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8
1
作者 董小伟 王红雷 +3 位作者 来利红 韩延辉 王可 董平栓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2791-2794,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晨起口服富马酸...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晨起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剂量50 mg/次,2次/d,之后增加50 mg/2周,直至200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量表(MLHFQ)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MLHFQ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MLHF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醛固酮(ALD)血清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T-pro BNP、ICAM-1和AL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 慢性心力衰竭 6MIN步行距离 明尼苏达生活量表 N端B型脑钠肽 醛固酮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0
2
作者 汪砚雨 段洪强 +3 位作者 董平栓 王绍欣 李转珍 尚喜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57-2259,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1ABP支...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1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左室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同时统计IABP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4.5%±8.2%)和(36.3%士4.7%),(46.7%±5.6%)和(39.1%±4.5%),(46.7%±5.6%)和(39.1%±4.5%),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52和25/45)、3个月(15/52和30/45)和6个月(17/52和37/45)的MACE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并发症发生率为23.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7%。结论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IABP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可 董平栓 +1 位作者 杨旭明 张辉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642-4644,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入住该院采用介入治疗的4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介入组,另选取同期采用药物治疗的4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入住该院采用介入治疗的4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介入组,另选取同期采用药物治疗的4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行心脏彩超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对比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介入组与对照组比较,LVDd、LVDs、LVEF及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LVDd、LVDs、LVEF及F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LVDd、LVDs、LVEF及F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的比例分别为35.71%、3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介入组Ⅰ~Ⅱ级的比例为90.0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道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39-2740,共2页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一般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心律失常等,并同时给予洋...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一般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心律失常等,并同时给予洋地黄和利尿剂,水肿控制后停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两组同时给予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观察组同时给予比索洛尔。给药后注意血压,监测血钾及肾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以及LVEED、LVESD、LADD、LVEF等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2例出现上腹不适、恶心,1例出现咳嗽,经对症治疗后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出现2例低钾,经补钾后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依那普利 螺内酯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邢适颖 董平栓 +4 位作者 李志娟 王丽娜 刘威 程建新 刘庆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905-2909,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多巴胺组与去甲肾上腺素组,各80例。多巴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治疗,去甲...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多巴胺组与去甲肾上腺素组,各80例。多巴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治疗,去甲肾上腺素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12、24、48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肌酐清除率(Ccr),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滤过水排泄分数(FEH_2O),每小时尿量,乳酸清除率。结果治疗后6、12、24、48h去甲肾上腺素组每小时尿量分别为(38.32±5.14)ml/min,(46.92±5.03)ml/min,(57.33±5.61)ml/min,(69.13±6.24)ml/min均高于多巴胺组(P<0.05);治疗后6、12、24、48h去甲肾上腺素组心率分别为(110.50±8.42)次/分,(101.64±7.14)次/分,(94.21±7.12)次/分,(89.33±6.61)次/分均低于多巴胺组(P<0.05);治疗后6、12、24、48h去甲肾上腺素组MAP、SVRI、SvO_2均高于多巴胺组(P<0.05);治疗后6、12、24、48h去甲肾上腺素组FEH_2O(0.27±0.06)%,(0.30±0.08)%,(0.32±0.08)%,(0.31±0.09)%高于多巴胺组(P<0.05),而FENa低于多巴胺组(P<0.05)。两组乳酸清除率治疗后呈上升的趋势,并且治疗6、12、24h去甲肾上腺素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33.13±6.61)%,(49.41±8.93)%,(66.13±9.14)%高于多巴胺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选择去甲肾上腺素作为血管活性药物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肾灌注,较多巴胺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肾灌注 多巴胺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可 赵希坤 +3 位作者 曲红培 张恒亮 王腾飞 董平栓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9期2610-2612,共3页
冠心病(CHD)即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属于冠心病常见类型之一[1]。UA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病变斑块具有不稳定性,从而造成该疾病存在高度危险性,如治疗不及时,患者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CHD)即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属于冠心病常见类型之一[1]。UA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病变斑块具有不稳定性,从而造成该疾病存在高度危险性,如治疗不及时,患者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伴有胸部疼痛或不适等症状,疼痛较为剧烈,且持续时间在2 h以上[2,3];因患者体内病变斑块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如若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发作,增加患者发病风险性,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加快患者疾病恶化程度,严重可造成患者出现缺血性疾病甚至猝死。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11月收治的120例UA患者,旨在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或与替格瑞洛联合治疗UA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有效治疗措施 高度危险性 疾病恶化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脏病 氯吡格雷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相关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董平栓 张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P、UAP、AMI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g/L)分别为2.47±0.30、2.53±0.49、3.02±0.54和3.26±0.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Fg水平(g/L)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中分别为2.66±0.54、2.98±0.54和3.22±0.69,3组间比较,单支与其他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与多支病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志娟 董平栓 +10 位作者 杨旭明 李转珍 杨喜山 王绍欣 尚喜艳 汪砚雨 朱继红 杜来景 王可 闫鹏 颛丽丽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国产氯吡格雷组230例,进口氯吡格雷组22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20例。两治疗组分别于PCI术前3天...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国产氯吡格雷组230例,进口氯吡格雷组22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220例。两治疗组分别于PCI术前3天开始服用氯吡格雷,服用氯吡格雷前、PCI术前、术后10min及PCI术后1周检查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治疗前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PCI术后10min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CI术后1周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明显增高,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两者抗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道麟 董平栓 +4 位作者 杜来景 刑适颖 李转珍 尚喜燕 范喜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908-3910,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2年6月3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检查、术中及术后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以上资料与心... 目的调查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2年6月3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检查、术中及术后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以上资料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3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6例,感染率为10.28%;其中肺部感染30例,占83.33%;痰液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各8株,分别各占26.67%;感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5.34±14.55)%、非感染组为(55.01±16.63)%,呼吸机使用时间感染组为(16.11±7.31)h、非感染组为(11.32±6.56)h,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2例、胸骨哆开10例、低心排综合征9例,非感染组分别为18、20、21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LVEF、呼吸机使用时间、再次开胸止血、胸骨哆开、低心排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可 董平栓 +2 位作者 杨旭明 李志娟 张辉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042-4043,共2页
高血压已被证实是冠心病(CHD)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能促进脂质于血管内膜沉积,形成硬化斑块。本文探讨高血压与CHD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 冠脉造影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董平栓 张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高敏C反应蛋白(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高敏C反应蛋白(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正常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按冠状动脉造影将冠心病组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Fg和hs-CRP水平差异。结果:1Fg与hs-CRP水平在正常和SAP组与UAP、AMI各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正常组与SAP组间无明显差异;2在CHD各组中单支病变组的Fg水平与其他两组有差异性,而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3在CHD各亚组中,hs-CRP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差异性,而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及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纤维蛋白原/分析 C反应蛋白/分析
下载PDF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董平栓 杜来景 +3 位作者 王绍欣 杨旭明 李志娟 方新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患者83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患者83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住院期间所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15.7%比18.8%,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高危ACS治疗中可减少30d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川穹嗪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吕行直 李瑞芳 +3 位作者 罗雪婷 汪玲 王红伟 王宏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研究川穹嗪(TMP)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肥厚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作用。方法用双肾双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TMP,30,60 mg... 目的研究川穹嗪(TMP)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肥厚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作用。方法用双肾双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TMP,30,60 mg·kg^(-1)·d^(-1))、对照组(坎地沙坦,10 mg·kg^(-1)·d^(-1)),连续给药2周。颈动脉插管,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称取左心室重量,计算左心室体重指数(LVW/BW);以HE染色观察左心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左心室脑钠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大鼠的主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AoSP,AoDP)、左心室收缩末压和舒张末压(LVESP,LVEDP)均显著降低,而室内压最大的上升速率(+dp/dt_(max))和下降速率(-dp/dt_(max))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的LVW/BW为(2.8±0.3)mg·g^(-1)比较,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分别为(1.9±0.2),(1.7±0.4)mg·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SOD显著升高而MDA和H_2O_2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的左心室Nox2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82±0.08,0.57±0.05,1.30±0.13,这3组的Nox4的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10,0.79±0.07,1.32±0.15,这3组的P47phox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88±0.08,0.65±0.06,1.23±0.15,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MP可以改善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肥厚,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高血压大鼠左心室的NADPH(Nox2、Nox4及P47phox)蛋白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穹嗪 肾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氧化应激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ICTP、MMP-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小娟 曹劝省 汪砚雨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31-34,4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ICTP、MMP-9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行PCI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ICTP、MMP-9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行PCI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例数为40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BMI≥24 kg/m2、合并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2个、支架直径≥3 mm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NT-proBNP较高、MMP-9水平较低,不同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史、ICTP水平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血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的OR值分别为5.204和4.342。结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早期监测血清MMP-9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血管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水平与远期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瑞卿 董晓晶 董佩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7期3285-3289,共5页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水平与远期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PCI术后3年以上的患者176例,采用中文版的疾病感知问卷修订...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水平与远期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PCI术后3年以上的患者176例,采用中文版的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病情认知部分和冠状血运重建结局量表(CROQ)中CROQ-PTCA-Post部分进行疾病感知和远期生存质量调查。采用Pearson法分析疾病感知与远期生存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176例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总分为(117.58±23.44)分,生存质量总分为(61.89±6.80)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中疾病(急慢性)、后果、疾病周期性及情绪陈述4个维度与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5、-0.205、-0.217、-0.220;P〈0.05);个人控制性、治疗控制性及疾病-致性3个维度与生存质量总分呈正相关(,值分别为0.180、0.167、0.14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及有心肌梗死病史是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PCI术后患者仍存在不正确的疾病感知,其将影响患者远期的生存质量。护理工作者应尤其加强女性、年龄小、病程短、文化程度低及未发生心梗的PCI术后患者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疾病感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远期
原文传递
情绪管理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孟雅丽 陈姣 +2 位作者 翟秋翎 李转珍 尚喜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1期2558-2561,共4页
目的 探讨情绪管理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功能Ⅱ-Ⅳ级的心衰患者180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 目的 探讨情绪管理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功能Ⅱ-Ⅳ级的心衰患者180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施行情绪管理.于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 d分别采用中文版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和NRS 2002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和营养评分状况.结果 入院第1天,两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POMS-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60、0.929、-0.065;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POMS-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08、-2.322、-2.445;P〈0.05).入院第1天,两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NRS 200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73、-0.362、-0.392;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NRS 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91、-3.372、-6.542;P〈0.05).结论 情绪管理可以降低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衰患者的情绪状况和营养风险,效果好于常规的心理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管理 心功能 心力衰竭 营养风险
原文传递
血清GDF-15、sST2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及对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4
17
作者 段洪强 闫鹏 祁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3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索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14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2例对照组,... 目的探索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14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2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在血清GDF-15、sST2与心功能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研究组预后情况,分析血清GDF-15、sST2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Ⅳ级CHF患者血清GDF-15、sST2水平、LAD、LVEDD>Ⅲ级>Ⅱ级>对照组(P<0.05),LVEFⅣ级<Ⅲ级<Ⅱ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sST2与LAD、LVEDD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DF-15、sST2水平对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的AUC为0.946、0.954,两项联合预测AUC为0.96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DF-15、sST2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具有较高预后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准确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GDF-15 sST2 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晓晶 刘玉新 胡培利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4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取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取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规范服药、合理饮食运动、每日监测血压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护理干预 老年 高血压 自我管理能力 遵医行为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Ω-3脂肪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丹 汪砚雨 刘相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血浆Ω-3脂肪酸、hs-CRP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并心衰患者43例(A组),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血浆Ω-3脂肪酸、hs-CRP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并心衰患者43例(A组),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5例(B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C组)。对比检测健康体检者、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并心衰患者的血浆Ω-3脂肪酸、hs-CRP水平,并分析冠心病并心衰患者血浆Ω-3脂肪酸、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浆Ω-3脂肪酸水平低于B、C组,B组血浆Ω-3脂肪酸水平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高于B、C组,B组hs-CRP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并心衰患者的血浆Ω-3脂肪酸、hs-CRP水平等指标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hs-CRP与血浆Ω-3脂肪酸水平呈负相关,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76,P<0.05)。结论血浆Ω-3脂肪酸、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脂肪酸 HS-CRP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TNF-α与Hs-CRP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绍欣 韩明磊 +4 位作者 王宏运 董平栓 李转珍 杨旭明 杨喜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964-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7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发病后6~12h(PCI术前)、术后1d、2d...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7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发病后6~12h(PCI术前)、术后1d、2d、3d、5d、7d、14d及50例对照组术前血浆TNF-α与hs-CRP浓度,将急性心肌梗死组分为3个亚组:死亡组、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结果:血浆TNF-α与hs-CRP在AMI组的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死亡组TNF-α与hs-CRP的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患者TNF-α与hs-CRP的血浆浓度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且随着并发症持续时间的延长两种炎症因子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持续时间延长。结论:AMI患者血浆TNF-α与Hs-CRP浓度PCI术后明显升高且峰值延迟;AMI患者PCI术后二者的浓度变化对患者近期可能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治疗 @经皮冠脉介入术 肿瘤坏死因于/血液 C反应蛋白质/血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