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文亮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第12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通道选择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A组(标准通道组)、B组(微通道组)...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通道选择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A组(标准通道组)、B组(微通道组)、C组(双微通道组)三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一期结石清除率等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 (1)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B组为8.82%,C组为11.76%,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通道运用于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其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标准通道以及单一微通道,且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的增加,可作为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肾结石 不同通道选择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41例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亮 杨国山 李春明 《临床研究》 2017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河南能源鹤煤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41例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开放取石术的40例输尿管结石患...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河南能源鹤煤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41例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开放取石术的4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碎石成功率为97.56%,对照组1次碎石成功率为1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与开放取石术相当,可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 开放取石术
下载PDF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亮 《系统医学》 2016年第7期60-61,64,共3页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能源鹤煤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能源鹤煤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取石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结石1次清除率均为10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TopoⅡα表达水平及与TURBT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文亮 李春明 杨国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3756-3759,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水平及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泌尿外科确诊为膀胱癌并行TURBT术的患者90例,术后采用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根据TopoⅡα表达情况将90例...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水平及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泌尿外科确诊为膀胱癌并行TURBT术的患者90例,术后采用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根据TopoⅡα表达情况将90例膀胱癌患者分为TopoⅡα高表达组和TopoⅡα低表达组,比较TopoⅡα的表达情况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TopoⅡα的表达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预后分析。结果:90例膀胱癌患者中有57例TopoⅡα高表达,高表达率为63.33%;膀胱癌患者TopoⅡα高表达率与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显著相关(P<0.05)。TopoⅡα高表达组患者1、2、3年复发率(8.77%、14.04%、17.54%)明显低于TopoⅡα低表达组(27.27%、39.39%、51.52%),TopoⅡα高表达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高于TopoⅡα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肿瘤大小>2 cm、病理分级和TopoⅡα低表达等4个因素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opoⅡα表达与膀胱癌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等显著相关,在TURBT术后对TopoⅡα高表达患者给予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拓扑异构酶Ⅱα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吡柔比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