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的海底输油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明鑫 王为民 +1 位作者 申龙涉 邓桂春 《化工管理》 2020年第1期46-48,共3页
文章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海底管道泄漏扩散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并分析水流、泄漏孔径以及泄漏速度的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对海底输油管道泄漏后在海水中的泄漏、扩散问题模拟研究,可以对泄漏造成的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 文章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海底管道泄漏扩散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并分析水流、泄漏孔径以及泄漏速度的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对海底输油管道泄漏后在海水中的泄漏、扩散问题模拟研究,可以对泄漏造成的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了解的更加清晰,从而为评价海底管道泄漏事故后果及海洋生态坏境的危害程度提供数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泄漏 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CFD的海底输油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明鑫 王为民 +1 位作者 申龙涉 邓桂春 《化工管理》 2019年第36期100-102,共3页
随着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海底管道在生产运输石油、天然气全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海底情况多变、复杂,管线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泄露油品在上升、扩散的过程中会直接污染海水水质,对周围的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随着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海底管道在生产运输石油、天然气全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海底情况多变、复杂,管线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泄露油品在上升、扩散的过程中会直接污染海水水质,对周围的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泄漏后漂浮在海面的油品还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对泄漏油品在海水中的运动、扩散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文章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海底管道泄漏扩散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并分析水流、泄漏孔径以及泄漏速度的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对海底输油管道泄漏后在海水中的泄漏、扩散问题模拟研究,可以对泄漏造成的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了解的更加清晰,从而为评价海底管道泄漏事故后果及海洋生态坏境的危害程度提供数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泄漏 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DS溶液中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郝成名 王为民 +1 位作者 申龙涉 邓桂春 《化工管理》 2019年第31期113-116,共4页
缩短水合物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生成诱导时间,提高诱导期可预测性,有利于SDS在NGH(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应用。文章考查了温度、压力对水合物在SDS溶液中生成诱导时间的影响,引入标准差分析表示诱导时间的可预测性,并基于水合物... 缩短水合物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生成诱导时间,提高诱导期可预测性,有利于SDS在NGH(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应用。文章考查了温度、压力对水合物在SDS溶液中生成诱导时间的影响,引入标准差分析表示诱导时间的可预测性,并基于水合物成核驱动力以及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吸附理论对温度、压力影响诱导时间的规律进行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时间 SDS 标准差 水合物 成核驱动力 吸附
下载PDF
碱处理和Fe改性制备多级孔ZSM-5催化剂及其催化合成二苯甲烷的性能
4
作者 谢辉英 刘春城 +2 位作者 沈健 黄娜茹 许进宝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3,共7页
采用碱处理ZSM-5并通过浸渍法制备Fe改性多级孔ZSM-5分子筛催化剂Fe-ZSM-5。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NH_(3)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0.05 mol/L氢氧化钠处理ZSM-5,扩大了分子筛的孔径,Fe改性后ZSM-5仍保持... 采用碱处理ZSM-5并通过浸渍法制备Fe改性多级孔ZSM-5分子筛催化剂Fe-ZSM-5。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NH_(3)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0.05 mol/L氢氧化钠处理ZSM-5,扩大了分子筛的孔径,Fe改性后ZSM-5仍保持原有结构,弱酸酸量显著增大,弱酸酸强度变高,强酸酸量减少。以苯和氯化苄为原料进行烷基化反应,考察碱处理浓度、金属负载量、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合成二苯甲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Fe与分子筛质量比为5%、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05 mol/L、碱处理时间为30 min、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4 h时,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氯化苄转化率为96.2%,二苯甲烷选择性为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处理 金属改性 ZSM-5 二苯甲烷
下载PDF
有氧辅助微波热解落叶松木材的特性及产物分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鑫 张彪 +3 位作者 赵丽萍 邓桂春 臧树良 吴爽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2,共9页
针对生物质微波热解普遍存在的微波吸收差以及焦油产生快等问题,将有氧热解与微波加热相结合,研究了微波氧化热解落叶松的升温规律、产物产出规律以及产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氧的引入改善了微波加热行为,当氧碳比(n(O)/n(C))值达到0.44... 针对生物质微波热解普遍存在的微波吸收差以及焦油产生快等问题,将有氧热解与微波加热相结合,研究了微波氧化热解落叶松的升温规律、产物产出规律以及产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氧的引入改善了微波加热行为,当氧碳比(n(O)/n(C))值达到0.44时,升温曲线由阶梯状变为近似直线;氧气促进了木材微波热解转化,当n(O)/n(C)值为0.22时,气体产物收率75.55%、液体产物收率15.61%、固体产物收率8.84%,显著优于无氧微波热解(气体产物19.37%、液体产物48.78%及固体产物31.85%)。落叶松木材热解产物中,热解气化指标显著提高,当n(O)/n(C)值从0升至0.22时,碳转化率从7.4%增至52%,燃气产率从0.16 m^3/kg升至0.82 m^3/kg,气化效率从14%增至37.5%,燃气电耗降幅80%,但n(O)/n(C)值超过0.055时,燃气热值呈降低趋势;焦油的副产品减少,产物以稠环芳烃为主,组成得到极大简化;焦炭酸值明显降低,副产品减少,适量氧的引入促进焦炭内部形成微孔-介孔共存结构,孔结构更加稳定,显著改善焦炭的比表面性质。当n(O)/n(C)值为0.22时BET比表面积为489 m^2/g,平均孔径4.1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热解 微波 气化 脱除焦油
下载PDF
生物质微波热解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爽 刘金宇 +3 位作者 刘心好 夏青林 邓桂春 王鑫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22-27,共6页
生物质热解气化可以生产清洁的小分子燃料,是实现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驱动。利用微波辅助生物质气化是实现生物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产品高值化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微波强化生物质热解技术和微波催化定向气化技术,分析了生物质微波... 生物质热解气化可以生产清洁的小分子燃料,是实现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驱动。利用微波辅助生物质气化是实现生物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产品高值化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微波强化生物质热解技术和微波催化定向气化技术,分析了生物质微波热解气化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气化 微波辅助热解 生物质
下载PDF
LNG罐箱BOG回收工艺研究——基于冷能利用和气体水合物技术协同创新
7
作者 郑志 王树立 +2 位作者 姚景 徐惠 黄婧妍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天然气系统甲烷排放日益受到关注。针对罐式集装箱(罐箱)储运液化天然气(LNG),阐释了LNG蒸发气(BOG)放散排放及其常规处理措施,分析了LNG及其蒸发气的低温及冷量特性、气体水合物的理化及储气特性,研究了LNG及...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天然气系统甲烷排放日益受到关注。针对罐式集装箱(罐箱)储运液化天然气(LNG),阐释了LNG蒸发气(BOG)放散排放及其常规处理措施,分析了LNG及其蒸发气的低温及冷量特性、气体水合物的理化及储气特性,研究了LNG及其蒸发气冷能可用性和水合物储运BOG可及性,提出了耦合冷能利用技术和气体水合物技术用以回收LNG罐箱BOG的工艺路线。研究表明,将LNG罐箱超压泄放BOG自身所蕴含的高品位冷能应用于BOG自身与水和添加剂等所形成气体水合物的生成和固态储运等环节,可实现LNG罐箱BOG的“零排放”及其冷能的梯级利用,有益于节能减污降碳和降本提质增效。研究结果可为冷冻液化气体罐箱及运输车BOG的回收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罐式集装箱 BOG回收 冷能利用技术 气体水合物技术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基于液氮冷凝的LNG罐箱BOG回收技术研究
8
作者 郑志 吕艳丽 +2 位作者 姚景 郝成名 王树立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3期94-97,共4页
液化天然气蒸发气组分中甲烷占绝大多数。甲烷增温潜势高,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为了强化源头控制和资源化利用,针对LNG罐箱储运过程中放空排放的BOG(蒸发气),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氮冷能利用的LNG罐箱BOG冷凝法回收利用工艺,建... 液化天然气蒸发气组分中甲烷占绝大多数。甲烷增温潜势高,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为了强化源头控制和资源化利用,针对LNG罐箱储运过程中放空排放的BOG(蒸发气),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氮冷能利用的LNG罐箱BOG冷凝法回收利用工艺,建立了BOG液氮冷凝回收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数学模型,开展了新技术应用研究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可以控制BOG的无组织排放,实现LNG罐箱放散BOG的回收利用,在能源资源化利用、污染物协同控制、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以及控制全球温度升高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凝 BOG LNG罐箱 回收技术 化工企业
下载PDF
大型海藻微波热解制氢特性研究
9
作者 吴爽 丁巍巍 +2 位作者 刘瑞 薛原 王鑫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132,共7页
大型海藻无需耕地、不含难热解的木质素,是降碳减排、生产小分子生物燃料的理想原料。对大型海藻(包括海带、蜈蚣藻、孔石莼和海黍子)进行微波热解,并与落叶松进行对比。研究了微波热解过程的升温行为、气体释放行为及氢气生成曲线,比... 大型海藻无需耕地、不含难热解的木质素,是降碳减排、生产小分子生物燃料的理想原料。对大型海藻(包括海带、蜈蚣藻、孔石莼和海黍子)进行微波热解,并与落叶松进行对比。研究了微波热解过程的升温行为、气体释放行为及氢气生成曲线,比较了微波热解的产物分布、气体组成和气化指标,进一步利用Ca-Al(CaO-Al_(2)O_(3))吸附剂原位吸收海带微波热解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强化海带的定向转化制氢。结果表明,大型海藻比落叶松具有更快的升温行为、更好的制氢效果,尤其海带的氢气产率(16.40 g/kg)为落叶松的3倍。添加Ca-Al吸附剂能够进一步增强海带的微波热解制氢效率,当海带与Ca-Al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0:3.0时,氢气产率达到44.24 g/kg,气化效率可达68.57%,气体产物中氢气含量高达7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l吸附剂 微波热解 海带 大型海藻 氢气
下载PDF
铁铜钛金属氧化物辅助微波热解角叉菜制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爽 冯娅婷 +2 位作者 秦智榛 邓桂春 王鑫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9,共6页
利用金属氧化物代替空气氧与生物质发生异相氧化热解反应,可以解决常规有氧热解导致的燃气热值降低以及气体产品品质变差的问题。选择七种金属氧化物与角叉菜在微波加热条件下进行热解,分析热解产物分布、热解气化指标、燃气组成以及金... 利用金属氧化物代替空气氧与生物质发生异相氧化热解反应,可以解决常规有氧热解导致的燃气热值降低以及气体产品品质变差的问题。选择七种金属氧化物与角叉菜在微波加热条件下进行热解,分析热解产物分布、热解气化指标、燃气组成以及金属氧化物热解前后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的加入对于热解碳转化率、气化效率、燃气产率及燃气组成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使用金属氧化物Fe0.6Cu0.2Ti0.2时,H2/CO摩尔比达1.13,明显高于空气氧辅助微波热解和生物质直接微波热解。Fe0.6Cu0.2Ti0.2经15次循环实验后无明显烧结和失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气化 微波辅助热解 角叉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