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香解毒膏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促进毛囊生长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安 钱忠亚 +4 位作者 石洪 李爱兰 王桂兰 孙素娴 丁国兵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究银香解毒膏抑制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促进皮肤毛囊修复的机制。方法使用"胶带剥脱法"建立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分别在涂抹药银香解毒膏、莫匹罗星膏、赋形剂膏治疗后的第3d和第5d皮肤取样。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探究银香解毒膏抑制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促进皮肤毛囊修复的机制。方法使用"胶带剥脱法"建立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分别在涂抹药银香解毒膏、莫匹罗星膏、赋形剂膏治疗后的第3d和第5d皮肤取样。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招募,Western blot检测NF-κB(p-p65)和BAX/BCL2水平,EdU染色示踪毛囊细胞增殖。结果相比于莫匹罗星膏,银香解毒膏能更好地治疗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皮损,促进皮肤损伤部位快速愈合,减低皮损部位中性粒细胞的招募,抑制NF-κB以及凋亡信号通路激活,促进感染部位皮肤毛囊细胞的增殖。结论银香解毒膏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的损伤程度,对皮肤深层的毛囊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毛囊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银香解毒膏 中性粒细胞招募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银香解毒膏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皮肤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周安 钱忠亚 +4 位作者 石洪 李爱兰 王桂兰 孙素娴 丁国兵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探讨银香解毒膏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的损伤程度以及抑制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初步阐述银香解毒膏保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皮肤损伤的相关的炎性分子表征。方法:使用“胶带剥脱法”建立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小鼠感染2... 目的:探讨银香解毒膏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的损伤程度以及抑制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初步阐述银香解毒膏保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皮肤损伤的相关的炎性分子表征。方法:使用“胶带剥脱法”建立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小鼠感染24 h后使用银香解毒膏莫匹罗星膏、赋形剂膏进行涂抹感染部位,实验中统一用量。按照实验设计时间分别在涂抹药物治疗后的第3天和第5天时皮肤取样,一部分进行OCT冰冻包埋制作HE染色,一部分进行总RNA提取对相关炎性因子进行PCR。结果:银香解毒膏可以很好地保护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皮肤损伤,防止皮肤损伤扩大化,并促进皮肤损伤部位快速愈合,减低皮肤损伤部位IL-6、TNF-α、IL-1β、IL-4炎性因子水平。结论:本研究表明银香解毒膏可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的损伤程度以及抑制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揭示了银香解毒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皮肤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损伤 银香解毒膏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管部结石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丁国兵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管部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的胆囊颈管部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镇痛率、...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管部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的胆囊颈管部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镇痛率、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镇痛率、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和住院时间)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管部结石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患者承受的痛苦小、在术后恢复的速度快、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小等优点,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 胆囊颈管部结石 疗效 体会
下载PDF
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效果对比
4
作者 丁国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9期3290-329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标准远端胃大部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75例,随机分成A、B、C三组,使用吻合器分别行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和Roux-en-Y式消化道重建术。... 目的:探讨在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标准远端胃大部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75例,随机分成A、B、C三组,使用吻合器分别行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和Roux-en-Y式消化道重建术。观察三组围术期手术和康复相关指标,术后4周营养状况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指标。结果:C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组和B组,B组引流管拔除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和C组(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时,C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前蛋白(PRO)和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最低,B组最高,但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C组的吻合口狭窄、胆汁反流、残胃炎和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的食物潴留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在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采用Roux-en-Y式行消化道重建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未增加围术期风险和并发症率,远期康复效果优于BillrothⅠ和Ⅱ式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癌 D2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 并发症 康复效果
下载PDF
第14v组淋巴结清除与胃癌患者3年随访结局的多因素研究
5
作者 丁国兵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404-406,共3页
探讨胃癌手术中第14v组淋巴结清除与患者远期预后结局的关系。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行手术治疗并获得3年随访的13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第14v组淋巴结清除分为清除组(n=69)和非清除组(n=64),记录两组年龄、性别、... 探讨胃癌手术中第14v组淋巴结清除与患者远期预后结局的关系。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行手术治疗并获得3年随访的133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第14v组淋巴结清除分为清除组(n=69)和非清除组(n=64),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浆膜浸润、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法分析第14v组淋巴结清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清除组3年生存率49.28%,与非清除组的39.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组中位生存时间35.0个月,长于非清除组的2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增高是胃癌患者3年随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辅助性化疗、实施第14v组淋巴结清除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5)。胃癌手术中第14v组淋巴结清除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第14v组淋巴结 淋巴结清除 远期预后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如何保守治疗
6
作者 周安 《医师在线》 2018年第24期25-25,共1页
患者,男,85岁。以“反复腹痛1月余,加重2天”为主诉来诊,伴有恶心、呕吐。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15×10^9/L,血淀粉酶817U/L。患者有高血压5余年,但平素未规律服药。目前考虑患者急性胰腺炎,是否需要上转?其家属希望... 患者,男,85岁。以“反复腹痛1月余,加重2天”为主诉来诊,伴有恶心、呕吐。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15×10^9/L,血淀粉酶817U/L。患者有高血压5余年,但平素未规律服药。目前考虑患者急性胰腺炎,是否需要上转?其家属希望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保守治疗 白细胞计数 反复腹痛 血淀粉酶 规律服药 患者 血常规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7
作者 周安 《医师在线》 2018年第3期11-11,共1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关于甲状腺癌发病因素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性别、地理、体质指数、碘摄入量、遗传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治疗方法 非手术 内分泌系统 恶性肿瘤 女性群体 发病因素 体质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