-RsmH重组克隆载体和pET-28aRsmH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RsmH蛋白,利用重组His-tag,通过Ni-NTA亲和层析对RsmH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对RsmH蛋白... 以大肠杆菌全基因组DNA为模版,PCR扩增目的基因rsmh,构建pMD18-T-RsmH重组克隆载体和pET-28aRsmH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RsmH蛋白,利用重组His-tag,通过Ni-NTA亲和层析对RsmH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对RsmH蛋白进行定性分析,考马斯亮蓝法测定RsmH蛋白含量,确认获得质量浓度为3.91 g/L纯化的rsmh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mH 克隆 纯化 亲和层析
下载PDF
弓形虫关键粘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
20
作者 崔勇 仲维霞 +4 位作者 李瑾 赵桂华 徐超 黄晓丹 王洪法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3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通过cDNA文库筛选出弓形虫关键粘附蛋白基因—棒状体ROP2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以获得重组蛋白。方法根据弓形虫棒状体ROP2基因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以弓形虫cDNA为模板进行PCR,纯化扩增产物经双酶切,进行TA克隆,再克隆... 目的通过cDNA文库筛选出弓形虫关键粘附蛋白基因—棒状体ROP2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以获得重组蛋白。方法根据弓形虫棒状体ROP2基因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以弓形虫cDNA为模板进行PCR,纯化扩增产物经双酶切,进行TA克隆,再克隆到pET-30a中。重组质粒pET-30a-rop2经PCR鉴定后,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电泳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获得的1223bp的基因片段经PCR和酶切鉴定后与预期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诱导菌在52ku处出现一条明显的蛋白带,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结论成功构建PET30a-ROP2,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粘附关键蛋白基因与肠上皮细胞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粘附蛋白 棒状体蛋白 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