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耿晓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5期170-171,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37例老年LC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干预、并发症的观察、出院指导等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4.08±2.1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9.... 目的总结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37例老年LC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干预、并发症的观察、出院指导等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4.08±2.1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9.18±3.16)h,住院时间为(5.02±1.5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37)。出院时发放护理满意调查表显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00.00%。结论规范做好老年LC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系统化护理
下载PDF
II、III期压疮患者护理中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的方法和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杜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II、III期压疮患者护理中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护理的36例(42处)II、III期压疮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42处)压疮治愈31处,好转10处,无效1处。II期压疮愈合时间... 目的探讨II、III期压疮患者护理中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护理的36例(42处)II、III期压疮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42处)压疮治愈31处,好转10处,无效1处。II期压疮愈合时间为(7.98±1.02)d,III期压疮愈合时间为(28.03±4.69)d。护理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在II、III期压疮患者护理中,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银离子抗菌敷料 护理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发病时间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书香 黄黛 刘金荣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 危险因素 发病时间
下载PDF
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茹秀琴 张呈浦 玛力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具有角膜内皮损害的典型症状,经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疗效满意。...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具有角膜内皮损害的典型症状,经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和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诊断后可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病毒药物,能够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炎 皮质类固醇 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张海岑研究员辨治慢性胃炎心法
5
作者 张玉芳 张国泰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4年第3期15-16,共2页
全国著名中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张海岑研究员业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今侍诊之余将导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整理如次。
关键词 张海岑 胃炎 中医药疗法 名医类案
下载PDF
HPVL1壳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实践研究
6
作者 寇建芳 王华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457-457,601,共2页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筛查中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联合细胞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接受的158例高危宫颈癌的临床资料,分别接受HPV L1壳蛋白检测、细胞学检查,且均接受随访,均有病理学检查结果。统... 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筛查中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联合细胞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接受的158例高危宫颈癌的临床资料,分别接受HPV L1壳蛋白检测、细胞学检查,且均接受随访,均有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单独HPV L1壳蛋白检测、细胞学检查、HPV L1壳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158例受试者中,共有5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宫颈癌,患病率为32.91%;HPV L1壳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结果中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PV L1壳蛋白检测和细胞学检查,且HPV L1壳蛋白检测数据均高于细胞学检查,而3种方法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相近。结论 HPV L1壳蛋白检测、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将2种方法联合使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L1壳蛋白 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在幼儿腭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7
作者 杨卫 曲华卿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3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腭裂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小儿腭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S、F组,各30例。S组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舒芬太尼复合全麻,F组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复合全麻。分别于诱导开始时(T0)、气管插管时(T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腭裂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小儿腭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S、F组,各30例。S组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舒芬太尼复合全麻,F组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复合全麻。分别于诱导开始时(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分钟(T3)、拔出气管导管时(T4)记录MAP、HR、SpO2,并观察两组术毕苏醒时间、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S组T1~T2时MAP、HR明显下降(P<0.05)。F组T1~T4时MAP、HR明显升高(P<0.05),与S组相较也明显升高(P<0.05);S组苏醒时间缩短,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均降低(P均<0.05),S组围拔管期镇静评分高于F组(P<0.05),躁动评分低于F组(P<0.05)。结论: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和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腭裂 芬太尼
下载PDF
早期血糖水平对老年脑梗死132例近期预后影响
8
作者 赵炬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脑梗塞 血糖 预后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临床对比研究
9
作者 申华 杨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0期247-248,共2页
目的对比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与蒸馏水湿化液的细菌污染率和呼吸道痰液黏滞相关性研究。方法 105例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受试组60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为湿化液,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受试组以含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的扶舒清... 目的对比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与蒸馏水湿化液的细菌污染率和呼吸道痰液黏滞相关性研究。方法 105例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受试组60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为湿化液,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受试组以含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的扶舒清作为吸氧材料,每3天更换1次。蒸馏水和抑菌湿化液每天采样送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生成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道痰液黏滞情况。结果蒸馏水和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两组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绿脓杆菌、百思念珠菌的带菌率较大,ε-聚赖氨酸受试组痰液黏滞比例明显下降。结论用含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的扶舒清代替普通吸氧材料抑菌性能强,同时可以减少痰液黏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湿化液 蒸馏水 带菌率 痰液黏滞
下载PDF
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牛国策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08—2020-01间收治的72例HICH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穿刺引流组)和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组...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08—2020-01间收治的72例HICH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穿刺引流组)和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组(血肿清除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前、术后2周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穿刺引流组,血肿清除率高于穿刺引流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穿刺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血肿清除组的IL-6、}、TNF-α水平均优于穿刺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病死率均低于穿刺引流组,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高于穿刺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血肿清除率高,炎症反应轻,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268例院前猝死病例的急救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广明 冯东兴 +2 位作者 马红旗 康荣叶 杨伟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提高本市猝死患者院前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2月经过本院急诊救治的268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及中间环节。结果在268例猝死病例中,复苏成功14例(占5.22%),康复出院8例。结论我国... 目的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提高本市猝死患者院前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2月经过本院急诊救治的268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及中间环节。结果在268例猝死病例中,复苏成功14例(占5.22%),康复出院8例。结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复苏成功率相比差距较大,院前尽快采取急救措施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普及全民急救知识,缩短抢救半径和反应时间,快速给予基础生命的支持;以期提高猝死患者的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肺复苏
下载PDF
老年重度子宫脱垂伴全阴道膨出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献忠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目的:对老年重度子宫脱垂伴全阴道膨出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进行了经阴道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进行重度子宫脱垂伴全阴道膨出治疗的患者共50例,对患者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等临床... 目的:对老年重度子宫脱垂伴全阴道膨出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进行了经阴道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进行重度子宫脱垂伴全阴道膨出治疗的患者共50例,对患者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9∽84分钟,平均时间为71分钟;出血量在350∽400 mL,平均出血量为375 mL;术后排气时间为19∽29小时,平均排气时间为24.34±4.21小时,术后病率为0。患者在手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6∽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全阴道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伴全阴道膨出,具有手术彻底、腹部无损伤,术后疼痛感轻且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具有对腹腔内脏干扰小且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宫脱垂 全阴道膨出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忠旭 闫春梅 王红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53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选取31例应用多模式镇痛作为治疗组,22例采用传统镇痛模式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髋...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53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选取31例应用多模式镇痛作为治疗组,22例采用传统镇痛模式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比较,以评估多模式镇痛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作用。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疼痛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疼痛、显著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多模式镇痛 疼痛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循经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寒湿瘀滞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亚男 康紫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循经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寒湿瘀滞证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用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头痛缓解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循经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寒湿瘀滞证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用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头痛缓解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循经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寒湿瘀滞证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 循经针刺
下载PDF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素治疗起始孕周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香萍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7年第3期30-31,共2页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间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组患者妊娠时间小于32周,对照组患者妊娠时间32周以上。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分娩前FBG、P2hB G较初检时明显下降,分娩前的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尿糖...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间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组患者妊娠时间小于32周,对照组患者妊娠时间32周以上。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分娩前FBG、P2hB G较初检时明显下降,分娩前的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尿糖及尿酮体阳性率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血糖值下降,且血糖控制结果较为满意,但尿糖及尿酮体未见明显改善。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组,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出现4例早产,未见死胎;对照组无早产,但巨大儿、胎窘、酮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且有1例死胎。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饮食控制为基础的同时给予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全面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GDM)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不常见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乐 李洁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8期195-196,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我们俗称的乙肝“二对半”。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中抗原、抗体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一些模式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例如我们通常所称的“大三阳”、“小三... 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我们俗称的乙肝“二对半”。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中抗原、抗体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一些模式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例如我们通常所称的“大三阳”、“小三阳”等。由于近年来抗乙肝药物以及疫苗的广泛应用,使乙肝病毒的病毒变异及突变发生率明显增加,使临床检测血清学指标的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了一些临床上不常见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临床实验室 乙肝病毒 “二对半” “大三阳” “小三阳” 抗乙肝药物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后发障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王骞 杨潇远 +1 位作者 朱俊英 陈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后后发障的发生情况。方法 22例(44只眼)双眼儿童白内障患者随机选择1只眼(A组)通过巩膜缘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除、后囊环形撕开(PEA+PCCC);对侧眼(B组)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随...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后后发障的发生情况。方法 22例(44只眼)双眼儿童白内障患者随机选择1只眼(A组)通过巩膜缘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除、后囊环形撕开(PEA+PCCC);对侧眼(B组)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后发性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A、B两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31.82%和4.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术后并且可明显降低后发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白内障 前段玻璃体切除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初探
18
作者 刘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探索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汇总现有各大医家有关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探寻最佳疗法。结果中医辨证论治,内服加外用,西医及时有效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中... 目的探索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汇总现有各大医家有关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探寻最佳疗法。结果中医辨证论治,内服加外用,西医及时有效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心肺复苏的院前急诊抢救分析81例
19
作者 张洪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7期33-34,共2页
目的:心脏呼吸骤停发生在急诊室和院外的患者很多,迅速准确的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尽早地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分析与探讨院前急诊急救流程。方法:收治在急诊抢救室和院前心肺复苏的患者81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心脏呼吸骤停发生在急诊室和院外的患者很多,迅速准确的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尽早地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分析与探讨院前急诊急救流程。方法:收治在急诊抢救室和院前心肺复苏的患者81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有29例在一定时间内心跳恢复,恢复窦性心律时间3~30分钟,29例恢复心跳的患者中有17例自主呼吸恢复,恢复自主呼吸时间0.5~36小时,17例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中有10例神智恢复。结论:①心脑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复苏时间,有无电除颤、气管插管时间、现场目击者参与有直接关系,复苏开始越早,成功率越高。②合理使用除颤技术。③尽早进行气管插管,充分通气,改善供氧,这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④提高社区人群院前急救常识及普及心肺复苏技术,这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降低死亡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复苏成功率 普及心肺复苏技术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20
作者 刘爱丽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2年第3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脊柱结核 MRI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