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高质、高慈父子墓志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振华 闵庚三 《东北史地》 2009年第2期21-33,93,共14页
洛阳近现代先后出土的唐代高质、高慈父子墓志,记载了其先祖辅佐朱蒙王建立高句丽、十九代祖高密受赐国王高姓和金文铁券世代为莫离支、头大兄的家族历史及高质率兄弟举家归款唐朝为将军、西征吐蕃北御突厥不断升迁的经历。于朱蒙开国... 洛阳近现代先后出土的唐代高质、高慈父子墓志,记载了其先祖辅佐朱蒙王建立高句丽、十九代祖高密受赐国王高姓和金文铁券世代为莫离支、头大兄的家族历史及高质率兄弟举家归款唐朝为将军、西征吐蕃北御突厥不断升迁的经历。于朱蒙开国的神话、前燕征伐高句丽之战等军国大事亦有述及。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叛军的"营州之乱"对唐朝政治军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武则天为确保东疆安定局势,派大军东征并遣法师祷祀岳神祈求神兵助阵。高质父子奉命率族人组成的军队渡辽河远讨,孤军深入高句丽故地招兵征马亟树边勋受武皇褒奖,敕授左玉钤卫大将军并赏赐守城苦战的"高丽妇女三人"。高质父子死勤王事为国牺牲于磨米城后,诏制频颁赠赙丰厚官给墓域。为表崇前烈抚喻后来,特敕依照已往高句丽实行的官职世袭制度,犒锡其子孙。由擅美文林的中书舍人韦承庆撰作的墓志为十分稀见的唐代烈士传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 高慈 高句丽 营州之乱 墓志
原文传递
洛阳新出土唐代景教徒花献及其妻安氏墓志初探 被引量:15
2
作者 毛阳光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1,144,共7页
洛阳新出土的花献墓志揭示了唐代后期洛阳一个家庭的景教信仰以及洛阳景教徒的生活点滴。花献及其家庭既信仰景教,同时又遵循汉地儒家的行为规范,体现出中古洛阳多元文化的影响。花献及其妻安氏的墓志由僧人文简撰写,反映了当时洛阳佛... 洛阳新出土的花献墓志揭示了唐代后期洛阳一个家庭的景教信仰以及洛阳景教徒的生活点滴。花献及其家庭既信仰景教,同时又遵循汉地儒家的行为规范,体现出中古洛阳多元文化的影响。花献及其妻安氏的墓志由僧人文简撰写,反映了当时洛阳佛教与景教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人 洛阳 花献墓志 景教
原文传递
东汉雒阳县男子□□卿买地铅券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振华 董延寿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9,共6页
新发现的汉中平五年雒阳县男子□□卿买地铅券是冥世的土地私有权凭证和早期道教实施镇墓安魂、驱鬼解谪活动的遗物。买地铅券的实质是镇墓文,它袭用阳世土地买卖契约的格式,注入了冥间隔断死生、厌镇鬼神的内容。
关键词 铅券 冢田 解谪 洛阳 道教 东汉
原文传递
战国时期鎏金器及其相关问题初论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西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5,共14页
鎏金工艺是我国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发明的金属表面装饰技术。这种工艺发展到汉代已相当成熟,不仅在大件金属器上广泛出现,而且鎏金、鎏银、错金银往往出现在同一器物上。本文对战国时期的鎏金器作了较全面的梳理,并通过相关考古资料的比... 鎏金工艺是我国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发明的金属表面装饰技术。这种工艺发展到汉代已相当成熟,不仅在大件金属器上广泛出现,而且鎏金、鎏银、错金银往往出现在同一器物上。本文对战国时期的鎏金器作了较全面的梳理,并通过相关考古资料的比较研究,认为西周、春秋时期秦人较多使用黄金饰品并可能掌握了提炼水银工艺。甘肃东部地区早期秦人很可能较早使用了鎏金工艺,而后随着秦人东进此技术传播到中原地区。战国时期王畿洛阳地区较多使用了鎏金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鎏金器 金饰
原文传递
唐代洛阳粟特人研究——以出土墓志等石刻史料为中心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阳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上个世纪以来,洛阳出土了大量唐代粟特人墓志及相关石刻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唐代洛阳居住着数量相当多的粟特人,他们多数都是前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后裔以及唐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他们从事多种职业,以商人数量较多。他们分散居住在洛阳城... 上个世纪以来,洛阳出土了大量唐代粟特人墓志及相关石刻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唐代洛阳居住着数量相当多的粟特人,他们多数都是前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后裔以及唐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他们从事多种职业,以商人数量较多。他们分散居住在洛阳城市的坊里之中,其中以南市周边地区较为集中。粟特人的存在给唐代洛阳城市生活增添了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如胡服、胡乐、外来宗教、外来器物等,胡俑和骆驼俑也在洛阳唐墓中大量出现,这些事象对洛阳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城市居民,粟特人与当地汉族居民关系密切。他们在道德价值观念、婚姻、丧葬习俗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对汉文化的认同。虽然他们的汉化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一些粟特人在晚唐时期还保持着外来信仰,但最终他们都融入了洛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洛阳 粟特人 出土墓志
原文传递
唐代少府监郑岩及其粟特人祖先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振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6,共8页
唐代少府监郑岩是宰相张说的女婿。洛阳新出墓志载郑岩六代祖盘陁,盘陁是中古时期中亚粟特民族男子常用名的音译,显示其为昭武诸国人。他是北朝时来华的粟特贵族,为了定居中国融入社会,后裔与汉人郑氏祖先通谱而更姓,即纳入郑氏北祖的... 唐代少府监郑岩是宰相张说的女婿。洛阳新出墓志载郑岩六代祖盘陁,盘陁是中古时期中亚粟特民族男子常用名的音译,显示其为昭武诸国人。他是北朝时来华的粟特贵族,为了定居中国融入社会,后裔与汉人郑氏祖先通谱而更姓,即纳入郑氏北祖的世系以隐瞒其粟特出身,并与华人通婚。《新唐书》记载郑岩祖行谌为"萨宝果毅",作为粟特型萨宝府武官,是已经姓郑而仍旧保持胡人身份者。其走科考入仕道路的后人更是具备了华人的语言和文化心理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伊川县 唐代少府监 郑岩墓志 粟特人
原文传递
孟津妯娌遗址与黄帝遗迹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德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妯娌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左右的典型聚落遗址,其年代与学术界一般认识的黄帝时代年代相当。该遗址位于古人所言黄帝居地之一,其考古遗存与史载黄帝史事相合,当是黄帝部族活动的遗迹。
关键词 孟津 妯娌遗址 黄帝遗迹
下载PDF
洛阳出土唐书家萧谅墓志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毛阳光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96,共7页
洛阳出土的《萧谅墓志》详细记载了这位唐代颇有书名的官僚生平宦迹、学术才艺、家族情况,补充了两《唐书》相关记载的缺失。通过书迹比对,近年洛阳出土的《萧墓志》《崔尚墓志》也是萧谅的书法作品。结合传世文献以及洛阳出土萧谅家族... 洛阳出土的《萧谅墓志》详细记载了这位唐代颇有书名的官僚生平宦迹、学术才艺、家族情况,补充了两《唐书》相关记载的缺失。通过书迹比对,近年洛阳出土的《萧墓志》《崔尚墓志》也是萧谅的书法作品。结合传世文献以及洛阳出土萧谅家族成员的墓志,对于研究兰陵萧氏齐梁房具有重要意义,也勾勒出南朝世家大族在唐代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萧谅 墓志 书法
原文传递
洛阳偃师新出土《杜嗣俭阎夫人墓志》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毛阳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5,共5页
洛阳偃师新出土的《杜嗣俭阎夫人墓志》志主是唐代类书《兔园策府》作者杜嗣先的兄长,墓志内容可以和此前流散台北的《徐州刺史杜嗣先墓志》相印证,证实了《杜嗣先墓志》的真实性,同时对于了解唐代偃师杜氏家族有重要意义。而《杜嗣俭... 洛阳偃师新出土的《杜嗣俭阎夫人墓志》志主是唐代类书《兔园策府》作者杜嗣先的兄长,墓志内容可以和此前流散台北的《徐州刺史杜嗣先墓志》相印证,证实了《杜嗣先墓志》的真实性,同时对于了解唐代偃师杜氏家族有重要意义。而《杜嗣俭阎夫人墓志》的撰文者杜友晋又是敦煌发现的唐代《吉凶书仪》和《书仪镜》的作者,对于研究杜友晋的生平以及两书的成书年代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杜嗣俭阎夫人墓志》 杜友晋 书仪 杜嗣先
下载PDF
古代中原地区骆驼的饲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显运 《西夏研究》 2016年第3期71-75,共5页
骆驼是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一种牲畜。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骆驼亦有分布。数万年前,河南地区是野生骆驼的分布区域之一;先秦至五代以前,中原豫西南山地、洛阳及开封等地饲养有少量的骆驼;北宋时期,中原地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 骆驼是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一种牲畜。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骆驼亦有分布。数万年前,河南地区是野生骆驼的分布区域之一;先秦至五代以前,中原豫西南山地、洛阳及开封等地饲养有少量的骆驼;北宋时期,中原地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饲养有相当数量的骆驼,并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骑乘等方面。宋代中原地区因骆驼买卖频繁,征收骆驼贸易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饲养 古代 中原地区
下载PDF
晚唐宰相杨收及其妻韦东真墓志发微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阳光 《唐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89-102,共14页
唐懿宗时期宰相杨收以及其妻韦东真的墓志近年出土于河南巩义。该墓志目前藏于洛阳私人收藏家手中。关于杨收其人,他是唐晚期重要的大臣,懿宗咸通四年至八年间担任宰相,在《旧唐书》卷一七七、《新唐书》卷一八四均有列传。其中,杨收墓... 唐懿宗时期宰相杨收以及其妻韦东真的墓志近年出土于河南巩义。该墓志目前藏于洛阳私人收藏家手中。关于杨收其人,他是唐晚期重要的大臣,懿宗咸通四年至八年间担任宰相,在《旧唐书》卷一七七、《新唐书》卷一八四均有列传。其中,杨收墓志盖文篆书"唐故相国特进右仆射弘农杨公墓志铭",四煞装饰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等四神和花卉,墓志92厘米见方,厚21厘米。墓志楷书,51行,满行50字,共2431字。四边装饰十二生肖和花卉。同时出土的还有其妻韦东真墓志,志盖篆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东 咸通 唐懿宗 右仆射 河南巩义 旧唐书 发微 《新唐书》 私人收藏 《旧唐书》
原文传递
读贞观十八年《授滕王李元婴金州刺史诏》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振华 王迪 《故宫学刊》 2016年第2期31-37,共7页
新见贞观十八年《授滕王李元婴金州刺史诏》,体现了太宗依照封建宗藩制度,为皇族诸弟封官加爵,赋予重任拱卫帝室的皇帝意志。为制授官员公文提供了完整的标本,展示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相互制约分工合作完成诏书的严密程序和制作中央文书... 新见贞观十八年《授滕王李元婴金州刺史诏》,体现了太宗依照封建宗藩制度,为皇族诸弟封官加爵,赋予重任拱卫帝室的皇帝意志。为制授官员公文提供了完整的标本,展示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相互制约分工合作完成诏书的严密程序和制作中央文书的高效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诏书 石刻 李元婴 唐太宗
原文传递
洛阳新出唐郭湜墓志及相关问题考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毛阳光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2,共4页
洛阳新出土的郭湜墓志系统记载了这位《高力士外传》作者的生平情况,弥补了传统史料记载的不足。从墓志记载得知,郭湜乃唐高宗时期宰相郭待举之孙,而结合洛阳出土的郭湜家族其他成员的墓志能够对其家族有更全面的了解,补正《新唐书.宰... 洛阳新出土的郭湜墓志系统记载了这位《高力士外传》作者的生平情况,弥补了传统史料记载的不足。从墓志记载得知,郭湜乃唐高宗时期宰相郭待举之孙,而结合洛阳出土的郭湜家族其他成员的墓志能够对其家族有更全面的了解,补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郭氏家族的记载。而墓志的记载也间接透露了《高力士外传》成书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湜 郭待举 《高力士外传》
原文传递
唐贾敦赜墓志考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红广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82-84,共3页
贾敦赜是初唐时期的著名廉吏,两《唐书》虽有传记但过于简略,新出土贾敦赜墓志详细记载了贾敦赜的家族世系、仕履宦绩等情况,可补正史传记之略,又可纠传世文献之讹。
关键词 唐代 贾敦赜 墓志
下载PDF
北宋官妾的生活状态与特质——以出土墓志为中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振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6-32,共7页
近代洛阳、安阳两地出土北宋妾的墓志反映了她的家庭生活、与所生子女的关系和身后的丧葬等情况。妾谦卑自抑的言行举止和无助苦闷的生存状态,客观昭示了士大夫纳妾的普遍性、一夫多妾的家庭常态和法律确定的妾为良人中的贱类,体现了中... 近代洛阳、安阳两地出土北宋妾的墓志反映了她的家庭生活、与所生子女的关系和身后的丧葬等情况。妾谦卑自抑的言行举止和无助苦闷的生存状态,客观昭示了士大夫纳妾的普遍性、一夫多妾的家庭常态和法律确定的妾为良人中的贱类,体现了中古社会发展走势下处于渐变中的妾的特质。然而庶出子女地位同于嫡出,依随父亲出身为士人,嫡妻悉心抚养关系亲密,成人后也保持着士族间的婚姻和维系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 墓志 北宋
下载PDF
《隶续》录魏石经遗字的经碑复原
16
作者 赵振华 王恒 《洛阳考古》 2023年第1期62-82,共21页
南宋洪适著录于《隶续》的魏石经遗字,保存了三体石经残石的早期资料。经清代、民国和现代学者整理,在《尚书》《春秋》中定位,来自唐代“开元十三纸”。此以前人复原成果为基础,将“十五段”古篆隶三体合计819个遗字隶定为经文389字,... 南宋洪适著录于《隶续》的魏石经遗字,保存了三体石经残石的早期资料。经清代、民国和现代学者整理,在《尚书》《春秋》中定位,来自唐代“开元十三纸”。此以前人复原成果为基础,将“十五段”古篆隶三体合计819个遗字隶定为经文389字,剔除《左传》15字、复出者4字、合并者4字、复原于出土残石者1字,将365字复原于《尚书》第十三、廿七碑,《春秋》第三、十二、十五、十六碑,其中《尚书》第十三碑《大诰》和《春秋》第十六碑《襄公》遗字系“一石二面”。还原《隶续》魏石经遗字是摹录大残石拓本13幅(1幅是一纸二拓可拼缀)、小碎石拓本42幅,合计为56块残石拓本文字所成,使6幅碑图中的《隶续遗字》近乎“开元十三纸”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续 魏石经遗字 复原 碑图
原文传递
二里头青铜乐器、舞具组合助祭初探——从镶嵌绿松石龙纹铜牌与铜铃组合谈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西省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45,共10页
在早期中国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在古人看来,祭祀是非常神圣的活动。中国古代文明同世界其他古文明一样,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因而古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处处都想通过各种独有... 在早期中国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在古人看来,祭祀是非常神圣的活动。中国古代文明同世界其他古文明一样,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因而古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处处都想通过各种独有的行为和手段敬奉、愉悦众神,如在祭祀天地、祖先、自然神等活动中进行的宴飨、舞蹈、乐器伴奏等,以得到众神的惠顾和保佑。此即《说文》所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乐文明就是人们在这种祭祀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明 青铜乐器 二里头 古文明 铜铃 礼乐文明 众神 绿松石
原文传递
记唐代苑大智将军的告身与墓志(下)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振华 《洛阳考古》 2018年第3期66-78,共13页
高宗朝国力兴盛,军事强势,疆域最大。将军苑大智是西征碛外东越辽水、纵横万里叱咤风云的野战军首领,频执兵于边事警急之际,累著勋伐,数十年间获得朝廷授予告身多件。晚年衰病,宿卫献陵病逝,葬于长安。嫡孙苑亮依照丧葬制度在家藏档案... 高宗朝国力兴盛,军事强势,疆域最大。将军苑大智是西征碛外东越辽水、纵横万里叱咤风云的野战军首领,频执兵于边事警急之际,累著勋伐,数十年间获得朝廷授予告身多件。晚年衰病,宿卫献陵病逝,葬于长安。嫡孙苑亮依照丧葬制度在家藏档案中选出1件酬勋告身,4件授官告身依样摹刻于两石入瘗墓穴,作为墓主生前为官的凭据,在阴间与墓志相映成辉。有唐300年朝廷颁发过无数的白麻告身,存留于今者极其罕见。随葬于墓中的纸质或石质告身虽为抄件,但对于考察唐朝授官公文书的格式和了解官员生平履历与原件等同。告身和墓志还纠正了文献记苑大智姓花的传抄笔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苑大智 告身 墓志 唐代
原文传递
北朝至隋唐时期黄河流域的西域胡人 被引量:3
19
作者 毛阳光 《寻根》 2006年第2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西域胡人 隋唐时期 北朝 中华文明 黄河文明 中原地区 周边地区 文明发展 中古时期
原文传递
唐裴光庭墓志与武氏墓志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振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13,161-162,共13页
在唐代玄宗朝的诸多宰相中,裴光庭虽称不上兴国除弊的贤相,但亦非承平庸碌之辈:新出墓志表明,玄宗封禅泰山时,裴为兵部郎中,征邀后突厥权臣暾欲谷等与会,确保国家西境无烽烟;为宰相兼吏部尚书主管选拔官吏,制定铨选条例,以论资排辈为中... 在唐代玄宗朝的诸多宰相中,裴光庭虽称不上兴国除弊的贤相,但亦非承平庸碌之辈:新出墓志表明,玄宗封禅泰山时,裴为兵部郎中,征邀后突厥权臣暾欲谷等与会,确保国家西境无烽烟;为宰相兼吏部尚书主管选拔官吏,制定铨选条例,以论资排辈为中心,循序渐进。循资格用人虽有争议,但客观公平却为后世法。妻武氏为女皇武则天侄孙女,婚后无子,她悉心抚育前妻子孙,妇德母仪,内助裴光庭为国家之良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光庭 武氏 宰相 墓志 唐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