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性致死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
1
作者 李国平 熊瑛 +2 位作者 罗光燕 周林 胡晓灵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447-448,共2页
目的 :探讨突发性致死性哮喘SFA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哮喘患者 2 96例中的突发性致死性哮喘 39例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 96例哮喘患者中突发性致死性哮喘占 1.3%。主要危险因素接触大量致敏原为主 ,其他依次为PEF变异... 目的 :探讨突发性致死性哮喘SFA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哮喘患者 2 96例中的突发性致死性哮喘 39例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 96例哮喘患者中突发性致死性哮喘占 1.3%。主要危险因素接触大量致敏原为主 ,其他依次为PEF变异率 >30 % ,夜间呼吸困难 ,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因素。结论 :SFA作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 ,其主要特点是突然起病、病情迅速恶化、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 ,易被误诊。应加强对SFA特点 ,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致死性哮喘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哮喘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0
2
作者 张志强 马海英 +2 位作者 冯宪军 杨艳荣 郭悦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病毒肺炎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8月医院救治的160例RICU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重症肺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病毒肺炎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8月医院救治的160例RICU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死情况分为病死组109例与存活组51例,调查感染病原体分布,分析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病死109例,病死率为68.13%;经病原学确诊H1N1 25例、柯萨奇病毒9例、巨细胞病毒8例;细菌感染39例,继发真菌感染23例,合并真菌感染16例;病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5);病死组患者的R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8.95,P<0.05);病死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5)。结论 RICU中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R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合指数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毒性肺炎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105
3
作者 余国辉 陈敏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其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目前,COPD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且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全球第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其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目前,COPD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且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为全球第三位死亡原因和经济负担的第五位[1]。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发病机制已有多种学说,如: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学说、氧化损伤假说、免疫失衡和感染假说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COPD的发病机制又提出了新的假说,即: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学说。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COPD发病机制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病发病机制 感染学说 世界卫生组织 死亡原因 抗蛋白酶 肺炎衣原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1
4
作者 冯晓丽 姜轶 +1 位作者 巫道琳 卢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COPD稳定期病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缩唇腹式呼... 目的观察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COPD稳定期病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研究组予以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方案,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预计值(FEV1%pred)]、血气分析[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氧分压(PaO_2)]、呼吸肌生理学[最大呼气压(MEP)与最大吸气压(MIP)]、6 min步行距离(6 MWT)、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训练后,研究组FEV1、FVC、FEV1/FVC及FEV1%pre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O_2、MEP、MI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 MW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中各项内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能有效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血气分析,促进肺功能与呼吸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运动耐力,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唇腹式呼吸 呼吸训练器 老年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2005-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流行和疾病负担时间趋势分析 被引量:74
5
作者 辛雯艳 黄磊 闫贻忠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059-1065,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5-2013年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为中国肺癌的防控和预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08-2016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的肺癌相关数据,分析肺癌发病率、死亡率...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5-2013年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为中国肺癌的防控和预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08-2016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的肺癌相关数据,分析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指标,并通过Joinpoint回归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2005-2013年,肺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1·76%,P<0.05〕,而死亡率上升不明显(APC=0.49%,P>0.05).其中,肺癌发病率的男女、城乡比值(APC分别为-1·78%和-1.02%,均P<0.05)和死亡率的男女、城乡比值(APC分别为-2.04%和-0.89%,均P<0.05)均下降.从2005-2013年,肺癌DALY率呈上升趋势(APC=0.80%,P<0.05).其中,男女DALY率的比值在上升,而城乡比值为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64%和-0.23%),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05-2013年,中国肺癌流行趋势及造成的疾病负担均严峻,且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女性和农村居民,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Joinpoint回归
原文传递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ANP、NT-proBNP的影响 被引量:70
6
作者 冯晓丽 黄娜 +1 位作者 李培培 谭红梅 《西部医学》 2018年第5期724-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心钠肽(A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机械通气方法将9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序贯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52例与常规组(传统...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心钠肽(A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机械通气方法将9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序贯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52例与常规组(传统有创机械通气)4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RR)、心率(HR)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另外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及心损伤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RR、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pH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序贯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VAP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序贯组治疗后3d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浆心钠肽(A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较好,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显著降低血浆ANP、NT-proBNP水平,减轻心功能损伤,同时能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心钠肽 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
下载PDF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芪多糖对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Th1/Th2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1
7
作者 刘艳玲 袁娟 +3 位作者 郭敏 张延锋 陆君君 曹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6-682,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Th1/Th2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野生型(TLR4^(+/+))和TLR4基因敲除(TLR4^(-/-))小鼠各50只,各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顺铂组(3 mg/kg)、APS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对Th1/Th2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野生型(TLR4^(+/+))和TLR4基因敲除(TLR4^(-/-))小鼠各50只,各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顺铂组(3 mg/kg)、APS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每组10只,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小鼠肺癌移植模型。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体重、肿瘤组织、胸腺组织和脾组织重量,计算各组小鼠肿瘤抑制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亚群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脾组织IL-2、IFN-γ、IL-4和IL-10含量。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肿瘤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PS以剂量依赖性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提高肺癌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血管生成,提高脾组织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逆转和平衡Th1/Th2漂移,提高肺癌小鼠免疫功能。APS剂量依赖性降低TLR4^(+/+)组小鼠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APS高、中、低剂量组TLR4^(-/-)小鼠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及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S具有抗Lewis肺癌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黄芪多糖 免疫功能 TH细胞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小鼠
下载PDF
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6
8
作者 邹小芳 肖桂华 刘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即指导型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即通过组成多学科团队,教...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即指导型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即通过组成多学科团队,教育内容包括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疾病的正确认识4个方面的知识,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健康行为测定量表(HPL)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自我管理教育后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P<0.001),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01)。结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其采取健康的行为,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管理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行为
下载PDF
危重病乳酸增高机制及其在预后中价值 被引量:53
9
作者 蒋文中 汤彦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5-407,共3页
关键词 乳酸 预后 危重病 儿茶酚胺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0
作者 吴饶仙 况九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9-523,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疾病,临床通常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然而COPD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进展、治疗反应、肺功能下降程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单一使用FEV1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将CO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疾病,临床通常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然而COPD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进展、治疗反应、肺功能下降程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单一使用FEV1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将COPD进行分类及作为疾病诊断、评估和治疗的手段,不能更好地反映COPD的异质性。近年来有学者试图通过不同的表型对COPD异质性进行描述和研究,认为COPD表型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就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表型 异质性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颖 张涛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吸入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舒张剂 COPD患者 PD治疗 PULMONAR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气流受限
下载PDF
血清CRP、IL-6、PCT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50
12
作者 王月平 尹飞飞 +3 位作者 赵国厚 袁开芬 孙龙 王应琼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0例为感染组,同期收治的未合并感染患者50例为未感染组。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样本,进行病原菌分析。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CRP、IL-6、PCT的表达水平。结果9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共送检标本90份,检出9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63%。感染组患者血清CRP、IL-6、PCT浓度分别为[(65.29±14.04)mg/L、(9.26±1.24)pg/ml、(5.65±1.42)ng/m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3.56±1.01)mg/L、(7.36±1.67)pg/ml、(1.01±0.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组中,支气管扩张症病情越重,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越高(P<0.05);感染越严重,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越高(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CRP、IL-6、PCT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P<0.05),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血清CRP、IL-6、PC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炎症 支气管扩张症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1
13
作者 孙建 任柏沉 +1 位作者 杨帆 李万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对比两组治疗后...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对比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JNK/SAPK及TLR2/NF-κB信号通路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M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值低于对照组,脂联素(APN)值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值低于对照组,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胆碱酯酶(ChE)值高于对照组(P〈0.05);JNK、SAPK、Toll样受体(TLR)2、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肺功能
下载PDF
圣乔治呼吸问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的调查 被引量:50
14
作者 徐鸥 郝青林 +3 位作者 李锐洁 戴路明 余泽明 许云香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1-75,87,共6页
目的对COPD稳定期不同分级患者施行肺功能检测,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测,以评估SGRQ评分在COPD病情程度分级间有无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对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的169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同时采用圣乔... 目的对COPD稳定期不同分级患者施行肺功能检测,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测,以评估SGRQ评分在COPD病情程度分级间有无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对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的169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同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自我评定.结果SGRQ3个部分分值和总分分值与FEV1占预计值%间均存在相关性,呈负相关.其中反映患者日常生活活动部分分值与FEV1占预计值%相关性最好(-0.716),总分分值与FEV1占预计值%的相关性也较好(-0.703),呼吸症状和疾病影响部分也有一定相关性.应用方差检验检测证实COPD0~Ⅰ、Ⅱ、Ⅲ级间病人的SGRQ3个部分分值(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和总分分值在分级之间存在差异(P<0.01).但Ⅲ组与IV组间SGRQ3个部分分值(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和总分分值在分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它各组组间两两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SGRQ3个部分分值与总分分值的相关性均好,其中反映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部分分值和疾病影响部分与总分分值的相关性最好;活动部分和疾病影响部分间有相关性,而呼吸症状与活动受限和疾病影响间相关性最低.结论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测COPD稳定期生活质量与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相关性良好,且能很好反映COPD稳定期不同病情的程度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圣乔治呼吸问卷 生活质量
下载PDF
2009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8
15
作者 田利奇 黄少丹 +1 位作者 曹梅 邝锦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5期8-9,共2页
目的了解2009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呼吸内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76.5%,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了解2009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呼吸内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76.5%,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为0.0%~40%;革兰阳性球菌占17.4%,仅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真菌占6.1%。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感染的炎性因子及TLR7/IL-23/IL-17信号通路作用 被引量:46
16
作者 潘燕蝶 潘小丹 +2 位作者 李洁 陈荣 韩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继发肺部感染的炎性因子及Toll样受体7/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Toll like receptor-7/Interleukin-23/Interleukin-17,TLR7/IL-23/IL-17)信号通路作用。方...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继发肺部感染的炎性因子及Toll样受体7/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Toll like receptor-7/Interleukin-23/Interleukin-17,TLR7/IL-23/IL-17)信号通路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1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分组,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部分置于含有EDTA的抗凝管中,部分离心上清,-80℃保存待测。取部分血液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7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C及T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结果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的TLR7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感染组的TLR7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的IL-6、IL-17、IL-23、TNF-α、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的pDC、CD4^+、CD4^+/CD8^+比例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感染组的pDC、CD4^+、CD4^+/CD8^+比例高于未感染组,CD8^+低于未感染组(P<0.05);重度感染组的IgA、IgG、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结论COPD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TLR7表达上升,抑炎因子水平下降,促炎因子分泌增加,提示炎症反应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炎性因子 TOLL样受体7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
原文传递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黄华兴 陈飞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分析已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否能说明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提高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2年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行文献检索,将对象为COPD所致... 目的:分析已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否能说明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提高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2年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行文献检索,将对象为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以PIC为切换点、以序贯通气为实验组和以常规通气为对照组比较疗效的RCT文献作Meta分析。结果:10项研究共489例患者被纳入。实验组病死率6.97%,对照组19.57%,OR值0.31(95%CI:0.18~0.56),P<0.05。实验组VAP患病率6.56%,对照组42.55%,OR值0.11(95%CI:0.07~0.19),P<0.05。有创通气时间的WMD值11.44(95%CI:14.45~8.38),P<0.05。结论:PIC应用在序贯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降低病死率、VAP患病率和有创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控制窗 序贯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出院计划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8
作者 谭春苗 周向东 +1 位作者 伊焕英 陈丽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18例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试验组由出院计...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18例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试验组由出院计划团队根据出院计划的内容进行指导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的6min步行距离(6MWD)、体重指数(BMI)、呼吸困难指数(MMRC)、FEV1(%预计值)、血氧饱和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平均住院日、1年内再住院次数和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出院计划模式后,干预1年试验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重指数、FEV1%、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指数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干预1年内因急性发作而再入院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出院计划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医技护和多学科合作,提高肺康复训练效果,降低再住院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计划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护理 6MIN步行距离 呼吸困难指数
下载PDF
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王发辉 石慧芳 +3 位作者 林石宁 徐建光 何海武 王秋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配合呼吸机辅助...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配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次1吸,bid,吸入治疗+噻托溴铵粉雾剂每次18μg,qd,吸入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降钙素原和免疫功能,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35例/38例)和73.68%(28例/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86.35±7.04)和(77.49±6.85)mm Hg,氧合指数分别为(310.89±29.87)和(281.34±27.53)mm Hg,降钙素原分别为(1.42±0.54)和(1.93±0.61)ng·m L^(-1),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275.49±48.62)和(310.05±54.73)ng·L^(-1),白细胞介素-8分别为(312.62±75.64)和(389.75±78.76)pg·m L^(-1),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4.73±2.45)和(8.34±2.53)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粉雾剂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呼出气一氧化氮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价值 被引量:37
20
作者 刘敏 许西琳 +3 位作者 刘冬 翟润晴 何小双 李明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8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ia percentage,EOS%)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因反复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就诊患者222例,其中...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ia percentage,EOS%)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因反复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就诊患者222例,其中139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哮喘组,83例非支气管哮喘患者为非哮喘组,2组均检测FeNO、外周血EOS%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哮喘组患者行哮喘病情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分析哮喘组FeNO、外周血EOS%、FEV1pred%及ACT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判定FeNO和外周血EOS%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效能。结果哮喘组FEV1pred%[(75.20±1.59)%]低于非哮喘组[(92.59±1.34)%],FeNO[(59.27±3.08)ppb]和EOS%[(6.583±0.432)%]高于非哮喘组[(19.65±2.13)ppb、(2.282±0.192)%](P<0.05);哮喘组FeNO与外周血EOS%呈正相关(r=0.522,P=0.000),与FEV1pred%无相关性(r=-0.037,P=0.665);FeNO、外周血EOS%与ACT均呈负相关(r=-0.418,P=0.000;r=-0.396,P=0.000);当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最佳截断值为29.5ppb时,AUC为0.896(95%CI:0.853~0.940),FeNO≥29.5ppb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91.6%;当外周血EOS%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最佳截断值为3.72%时,AUC为0.783(95%CI:0.722~0.844),EOS%≥3.72%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敏感度为70.5%,特异度为86.7%。结论 FeNO和外周血EOS%是辅助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指标,外周血EOS%值越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哮喘病情测试 ROC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