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出土“黄神”、“治都总摄”道教法印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振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1,共3页
道教法印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发现甚少,较难识别。汉“黄神”印是早期道士护身和施法之宝物,对研究道教历史文化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国内首次发现的“治都总摄之印”,以出土文物证实了传世道教文献的有关记载。
关键词 黄神 治都总摄 法印 道教
原文传递
策略与政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坚不下野的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忠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48-55,共8页
第二次直奉战争是吴佩孚一生中遭遇的一次重大挫折,而其是否下野成为反直方与直系博弈的一个焦点,对执政府重建和实现国内和平影响巨大。目前关于吴佩孚下野的一些说法不符合当时军政要人下野的惯例,不足以成为吴佩孚下野的证据。吴佩... 第二次直奉战争是吴佩孚一生中遭遇的一次重大挫折,而其是否下野成为反直方与直系博弈的一个焦点,对执政府重建和实现国内和平影响巨大。目前关于吴佩孚下野的一些说法不符合当时军政要人下野的惯例,不足以成为吴佩孚下野的证据。吴佩孚所谓下野是其敷衍和蒙骗反直方和湖北军界的一种策略。吴佩孚坚不下野的原因比较复杂,倔强、高傲的性格和不认输的心理是其拒不下野的内在动力,解救软禁中的曹锟和报答曹锟是其难以放弃的目标,反直方的拉拢和仁慈使吴佩孚有机可乘,拼凑的军队为其抵抗反直方提供了武力,直系军阀和友人的帮助为其渡过难关提供了支持。吴佩孚坚不下野使其维系了在军界的声誉和威望,为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北方的军政格局由此愈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直奉战争 吴佩孚 下野 惯例 原因
下载PDF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与当代高等教育教学——以高校历史教育教学为视角
3
作者 张雁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20,共5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包括历史教学在内的近代教育观念、体制的革新与重构,成为"五四"时期以降实用主义教育运动勃兴的源头活水。从当前高校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依然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包括历史教学在内的近代教育观念、体制的革新与重构,成为"五四"时期以降实用主义教育运动勃兴的源头活水。从当前高校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对于教学主体而言,要提高史学工作者古为今用的认识,落实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思想;对教学客体而言,要培养学生透视现实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树立平民主义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实用主义 历史教学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地方军阀队伍的构建与转型——以镇嵩军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忠 《军事历史研究》 201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镇嵩军是民国初年由豫西绿林力量组成的地方军阀部队,一度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集团。起初其富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地缘纽带和血缘观念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幕府色彩的师爷在军中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该军以收编土匪为主要扩充方式,... 镇嵩军是民国初年由豫西绿林力量组成的地方军阀部队,一度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集团。起初其富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地缘纽带和血缘观念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幕府色彩的师爷在军中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该军以收编土匪为主要扩充方式,军纪松懈,扰民不断;并且忽视军事训练,装备落后,缺乏后勤保障,仅凭借豫西强悍的民风维持了相当的战斗力。后来其逐渐引入正规军官,加强军事训练;尤其在加入北伐后逐渐严肃军纪,接受国民党的教育,并免除了物质匮乏之虞,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镇嵩军可视为近代传统旧式军队向现代新式军队转型的一个代表,突出反映了近代军队演变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地方军阀 镇嵩军
原文传递
战国时期鎏金器及其相关问题初论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西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5,共14页
鎏金工艺是我国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发明的金属表面装饰技术。这种工艺发展到汉代已相当成熟,不仅在大件金属器上广泛出现,而且鎏金、鎏银、错金银往往出现在同一器物上。本文对战国时期的鎏金器作了较全面的梳理,并通过相关考古资料的比... 鎏金工艺是我国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发明的金属表面装饰技术。这种工艺发展到汉代已相当成熟,不仅在大件金属器上广泛出现,而且鎏金、鎏银、错金银往往出现在同一器物上。本文对战国时期的鎏金器作了较全面的梳理,并通过相关考古资料的比较研究,认为西周、春秋时期秦人较多使用黄金饰品并可能掌握了提炼水银工艺。甘肃东部地区早期秦人很可能较早使用了鎏金工艺,而后随着秦人东进此技术传播到中原地区。战国时期王畿洛阳地区较多使用了鎏金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鎏金器 金饰
原文传递
唐代洛阳粟特人研究——以出土墓志等石刻史料为中心 被引量:10
6
作者 毛阳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上个世纪以来,洛阳出土了大量唐代粟特人墓志及相关石刻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唐代洛阳居住着数量相当多的粟特人,他们多数都是前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后裔以及唐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他们从事多种职业,以商人数量较多。他们分散居住在洛阳城... 上个世纪以来,洛阳出土了大量唐代粟特人墓志及相关石刻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唐代洛阳居住着数量相当多的粟特人,他们多数都是前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后裔以及唐代进入洛阳的粟特人,他们从事多种职业,以商人数量较多。他们分散居住在洛阳城市的坊里之中,其中以南市周边地区较为集中。粟特人的存在给唐代洛阳城市生活增添了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如胡服、胡乐、外来宗教、外来器物等,胡俑和骆驼俑也在洛阳唐墓中大量出现,这些事象对洛阳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城市居民,粟特人与当地汉族居民关系密切。他们在道德价值观念、婚姻、丧葬习俗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对汉文化的认同。虽然他们的汉化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一些粟特人在晚唐时期还保持着外来信仰,但最终他们都融入了洛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洛阳 粟特人 出土墓志
原文传递
近三十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炳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12,共8页
学界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解读、定性形成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近三十年来,在拨乱反正、学术反思的背景下,史学界针对该政策中的诸要素与相关问题:可信性、形成原因、内涵和性质解读、历史发展过程、董仲舒的... 学界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解读、定性形成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近三十年来,在拨乱反正、学术反思的背景下,史学界针对该政策中的诸要素与相关问题:可信性、形成原因、内涵和性质解读、历史发展过程、董仲舒的作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仍存在诸如运用史料不严谨、研究方法简单、研究成果的碎片化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在不断克服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更多关注该政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对其执行学术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原文传递
唐代少府监郑岩及其粟特人祖先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振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6,共8页
唐代少府监郑岩是宰相张说的女婿。洛阳新出墓志载郑岩六代祖盘陁,盘陁是中古时期中亚粟特民族男子常用名的音译,显示其为昭武诸国人。他是北朝时来华的粟特贵族,为了定居中国融入社会,后裔与汉人郑氏祖先通谱而更姓,即纳入郑氏北祖的... 唐代少府监郑岩是宰相张说的女婿。洛阳新出墓志载郑岩六代祖盘陁,盘陁是中古时期中亚粟特民族男子常用名的音译,显示其为昭武诸国人。他是北朝时来华的粟特贵族,为了定居中国融入社会,后裔与汉人郑氏祖先通谱而更姓,即纳入郑氏北祖的世系以隐瞒其粟特出身,并与华人通婚。《新唐书》记载郑岩祖行谌为"萨宝果毅",作为粟特型萨宝府武官,是已经姓郑而仍旧保持胡人身份者。其走科考入仕道路的后人更是具备了华人的语言和文化心理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伊川县 唐代少府监 郑岩墓志 粟特人
原文传递
偃师商城几种丧葬习俗的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桑栎 陈国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6,共12页
偃师商城遗址已发现的墓葬中,作坊区内的居址葬与作坊从业者有直接关系,婴幼儿墓葬可能是生产中祭祀活动的遗留。路土葬多见于城墙内侧道路。墓葬中的毁器行为是早期丧葬观念的延续。这些葬俗与二里头文化有直接关系,而石椁墓和覆石葬... 偃师商城遗址已发现的墓葬中,作坊区内的居址葬与作坊从业者有直接关系,婴幼儿墓葬可能是生产中祭祀活动的遗留。路土葬多见于城墙内侧道路。墓葬中的毁器行为是早期丧葬观念的延续。这些葬俗与二里头文化有直接关系,而石椁墓和覆石葬与下七垣文化有关。高等级墓葬的腰坑和殉狗源自史前,形成于二里冈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商城 二里冈文化 墓葬 埋葬行为 丧葬观念
原文传递
洛阳新出土贺知章撰《姚彝墓志》考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毛阳光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5,共5页
洛阳新出土的姚彝墓志,志主是唐前期名相姚崇的长子。墓志完整记载了其生平的仕宦经历以及政绩情况,可以和传世的姚彝神道碑相比勘,弥补了姚彝神道碑残缺的大量内容。墓志记载对于研究唐代的漕运历史也具有重要价值。由开元时期著名文... 洛阳新出土的姚彝墓志,志主是唐前期名相姚崇的长子。墓志完整记载了其生平的仕宦经历以及政绩情况,可以和传世的姚彝神道碑相比勘,弥补了姚彝神道碑残缺的大量内容。墓志记载对于研究唐代的漕运历史也具有重要价值。由开元时期著名文学家贺知章撰文的墓志铭也是新发现的贺知章的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洛阳 姚彝 墓志 贺知章
原文传递
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省思——以二里岗文化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桑栎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0-176,154,共8页
本文对解构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因素分析法进行了探讨,梳理了该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史,总结其理论内核和适用性,并对其运用原理进行了简要归纳。以二里岗文化的研究为例,针对学者们在考古学研究中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时,因选取的文化特征不同... 本文对解构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因素分析法进行了探讨,梳理了该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史,总结其理论内核和适用性,并对其运用原理进行了简要归纳。以二里岗文化的研究为例,针对学者们在考古学研究中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时,因选取的文化特征不同而产生的结果差异进行了详细论述。强调文化因素分析法在研究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时应该区别对待,研究复杂社会以及历史时期考古,应该着重文化特征的共同性,同时不偏废差异性的特征,以期全面透彻地解决考古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因素分析法 文化特征 二里岗文化 二里头文化
原文传递
学商政的博弈与地方五四运动——以1919~1920年的河南为视角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32,共8页
五四运动时期,河南以省会开封为中心在全省掀起长达一年半的运动。运动初期,学商结成联盟,以河南督军赵倜为首的政界采取暗地行使武力的手段对学界威吓,但学界因有商界的支持而坚持运动。后来赵倜因对企图更换豫督的北京政府不满,乃放... 五四运动时期,河南以省会开封为中心在全省掀起长达一年半的运动。运动初期,学商结成联盟,以河南督军赵倜为首的政界采取暗地行使武力的手段对学界威吓,但学界因有商界的支持而坚持运动。后来赵倜因对企图更换豫督的北京政府不满,乃放任和支持运动,使运动不断高涨。但随着查禁日货的深入,商界损失惨重,对学界日益不满,转而向政界请援。地位已稳固的赵倜乃和商界联合,武力镇压了学生。学界不甘屈服,和政界角力,终因无北京政府的支持而失败。河南五四运动中学商政三者的关系错综复杂,导致各方矛盾冲突激烈,使运动呈现异常复杂之面相,在全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河南学商政关系 赵倜
原文传递
此心安处是吾乡——“三苏坟”相关问题再探讨
13
作者 张溱洧 张显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河南郏县“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及其父苏洵的衣冠瘗地,为宋以来历代文人学士所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将三苏坟的研究推向高潮,研究范围涉及三苏葬郏的成因、三苏墓葬和碑刻等内容。对近年来三苏坟研究的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河南郏县“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及其父苏洵的衣冠瘗地,为宋以来历代文人学士所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将三苏坟的研究推向高潮,研究范围涉及三苏葬郏的成因、三苏墓葬和碑刻等内容。对近年来三苏坟研究的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对推动三苏与北宋中后期政治与党争的研究、提高三苏坟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三苏坟 葬郏成因 墓葬碑刻
下载PDF
二程道统的学理逻辑与学术纠葛
14
作者 范建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虽都视己学承道统,但北宋诸士大夫的立足点并不相同,二程更坚持自家体贴出天理,认为自己接续孟子传承道学,主张经以载道,道育天理,同时阐明达道的基本门径学经明理与根本门径诚敬,注重道统的绵延和学术的传承,从而创立了特色鲜明的道统... 虽都视己学承道统,但北宋诸士大夫的立足点并不相同,二程更坚持自家体贴出天理,认为自己接续孟子传承道学,主张经以载道,道育天理,同时阐明达道的基本门径学经明理与根本门径诚敬,注重道统的绵延和学术的传承,从而创立了特色鲜明的道统体系。与王安石之学等流派的道统之争在二程之学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能因此抹杀或忽略其间二程学术内涵阐发、学术体系建构之超凡。两宋时期二程学术嬗变历史揭示出学术传承、光大的真正生命力在于以自身学术思想创新、体系建构及学术队伍培养等为核心驱动力的学术文化建设,而外在社会、政治等领域的影响虽亦重要,但远非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达道 争道统 王安石 杨时
下载PDF
谈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魏石经残石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振华 王恒 《洛阳考古》 2020年第2期48-61,共14页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有一块三体石经的残石,系曹魏时期洛阳太学的遗物,一面为《尚书·召诰》残字,一面为《春秋·宣公》残字,已著录于该馆藏品图录而尚未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此据该馆提供的原石照片和日本回流的拓本以及相关...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有一块三体石经的残石,系曹魏时期洛阳太学的遗物,一面为《尚书·召诰》残字,一面为《春秋·宣公》残字,已著录于该馆藏品图录而尚未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此据该馆提供的原石照片和日本回流的拓本以及相关拓本资料,复原此碑的两面经文并研讨新见的魏石经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经 古文 复原 曹魏 京都国立博物馆
原文传递
简论洛阳出土西周青铜大口尊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西省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7,共8页
洛阳作为西周王朝的东都,出土大量西周青铜器,大口尊数量虽不足20件,但颇具成周特色。本文就洛阳出土的西周青铜大口尊作较系统的梳理,认为该地区青铜大口尊是以商式无肩、无扉棱觚形大口尊为主体的。不仅如此,该地发现多件铅制仿商铜... 洛阳作为西周王朝的东都,出土大量西周青铜器,大口尊数量虽不足20件,但颇具成周特色。本文就洛阳出土的西周青铜大口尊作较系统的梳理,认为该地区青铜大口尊是以商式无肩、无扉棱觚形大口尊为主体的。不仅如此,该地发现多件铅制仿商铜觚形大口尊及仿商青瓷大口尊,反映的是洛阳作为关中地区和中原郑州、安阳地区的连接区域,虽为西周王朝的东都,但文化面貌明显更接近商文化。尤其是武王灭商后迁殷遗民于成周,更进一步形成在周人统治下的殷周文化特色,这是该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面貌区别于其他地区所独有的文化特质。这些大口尊一些是殷遗民铸造的青铜器,一些可能来自其他方国,一些则是典型的周人青铜器,面貌异常复杂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大口尊 区域特征 殷遗民 文化特质
原文传递
中原文化的传播载体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0-37,共8页
移民是中原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主动移民对于中原文化中物质、制度层面的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动移民对中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更为显著。和平年代非移民性的人员流动、出身中原的官员在各地仕宦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原文... 移民是中原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主动移民对于中原文化中物质、制度层面的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动移民对中原文化中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更为显著。和平年代非移民性的人员流动、出身中原的官员在各地仕宦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扩散。中央政府的文教政策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文化传播 移民 太学 循吏
下载PDF
北魏的宗室 被引量:2
18
作者 漥添庆文 陈巍 《西夏研究》 2015年第4期72-89,共18页
前言笔者在文中对北魏后期宣武、孝明帝时期的政治史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1],主要倾向于关心这一时期北魏政治决策的实态,对于政治对立的意义未加以探究。本文再次关心这个问题,关注这一时期宗室的实态变化,还论及北魏前期的情况。一、... 前言笔者在文中对北魏后期宣武、孝明帝时期的政治史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1],主要倾向于关心这一时期北魏政治决策的实态,对于政治对立的意义未加以探究。本文再次关心这个问题,关注这一时期宗室的实态变化,还论及北魏前期的情况。一、北魏后期政治史中的宗室1.宣武帝亲政时期众所周知,宣武帝亲政时期是抑制诸王的时期1。孝文帝最信赖的弟弟彭城王勰,亲政伊始即归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蕃王 侍中 孝明 将军号 州刺史 彭城王 镇将 元叉 直勤 通直散
下载PDF
唐李昂夫妻墓志考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红广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89-92,共4页
洛阳新近出土唐代李昂墓志,志主出自赵郡李氏,仕至仓部员外郎,一并出土的还有其夫人韦氏墓志。据墓志所记可考索仓外李昂的家世生平,结合相关出土文献又可了解其诗文成就。
关键词 唐代 墓志 李昂
下载PDF
洛阳墓志考古百年收获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振华 《洛阳考古》 2021年第4期99-110,共12页
九朝古都洛阳是中国汉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丧葬文化留下了无数瑰宝,使洛阳成为我国出土历代墓志数目最多的地区。墓志资料的收集整理刊行,使之成为继甲骨、简牍、敦煌写卷和大库档案四大发现之外的新史源,为学术界所倚重。
关键词 墓志 考古 百年 洛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