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楝种子小蜂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柴立英 王运兵 +1 位作者 吕文彦 石生福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2期34-36,共3页
黄楝种子小蜂(Eurytoma Plotnikovi Nikolskaya)属于膜翅目广肩小烽科。以幼虫在黄楝果内取食为害。近年来在我省辉县、林县等黄楝产区大量发生,一些地区虫果率高达百分之百,造成连年绝收。过去对此虫虽有报导,但不够系统。为此,我们自1... 黄楝种子小蜂(Eurytoma Plotnikovi Nikolskaya)属于膜翅目广肩小烽科。以幼虫在黄楝果内取食为害。近年来在我省辉县、林县等黄楝产区大量发生,一些地区虫果率高达百分之百,造成连年绝收。过去对此虫虽有报导,但不够系统。为此,我们自1984年以来,在太行山黄楝主产区——辉县拍石头等乡,对黄楝种子小蜂的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蜂 虫果率 生物学特性 预测预报 成虫羽化期 发育进度 成虫寿命 化蛹率 腹部背面 年生活史
下载PDF
木耳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培新 罗信昌 +1 位作者 李来泉 王秀建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1-24,共4页
综述了木耳 ( Auricularia auricula)原生质体的释放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单核化以及原生质体无性系繁殖等的研究及在木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木耳 原生质体 再生 融合 单核化 遗传育种
下载PDF
麦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时间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运兵 秦雪峰 +3 位作者 李永铭 潘鹏亮 赵新亮 韩清毅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6-28,31,共4页
通过对辉县市麦田中后期主要害虫及天敌自然种群数量的调查 ,并运用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害虫种群中 ,麦长管蚜种内竞争最为激烈 ,禾缢管蚜种内竞争最为缓和 ;禾缢管蚜对麦长管蚜的竞争作用强 ,麦... 通过对辉县市麦田中后期主要害虫及天敌自然种群数量的调查 ,并运用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害虫种群中 ,麦长管蚜种内竞争最为激烈 ,禾缢管蚜种内竞争最为缓和 ;禾缢管蚜对麦长管蚜的竞争作用强 ,麦圆蜘蛛对禾缢管蚜的竞争作用弱 ;天敌种群中 ,龟纹瓢虫种内竞争最激烈 ,异色瓢虫种内竞争最缓和 ;蚜茧蜂对草蛉的竞争作用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主要害虫 天敌 时间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小麦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定法 刘鸣韬 +3 位作者 王振河 何培新 李来泉 师贞洁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用 9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 ( Curvularia lanata)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皿测定试验 ,结果表明 ,代森锰锌、百菌清、退菌特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EC5 0 分别是 1 .61μg/ml、2 .1 1μg/ml、8.2 3μg/ml;退菌特、... 用 9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 ( Curvularia lanata)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皿测定试验 ,结果表明 ,代森锰锌、百菌清、退菌特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EC5 0 分别是 1 .61μg/ml、2 .1 1μg/ml、8.2 3μg/ml;退菌特、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对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EC5 0 分别为 1 0 .58μg/ml、2 4 .76μg/ml、30 .34 μg/ml、34 .2 1 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退菌特的防病效果最好 ,为 90 .70 % ,百菌清、多菌灵、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福美双、普得丰、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效果 ,防效在 86.1 0 %~ 72 .52 %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杀菌剂 防效 代森锰锌 白菌清 退菌特
下载PDF
黄楝种子小蜂成虫发生期测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柴立英 王运兵 +1 位作者 吕文彦 石生富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7-48,共2页
黄楝树是太行山区主要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由于遭到黄栋种子小蜂(Eurytoma platnikori Nikolskaya)的严重为害,造成黄楝籽连年绝收。根据黄楝种子小蜂成虫寿命短,产卵在果实内,幼虫孵化后在果内取食种仁为害的习性,成虫期适时进行药... 黄楝树是太行山区主要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由于遭到黄栋种子小蜂(Eurytoma platnikori Nikolskaya)的严重为害,造成黄楝籽连年绝收。根据黄楝种子小蜂成虫寿命短,产卵在果实内,幼虫孵化后在果内取食种仁为害的习性,成虫期适时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此虫为害的关键措施。为了恢复黄楝籽生产,减少防治上的盲目性,1984年以来,我们在太行山黄楝主产区辉县,对黄楝种子小蜂成虫发生期的测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楝种子小蜂 成虫发生期 测报方法
下载PDF
黄楝种子小蜂蛹的发育级别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柴立英 王运兵 石生福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68-70,共3页
黄楝种子小蜂(Eurytoma platnikori Nikolskaya)属于膜翅目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以幼虫在黄楝果实内取食为害.严重地影响产量,甚至造成绝收.黄楝种子小蜂1—3年完成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越冬,翌年(或第三年)4月化蛹,5月份为成... 黄楝种子小蜂(Eurytoma platnikori Nikolskaya)属于膜翅目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以幼虫在黄楝果实内取食为害.严重地影响产量,甚至造成绝收.黄楝种子小蜂1—3年完成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越冬,翌年(或第三年)4月化蛹,5月份为成虫发生期.5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为害期,8月以后以老熟幼虫越冬.根据黄楝种子小蜂的发生规律,成虫期防治是生长期控制此虫为害的关键时期.但目前国内对成虫期的预测尚缺乏系统的研究,防治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虫期 小蜂 为害期 蜂蛹 成虫发生期 广肩小蜂科 发育历期 蛹体 预蛹 雌蛹
下载PDF
四大怀药病害的诊断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甘贤友 周国顺 袁桂荣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7-31,共5页
通过到怀药主产地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徒手切片、分离培养及反接等手段,初步诊断鉴定了发生在四大怀药上的为害较重的14种病害。其中怀地黄病害6种,怀山药病害3种,怀牛膝病害2种,怀菊花病害3种;14种病害中包括真菌性病害9种,病毒病... 通过到怀药主产地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徒手切片、分离培养及反接等手段,初步诊断鉴定了发生在四大怀药上的为害较重的14种病害。其中怀地黄病害6种,怀山药病害3种,怀牛膝病害2种,怀菊花病害3种;14种病害中包括真菌性病害9种,病毒病害2种,线虫病害3种。本文对这些病害的症状及田间表现,病原物特征等进行了描述,并记录了发现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药 病害 诊断
下载PDF
细胸金针虫生活史和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连泉 王运兵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33-37,共5页
通过饲养观察及田间系统调查表明,细胸金针虫在豫北地区两年一代,以成、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发生期在3月中旬至6月中旬,晚上活动,对枯草堆有趋性,常取食麦叶作为补充营养,平均单雌产卵量为70.4粒.卵的发生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平均历期... 通过饲养观察及田间系统调查表明,细胸金针虫在豫北地区两年一代,以成、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发生期在3月中旬至6月中旬,晚上活动,对枯草堆有趋性,常取食麦叶作为补充营养,平均单雌产卵量为70.4粒.卵的发生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平均历期为28.8天.幼虫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活动取食,但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10月中旬至12月初对小麦造成为害严重,其中以后一阶段小麦受害更重.幼虫在不同生育期的小麦上,为害部位不同,常造成不同的被害状,其中为害最多的部位是主茎和大蘖.蛹的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9月,蛹期约为15—2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胸金针虫 生活史 单雌产卵量 趋性 补充营养 豫北地区 成虫发生期 历期 室内饲养观察 越冬虫
下载PDF
河南职技师院水体环境细菌学检查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军霞 何培新 田相超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水体 细菌学检查 饮用水
下载PDF
稻米中杀菌剂叶青双及代谢产物的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锡岭 周红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6-27,34,共3页
报道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稻米中叶青双及代谢产物的方法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1 %和 94 %,最低检测含量分别为 2 .0× 1 0 - 2 μg/g和 8.0× 1 0 - 3μg/g。
关键词 杀菌剂 叶青双 高效液相色谱 代谢产物 稻米
下载PDF
玉米种子镰刀菌腐烂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希福 甘贤友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39-42,共4页
1987年河南省夏邑县约2000亩玉米出现大面积死苗,大田死亡率为53—70%,严重的毁种绝收.病苗地上部自下部叶片开始,叶尖先变褐枯死,最后地上部整株死亡.地下部主根坏死,病变从种胚开始,向两端扩展直至根基.造成上述死苗的主要原因是种子... 1987年河南省夏邑县约2000亩玉米出现大面积死苗,大田死亡率为53—70%,严重的毁种绝收.病苗地上部自下部叶片开始,叶尖先变褐枯死,最后地上部整株死亡.地下部主根坏死,病变从种胚开始,向两端扩展直至根基.造成上述死苗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部携带的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引起.病区提供种子带菌(F.moniliforme)率为47.32—53.44%.用从根部分离到的F.moniliforme接种后13天开始发病,症状与大田相同.并分离到F.monilif-or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腐烂病 种子带 串珠镰刀菌 玉米品种 种胚 部主 死苗率 魏景超 玉米籽粒 玉米幼苗
下载PDF
多效唑、增产菌配合应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国梁 崔秀珍 +2 位作者 甘贤友 魏永超 袁福喜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1-25,共5页
多效唑和增产菌配合伴种可适控株型,降低株高,增加茎粗,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叶面积系数和延续叶面积最适值(3.5~4.0)时间;可增加穗粒数80.9粒、千粒重13g,增产79.7kg/亩,增产20.48%.以每亩用种子量的0.2%多效唑加50ml增产菌拌种的效果... 多效唑和增产菌配合伴种可适控株型,降低株高,增加茎粗,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叶面积系数和延续叶面积最适值(3.5~4.0)时间;可增加穗粒数80.9粒、千粒重13g,增产79.7kg/亩,增产20.48%.以每亩用种子量的0.2%多效唑加50ml增产菌拌种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多效唑 增产菌 产量
下载PDF
春施苯磺隆、噻吩磺隆防除麦田大龄杂草试验
13
作者 张定法 秦荣春 +2 位作者 李来泉 杨建党 王德有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小麦返青期喷洒 75 %苯磺隆 1 9.5 g~ 2 2 .5 g/hm2或 1 5 %噻吩磺隆 1 95 g~ 2 2 5 g/hm2 ,对麦田大龄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药后 3 0 d株防效 3 9.5 %~ 45 .7% ,鲜重防效 73 .3 %~ 77.6% ,株高防效 77.2 %~ 80 .5 % 。
关键词 小麦 苯磺隆 噻吩磺隆 杂草防除 返青期 大龄杂草 除草效果
下载PDF
棉铃虫特大发生态势下的种群动态与治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运兵 吕文彦 +7 位作者 王连泉 梁常运 刘印杰 冯兰芝 周永生 刘彦国 高有革 李迎刚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33-37,共5页
本文在试验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棉铃虫的文献,对特大发生态势下棉铃虫的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棉铃虫种群综合治理的策略和配套技术。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综合治理
下载PDF
一种有效的真菌单孢分离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桂荣 甘贤友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70-71,共2页
单孢分离是从事植物病原真菌研究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植病研究技术的基本功.过去曾有不少人报导过各种单孢分离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不是效率低,就是操作不方便,准确性较低,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几年来我们通过病害研究工作的实践,... 单孢分离是从事植物病原真菌研究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植病研究技术的基本功.过去曾有不少人报导过各种单孢分离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不是效率低,就是操作不方便,准确性较低,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几年来我们通过病害研究工作的实践,摸索出一种既简单,又易行,而且效率很高的液滴单孢分离方法,其方法、步骤现介绍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分离 植物病原真菌 病害研究 液滴 操作过程 毛细滴管 研究工作 试管培养 无菌水 低倍显微镜
下载PDF
棉花品种多病害抗病性鉴定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国顺 刘鸣韬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2期20-27,共8页
1988年作者于多年连作、人工接菌的多病害适生的混合病圃,并辅以盆栽接菌试验,鉴定了参加当年河南省抗病品种区域试验以及自育的共9个新品种对棉苗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烂铃病害的抗病性。主要采用新复极差法(SSR)测定各品种间病情指数... 1988年作者于多年连作、人工接菌的多病害适生的混合病圃,并辅以盆栽接菌试验,鉴定了参加当年河南省抗病品种区域试验以及自育的共9个新品种对棉苗根病、枯萎病、黄萎病烂铃病害的抗病性。主要采用新复极差法(SSR)测定各品种间病情指数的差异显著性来划分抗性等级。鉴定结果,8602为多病害抗病性较突出品种,其次为中12。其他品种大多只抗某一两种病害易感染其余病害。认为选育多病害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是现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品种 多病害抗性
下载PDF
燕麦黑穗病和野燕麦防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荣刚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43-44,共2页
野燕麦(Auena fatua)近年在河南、陕西、湖北、安徽等省蔓延.河南省在1966年前仅发生在国营博爱农场.1966—1976年由于缺乏严格的检疫措施,随着小麦良种的推广和种子调运,野燕麦也扩散开来.舞阳、武涉、孟县、焦作、潢川等地都有发生,... 野燕麦(Auena fatua)近年在河南、陕西、湖北、安徽等省蔓延.河南省在1966年前仅发生在国营博爱农场.1966—1976年由于缺乏严格的检疫措施,随着小麦良种的推广和种子调运,野燕麦也扩散开来.舞阳、武涉、孟县、焦作、潢川等地都有发生,部分地区受害严重.河南省有1600万亩发生野燕麦,每年损失小麦三、四亿斤.目前在河南省野燕麦已成为威协小麦生产的主要杂草.燕麦黑穗病主要是燕麦散黑穗病(Ustilago avenae)和燕麦坚黑穗病(Ustilagolevis).在我国燕麦坚黑穗病发生严重,为害栽培燕麦(Avena sativa)和稞燕麦(莜麦Avena nuda).1978年河北省围场县15万亩莜麦发生黑穗病,严重发病的达3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燕麦 AVENA 坚黑穗病 豫北地区 潢川 河北省围场县 颖壳 裸燕麦 检疫措施 舞阳
下载PDF
豫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指标化及其分析
18
作者 魏永超 卓名贵 +3 位作者 吴国良 刘希忠 甘贤友 朱庆升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14-19,共6页
1983—1985年连续进行了协作攻关研究,产量指标为400—500公斤/亩.重点从基础条件、产量构成、施肥标准、经济用水、形态生理、病虫防治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初步摸索出六大指标,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玉米高产的各项系列指标,... 1983—1985年连续进行了协作攻关研究,产量指标为400—500公斤/亩.重点从基础条件、产量构成、施肥标准、经济用水、形态生理、病虫防治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初步摸索出六大指标,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玉米高产的各项系列指标,我省至今报导的不多.为使我省玉米产量有所突破,先后在温县、沁阳、辉县、获加、济源等县,开展了多点试验,进行高产栽培指标化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产栽培 豫北地区 玉米高产 指标化 产量构成 施肥标准 产量指标 多点试验 光合生产率
下载PDF
柿蒂虫综合防治的研究
19
作者 金德锐 崔广华 +2 位作者 郭慧霞 李向伟 李锦然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20-27,共8页
本文通过三年的研究和防治实践,确立了柿蒂虫综合防治策略是从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压低两代幼虫源基数,加强测报,缩减喷药面积和次数,使防治效果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据此制定了以人工防治为基础,选用抗虫结穗... 本文通过三年的研究和防治实践,确立了柿蒂虫综合防治策略是从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压低两代幼虫源基数,加强测报,缩减喷药面积和次数,使防治效果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据此制定了以人工防治为基础,选用抗虫结穗发展新柿园为主体,连续消灭虫源,辅以化学防治,以二代保果为重点,压一控二,兼给柿血斑叶蝉和柿绵蚧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蒂虫 虫源基数 越冬幼虫 环境保护学 柿园 人工防治 越冬代 柿树 防治实践 柿果
下载PDF
新型麦田除草剂——DPX-4189防治效果研究
20
作者 李向伟 陈锡岭 +2 位作者 杨惠昭 高水帆 宋占清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75-181,共7页
除草剂DPX-4189在稻麦连作的麦田里对猪殃殃、播娘蒿、荠菜、面条菜、王不留行、婆婆纳、菠菜有很好的防除作用,尤其在以猪殃殃为优势种的麦田除草效果更佳;其最佳用药量为1~1.5g/亩。
关键词 麦田除草剂 防治效果 除草剂 除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