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经药物无法控制眼压并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例(16眼),均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经药物无法控制眼压并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例(16眼),均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0.5 mg(0.05 m L),于玻璃体内注药后5~7 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部分晶状体混浊者行晶状体切除术,术后行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标准对数视力)为3.18±0.4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17±0.36、3.62±0.29、3.88±0.37、3.9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14,P=0.000);术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47.39±7.05)mm Hg(1 k Pa=7.5 mm H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28.79±4.35)mm Hg、(21.76±3.36)mm Hg、(19.97±3.30)mm Hg、(18.61±3.2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000,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者14眼,提高不明显者2眼;眼压完全控制者14眼,眼压再次出现轻度升高者2眼。玻璃体内注药后5-7 d,15眼虹膜及前房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眼虹膜表面残留少许新生血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相关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小梁切除术及术后行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能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0.5 mg(0.05 m L)康柏西普眼内注...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0.5 mg(0.05 m L)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术后1、3、6个月随访复诊,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压检查。随访期内若发现仍为活动性CNV、CNV病灶扩大或新病灶出现则再次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结果术后1、3、6个月随访,BCVA均较术前(0.14±0.03)提高(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0.43±0.04);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术前(304.80±17.62)μm降低(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230.1±6.85)μm。术后6个月FFA检查16眼CNV完全闭合,3眼CNV大部分闭合。治疗中9眼行1次玻璃体腔注射,8眼行2次注射,2眼行3次注射;仅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信念/态度-行为(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洛阳市某医院收治的114例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目的探讨基于知识-信念/态度-行为(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洛阳市某医院收治的114例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依从性、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血糖水平、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和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率及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DSCA评分及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DR患者中,有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依从性,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经药物无法控制眼压并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6例(16眼),均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0.5 mg(0.05 m L),于玻璃体内注药后5~7 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部分晶状体混浊者行晶状体切除术,术后行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标准对数视力)为3.18±0.4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17±0.36、3.62±0.29、3.88±0.37、3.9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14,P=0.000);术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47.39±7.05)mm Hg(1 k Pa=7.5 mm H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28.79±4.35)mm Hg、(21.76±3.36)mm Hg、(19.97±3.30)mm Hg、(18.61±3.2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000,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者14眼,提高不明显者2眼;眼压完全控制者14眼,眼压再次出现轻度升高者2眼。玻璃体内注药后5-7 d,15眼虹膜及前房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眼虹膜表面残留少许新生血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相关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小梁切除术及术后行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能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
文摘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0.5 mg(0.05 m L)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术后1、3、6个月随访复诊,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压检查。随访期内若发现仍为活动性CNV、CNV病灶扩大或新病灶出现则再次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结果术后1、3、6个月随访,BCVA均较术前(0.14±0.03)提高(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0.43±0.04);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术前(304.80±17.62)μm降低(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230.1±6.85)μm。术后6个月FFA检查16眼CNV完全闭合,3眼CNV大部分闭合。治疗中9眼行1次玻璃体腔注射,8眼行2次注射,2眼行3次注射;仅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知识-信念/态度-行为(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洛阳市某医院收治的114例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依从性、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血糖水平、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和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率及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DSCA评分及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DR患者中,有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依从性,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