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页岩干酪根化学结构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擎 黄宗越 +3 位作者 迟铭书 石聚欣 王智超 隋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61-1866,共6页
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对5种不同地区的油页岩干酪根分别进行XRD、13C NMR与FT-IR分析,获得重要结构信息。通过XRD检测分析,确定5种干酪根以长程无序的聚合状态存在。采用13C NMR技术表征出干酪根的碳原子化学结构,并获得碳骨架结构的18个... 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对5种不同地区的油页岩干酪根分别进行XRD、13C NMR与FT-IR分析,获得重要结构信息。通过XRD检测分析,确定5种干酪根以长程无序的聚合状态存在。采用13C NMR技术表征出干酪根的碳原子化学结构,并获得碳骨架结构的18个重要参数。最后利用FT-IR技术对干酪根官能团进行定性分析,与13C NMR实验结果互相验证,得到干酪根化学结构的详细信息。结果表明:油页岩干酪根脂碳结构最多,高达60%~90%。其中又以亚甲基碳为主,有77%~90%,且多数为直链结构,脂环或支链结构较少。芳碳结构除桦甸以单环为主外,其余均为单环和多环结构并存,其中多环结构以迫位缩合为主。氧结构总体以碳氧单键(醇、酚或醚基)和C=O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羧基类C=O多于羰基类C=O。变质程度低的干酪根中存在较多C=O,而高变质程度的干酪根则以碳氧单键C—O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固体核磁 红外光谱 化学结构
下载PDF
汪清油页岩燃烧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擎 贾春霞 刘洪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7-31,146,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进行了汪清油页岩在升温速率为50 K/min下的燃烧热分析实验,并利用热重峰值分析进行油页岩燃烧动力学研究。该方法借助热重谱峰上几个特征点的数据来确定动力学参数。根据油页岩燃烧热重... 采用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进行了汪清油页岩在升温速率为50 K/min下的燃烧热分析实验,并利用热重峰值分析进行油页岩燃烧动力学研究。该方法借助热重谱峰上几个特征点的数据来确定动力学参数。根据油页岩燃烧热重TG/DTG(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y)曲线的特点,即在TG曲线上会发生曲率的明显改变,表现在DTG曲线上则为明显的"肩"或者"峰",从而得出整个燃烧过程是由多个阶段组成的,因此利用高斯多峰拟合法简单有效地将实验DTG曲线复杂峰分离成为多个高斯函数峰,把油页岩的燃烧过程分解为不同阶段,并利用峰值分析法对每个反应阶段分别进行建模,最后利用峰值分析法与高斯峰拟合法求解了该油页岩的燃烧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指前因子A与反应级数n,并通过各个反应阶段的叠加得到了油页岩分阶段燃烧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燃烧 热重分析 高斯多峰拟合 峰值分析法
下载PDF
采用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研究油页岩半焦与玉米秸秆混烧反应机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擎 王旭东 +1 位作者 贾春霞 刘洪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4,6,共7页
在Pyris-1 TGA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桦甸油页岩半焦和当地玉米秸秆不同掺混比例的燃烧实验,对各样品的混烧反应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TG-DTG燃烧失重曲线,整个燃烧过程可分为燃烧低温段、过渡段、高温段3个阶段。不同燃烧段中样品的燃... 在Pyris-1 TGA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桦甸油页岩半焦和当地玉米秸秆不同掺混比例的燃烧实验,对各样品的混烧反应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TG-DTG燃烧失重曲线,整个燃烧过程可分为燃烧低温段、过渡段、高温段3个阶段。不同燃烧段中样品的燃烧释放性指数随着玉米秸秆掺入比例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结果表明燃烧低温段的燃烧释放性指数为最大。应用绝对反应速率理论,对各样品不同燃烧段的活化焓和活化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掺入比例的增加,各样品过渡段和高温段的活化焓值均高于低温段;各样品的熵值在3个燃烧阶段依次降低。综合各燃烧特性参数,发现随着玉米秸秆掺入比例的增加,燃烧反应加剧,燃烧反应段前移,明显改善桦甸油页岩半焦的燃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 玉米秸秆 热重分析 绝对反应速率理论 活化焓 活化熵
下载PDF
油页岩化学结构的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擎 王浩添 +3 位作者 贾春霞 王锐 任立国 闫宇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95-3301,共7页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1 3C-N M R)以及综合热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thermogravimetric-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等手段,通过热解实验研究油页岩化学结构特性,建立适用...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1 3C-N M R)以及综合热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thermogravimetric-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等手段,通过热解实验研究油页岩化学结构特性,建立适用于油页岩化学结构的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hemical percolation for devolatilization,CPD)模型。该文通过13C-NMR对油页岩化学结构进行研究,得到CPD模型的4个输入参数。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区别于煤的化学结构,芳碳含量在油页岩化学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窑街样品中芳碳含量为50%,而在兴安盟样品中的含量仅为35%。利用TG-FTIR等手段通过C-R法求得桥键断裂的动力学参数,以窑街和兴安盟油页岩为样品,预测其在加热速率为50℃/min条件下的挥发分曲线。通过后验差法检验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验证了模型预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核磁共振 热解 化学结构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
下载PDF
油页岩热解的FG-DVC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擎 王锐 +3 位作者 贾春霞 任立国 王浩添 闫宇赫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08-2315,共8页
为研究油页岩结构与热解反应性之间的关系,在TG-FTIR分析仪上对甘肃油页岩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5、20、50℃·min-1)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对CH4、CO、CO2、H2O和页岩油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解各组分... 为研究油页岩结构与热解反应性之间的关系,在TG-FTIR分析仪上对甘肃油页岩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5、20、50℃·min-1)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对CH4、CO、CO2、H2O和页岩油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解各组分析出的动力学参数,同时采用基于燃料化学结构的FG-DVC模型对各组分的析出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油页岩的脱挥发分过程主要发生在200~600℃之间;油页岩中有机质所含官能团以脂肪烃为主;由于各官能团活性不同,导致气态产物的析出有先后顺序;由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获得的各种产物析出的活化能E分布在188~239 kJ·mol-1之间,而指前因子A在109~1013 s-1之间;各产物的FG-DVC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相符,这说明用FG-DVC模型来描述甘肃油页岩的热解脱挥发分过程是比较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TG-FTIR 气体 动力学 FG-DVC模型
下载PDF
油页岩化学结构CPD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擎 王平 +3 位作者 柏静儒 贾春霞 王一帆 杨乾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1-627,共7页
基于综合热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TGFTIR),通过引入轻质气体组分官能团模型,改进油页岩化学结构的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实现其对油页岩热解中轻质气体组分析出过程的精确预测。通过TG-FTIR对甘肃窑街油页岩的热解特性进行研... 基于综合热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TGFTIR),通过引入轻质气体组分官能团模型,改进油页岩化学结构的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实现其对油页岩热解中轻质气体组分析出过程的精确预测。通过TG-FTIR对甘肃窑街油页岩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轻质气体各组分的动力学参数,预测出其在加热速率为20℃/min的条件下的轻质气体各组分的析出过程。用CPD模型与改进后CPD模型模拟出20℃/min窑街油页岩的热解过程,对比其实际热解过程分析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再用后验差检验法分析结果的误差。结果表明:油页岩的脱挥发分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300-600℃为主要热解阶段,3个阶段的失重率约为5%、16%、6%;各轻质气体析出的活化能E分布在188~249k J/mol之间,而指前因子A在109~1013s-1之间;改进后CPD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较小,契合度较高,说明改进后CPD模型能够较精确对油页岩热解过程进行预测与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化学渗透脱挥发分 动力学参数 TG-FTIR
下载PDF
桦甸页岩油泥溶剂萃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宏 马金鞍 +4 位作者 王擎 潘朔 迟铭书 张立栋 刘洪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5,共5页
利用N-甲基吡咯烷酮-二硫化碳(NMP-CS2)、四氢呋喃(THF)、乙醇(EA)对桦甸页岩油泥进行温和条件下萃取。对各次萃取液进行GC-MS检测,并分析不同溶剂下萃取物的组分变化。对各次萃余物进行工业分析、电镜扫描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 利用N-甲基吡咯烷酮-二硫化碳(NMP-CS2)、四氢呋喃(THF)、乙醇(EA)对桦甸页岩油泥进行温和条件下萃取。对各次萃取液进行GC-MS检测,并分析不同溶剂下萃取物的组分变化。对各次萃余物进行工业分析、电镜扫描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得到萃取物矿物组成及物理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三组溶剂萃取率依次为89.53%(EA)、81.29%(THF)、70.58%(NMP-CS2)。EA萃余物团聚程度最轻,颗粒细散,分离效果明显。各溶剂萃取物主要为C11至C35之间的饱和烷烃,其中THF对油泥中重质烃组分具有较强的溶出能力。油泥萃余物中固体物质主要为油页岩半焦和飞灰混合物。并且观察到EA萃余物中伊蒙混层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页岩油泥 脂肪烃 油页岩飞灰
下载PDF
油页岩半焦与油泥混烧协同作用分析
8
作者 岳耀奎 秦宏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29期45-46,共2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半焦与油泥的混烧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DSC实验曲线和计算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了混烧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混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油泥轻质有机成分燃烧、油泥重质有机成分与半焦挥发分共燃,以及两种燃料中的固定...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半焦与油泥的混烧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DSC实验曲线和计算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了混烧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混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油泥轻质有机成分燃烧、油泥重质有机成分与半焦挥发分共燃,以及两种燃料中的固定碳共燃。半焦与油泥在混烧的过程中存在着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在三个燃烧阶段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四种混样中的半焦与油泥在第一阶段均相互促进,但在第二阶段样品S_3、S_4和S_5的半焦与油泥相互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油泥 混烧 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