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张力性神经伤的形态学及神经电图变化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丁自海
李坤德
佟军
吕青
王迎莉
丁吉远
-
机构
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56-58,共3页
-
文摘
目的观察张力性神经伤后神经电图与组织学的病理变化。方法以0.2N张力持续牵拉大耳兔在体的非游离坐骨神经,并检测在牵拉15、30、60分钟各时间组的神经电图,标本送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当坐骨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Lan)减慢10%、诱发电位波幅(mV)基本不变时,髓鞘轻度改变,轴突正常。当潜伏期减慢15%、波幅降低15%时,髓鞘呈局灶性溃变,轴突轻度改变。当潜伏期减慢20%、波幅降低30%时,髓鞘呈节段性溃变,轴突变形,轴膜与髓鞘部分分离,线粒体肿胀,雪旺细胞结构模糊,边界不清。神经受张力影响最早的结构是髓鞘,损伤最严重的部位是神经干的中轴区。结论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减慢15%、波幅降低15%时,可作为大耳兔张力性神经伤的临界神经电图值,为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参考值。
-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张力障碍
诱发电位
组织学
兔
-
Keywords
Peripheral nerve Dystonia Evoked potentials Histology Rabbits
-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头臂动脉破裂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 2
-
-
作者
丁慎茂
张巧德
-
机构
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实用医药杂志》
1997年第6期40-41,共2页
-
文摘
为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头臂动脉破裂的发生,对20具成人尸体进行气管插管后,解剖观测气管切开术与头臂动脉解剖的关系。结果16具尸体头臂动脉斜跨气管前方,占80%;2具尸体横跨气管前方,占10%;2具尸体从气管右侧平行上升,占10%;头臂动脉跨过气管中线上缘处距环状软骨上缘5.8±1.0cm,距第2、3气管软骨环之间38±09cm;与从2、3气管环处插入的气管套前端紧邻者占25%。提示行气管切开术采用水平高位切口可以预防术后头臂动脉破裂。
-
关键词
气管
头臂动脉
气管切开术
头臂动脉破裂
-
分类号
R323.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口内上颌窦外结扎上颌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丁慎茂
张巧德
-
机构
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实用医药杂志》
1996年第5期42-43,共2页
-
文摘
针对口内上颌窦外结扎上颌动脉的有关问题,解剖、观测了上颌动脉的走行、外径、入翼突上颌裂的位置及其与下牙槽神经、颊神经、舌神经的关系。上颌第二磨牙处颊粘膜距上颌动脉穿翼突上颌裂处31.2±3.9mm,距脑膜中动脉起始处32.3±4.5mm,距下牙槽动脉起始处35.1±4.3mm。上颌动脉穿翼突上颌裂处距脑膜中动脉起始处27.3±4.2mm,距下牙槽动脉起始处33.9±3.2mm。口内切开颊粘膜、粘膜下层、肌层、颊肌,分离取出颊脂体,即可达上颌动脉。
-
关键词
上颌动脉
翼突上颌裂
动脉结扎
-
分类号
R765.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
-
题名颊脂体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
- 4
-
-
作者
张巧德
丁慎茂
孙景成
-
机构
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解剖与临床》
1997年第2期58-60,共3页
-
文摘
对20例成人尸体头面部解剖观测了颊脂体及颊垫的结构、主要血管和神经;面动脉颊支分布于颊脂体下极及颊突的下部,外径为1.0±0.2mm;颊动脉分支分布于颊脂体的中上4/5部,外径1.1±0.2mm;面动脉颊支、颊动脉及其他分布于颊脂体的血管在颊脂体内构成丰富的吻合。并观测了带血管的颊脂体瓣用于转位修复腭瘘、口上颌窦痿、口鼻痿及邻近软组织缺损等的可行性。
-
关键词
血管
面动脉
应用解剖
转位
吻合
上颌窦瘘
软组织缺损
体内
头面部
神经
-
Keywords
buccal fat pad
buccal artery
ramus of facial artery
repair defects
-
分类号
R739
[医药卫生—肿瘤]
R32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
-
题名与蝶窦冲洗及内窥镜术有关的蝶窦口应用解剖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张巧德
刘兴勇
丁慎茂
孙景成
-
机构
济南市解放军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
文摘
目的:为蝶窦冲洗及内窥镜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0侧成人头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蝶窦口等结构。结果:蝶窦口内径2.1±0.3mm,距鼻小柱前下缘58.6±3.8mm,距鼻腔底35.1±4.3mm,距颈内动脉海绵体部中段18.9±2.0mm,距视神经15.9±1.8mm。结论:进行蝶窦冲洗时应注意蝶窦口的位置、角度;进行蝶窦内窥镜手术时应注意蝶窦口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关键词
蝶窦
蝶筛隐窝
蝶窦口
蝶窦冲洗
内窥镜术
-
Keywords
sphenoid sinus
sphenoethmoidal recess
aperture of sphenoid sinus
endoscopy
-
分类号
R322.3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765.44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
-
题名大隐静脉剥脱术避免隐神经损伤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5
- 6
-
-
作者
丁自海
刘文宽
张巧德
高承文
-
机构
解放军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1-213,共3页
-
文摘
解剖观察了50例正常成人小腿段的大隐静脉与隐神经的位置关系。小腿上1/3段二者之间有0.5~3.0cm的距离,中、下1/3段二者紧密伴行,神经可位于静脉的前方、后方或深面,也可缠绕或分支夹持静脉。在静脉和神经的外周有血管神经鞘包绕。因此,依据解剖学研究,在大隐静脉剥脱术时,为了避免损伤隐神经,小腿上1/3段以上应向上抽剥,中、下1/3段应向下抽剥。
-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隐神经
剥脱术
-
Keywords
long saphenous vein
saphenous nerve
long saphenous vein stripping
-
分类号
R322.123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儿童颊肌粘膜瓣修复腭裂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高承文
刘文宽
丁自海
-
机构
解放军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
文摘
在42侧血管湛注乳胶的儿童面部标本上,观侧了颊肌和颊粘膜的血供。颊肌粘膜的后2/3由颊动脉供应,前1/3由面动脉供应,两动脉间吻合丰富。根据动脉的分布和走行特点,切取颊肌粘膜瓣的上界由后向前通过腮腺管乳头的下方,下界在上界下方1~2cm,颊皿管蒂位于磨牙后间隙相对的颊粘膜处。颊肌粘膜瓣的长度和宽度可视腭裂的长度和宽度而定。瓣通过磨牙后间隙移至腭已修复腭裂或延长软腭。
-
关键词
颊肌粘膜瓣
颊动脉
腭裂
儿童
-
Keywords
buccinator
myomucosal flap
buccal artery
palatoschisis
child
-
分类号
R782.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与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有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溪涛
张巧德
-
机构
解放军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实用医药杂志》
1999年第6期54-55,共2页
-
文摘
用三叉神经节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取得显著疗效,其首次热凝有效率可达90.0%~97.1%〔1~3〕。而卵圆孔穿刺是这些疗法成败的关键。目前有关卵圆孔方面的研究虽有报道〔4~6〕,但由于对卵圆孔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太细致,因此,临床卵圆孔穿刺的失败率还比较高...
-
关键词
卵圆孔
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痛
应用解剖
脑膜中动脉
半月神经节
穿刺针
周围结构
穿刺深度
-
分类号
R32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腹股沟区神经皮瓣修复手外伤的解剖学基础
- 9
-
-
作者
孙景成
刘兴永
王增涛
-
机构
解放军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
出处
《实用医药杂志》
1997年第5期31-32,共2页
-
文摘
为利用原位血管修复手外伤的腹股沟区皮瓣提供感觉神经解剖资料。在22侧成尸腹股沟区解剖观测髂腹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范围。结果: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出现率100%,其穿出点距腹股沟区上界171±63mm,距腹股沟韧带垂直距离为193±37mm,距髂前上棘380±98mm。说明不吻合血管行腹股沟区髂腹下神经蒂皮瓣转位对重建手的感觉功能是可行的。
-
关键词
髂腹下神经前皮支
皮瓣
手外伤
-
分类号
R658.2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肩胛上神经的定位解剖
被引量:9
- 10
-
-
作者
黄德清
刘晓平
沈志鹏
丁自海
高承文
王溪涛
-
机构
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
济南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颈腰痛杂志》
1997年第4期283-284,共2页
-
-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解剖
定位解剖
-
分类号
R323.4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气管切开术后无名动脉出血的解剖基础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8
- 11
-
-
作者
魏勇
丁自海
朱瑞胜
高承文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
出处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0-130,共1页
-
文摘
为给气管切开术后继发性无名动脉出血的预防提供解剖学资料,在7例成人标本和17例断层标本上观测了气管与无名动脉的毗邻关系。无名动脉邻近第8~12气管软骨环,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斜跨,套管气囊邻近无名动脉的上、中段,套管末端邻近其中、下段。无名动脉中段与气管最密切处两内壁间厚度仅为35mm,解剖学观测结果提示,术后病人体位异常、气囊充气压力过高和时间过长或置管后套管位置过低均可造成气管壁的损伤,从而继发无名动脉出血。
-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无名动脉
出血
解剖学
护理
-
Keywords
Tracheotomy Arteria anonyma Hemorrhage Anatomy Nursing
-
分类号
R653.05
[医药卫生—外科学]
R473.6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