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Ⅰ.产量及产量组分的改良
被引量:
56
1
作者
孔繁玲
姜保功
+5 位作者
张群远
杨付新
李如忠
刘永平
赵素兰
郭腾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6,共9页
本文是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和系列研究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 (株铃数、铃重、衣分 )上的遗传改良成效。对不同历史时期 10个代表性品种 2年 5点的试验资料和 30多年的区域试验...
本文是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和系列研究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 (株铃数、铃重、衣分 )上的遗传改良成效。对不同历史时期 10个代表性品种 2年 5点的试验资料和 30多年的区域试验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量潜力以每年 8.0 0 kg/ hm2的速度增长 ,1950~ 1994年间皮棉单产平均年增长速率为 16.14kg/ hm2 ,品种改良的实际贡献在 30 %以上 ;近期育成的品种比早期品种产量提高 68.69% ,株铃数提高 2 .4个 /株 ,衣分提高 5% ,铃重变化不明显 ;现在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株铃数和衣分来实现 ;在不同的育种阶段 ,产量组分 (铃数、铃重、衣分 )对产量的贡献不同 ,这种变化反映出我国建国以来黄淮棉区育种策略和选择重点的变化。在产量与产量组分性状关系中 ,铃重、株铃数和衣分的负相关已逐步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 ,需通过创造新的遗传群体等途径来解决。本文还就研究品种遗传改良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遗传改良
产量
株铃数
铃重
衣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Ⅱ.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
被引量:
15
2
作者
姜保功
孔繁玲
+5 位作者
张群远
杨付新
李如忠
刘永平
万振元
郭腾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8-535,共8页
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 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 2年 5点试验和 1973~ 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 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建国 4 0多年来 ,该棉区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取得了较...
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 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 2年 5点试验和 1973~ 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 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建国 4 0多年来 ,该棉区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品种的增产潜力以每年 8kg/hm2 增长的同时 ,纤维强度约提高了 2 .35CN/dtex,产量与强度之间的负相关由 - 0 .5633* * 降到 - 0 .2 0 89(不显著 ) ;绒长变化不显著 ,细度有变粗的趋势 ;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的棉花品种 ,如中棉所 12号和中棉所 19号等 ,基本符合当前生产的要求。该棉区棉花品种纤维强度水平距棉纺业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今后育种需加大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的改良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群体的基础上 ,创造和扩大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 ,改进选择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遗传改良
纤维品质
黄淮棉区
品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Ⅰ.产量及产量组分的改良
被引量:
56
1
作者
孔繁玲
姜保功
张群远
杨付新
李如忠
刘永平
赵素兰
郭腾龙
机构
中国
农业
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中国
科学
院遗传
研究所
中国
农业
科学
院棉花
研究所
山东棉花
研究
中心
河北沧州市农科
所
河南
西华
黄
泛
农场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山东菏泽市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号 :A39770 430 )
农业部农业司种子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本文是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和系列研究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 (株铃数、铃重、衣分 )上的遗传改良成效。对不同历史时期 10个代表性品种 2年 5点的试验资料和 30多年的区域试验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量潜力以每年 8.0 0 kg/ hm2的速度增长 ,1950~ 1994年间皮棉单产平均年增长速率为 16.14kg/ hm2 ,品种改良的实际贡献在 30 %以上 ;近期育成的品种比早期品种产量提高 68.69% ,株铃数提高 2 .4个 /株 ,衣分提高 5% ,铃重变化不明显 ;现在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株铃数和衣分来实现 ;在不同的育种阶段 ,产量组分 (铃数、铃重、衣分 )对产量的贡献不同 ,这种变化反映出我国建国以来黄淮棉区育种策略和选择重点的变化。在产量与产量组分性状关系中 ,铃重、株铃数和衣分的负相关已逐步成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 ,需通过创造新的遗传群体等途径来解决。本文还就研究品种遗传改良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和评述。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遗传改良
产量
株铃数
铃重
衣分
Keywords
Cotton
Variety
Genetic improvement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Ⅱ.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
被引量:
15
2
作者
姜保功
孔繁玲
张群远
杨付新
李如忠
刘永平
万振元
郭腾龙
机构
中国
科学
院遗传
研究所
中国
农业
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
中国农科院棉花
所
山东棉花
研究
中心
河北沧州市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河南
西华
黄
泛
农场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山东菏泽市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8-535,共8页
基金
农业部农业司种子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本文以不同历史时期的 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 2年 5点试验和 1973~ 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 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建国 4 0多年来 ,该棉区棉花纤维品质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品种的增产潜力以每年 8kg/hm2 增长的同时 ,纤维强度约提高了 2 .35CN/dtex,产量与强度之间的负相关由 - 0 .5633* * 降到 - 0 .2 0 89(不显著 ) ;绒长变化不显著 ,细度有变粗的趋势 ;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的棉花品种 ,如中棉所 12号和中棉所 19号等 ,基本符合当前生产的要求。该棉区棉花品种纤维强度水平距棉纺业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今后育种需加大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的改良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群体的基础上 ,创造和扩大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 ,改进选择技术 。
关键词
棉花
遗传改良
纤维品质
黄淮棉区
品种
Keywords
Cotton
Genetic improvement
Quality(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Ⅰ.产量及产量组分的改良
孔繁玲
姜保功
张群远
杨付新
李如忠
刘永平
赵素兰
郭腾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5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Ⅱ.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
姜保功
孔繁玲
张群远
杨付新
李如忠
刘永平
万振元
郭腾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