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LBL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晓艳 姜梁 +2 位作者 刘奠忠 向丽 张金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1期6156-6158,共3页
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使留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较困难,有必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国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和国际上流行的PBL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我们融合PBL和LBL的优... 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使留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较困难,有必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国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和国际上流行的PBL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我们融合PBL和LBL的优点,互补其缺点,对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课程采取PBL+LBL教学模式,既发挥PBL教学法打破学科界限,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特点,又结合LBL教学法传授知识系统、完整,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等优势。教学实践证明,PBL+LBL教学法运用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在增强留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培养留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医学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 留学生 医学微生物学
原文传递
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IFN-γ和IL-1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梁 胡晓艳 刘奠忠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12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4组。建立大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取各组大鼠鼻腔黏膜病理切片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采用ELISA法定量...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12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4组。建立大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取各组大鼠鼻腔黏膜病理切片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试验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12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FN-γ和IL-12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乳酸杆菌组中IFN-γ和IL-1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乳酸杆菌组各项指标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杆菌可增加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12的含量,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过敏性鼻炎 IFN-Γ IL-12
下载PDF
生物安全柜中不同包装物影响灭菌口腔器械有效期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奠忠 蒋俊强 +2 位作者 郭世莉 刘瑶 郑立舸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包装对灭菌口腔小器械在生物安全柜中的有效期的影响。方法在生物安全柜中,对高压灭菌后玻璃器皿包装和纸塑包装的口腔小器械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菌采样培养实验,在第1天打开玻璃器皿包装的灭菌小器械后的4、8、24 h进行采样... 目的探讨不同包装对灭菌口腔小器械在生物安全柜中的有效期的影响。方法在生物安全柜中,对高压灭菌后玻璃器皿包装和纸塑包装的口腔小器械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菌采样培养实验,在第1天打开玻璃器皿包装的灭菌小器械后的4、8、24 h进行采样,以后每间隔24小时采集1次,连续10 d采样观察其细菌生长情况,同时在每一个时间点均采集一次纸塑包装的灭菌器械作为实验对照。结果在生物安全柜相对无污染的情况下,对照组均无细菌生长,实验组在144 h的培养结果开始有菌落生长,168 h后的培养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物安全柜中相对无污染的条件下,玻璃器皿包装的口腔诊疗中的小器械的有效期远远超过《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所规定的包装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超过4 h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灭菌 有效期 纸塑包装 玻璃器皿包装
原文传递
采血人员手部细菌学监测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奠忠 郭世莉 李兰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规范采血人员的操作规程,预防或控制采血过程中的感染。方法在采血者不更换手套的情况下进行手部细菌学监测采样,每次采血完毕后采样一次,连续采集10次,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并将培养结果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及病原微生物学鉴定;每天1组... 目的规范采血人员的操作规程,预防或控制采血过程中的感染。方法在采血者不更换手套的情况下进行手部细菌学监测采样,每次采血完毕后采样一次,连续采集10次,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并将培养结果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及病原微生物学鉴定;每天1组,每组10人次,连续3d,取均值计算。结果采血人员的手在未采血前无菌,超过采血人数2人次时检出有菌落生长,并且菌落计数和致病菌均随着采样次数的增多而逐渐上升。结论采血人员每次完成采血后更换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消毒管理 细菌学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