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免耕和深松提高了土壤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及全氮含量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景 吴会军 +3 位作者 武雪萍 王碧胜 姚宇卿 吕军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目的】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团聚体和密度联合分级方法,旨在揭示长期耕作对表层土壤团聚体内密度颗粒组分SOC及TN的影响,为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农田土壤碳氮提升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长期试验... 【目的】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团聚体和密度联合分级方法,旨在揭示长期耕作对表层土壤团聚体内密度颗粒组分SOC及TN的影响,为深入理解黄土高原农田土壤碳氮提升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长期试验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开始于1999年,共设4个处理:少耕无覆盖(RT)、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和传统翻耕(CT)。于2013年7月采集0—10 cm土层样品,首先通过干筛法筛分>2、1—2、0.25—1和<0.25 mm粒级团聚体,之后利用颗粒密度分组,将团聚体有机质分为轻组有机质(LF)、粗颗粒有机质(cPOM)、细颗粒有机质(fPOM)和矿质结合有机质(m-SOM)。【结果】(1)15年保护性耕作(包括NT和SM处理)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的SOC和TN含量,与CT相比,NT和SM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提高了22.9%和21.8%,TN含量分别提高了35.2%和42.3%。不进行秸秆覆盖的少耕处理(RT)对SOC和TN无显著影响。(2)不同耕作措施改变了团聚体质量组成及其内部SOC和TN含量。NT和SM处理显著提高了1—2 mm和0.25—1 mm粒级的干筛大团聚体含量,相对地,降低了>2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NT和SM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团聚体的SOC和TN含量,与CT相比,团聚体SOC平均提高了8.5%和9.5%,尤其对>1 mm粒级团聚体SOC含量提高幅度最大;团聚体TN平均提高了12.2%和24.1%,尤其对<0.25 mm微团聚体TN含量提高幅度最大。(3)fPOM和m-SOM组分对团聚体SOC和TN的贡献最大,对SOC的贡献率分别为27.3%—45.1%和25.0%—52.6%;对TN的贡献率分别为23.5%—34.7%和42.2%—64.3%。不同有机质组分对耕作的响应不同,cPOM和fPOM组分最为敏感。与CT相比,NT和S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所有粒级团聚体的cPOM和fPOM的SOC和TN含量,尤其对>2 mm团聚体cPOM和<2 mm团聚体fPOM的SOC和TN含量提升幅度最大。【结论】长期免耕和深松提高了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尤其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长期耕作 团聚体 有机碳 密度分组
下载PDF
暗黑鳃金龟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月芹 董钧锋 +1 位作者 孙会忠 段爱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暗黑鳃金龟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触角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7节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的端3节特化形成鳃片.共发现5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暗黑鳃金龟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触角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7节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的端3节特化形成鳃片.共发现5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感器和耳形感器,每种感器均包括2个亚类.感器主要分布于鞭节的鳃状部,其中,毛形感器仅分布在触角的外表面,其他类型的感器则分布在鳃片的内侧面.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一致,但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触角感受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伏牛山北坡天竺桂扦插育苗技术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喜 赵鲲 +1 位作者 崔辉辉 王少波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9期103-104,共2页
通过对伏牛山野生分布天竺桂进行不同扦插基质扦插实验,纯河沙基质扦插效果优于其他基质。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6月下旬扦插效果优于3月1a生绿枝扦插效果。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差异显著,其中IBA500mg·kg-1处理的插穗成活率最高。
关键词 天竺桂 扦插 实验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洛玉863的亲本特征特性及繁殖制种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润玲 李林 +4 位作者 程富荣 梁晓伟 雷晓兵 卫勇强 赵合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93,共3页
通过对洛玉863亲本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海南省的密度配置、父母本错期、父母本行比与播种密度试验总结,得出了洛玉863在内蒙自治区、甘肃省、海南省的亲本繁殖和制种的最佳技术方案,并通过大面积繁殖、制种,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 玉米 洛玉863 繁殖 制种 技术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